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讲评的一种尝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试卷讲评课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特别对于高三,更是常规课.那么,对于一份试卷在一两节课上讲评,如何收到最好的效果?多数数学试卷讲评课都侧重于教师的“讲”与“评”,而忽视学生的“感”与“悟”,其效果甚微.有一种现象:一些考过、讲过、订正过的试题,下次遇到还会错.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学生是考试真正的参与者和体验者.试卷讲评应从“教师的积极讲评”转移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上”.试卷讲评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想方设法把试卷中的问题巧妙地摆出来,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与讨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得真正的理解.这样印象才更深刻,记忆更久远,效果更全面远胜于教师独自讲评的千言万语.下面谈谈笔者试卷讲评的一点尝试.
  一、展示错误,寻求错因
  纠错是试卷讲评的重要版块,每个教师都很重视,笔者认为教师不能仅仅讲评正确答案的由来,津津乐道,有条有理,学生积极配合,看似听懂,实质还是不会.原因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听而自己根本没有独立思考,也没有发现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所以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重犯.我们应寻求学生错误的源头,采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错误,进而让他们在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与互相交流中自然释疑纠错,纠偏归真归正.
  【案例1】:已知函数f(x)=2x+1,x≥01,x<0,则满足不等式f(1- )>f(2x)的取值范围 .
  这是模拟试卷中的一道题,错误率很高.有部分同学出现“0≤x< -1”的错误答案,原因何在?怎样才能发现学生错误的根源,并认识自己的错因呢?于是,我叫了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解题的过程.
  学生1:先画出函数草图(图1),由图知,当x≥0时,f(x)单调递增,所以要使f(1- )>f(2x)成立,必须1- >2x≥0,解得0≤x< -1.
  学生2:分段讨论,当x≥0时,1- >2x≥0解得0≤x< -1;当x<0时,f(x)=1,则f(1- )>f(2x)不成立.综上得0≤x< -1.
  看到了两个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相同答案,很多答案相同的同学喜笑颜开,但是教室里出现更多的是不敢苟同的声音,课堂气氛立刻热烈起来,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学生1忽略了2x还可以小于零的情况;而学生2只按照分段函数的两段讨论,忽视了两个数分别位居不同两段的情况,还可以有 1- ≥02x<0.同时发现,本题虽是“分段函数”但无需讨论求解,直接由1- >01- >2x得出正确答案-1  通过展示错误的方式,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互动交流,通力合作,归根究底,纠偏归正,这样得出的结果学生还会忘吗?这是教师独自讲评无法比拟的,其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二、优化解法,提高速度
  纠错是首选之举,那么对于试卷中的对题就置之不理吗?他们就对的那么一致吗?特别是对于选择题和填空题,我们能否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达到“对而快,快而准”呢?
  【案例2】:集合A=x│ <0,B={x│x>1} ,则A∩B=( ).
  A.{x│-13}
  C.{x│-2≤x≤-1} D.{x│1  有关集合内容的小题在各种考试中排在第一或第二题的位置,属于容易题,正确率几乎每次都是100%,几乎没讲过,但一次考试中偶然发现,学生大多这样解.
  解法1:由 <0得-2  上述解法中规中矩,无可挑剔.
  试卷讲评时,笔者问这道题的考点是什么,学生说是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和集合的运算两个考点,其他学生也不否认.
  能不能有其他更好的方法?20秒内能否做出来?
  另一名学生立即明白,得出解法2.
  解法2:因为A∩B是B的子集,所以A∩B的范围比B的范围小.所以选D.
  【案例3】:已知α,β均为锐角,cos(α-β)=sin(α-β),则tan α=( ).
  一个学生是这样解的:
  由得cos(α+β)=sin(α-β)得cos α cos β-sin α sin β=sin α cos β-cos α sin β,
  整理,得cos α(cos β+sin β)=sin α(sinβ+cos β),
  由α,β均为锐角,可知sin β+cos β≠0,所以cos α=sin α,tan α=1.
  学生的解答的确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其“誓将运算进行到底”的坚毅精神,令人赞叹不已!但似乎有些小题大做.这时传来了抗议之声:
  另一名学生这样解:
  因为cos( -α)=sin α,只要满足x+x′=2kл+ ,就有 cosx=sinx′,又α,β为锐角,所以,只需(α+β)+(α-β)= 即可,故α= ,tan α=1.
  看来,我们在做题时特别是选择填空题我们不仅要的是正确答案,也要的是速度.要学会“先思题,再做题”,要学会“少点算,多点想”.不该算的就不算,该算的也要学会巧算、简算、估算.为高考中的解答题赢取更多的时间.有了这样的认识,发现同学们长进了不少.
  【案例4】:函数y= 的最 大值与最小值和为( ).
  发现此题利用求导无法做出来,立即用函数性质解题,因为函数y= 为奇函数,所以最大值与最小值和为0.
  三、发散提升,还原本质
  人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那么对于数学解题也是一样,我们只要认清它的“本真面目”,那么数学解题就显得那么的轻松自如,顺其自然.
  【案例5】:(2011年高考数学浙江卷文科16题)若x,y满足 + +xy=1,则x+y的最大值是( ).   本题的考点是均值不等式和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相应的解析为:
  解法1:由 + +xy=1得(x+y) =1+xy,
  (x+y) =1+xy≤1+ ,解得- ≤x+y≤ ,
  所以x+y的最大值是 .
