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差错管理是近年来高校教务管理中日益被重视的管理理念之一。本文围绕差错管理,从教务管理中容易出现的差错因素分析入手,讨论如何有效监控,并提出作者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务;差错;监控
在日常教务管理中,差错管理是近年来逐渐成熟的管理理念之一。原因是过去人们往往注重正向的工作管理,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教学服务质量等。但忽视差错的监控,仍会降低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并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压力,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差错管理重在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错误,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高效开展。本文围绕差错管理,从教务管理中容易出现的差错因素分析入手,谈谈如何监控,并提出作者的一些建议。
1 教务管理差错的种类
所谓教务管理的差错,主要是指违背了教务管理规划,妨碍教学目标和日常工作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1.1制度缺陷
由于管理层没有制定明确的、可执行的教务管理制度,导致管理体系、规章制度或者工作流程不能适应管理需要,从而引发的工作漏洞。
1.2执行不力
执行人员因个人素质等原因导致不能有效履行工作职责而导致的差错,比如教务人员之间缺乏配合,个别人员出于利益关系违规操作等。
1.3突发因素
主要指因为一些突发性的原因导致工作不能有效进行,比如教务人员身体欠佳导致疏忽或者效率不高,情绪波动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或者因为管理设备落后、环境影响等客观原因妨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出现教务管理差错的原因
从上面总结可以看出,出现教务管理差错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2.1客观因素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些学校的管理系统、工作设备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高,比如教务系统运行缓慢,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电子设备来进行文档管理等,都会造成教务管理中差错的增加。
其次是工作环境。办公室的安静程度、亮度、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管理人员高效开展工作。比如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精神疲惫,温度过低导致反应迟钝;嘈杂的环境容易使人注意力分散,过于昏暗的环境容易使人昏昏欲睡等。
2.2主观因素
不可否认,导致教务管理差错的更主要来源于教务管理人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首先是职业素质。比如缺乏教育理论知识、管理知识和科学工作方法,从而导致工作中出现漏洞和差错。
其次是意识水平,主要是指管理人员的自律能力、责任感等。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做事得过且过,消极的工作状态是导致工作差错的主要原因。
再次是工作经验。管理经验是需要在实践过程逐步积累的,一些管理人员由于欠缺工作经验,从而拖慢了工作进程,也容易出现漏洞。
另外,也不可忽视管理人员的生理、心理原因。如因为生病导致精神不集中、情绪波动导致烦躁、注意力分散等。管理人员个人生活和工作的顺利与否、人事关系处理好坏、身体健康状况、领导为人处世正确与否、气候的变化等因素都容易引起精神状态的改变,影响工作的效率和正确率。
3 针对高校教务管理中差错的监管策略
教务管理中的错误会对教学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的干扰,因此也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重视。许多学校都出台了针对差错的处理办法,界定问题所在,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责令责任人写检查,进行内部批评;在全校范围内通报批评,或记处分;扣罚工资、奖金等经济处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规范管理和监督作用。但笔者认为,更应该从导致差错的成因分析,有的放矢地制定人性化的监管制度。
3.1完善规章制度和监管机制
首先要从制度上尽可能杜绝差错的产生。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保证各部门沟通顺畅。同时对教务管理工作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并根据教学目标不断修订和健全,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并行之有效的落实,以消除差错产生的隐患。
3.2确保硬件设施的到位
高校应该确保足够的设备和系统投入,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在信息时代,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信息处理和管理,并为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确保管理人员能够集中精力高效完成管理工作。
3.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教学管理既要求管理人员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也需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升教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并及时教授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3.4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从上文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并非机器,教务管理中的差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建立监管机制的目的在于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因此,差错监管机制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管理人员的个人情况,避免采用高压政策,使管理工作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有效开展。
如在差错上报机制中,首先应该明确导致差错的原因。一些人为失误与管理人员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工作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监管机制首先应该有弹性,从生理、心理两方面给予管理人员关心和爱护,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环境,使管理人员能够保证健康、积极的工作状态。
其次在上报制度上,应从反应速度、影响大小两方面来考核,而非出了差错就一定要采取惩罚。对于主动上报并能及时纠正的人员,不追究责任;对于因疏忽、个人身体原因等造成的差错,免于处罚。设置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管理人员自律自查,并互相监督主动沟通,在开放的环境中提升管理水平,减少差错的发生。
最后,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还体现在对工作兴趣的驱动上。管理是一项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兴趣面对繁琐和枯燥。因此,高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帮助员工发现工作的乐趣;并定期举办沟通会,倾听大家的意见,及时调整规章制度,使监管能够更加符合当前工作的需要。
结语
综上所述,教务管理中的差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应该抱着不回避、不推卸的理念,从个体和制度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差错形成的原因,既抓预防也抓管理,有的放矢地监控,从而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性,并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闵杰.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差错因素及监控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1(06).
