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挖掘生活资源等途径来实现文本与生活的有效结合,以此渗透规则意识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规则;课堂教学
遵守规则应是每个人的必备品质,而小学正是规则意识形成的重要基础阶段,教育者应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便利性,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感受和认知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规则。
一、全面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设计教学的主要依据。那么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媒介,它可以说是课程标准的具象化,教师也应该严格依照课程标准对教材做出分析和挖掘,进而结合实际学情来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新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现着生活、教育、道德、法律、规范等方面,那么对其进行挖掘首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解读教材的同时也应该适量地对其中某方面较缺乏的元素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落实在课堂之中转化为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此外,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来看,教师还应思考并划分出教材中有哪些知识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掌握的,哪些知识又是需要进行一定启发和引导的。这样在做好提前预设的前提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会变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也更便于教师从中寻找规则教育的渗透点。真正将学生带入生活之中,去看待、审视和评价哪些居于道德认知冲突的事件,实现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全面挖掘教材资源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编排结构和设计理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新教材中出现较多的绘图和其他新兴元素,都是能够用于课上来引发学生深思的留白,也是可以当做是渗透和深化学生认识规则、了解规则以及内化规则的载体。所以说,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教师钻研教材不仅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更多地还要考虑学生究竟需要什么,他们希望得到或经历怎样的教学过程。只有明确教材中内容的分配与规划设计之后,才能够轻车熟路地根据小学生实际思维水平以及学习需要作出取舍,进而选择学生易于接受和吸收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促进学生对知识和哲理内涵的理解深化。
二、联系生活渗透规则
规则其实源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有规则的生活会使一个人的品质也随之提升,而且会逐渐地随着加深对规则的认识,体悟到更加深刻的生活意义。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儿童阶段的他们,其体验、感知和领悟能力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教师有必要利用到道德与法治这门具有先天优势的课程,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品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唤醒和调动起他们的生活认知经验,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更多的规则,形成意识并且内化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一般地,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知识内容进行建构的过程中可以密切联系生活,一来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一来也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传递规则意识,增强学生对于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的认识。例如,在“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中,本课主要涉及到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的情感态度,珍惜当下的一切。那么说本课涉及到的规则意识其实就是对于自己日常行为的约束,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新时代以来,地球上各个国家在进行建设发展的同时所滋生的环境问题,如急剧减少的森林、琥珀、湿地;面临枯竭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化石等燃料排放出的温室气体所导致全球气候的变暖等等。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哪些,它们是否应当成为一种规则而存在。在引申出本课主题“人类如果不尊重大自然,其势必也会遭受到大自然的乘法”之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当前的意识,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行,不乱丢垃圾、多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等。
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够真正使规则意识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从始至终不会改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的同时,也更应该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现象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实现有效的规则意识渗透。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去到实际生活中体验规则的存在,并且在真实体验中完成内化。规则教育的目的也正是使广大公民能够切身体悟到有规则和有秩序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多种形式传递规则
小学生以具象思维占主导,所以他们常常会被一些冲击性较强的直观感觉和体验所吸引,比如课堂上常用到的图片、视频、绘本等。这些导入元素都具有着动态感十足,生动有趣的特点。而往往也正是这些教学手段,通过配合教师的讲解和教材中的文字注释,使得呈现出的教学主题和内容给人印象更加深刻,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一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也有特殊意义。此外,一些故事绘本中带有一丝幽默诙谐的讽刺、折射性的连環漫画也十分受学生的喜爱,这也成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大特点,很多试题中也有较多形式。总的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向学生渗透规则意识,离不开教师对于多种教学元素的综合运用,只要本着唤醒和调动学生内在认知经验的初衷,即可使小学生在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过程中无痕地接收到良性知识和意识的传输。
综上,规则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小学阶段培养和渗透规则意识,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要不断探索如何将教材中的规则教育内容与实际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并基于教材内容来分析具体的教学方式,以期实现规则教育与规则教学资源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廖宏清.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规则意识构建的策略研究[J].新教师,2019(08):68-69.
