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予以关注并实施,素养的内容主要还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掘以及科学探索能力的引导。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构建核心素养理论,可以使教师不断地反思并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的长效发展。构建中学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理论并将之付诸实践,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中学生物课堂中体现并且落实教学核心素养,是生物教师们要探究和寻求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渗透策略
一、构建中学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理论的现实意义
构建中学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理论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很多中学生物老师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加深实验的深度以挖掘学生的深层理解能力,拓展生物学研究视野。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中学生物教学进行核心素养的构建,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缺失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教师为了全面系统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授课逻辑贯穿整节课始终,自然会减少与学生的互动环节。那么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上课过程的单一化,不会主动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完全丧失了对生物学科的探究兴趣。所以,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课堂,首要考虑对课堂结构进行新的规划。
(二)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实践表明,传统教学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因此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学中心的课堂,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积极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参与过程中,教师有了很好的机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适合的学习计划,还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在研究能力,对具备生物学研究深度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从而让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最高效地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
1.3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的有意培养,可以大大增强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在课堂实验中让学生组成团队,大家在团队执行团队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進步。无形中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思路,让学生养成从小就协同合作完成事业的集体观念。中学生物教师全面讲授生物学科知识点,让学生建立生物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再深层次地获得研究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最好途径。
二、构建中学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社会责任素养的渗透
人类获取知识的目的在于更加科学地指导生产生活,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亦是如此。因此,初中生物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思想认识加以针对性引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使其通过正确的应用所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生物知识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可通过列举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在应用的过程中应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伦理,尤其应树立为人类造福的态度与价值观,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加以应用。另一方面,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并付诸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围绕所学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要求其利用周末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总结调查结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给出可行的参考意见等。如此,学生既能进一步巩固所学,激发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又能很好地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布置调查附近池塘生态系统的实践任务,并要求其根据调查结果,运用所学提出改善池塘生态环境的方案。学生经过调查发现,池塘生态系统中存在多条食物链,如“植物→虾→小鱼→黑鱼”等。同时,学生经过调查发现,池塘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类垃圾污染,这显然其不利于池塘中各种生物的生长,会破坏池塘生态系统的平衡。大部分学生经过思考都认为,应做好池塘中垃圾的打捞工作,并做好池塘环境的管理。
(二)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构建中学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下,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灌输一些内容,通常都会争分夺秒地直接讲授生物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反而丧失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绝好机会。所以说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安排课前预习的内容,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个生物实验《制作米酒》,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制作米酒的方法和过程。实验器材是酒曲、糯米以及相关厨房蒸具,实验过程书上都做了详细的步骤说明。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自己动手理解实验内容,然后再思考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深层原因,带着问题进行下一次的课堂学习,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类似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实验,完全可以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知识点背后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为今后更高效地学习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概念图,使概念知识系统化
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达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1]。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使原来混乱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知识灵活化。画概念图要循序渐进,因而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例如,在教学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节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练习中的生态系统概念图,让学生填写;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尝试画出整节内容的概念图;在复习课上,则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了解生物圈”这一章的概念图。这样,学生对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使知识系统化。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个人无法完成,可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师可以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便于学生了解概念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促进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理论的构建和培养,树立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他们的知识范围,为将来学生终生科学研究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高效地达成了中学生物课程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杰槟.浅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65-66.
[2]孙建华.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散文百家,2019(06):110.
[3]李吉花.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61-162.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渗透策略
一、构建中学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理论的现实意义
构建中学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理论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很多中学生物老师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加深实验的深度以挖掘学生的深层理解能力,拓展生物学研究视野。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中学生物教学进行核心素养的构建,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缺失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教师为了全面系统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授课逻辑贯穿整节课始终,自然会减少与学生的互动环节。那么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上课过程的单一化,不会主动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完全丧失了对生物学科的探究兴趣。所以,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课堂,首要考虑对课堂结构进行新的规划。
(二)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实践表明,传统教学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因此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学中心的课堂,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积极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参与过程中,教师有了很好的机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适合的学习计划,还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在研究能力,对具备生物学研究深度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从而让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最高效地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
1.3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的有意培养,可以大大增强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在课堂实验中让学生组成团队,大家在团队执行团队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進步。无形中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思路,让学生养成从小就协同合作完成事业的集体观念。中学生物教师全面讲授生物学科知识点,让学生建立生物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再深层次地获得研究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最好途径。
二、构建中学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社会责任素养的渗透
人类获取知识的目的在于更加科学地指导生产生活,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亦是如此。因此,初中生物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思想认识加以针对性引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使其通过正确的应用所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生物知识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可通过列举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在应用的过程中应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伦理,尤其应树立为人类造福的态度与价值观,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加以应用。另一方面,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并付诸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围绕所学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要求其利用周末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总结调查结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给出可行的参考意见等。如此,学生既能进一步巩固所学,激发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又能很好地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布置调查附近池塘生态系统的实践任务,并要求其根据调查结果,运用所学提出改善池塘生态环境的方案。学生经过调查发现,池塘生态系统中存在多条食物链,如“植物→虾→小鱼→黑鱼”等。同时,学生经过调查发现,池塘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类垃圾污染,这显然其不利于池塘中各种生物的生长,会破坏池塘生态系统的平衡。大部分学生经过思考都认为,应做好池塘中垃圾的打捞工作,并做好池塘环境的管理。
(二)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构建中学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下,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灌输一些内容,通常都会争分夺秒地直接讲授生物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反而丧失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绝好机会。所以说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安排课前预习的内容,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个生物实验《制作米酒》,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制作米酒的方法和过程。实验器材是酒曲、糯米以及相关厨房蒸具,实验过程书上都做了详细的步骤说明。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自己动手理解实验内容,然后再思考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深层原因,带着问题进行下一次的课堂学习,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类似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实验,完全可以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知识点背后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为今后更高效地学习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概念图,使概念知识系统化
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达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1]。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使原来混乱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知识灵活化。画概念图要循序渐进,因而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例如,在教学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节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练习中的生态系统概念图,让学生填写;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尝试画出整节内容的概念图;在复习课上,则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了解生物圈”这一章的概念图。这样,学生对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使知识系统化。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个人无法完成,可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师可以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便于学生了解概念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促进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理论的构建和培养,树立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他们的知识范围,为将来学生终生科学研究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高效地达成了中学生物课程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杰槟.浅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65-66.
[2]孙建华.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散文百家,2019(06):110.
[3]李吉花.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