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脚步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etent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的脚步像幼儿的脚步,蹒蹒跚跚朝我们一点一点走来。
  在我的家乡甘肃静宁,有一种传统小吃在年关前上演,叫作压猪头。就是把年猪杀了以后,用清水把猪头洗净,再用斧头剁碎,放在锅里煮上一两个时辰,捞出来,再用干净的塑料袋层层包扎,放在一个平整的木头板子上,上面压一袋装满粮食的口袋,口袋上面还要压一块沉重的水泥板,活像上了一套刑具,场面有点吓人。我就不免纳闷,压得这么结实,难道是为了防止猪头乱动?压上一天的工夫,才能把油完全滗出来。据说这样弄好的猪头肉不腥不腻,不黏不涩,就等着除夕之夜全家老少尽情地享用了。
  这些琐碎的活计没人会干,都是年前由母亲亲自操持。在大冷天的院子里,年届七旬的母亲支起一个火炉,挽起两只袖子,伸展着两只油乎乎的手,一会儿蹲着,一会儿起身挪动着笨拙的身子,反复地操弄着。时光经不起推算,母亲为儿女们操弄了50个年吧,时间从1966年算起,这年,母亲做了妈妈。
  母亲年老了以后不常下厨了,不过,年前母亲显得格外的有精神,格外的喜悦。二嫂则用另一种口气说道:“人家亲儿来了,不然咋能干这么扎实?”母亲也不生气,乐呵呵地回应道:“把屁放哈了,哪个不亲?”
  大年初一的中午,一盘鱼肉端上来了,全家人围着火炉子准备开吃。嗅觉灵敏的小狗狗“豆豆”和小花猫“熊熊”闻讯跑了进来,围着大人打着转转, 看它们眼馋,二嫂随手给扔过去一块肉,豆豆个儿高一点,抢先一口接住,孰料站在一旁的熊熊急了,一个鹞子翻身扑上去,朝豆豆的脸上就是狠狠一爪子,豆豆扔下鱼肉不干了,两个扭打起来,小侄子急得扯着嗓子大喊:“豆豆,熊熊……熊熊,豆豆……”全家人被逗笑了,笑声围住了炉子,也围住了年。
  大嫂一边忙着给母亲夹菜,一边说:“你大哥去年就跟疯子一样,大路上过来一辆车,就像小娃娃一样跑到门外面。”
  大哥确实看得出神,确实看得认真,连上学时读书都没那么认真过,说哪个牌子的车关门的声音“噌噌噌”的极清脆,说哪个牌子的车屁股撅得老高跑山路好,说哪个牌子的车宽敞能把全家都装下。一句话,车把大哥迷住了,或者大哥把车迷住了。结果到了年跟前,大哥和村里的其他三位农民朋友们一起,花了一整天的工夫,从縣城接来了四辆全是银白色的江淮越野车,村民们摆宴席轮流贺车就贺了三天。过年了,大哥天天嚷着走亲戚,每每撒了一圈回来,上面落了一层层厚厚的黄土,车头上的,顶盖上的,倒车镜上的,后备箱上的,大嫂拿抹布一遍一遍地擦,像缝针线一样仔细,生怕落下一丝灰尘,绝对比城里车行的服务员擦得还要亮晶呢!
  拥有属于自己的小轿车,在大哥这一代农民身上成了不太奢侈的梦。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郇冰心
其他文献
到了,眼前就是了,游艇停泊在码头,登上岸,喜气盈满了整个岛屿。  婚礼安排在下午五点左右,婚礼的场地就布置在楼下的平台上,面朝大海。趁下午有空,我约了同行的几位朋友,先去岛上走一走。  碧蓝的海水环绕着整个岛屿,沿着岛上碎石铺就的小径行走,一路景色旖旎。休闲的亭子,摇光的浅桥,傲立的怪石,另一块小小的石头支撑着,仿佛要倒向大海。幽雅的环境,闻到的是草木的清香,蔷薇花味淡而深幽,眼前总有蜜蜂在晃动。
期刊
老台门的建筑非常有特点:口字形近似四合院的布局,确保了每个房间都方方正正。家家户户相挨相连,意味着房子之间都有共用墙,也最大程度地节约了造房成本,这在并不富裕的年代尤显重要。石磉子顶着木柱,撑起了各家各户的屋檐,而相通的廊檐,又组成了一道最好的风雨连廊,即使外面暴雨如注,也不会有一丁点儿雨落在身上。  同在屋檐下,方便了邻里的往来。无论谁家有好吃的,院子里的小孩都能得到分享的机会。谁家做豆腐了,或
期刊
