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事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品德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而时事教育所附着的载体就是每天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事新闻资源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如同思想品德课教材资源一样,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教师仅局限于抽象的理论推理,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将抽象的理论与活生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发生在身边的时事新闻事件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新闻资源,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1 初中时政教学基本状况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政治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主要补充”。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政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还规定:“初中时事政策教育每两周一课时。”《课程标准》对时政知识教学的规定,旨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增强时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效性,这也是初中思品课本身的要求。
近二、三十年来,时事政治在中考中的占分从多到少,多次变化,但不变的是教学时政的传统做法,即每年中考都要考从上年5月1日到当年4月30日,时间段为一年的时政。尽管题型简化到只有现在的单项选择题,但考前突击记忆是沿用至今的方式。诚然,时政在中考总分中占分多少不代表对时政的重视程度,重要的是时政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被忽略。
2 时事政治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密不可分
时事政治,顾名思义,一是指现时或近期(一般以年为单位)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二是指党和政府现行的重大方针政策。时政教学是指通过国内外重大事件与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正确认识形势的教学。时政知识是思想品德课本知识的延续、拓展和深化,也是中考思品部分的载体之一。
思品和时政不仅在内容上有着内在关联,教学思品和时政也是遵循理论(课本内容)联系实际(时事政治)政治教学原则的必然。按照初中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初一学生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史、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了解国家基本法律知识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树立集体观念和劳动观念。初二学生要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和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初三学生要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祖国建设成就和未来发展蓝图,掌握我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具体法律常识,深化对《行为规范》的认识,学会剖析一些社会道德行为或现象,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要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政治教师只有把时政内容有机结合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来,即把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重点知识、重大主题、重要热点在教学中予以穿插、评析、佐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 时政知识教学的几点做法
3.1 提供时政资料。尽管我每年任教年级不同,但我都给任教班级订阅《半月谈》和《时事报告》,订阅省、市、县日报;每天午餐后组织学生收听校园广播的新闻节目;要求学生周末在家收看“新闻联播”;每周班会安排学生讲一周时政要闻。这样既让同学们获取了时政知识,也利于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
3.2 坚持时政摘抄。学期初给每生发一小本供时政摘抄专用。摘录内容由学生搜集,摘抄数量和详略由学生选定。
3.3 开辟时政专栏。班级黑板报和学校宣传栏均辟有时政新闻专栏。每周由专人选编刊出,内容涵括国际国内多方面的时事新闻,同时也包括校内、班内的大事。
3.4 举行时政知识竞赛。每月举行一次时政知识竞赛,采用口答和问卷两种形式,由学生轮流主持,人人参与其中。内容选自摘抄本,《半月谈》和班报,优胜者可获荣誉证书。
4 时政教学的方式例举
4.1 设疑激趣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时事新闻资料作引子,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4.2 论证说明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引用时事新闻资料说明比较抽象的理论观点,使较枯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4.3 时事述评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学生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引出某一重大时事新闻事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这一时事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
4.4 案例教学式。案例教学强调的是“从例到理”,即教学从某个时事新闻事件入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推导探究,从而发现知识和原理。
4.5 研究性学习式。它实施方式是:教师或学生在已掌握的时事信息背景下,提出生活中的某个具体问题,围绕该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搜集、筛选时事资料,通过整理、归纳和推理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教师仅局限于抽象的理论推理,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将抽象的理论与活生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发生在身边的时事新闻事件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新闻资源,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1 初中时政教学基本状况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政治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主要补充”。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政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还规定:“初中时事政策教育每两周一课时。”《课程标准》对时政知识教学的规定,旨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增强时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效性,这也是初中思品课本身的要求。
近二、三十年来,时事政治在中考中的占分从多到少,多次变化,但不变的是教学时政的传统做法,即每年中考都要考从上年5月1日到当年4月30日,时间段为一年的时政。尽管题型简化到只有现在的单项选择题,但考前突击记忆是沿用至今的方式。诚然,时政在中考总分中占分多少不代表对时政的重视程度,重要的是时政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被忽略。
2 时事政治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密不可分
时事政治,顾名思义,一是指现时或近期(一般以年为单位)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二是指党和政府现行的重大方针政策。时政教学是指通过国内外重大事件与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正确认识形势的教学。时政知识是思想品德课本知识的延续、拓展和深化,也是中考思品部分的载体之一。
思品和时政不仅在内容上有着内在关联,教学思品和时政也是遵循理论(课本内容)联系实际(时事政治)政治教学原则的必然。按照初中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初一学生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史、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了解国家基本法律知识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树立集体观念和劳动观念。初二学生要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和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初三学生要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祖国建设成就和未来发展蓝图,掌握我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具体法律常识,深化对《行为规范》的认识,学会剖析一些社会道德行为或现象,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要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政治教师只有把时政内容有机结合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来,即把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重点知识、重大主题、重要热点在教学中予以穿插、评析、佐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 时政知识教学的几点做法
3.1 提供时政资料。尽管我每年任教年级不同,但我都给任教班级订阅《半月谈》和《时事报告》,订阅省、市、县日报;每天午餐后组织学生收听校园广播的新闻节目;要求学生周末在家收看“新闻联播”;每周班会安排学生讲一周时政要闻。这样既让同学们获取了时政知识,也利于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
3.2 坚持时政摘抄。学期初给每生发一小本供时政摘抄专用。摘录内容由学生搜集,摘抄数量和详略由学生选定。
3.3 开辟时政专栏。班级黑板报和学校宣传栏均辟有时政新闻专栏。每周由专人选编刊出,内容涵括国际国内多方面的时事新闻,同时也包括校内、班内的大事。
3.4 举行时政知识竞赛。每月举行一次时政知识竞赛,采用口答和问卷两种形式,由学生轮流主持,人人参与其中。内容选自摘抄本,《半月谈》和班报,优胜者可获荣誉证书。
4 时政教学的方式例举
4.1 设疑激趣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时事新闻资料作引子,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4.2 论证说明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引用时事新闻资料说明比较抽象的理论观点,使较枯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4.3 时事述评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学生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引出某一重大时事新闻事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这一时事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
4.4 案例教学式。案例教学强调的是“从例到理”,即教学从某个时事新闻事件入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推导探究,从而发现知识和原理。
4.5 研究性学习式。它实施方式是:教师或学生在已掌握的时事信息背景下,提出生活中的某个具体问题,围绕该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搜集、筛选时事资料,通过整理、归纳和推理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