  这是一道填空题,多数人认为这样的解法就够了,我们不妨尝试用其他方法来解,会发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法2:设x+y=t,则y=t-x将其代入 + +xy=1中,得 +(t-x) +(t-x)=1,即 -tx+ -1=0.
  因为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解,故Δ=(-t) -4×(t -1)≥0
  解得- ≤x+y≤ ,
  所以x+y的最大值是 .
  解法3:设x+y=t,则y=t-x将其代入 + +xy=1中,得 +(t-x) +(t-x)=1,即 -tx+ -1=0,
  用“直线与椭圆相切的条件”有Δ=(-t) -4×1×(t -1)=0
  解得t= ,
  所以x+y的最大值是 .
  解法4:由x,y满足 + +xy=1知,x,y既可同号,又可异号,因为求x+y的最大值,故x,y同正,此时,想到余弦定理有 + -2xycos120 °=1构造三角形,再由正弦定理得 = = ,
  从而x+y= sin α+ sin(60° -α)
  = sin(α+60° )
  当α=30 °时,x+y的最大值是 .
  解法5:令x+y=t则y=t-x原问题化为:已知3 + =1,求2a的最大值.
  由3 + =1得3 =1- ≤1,即, ≤ 所以a≤ .从而2a的最大值为 .
  当然此题还可用柯西不等式、向量等方法进行求解.
  在平时的试卷讲评中,教师往往不做这样的引导与阐述,总是讲这种方法,那种套路,还有何种技巧.如果试卷讲评时,教师切合试题经常性地给学生还原试题的真面目,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并认识各种方法优劣,那么数学解题就是一种全面的思维升华,一种美好享受的过程.
  试卷讲评是一种艺术,我们只是行走在探索追求的路上.“展示错误,寻求错因”“优化解法,提高速度”“发散提升,还原本质”只是笔者自己对试卷讲评的一种尝试,望尽我的一些微薄之力,能给这艺术之路增添一点光彩.
  (责任编辑 黄桂坚)
其他文献
将矿泉水瓶底部剪开后倒置,放入乒乓球后注水,乒乓球被压在近瓶口处。若将瓶口堵住,乒乓球浮起。但是,这种用乒乓球和饮料瓶自制的浮力成因演示器,在堵上瓶口后,水只需漏下少许,乒乓球就会浮起,此时乒乓球下方还没有水,不足以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本文作简要的分析。  一、原“自制浮力成因演示器”的分析  图1文献[1]中提出了改进实验,去掉底部和盖的1.25L和600mL的大小塑料可乐瓶倒置,下方各放一个乒
高中学生学习了《机械振动》后,难免要遇到利用单摆知识来分析摆钟的走时问题。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个人认为:解决这类物理题,关键在于扣住“准确”与“不准确”的内在机制。  物理学中的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是指在一根不能伸长、又没有质量的线的下端系一质点。单摆在振动过程中,当它的摆角很小时,单摆的振动才是一种简谐运动。单摆的有关知识见下表。  项目单摆备注概念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训练是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的核心。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写作教学与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两块难啃的“硬骨头”。教师布置写作训练,学生总感到生活平淡无奇,素材难寻,无从下手。文言文教学大多局限于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文言字词、课文,导致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毫无兴趣。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为学生写作“开源引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呢?我尝试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像表演者一般把知识演绎给学生看,让学生们在欣赏中领悟到知识的趣味和博大。通过艺术的手法,将知识融入趣味教学中,教师善教,学生易学,教学共进,从而提高我们英语教学的效率。趣味英语教学是将艺术和教学融于一身的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为应试羁绊,不能充分地从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出发,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习题多得好似海洋,许多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大搞题
甘肃省在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按要求,农村高中学校多数于2011年9月在高二年级开设了通用技术课。开课近两年来,通过与其他兄弟学校通用技术教师间对各自学校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广泛交流,笔者现就目前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和解决策略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农村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困境1.师资力量的匮乏目前多数学校仅有1-2名通用技术教师,要么是学校的理科教师(多数为物理教师)转
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曾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场所——学校,就更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有新的突破,这才是21世纪教育任务之所在。  高中思想政治课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理应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笔者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升
要求学生用课本语言、生物学术语解决生物试题,真正体现“题在书外,意在书中”,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材的研读。那么,如何研读教材呢?本文从钻研生物教材的步骤、方法和要求等方面,谈谈对生物教材的研读。一、钻研教材的步骤1.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钻研,真正明确生物学科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任务、编排原则、编排体系等。2.把握考纲要求考纲将生物知识要求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要求了解知识;B级
认知同化理论是美国现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来的一种学习理论,该理论阐述了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学习的规律。奥苏贝尔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
“听、说、读、写”是英语四大语言技能,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高考中对听力的考查分数占英语卷面总分的1/5,因此重视和加强听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一、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  1.母语对英语听力的干扰。中学生大多还没有形成英语语言系统,因而基础不牢,容易被母语干扰。  2.听力录音材料的语速快。很多时候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还没有反应过来,材料已经放完。平时上课,教师讲课的速度都不是很快,而听
中长跑是田径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新课标学校体育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认为,中长跑项目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一、中长跑项目遇冷原因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体能素质却持续下降,中长跑训练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调查显示,最近2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一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