[2]石义林.教务管理中的差错预防及差错管理[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6).
【关键词】教务;差错;监控
在日常教务管理中,差错管理是近年来逐渐成熟的管理理念之一。原因是过去人们往往注重正向的工作管理,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教学服务质量等。但忽视差错的监控,仍会降低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并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压力,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差错管理重在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错误,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高效开展。本文围绕差错管理,从教务管理中容易出现的差错因素分析入手,谈谈如何监控,并提出作者的一些建议。
1 教务管理差错的种类
所谓教务管理的差错,主要是指违背了教务管理规划,妨碍教学目标和日常工作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1.1制度缺陷
由于管理层没有制定明确的、可执行的教务管理制度,导致管理体系、规章制度或者工作流程不能适应管理需要,从而引发的工作漏洞。
1.2执行不力
执行人员因个人素质等原因导致不能有效履行工作职责而导致的差错,比如教务人员之间缺乏配合,个别人员出于利益关系违规操作等。
1.3突发因素
主要指因为一些突发性的原因导致工作不能有效进行,比如教务人员身体欠佳导致疏忽或者效率不高,情绪波动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或者因为管理设备落后、环境影响等客观原因妨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出现教务管理差错的原因
从上面总结可以看出,出现教务管理差错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2.1客观因素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些学校的管理系统、工作设备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高,比如教务系统运行缓慢,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电子设备来进行文档管理等,都会造成教务管理中差错的增加。
其次是工作环境。办公室的安静程度、亮度、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管理人员高效开展工作。比如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精神疲惫,温度过低导致反应迟钝;嘈杂的环境容易使人注意力分散,过于昏暗的环境容易使人昏昏欲睡等。
2.2主观因素
不可否认,导致教务管理差错的更主要来源于教务管理人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首先是职业素质。比如缺乏教育理论知识、管理知识和科学工作方法,从而导致工作中出现漏洞和差错。
其次是意识水平,主要是指管理人员的自律能力、责任感等。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做事得过且过,消极的工作状态是导致工作差错的主要原因。
再次是工作经验。管理经验是需要在实践过程逐步积累的,一些管理人员由于欠缺工作经验,从而拖慢了工作进程,也容易出现漏洞。
另外,也不可忽视管理人员的生理、心理原因。如因为生病导致精神不集中、情绪波动导致烦躁、注意力分散等。管理人员个人生活和工作的顺利与否、人事关系处理好坏、身体健康状况、领导为人处世正确与否、气候的变化等因素都容易引起精神状态的改变,影响工作的效率和正确率。
3 针对高校教务管理中差错的监管策略
教务管理中的错误会对教学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的干扰,因此也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重视。许多学校都出台了针对差错的处理办法,界定问题所在,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责令责任人写检查,进行内部批评;在全校范围内通报批评,或记处分;扣罚工资、奖金等经济处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规范管理和监督作用。但笔者认为,更应该从导致差错的成因分析,有的放矢地制定人性化的监管制度。
3.1完善规章制度和监管机制
首先要从制度上尽可能杜绝差错的产生。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保证各部门沟通顺畅。同时对教务管理工作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并根据教学目标不断修订和健全,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并行之有效的落实,以消除差错产生的隐患。
3.2确保硬件设施的到位
高校应该确保足够的设备和系统投入,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在信息时代,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信息处理和管理,并为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确保管理人员能够集中精力高效完成管理工作。
3.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教学管理既要求管理人员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也需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升教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并及时教授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3.4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从上文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并非机器,教务管理中的差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建立监管机制的目的在于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因此,差错监管机制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管理人员的个人情况,避免采用高压政策,使管理工作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有效开展。
如在差错上报机制中,首先应该明确导致差错的原因。一些人为失误与管理人员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工作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监管机制首先应该有弹性,从生理、心理两方面给予管理人员关心和爱护,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环境,使管理人员能够保证健康、积极的工作状态。
其次在上报制度上,应从反应速度、影响大小两方面来考核,而非出了差错就一定要采取惩罚。对于主动上报并能及时纠正的人员,不追究责任;对于因疏忽、个人身体原因等造成的差错,免于处罚。设置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管理人员自律自查,并互相监督主动沟通,在开放的环境中提升管理水平,减少差错的发生。
最后,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还体现在对工作兴趣的驱动上。管理是一项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兴趣面对繁琐和枯燥。因此,高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帮助员工发现工作的乐趣;并定期举办沟通会,倾听大家的意见,及时调整规章制度,使监管能够更加符合当前工作的需要。
结语
综上所述,教务管理中的差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应该抱着不回避、不推卸的理念,从个体和制度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差错形成的原因,既抓预防也抓管理,有的放矢地监控,从而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性,并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闵杰.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差错因素及监控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1(06).
[2]石义林.教务管理中的差错预防及差错管理[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