[2]韩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8(13):121.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规则;课堂教学
遵守规则应是每个人的必备品质,而小学正是规则意识形成的重要基础阶段,教育者应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便利性,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感受和认知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规则。
一、全面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设计教学的主要依据。那么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媒介,它可以说是课程标准的具象化,教师也应该严格依照课程标准对教材做出分析和挖掘,进而结合实际学情来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新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现着生活、教育、道德、法律、规范等方面,那么对其进行挖掘首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解读教材的同时也应该适量地对其中某方面较缺乏的元素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落实在课堂之中转化为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此外,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来看,教师还应思考并划分出教材中有哪些知识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掌握的,哪些知识又是需要进行一定启发和引导的。这样在做好提前预设的前提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会变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也更便于教师从中寻找规则教育的渗透点。真正将学生带入生活之中,去看待、审视和评价哪些居于道德认知冲突的事件,实现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全面挖掘教材资源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编排结构和设计理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新教材中出现较多的绘图和其他新兴元素,都是能够用于课上来引发学生深思的留白,也是可以当做是渗透和深化学生认识规则、了解规则以及内化规则的载体。所以说,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教师钻研教材不仅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更多地还要考虑学生究竟需要什么,他们希望得到或经历怎样的教学过程。只有明确教材中内容的分配与规划设计之后,才能够轻车熟路地根据小学生实际思维水平以及学习需要作出取舍,进而选择学生易于接受和吸收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促进学生对知识和哲理内涵的理解深化。
二、联系生活渗透规则
规则其实源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有规则的生活会使一个人的品质也随之提升,而且会逐渐地随着加深对规则的认识,体悟到更加深刻的生活意义。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儿童阶段的他们,其体验、感知和领悟能力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教师有必要利用到道德与法治这门具有先天优势的课程,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品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唤醒和调动起他们的生活认知经验,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更多的规则,形成意识并且内化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一般地,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知识内容进行建构的过程中可以密切联系生活,一来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一来也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传递规则意识,增强学生对于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的认识。例如,在“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中,本课主要涉及到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的情感态度,珍惜当下的一切。那么说本课涉及到的规则意识其实就是对于自己日常行为的约束,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新时代以来,地球上各个国家在进行建设发展的同时所滋生的环境问题,如急剧减少的森林、琥珀、湿地;面临枯竭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化石等燃料排放出的温室气体所导致全球气候的变暖等等。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哪些,它们是否应当成为一种规则而存在。在引申出本课主题“人类如果不尊重大自然,其势必也会遭受到大自然的乘法”之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当前的意识,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行,不乱丢垃圾、多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等。
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够真正使规则意识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从始至终不会改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的同时,也更应该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现象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实现有效的规则意识渗透。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去到实际生活中体验规则的存在,并且在真实体验中完成内化。规则教育的目的也正是使广大公民能够切身体悟到有规则和有秩序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多种形式传递规则
小学生以具象思维占主导,所以他们常常会被一些冲击性较强的直观感觉和体验所吸引,比如课堂上常用到的图片、视频、绘本等。这些导入元素都具有着动态感十足,生动有趣的特点。而往往也正是这些教学手段,通过配合教师的讲解和教材中的文字注释,使得呈现出的教学主题和内容给人印象更加深刻,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一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也有特殊意义。此外,一些故事绘本中带有一丝幽默诙谐的讽刺、折射性的连環漫画也十分受学生的喜爱,这也成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大特点,很多试题中也有较多形式。总的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向学生渗透规则意识,离不开教师对于多种教学元素的综合运用,只要本着唤醒和调动学生内在认知经验的初衷,即可使小学生在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过程中无痕地接收到良性知识和意识的传输。
综上,规则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小学阶段培养和渗透规则意识,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要不断探索如何将教材中的规则教育内容与实际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并基于教材内容来分析具体的教学方式,以期实现规则教育与规则教学资源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廖宏清.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规则意识构建的策略研究[J].新教师,2019(08):68-69.
[2]韩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8(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