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育良好的学习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习惯养成、性格塑造,为将来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在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这一点尤为突出。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一、培养预习能力
课前预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为新课学习作好心理准备,从而奠定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实施了一看二想三画的“三步曲”预习法。一看,即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预习知识点都认真地看一遍,以便对第二天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想,即把看了的知识点在头脑里过一次,想一想新知识都要学些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可以怎么解决,除了书上呈现的解决方法,自己有没有其他解题思路。三画,即把刚才自己预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有不懂的地方,就画上一个“?”,这样就便于第二天老师在讲课时更加认真听讲、掌握知识。
二、提高计算能力
提高中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技巧,巩固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在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我采取“二三四”训练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一)突出两个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
如果说“数的认识与计算”对于数学学科的意义,就像青砖红瓦对于高楼大厦的意义,是根基、是主体的话,那么20以内加减法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同时,20以内加减法也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预备军,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我在计算教学时特别注重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思路与计算过程训练,同时通过“找朋友”(如1找9、2找8、3找7、4找6、5找5)等一些儿童语言增强学生计算的熟练性与简便性。
2.表内乘法
乘法口诀是学生解决乘法运算的重要钥匙,因此,它的教学可算得上是乘法计算教学的奠基石,显得尤为重要。熟记乘法口诀不仅是学生计算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形成计算技能的重要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熟记乘法口诀和对乘法口诀的灵活运用,经常利用课前时间通过开火车、分小组、抢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背口诀、巩固记忆,提升计算能力。
(二)抓好三种训练
1.重视口算训练
教学中,我注重每天课前5分钟的听算训练,每道口算题我读两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仔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全部题完成后我会让同桌交换本子互相当小老师改作业,让学生边读口算题边检查,这样通过读一读,加深了口算题记忆,批改同桌作业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天坚持练一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意志,又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
2.突出估算训练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但在实际运用时,多数学生不进行估算。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体现估算的价值,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将估算运用于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解决问题中将笔算、估算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3.加强验算训练
良好的验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我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良好习惯。
(三)把握四个步骤
对于计算,我也给学生制定了一写二看三算四验“四重奏”学习法,一写,每次计算时先认真把题上的数据准确写下来。二看,因为很多学生都避免不了粗心,所以我让他们写后再检查一遍,看一看数据是否抄错。三算,就是把正确的数据认真地计算出来。四验,就是要求学生在每次计算完后可以先在心里用估算的方法验算一遍,等全部题完成后有时间再在草稿本上重新算一遍。
三、强化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解决问题不是一个简单操练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三环节”,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读题能力
拿到一道题,我会让学生先默读一遍,对题意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再让他们细读,细读时我会让他们朗读,而不是唱读,朗读时要注意轻重缓急,对重要的词句要加重语气,并进行勾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二)锻炼审题能力
很多时候学生拿到一道题看一遍就会问老师问家长,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当老师带领他把题意弄懂后,他会恍然大悟,可见审题的关键性与重要性。
(三)提高解题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面临具体的问题时,首先需要学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合理地解决问题。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拓展归纳能力
归纳能力就是将众多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探求反映数学知识点之间本质特性、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思维训练。然而学生没有养成归纳问题的习惯,认识不到归纳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归纳知识、总结经验。
五、锻炼实践能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教学,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课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总之,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成学生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摒弃应试教育制度的束缚,全面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发展与创新的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一、培养预习能力
课前预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为新课学习作好心理准备,从而奠定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实施了一看二想三画的“三步曲”预习法。一看,即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预习知识点都认真地看一遍,以便对第二天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想,即把看了的知识点在头脑里过一次,想一想新知识都要学些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可以怎么解决,除了书上呈现的解决方法,自己有没有其他解题思路。三画,即把刚才自己预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有不懂的地方,就画上一个“?”,这样就便于第二天老师在讲课时更加认真听讲、掌握知识。
二、提高计算能力
提高中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技巧,巩固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在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我采取“二三四”训练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一)突出两个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
如果说“数的认识与计算”对于数学学科的意义,就像青砖红瓦对于高楼大厦的意义,是根基、是主体的话,那么20以内加减法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同时,20以内加减法也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预备军,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我在计算教学时特别注重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思路与计算过程训练,同时通过“找朋友”(如1找9、2找8、3找7、4找6、5找5)等一些儿童语言增强学生计算的熟练性与简便性。
2.表内乘法
乘法口诀是学生解决乘法运算的重要钥匙,因此,它的教学可算得上是乘法计算教学的奠基石,显得尤为重要。熟记乘法口诀不仅是学生计算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形成计算技能的重要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熟记乘法口诀和对乘法口诀的灵活运用,经常利用课前时间通过开火车、分小组、抢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背口诀、巩固记忆,提升计算能力。
(二)抓好三种训练
1.重视口算训练
教学中,我注重每天课前5分钟的听算训练,每道口算题我读两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仔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全部题完成后我会让同桌交换本子互相当小老师改作业,让学生边读口算题边检查,这样通过读一读,加深了口算题记忆,批改同桌作业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天坚持练一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意志,又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
2.突出估算训练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但在实际运用时,多数学生不进行估算。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体现估算的价值,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将估算运用于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解决问题中将笔算、估算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3.加强验算训练
良好的验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我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良好习惯。
(三)把握四个步骤
对于计算,我也给学生制定了一写二看三算四验“四重奏”学习法,一写,每次计算时先认真把题上的数据准确写下来。二看,因为很多学生都避免不了粗心,所以我让他们写后再检查一遍,看一看数据是否抄错。三算,就是把正确的数据认真地计算出来。四验,就是要求学生在每次计算完后可以先在心里用估算的方法验算一遍,等全部题完成后有时间再在草稿本上重新算一遍。
三、强化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解决问题不是一个简单操练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三环节”,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读题能力
拿到一道题,我会让学生先默读一遍,对题意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再让他们细读,细读时我会让他们朗读,而不是唱读,朗读时要注意轻重缓急,对重要的词句要加重语气,并进行勾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二)锻炼审题能力
很多时候学生拿到一道题看一遍就会问老师问家长,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当老师带领他把题意弄懂后,他会恍然大悟,可见审题的关键性与重要性。
(三)提高解题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面临具体的问题时,首先需要学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合理地解决问题。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拓展归纳能力
归纳能力就是将众多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探求反映数学知识点之间本质特性、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思维训练。然而学生没有养成归纳问题的习惯,认识不到归纳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归纳知识、总结经验。
五、锻炼实践能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教学,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课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总之,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成学生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摒弃应试教育制度的束缚,全面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发展与创新的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