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茶道”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ras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生不爱喝茶,品不出茶香茶韵,更不懂茶艺、茶道。
  不知何时起,茶道盛行,身边的茶客越来越多,有朋友,有领导,有老板,办公室置上一套精致的红木茶具,冰箱内存放各种茶叶,颇显主人的品位和实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说起茶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一副对茶文化研究很深的样子!朋友圈里经常看到好友们转发的有关茶的知识,茶的感悟,竟然是那么的博大精深,那么的清新雅致,那么的超凡脱俗。我不禁有些心虚,纠结起自己的低俗了。
  恶补了不少关于茶的文章、典故,试着喝点茶,也去茶社感受了一下茶道的魅力,豁然开悟。原来土豪雅士说的茶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和寻常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同字不同意。寻常百姓的茶,充其量是变色变味的凉白开,土豪雅士的“茶”,那可是“文化”“茶艺”,甚至是“茶道”。这如同“国之栋梁”与“梁上君子”的“梁”不可相提并论一样。
  茶道少不了茶具,精致的红木家具配上精致的茶杯,或是宜兴的紫砂壶,或是景德镇的青花瓷,万万不可用纸杯,纸杯乃凡夫俗子所用。茶漏、茶针、茶则、茶匙、茶夹、茶筒,号称“茶道六君子”,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茶道之人,只喝贵的,不喝对的,千元一两的茶叶已不算稀奇。好茶配好水,水从哪来?深山古泉不现实,那就得用矿泉水,最不济也是桶装纯净水,可能这类水的分子式不一样,要么少了一个氢,要么多了一个氧,总之,绝对不可以用自来水,否则,岂不掉了身价?纯净水泡出来的茶,茶客基本上会异口同声:“味道确实不一样,纯正多了。”是否纯正,呵呵,只有天知道!
  “茶道”对泡茶的每个动作都有条条框框:焚香、净手、烫杯温壶、马龙入宫、洗茶、冲泡、春风拂面、封壶、分杯、玉液回壶、分壶、奉茶、闻香……每一步又有好多细化,包括时间、温度、手势等等。如此复杂,就催生出一种新兴的行业——茶社,和一种新兴的职业——茶艺师,既然是师,那就有技术含量,也是需要培训取证的。茶艺师要端莊秀美,着旗袍或唐装或民国服饰,这点倒没强制要求,依茶艺师身材而定。茶艺师神情凝重,过程神秘,客人只需品茶,再难喝的茶也要像见到“皇帝的新衣”一样附和,不然就不能愉快地聊天了。至于过程为何复杂?无需较真,这就是“道”,只能靠“悟”,就看你有没有茶缘了。茶社挂有字画,真迹赝品无人探究,角落里要摆上古筝,有没有人弹,会不会弹都不重要,但必须得有,不然就缺少艺术范儿。
  茶客品茶能禅悟人生,大彻大悟。什么“茶叶有两种姿态,浮上去,沉下来”;什么“喝茶有两种姿势,端起,放下”;俺等天生愚钝,喝到膀胱充盈,牙黑齿黄,可境界依然,三观依旧。思前想后,悟来悟去,总算明白一个道理——大道至简。不就是喝茶吗!往杯里放茶叶,倒上沸水,渴了咕咚咕咚灌上几口,哪来那么多讲究。
  茶客之意不在茶,“茶道”,究其实质,就是有钱有闲一族的休闲社交方式,与古人品茶吟诗不可比,又与芸芸大众有距离。“茶道”行于官场、商界、江湖、社区,熏得人间烟火焉能不带市侩之气,超凡脱俗只不过又是一种意淫。
  茶便是茶,谈不上道。
  去繁就简就是道,过于烦琐就矫情了。至于那些千元一两的茶叶,客人喜欢,商家卖出去了,泡在水里,喝到肚里,那就是茶叶;若卖不出去,则与一把枯树叶无异。
  所谓茶道,附庸风雅而已!何谓茶道?舒服就是。就这么简单!
