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初中思品时政教学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sxxzzs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事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品德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而时事教育所附着的载体就是每天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事新闻资源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如同思想品德课教材资源一样,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教师仅局限于抽象的理论推理,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将抽象的理论与活生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发生在身边的时事新闻事件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新闻资源,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1 初中时政教学基本状况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政治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主要补充”。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政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还规定:“初中时事政策教育每两周一课时。”《课程标准》对时政知识教学的规定,旨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增强时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效性,这也是初中思品课本身的要求。
  近二、三十年来,时事政治在中考中的占分从多到少,多次变化,但不变的是教学时政的传统做法,即每年中考都要考从上年5月1日到当年4月30日,时间段为一年的时政。尽管题型简化到只有现在的单项选择题,但考前突击记忆是沿用至今的方式。诚然,时政在中考总分中占分多少不代表对时政的重视程度,重要的是时政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被忽略。
  2 时事政治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密不可分
  时事政治,顾名思义,一是指现时或近期(一般以年为单位)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二是指党和政府现行的重大方针政策。时政教学是指通过国内外重大事件与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正确认识形势的教学。时政知识是思想品德课本知识的延续、拓展和深化,也是中考思品部分的载体之一。
  思品和时政不仅在内容上有着内在关联,教学思品和时政也是遵循理论(课本内容)联系实际(时事政治)政治教学原则的必然。按照初中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初一学生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史、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了解国家基本法律知识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树立集体观念和劳动观念。初二学生要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和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初三学生要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祖国建设成就和未来发展蓝图,掌握我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具体法律常识,深化对《行为规范》的认识,学会剖析一些社会道德行为或现象,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要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政治教师只有把时政内容有机结合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来,即把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重点知识、重大主题、重要热点在教学中予以穿插、评析、佐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 时政知识教学的几点做法
  3.1 提供时政资料。尽管我每年任教年级不同,但我都给任教班级订阅《半月谈》和《时事报告》,订阅省、市、县日报;每天午餐后组织学生收听校园广播的新闻节目;要求学生周末在家收看“新闻联播”;每周班会安排学生讲一周时政要闻。这样既让同学们获取了时政知识,也利于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
  3.2 坚持时政摘抄。学期初给每生发一小本供时政摘抄专用。摘录内容由学生搜集,摘抄数量和详略由学生选定。
  3.3 开辟时政专栏。班级黑板报和学校宣传栏均辟有时政新闻专栏。每周由专人选编刊出,内容涵括国际国内多方面的时事新闻,同时也包括校内、班内的大事。
  3.4 举行时政知识竞赛。每月举行一次时政知识竞赛,采用口答和问卷两种形式,由学生轮流主持,人人参与其中。内容选自摘抄本,《半月谈》和班报,优胜者可获荣誉证书。
  4 时政教学的方式例举
  4.1 设疑激趣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时事新闻资料作引子,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4.2 论证说明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引用时事新闻资料说明比较抽象的理论观点,使较枯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4.3 时事述评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学生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引出某一重大时事新闻事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这一时事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
  4.4 案例教学式。案例教学强调的是“从例到理”,即教学从某个时事新闻事件入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推导探究,从而发现知识和原理。
  4.5 研究性学习式。它实施方式是:教师或学生在已掌握的时事信息背景下,提出生活中的某个具体问题,围绕该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搜集、筛选时事资料,通过整理、归纳和推理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为此,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应具备以下特征:  1 改变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传统的
期刊
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但纵观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这一重要理念并未得到全面真正落实。脱离生活的教学方法,使本可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单调、机械;使原本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远离着生活世界。  1 小学语文教学堪忧的现状  1.1 教学内容局限。不少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教语文就是教教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 中学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应使学生受到真善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和熏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优化人格魅力。首先应对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进行正确定位,认识其重要性;其次是要主动挖掘美育元素,在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提高教学成果,全面实现语文教学教书和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美育教学 美育教育功能定位 美育教育的
期刊
【摘 要】 导入新课是教师讲授新教材之前的导语,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的听课,有效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识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成功的导入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导入 方法   
期刊
曾经有学者指出:“课堂教师的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设计得好,能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确实实现素质教育。但是笔者作为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认为,很多教师意识到了提问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有问题意识,但是真正善于提问的教师却少之又少。  1 提问过于频繁
期刊
作为职业学院的一名体育教师,传授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态度、能力和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并且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文明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是体育教师的根本任务。这些能力、品质都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和将来面向社会为社会服务所必须具备的身心条件。  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中的生命线。作为学院的一名体育教师,怎样做才能提高体育课
期刊
我,一名从教了多年的语文教师,在学生作文时,常常听到这样的哀叹声:“不会写,写不长。”事实上这是作文不上路的反映。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来说,这是最头疼的事。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一方面大量订阅书报,广泛学习理论,给自己“充电”;另一方面多向名家请教,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境,确定一条以作文为突破口,采用“活页作文”形式,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1 初
期刊
学困生在班级中是普遍存在的,是教师工作的重点。要想转化学困生,教师首先应该去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然后分析每个学困生的心理,再寻找合适的方法去转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1 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因,也有内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1 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特点,常常是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耳濡目染,潜移默
期刊
【摘 要】 生物教师作为德育工作者,应对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内容、重点、原则、方法等,有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落实,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德育教育    面对着变化莫测的国际形势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挑战,加速培养高素质的生物科学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我国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要求。但是,在长期以来存在部分片面追
期刊
【摘 要】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情感教育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地理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