今年的初雪落得早,农历十月刚过半,天地莹白。生日那天,煮茶焚香,抄经自省,清贡白百合一枝,一抬头,雪花漫天飞舞,如千万只蝴蝶,斜入闲亭瓦舍。  春绿冬白,我更喜欢冬天,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人的心思亦随之沉潜、简静、安闲。临窗观画,朋友新赠的兰花图寥寥数笔,逸气草草,行书题跋“惠风和畅,吉祥如意,无为而为”。独爱那朱文闲章,“悟禅”,如同师父离开那日,满寺的莲花都开了,水是莲花的镜子,花光与水互为
期刊
冬日的荒凉还没有褪尽,野外的水已经开始流动起来。枯叶丛里的根茎里露出了丰腴的芽头,枯树头上的枝丫间爆出了圆圆的嫩包,在萧瑟的败叶残枝间风儿不停地摆动着柳条。  随着时代的变迁,山区建房子的主料已经换为钢筋水泥,烧饭也不再以木柴为主取而代之为煤气,于是,上山的机会越来越少,不用说孩子,就连村民也基本不去。此番上山,约上三五家人,只为踏青。  不知是哪一夜,风儿转为东南,腊梅繁华未尽,红梅已经尽情地俏
期刊
不管怎樣,蝉从幽暗的土壤里艰难地爬出来。  它已经在树根或是竹根附近的泥土里活动了六七年。经过艰苦跋涉,它到达目的地,寻一处垂直地面90度的树干,栖息在那儿,等待黑夜的降临。  夜幕低垂,蝉的六只脚抓取树干,试着动几下,挪动一点点,再试着动几下。经过反复测试,它选定了安全的场所,准备重生。  接下来蜕变的六七个小时,由半个小时的禅定开始。蝉一动不动。生命需要解脱,成长和变化是必经阶段。安静、冷静,
期刊
二姨的命,如苦斓花,苦、酸、涩。  二姨七月出生,外祖父认为是好兆头,给二姨取名“斓花”。平川的苦斓花和苦刺花一样普遍,苦刺花三月开,苦斓花七月开,因味苦而得名。  外祖父给二姨取的名字,并没有给二姨带来好运。二十九年前,二姨父罹患癌症去世,二姨膝下两女两子,只有大表姐成年,二表妹大表弟还有残疾,小表弟才五岁。二姨父不善劳作,没留下什么家业,就半间瓦房,二楼还没铺楼板,用临时木板搭上。有旁人奚落:
期刊
平生不爱喝茶,品不出茶香茶韵,更不懂茶艺、茶道。  不知何时起,茶道盛行,身边的茶客越来越多,有朋友,有领导,有老板,办公室置上一套精致的红木茶具,冰箱内存放各种茶叶,颇显主人的品位和实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说起茶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一副对茶文化研究很深的样子!朋友圈里经常看到好友们转发的有关茶的知识,茶的感悟,竟然是那么的博大精深,那么的清新雅致,那么的超凡脱俗。我不禁有些心虚,纠结起自
期刊
我的家乡有一條河叫永乐江,二百多公里长,贯穿安仁县全境,后流入湘江。  江水进入安平镇药湖村的时候,江面显得更为宽阔,忽见得繁花古树簇拥着一处古老寺院,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药湖寺。说起药湖寺,真是很有一番来历的,当地民间一直有个传说:远古时期,这里是无边无垠的原始森林,古树参天,百草茂盛,落英缤纷,禽兽穿行。茂密的森林中有一处湖泊,当地人称之为古碧海。湖泊碧波如镜,流光溢彩,鱼儿翔集。一年夏天,炎帝神
期刊
重阳节那天,临时麻烦同事送我去乡下弟弟家。母亲住弟弟家,回去也只是陪母亲吃餐饭而已!在母亲看来,也许意义并不在吃饭上吧!昨天,母亲就打电话,问我是否回去,我当即说要回,并对母亲说,不要张罗多少菜,乡下的蔬菜准备几个就可以的,沙田街上如果有泥鳅,买点也行!  好客的母亲,随着年岁渐长,对子女的话也越来越在意了!这几年母亲推不动石磨了,再说,老家的石磨早就弃之一边,岁月之痕在风化的石头上结下了斑斕痂痕
期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关中农村,生活着一位光棍老汉,五保户,名叫王继芳,这是现在我根据记忆中名字的音调写出来的,也许老人当时的官名不是这两个字。  我那时正值童年,老人很不喜欢我们这些娃娃伙叫他“王继芳爷”,我清晰记得老人曾半笑半怒地对我们说:“崽娃子,叫了王继芳就甭叫爷,叫了爷就甭叫王继芳!”但我们依然当面或背地叫他“王继芳爷”。  王继芳爷的年龄在六十岁往上,高个儿,清瘦,留一撮山羊胡子,经常穿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