  哎!一番胡言乱语,得罪各位茶客了!今后相见,不知还能不能讨到一杯茶喝。
  责任编辑:李梅
其他文献
茅草屋的前面有个小天井,小天井靠猪圈那头,有一棵椿芽树,爷爷对我说:“椿芽树是你婆婆栽的。”  猪圈一侧,有个竹笆门,门外有一棵毛疙瘩桃子树,婆婆对我说:“那是白花桃,是你爷爷栽的。”  椿芽树年年都要长椿芽。椿芽树很高,三四月份的时候,婆婆叫爷爷:“老头子,椿芽树发芽芽了,快把你那个竹竿钩钩拿来,把椿芽钩一些下来。”  爷爷早有准备,婆婆刚刚说完,一根竹竿就从茅草屋里伸了出来。  我们这里是蔬菜
期刊
当母亲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才突然想起,我都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节了。虽离家只有几十公里,但因为忙于工作,总是忘记回家过节,这说起来有些惭愧。  一路风尘,我又踏上了回家的路。  故乡的变化真大!以前的瓦房全都变成了现在最流行的黔西北民居房,原来的黄土坝子变成了水泥坝子,土路变成了水泥“串户路”。这时,从邻居家门口跑来几个孩子,他们有的叫我“大叔”,有的叫我“伯伯”,但我一个也不認识。  走进屋里,我很
期刊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从课本上知道海峡那边有一个宝岛,名叫“台湾”,总盼望有一天能亲自到那里去看看,赏赏它的秀美风光,品品它的特色文化。近些年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机会终于来了!  那是1995年初夏时节,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大型古装黄梅戏《苏东坡》应邀赴台展演,我有幸走进美丽的宝岛台湾。  随着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大型古装黄梅戏《苏东坡》在宝岛台湾的成功展演,使得夏季本来就是旅游淡季的台湾岛骤然刮起
期刊
女孩子大都住阁楼上,雕花木窗就嵌在东西向的墙上,做工不算精致,但形式感极好,外框方,内框圆,雕花的背面有一块可推拉的挡板。  木窗的框上挂一只小竹筒,是我插花的花器。我自幼爱花爱草,父亲一味宠溺,特意给我做了两个小小的竹筒作花器,床头挂一个,窗上挂一个。暮春,露水清明,蔷薇昨夜里又新开了好些。起个大早,拿把剪子剪下数枝,把大叶子全数摘去,只留下小叶子,使花枝看上去明净疏朗。将小竹筒灌满冷水,把花枝
期刊
到了,眼前就是了,游艇停泊在码头,登上岸,喜气盈满了整个岛屿。  婚礼安排在下午五点左右,婚礼的场地就布置在楼下的平台上,面朝大海。趁下午有空,我约了同行的几位朋友,先去岛上走一走。  碧蓝的海水环绕着整个岛屿,沿着岛上碎石铺就的小径行走,一路景色旖旎。休闲的亭子,摇光的浅桥,傲立的怪石,另一块小小的石头支撑着,仿佛要倒向大海。幽雅的环境,闻到的是草木的清香,蔷薇花味淡而深幽,眼前总有蜜蜂在晃动。
期刊
老台门的建筑非常有特点:口字形近似四合院的布局,确保了每个房间都方方正正。家家户户相挨相连,意味着房子之间都有共用墙,也最大程度地节约了造房成本,这在并不富裕的年代尤显重要。石磉子顶着木柱,撑起了各家各户的屋檐,而相通的廊檐,又组成了一道最好的风雨连廊,即使外面暴雨如注,也不会有一丁点儿雨落在身上。  同在屋檐下,方便了邻里的往来。无论谁家有好吃的,院子里的小孩都能得到分享的机会。谁家做豆腐了,或
期刊
今年的初雪落得早,农历十月刚过半,天地莹白。生日那天,煮茶焚香,抄经自省,清贡白百合一枝,一抬头,雪花漫天飞舞,如千万只蝴蝶,斜入闲亭瓦舍。  春绿冬白,我更喜欢冬天,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人的心思亦随之沉潜、简静、安闲。临窗观画,朋友新赠的兰花图寥寥数笔,逸气草草,行书题跋“惠风和畅,吉祥如意,无为而为”。独爱那朱文闲章,“悟禅”,如同师父离开那日,满寺的莲花都开了,水是莲花的镜子,花光与水互为
期刊
冬日的荒凉还没有褪尽,野外的水已经开始流动起来。枯叶丛里的根茎里露出了丰腴的芽头,枯树头上的枝丫间爆出了圆圆的嫩包,在萧瑟的败叶残枝间风儿不停地摆动着柳条。  随着时代的变迁,山区建房子的主料已经换为钢筋水泥,烧饭也不再以木柴为主取而代之为煤气,于是,上山的机会越来越少,不用说孩子,就连村民也基本不去。此番上山,约上三五家人,只为踏青。  不知是哪一夜,风儿转为东南,腊梅繁华未尽,红梅已经尽情地俏
期刊
不管怎樣,蝉从幽暗的土壤里艰难地爬出来。  它已经在树根或是竹根附近的泥土里活动了六七年。经过艰苦跋涉,它到达目的地,寻一处垂直地面90度的树干,栖息在那儿,等待黑夜的降临。  夜幕低垂,蝉的六只脚抓取树干,试着动几下,挪动一点点,再试着动几下。经过反复测试,它选定了安全的场所,准备重生。  接下来蜕变的六七个小时,由半个小时的禅定开始。蝉一动不动。生命需要解脱,成长和变化是必经阶段。安静、冷静,
期刊
二姨的命,如苦斓花,苦、酸、涩。  二姨七月出生,外祖父认为是好兆头,给二姨取名“斓花”。平川的苦斓花和苦刺花一样普遍,苦刺花三月开,苦斓花七月开,因味苦而得名。  外祖父给二姨取的名字,并没有给二姨带来好运。二十九年前,二姨父罹患癌症去世,二姨膝下两女两子,只有大表姐成年,二表妹大表弟还有残疾,小表弟才五岁。二姨父不善劳作,没留下什么家业,就半间瓦房,二楼还没铺楼板,用临时木板搭上。有旁人奚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