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习作的自由表现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78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内驱力。为此,语文教师要在写作内容上给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在表情达意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表现形式上,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在作文教学中,多布置开放型作业,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开放型作业;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中关于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句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学生的作文训练可以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但不论是哪个学段,作文教学都要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进行指导并强化训练。
  古人提倡写作应该从“放胆文”起步,即在初始阶段,不必过分强调种种规矩,要让孩子自由书写,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的和口中要说的用文字写下来,在放松、自由的心态下写作。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就是拿笔说话,写文章就是想心思”。审视现在的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种制式或模式标准,有定性、定量、定式的要求,使学生习作有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不良现象,压抑了习作兴趣,束缚了写作自由。究其原因就是对学生习作的束缚太多,限制太多,所以要倡导学生大胆习作,无拘无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教师要从学生想写、可写、能写的实际入手,远离束缚,还原本色,从写作内容、表情达意、表现形式等方面给学生以自由,多布置一些开放型作业,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这对激发写作兴趣,消除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写作恐惧心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写作内容上,要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对于“写什么”的问题,历来是教师和学生最关心最头痛的事。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布置作文前首先要考虑作文的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文题是否“落入窠臼”。因此,不一定篇篇作文都要冠以“难忘”、“有意义”、“记忆深刻”等字样;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自由选择。试想,学生动笔之前,如果先有框框套套,硬性规定只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那么,学生习作就不是一件自由倾吐的乐事,而是应付老师的苦差。尽管现行教材中的习作限制有所减少,但范围还显狭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习作训练的同时,要鼓励学生依照单元训练的重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哪怕是最细小的事情,或在教师看来没有“价值”或“意思”的内容。还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心目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要求他们既写生活中真实、独性的视角,也可写他们丰富而独特的想象。
  二、在表情达意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体验
  提倡“我手写我心”,这里所说的“我心”,就是指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自己特有的个性色彩和丰富情感。学生只有从自己生活感受和体验中发出的冲动,才能进入一种生机勃勃的习作状态。正如冰心所说:“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提倡学生在作文中抒真情,说真话,做真人,要防止学生为了得高分曲意迎合老师而抒假情,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思想。教师也要时刻警醒自己,还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切忌因为过分功利化而使学生渐渐丧失自我的倾向发生,绝不能让学生养成说空话套话的习惯,尤其不能强加给学生高、精、尖的立意,要让他们成为感情的主人。这从教育学生的角度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个纯作文的问题,它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作文教学也是一种育人手段。
  三、在表现形式上,要顺应学生的天性
  语文新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即自由表达。学生在习作中是用自己的嘴述说自己的心声,是用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所以,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技巧才最直接有效。教师的“指导”固然重要,但以往的习作教学中,老师往往偏重于技巧、顺序、结构、主次、轻重、详略等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先写什么,次写什么,如何收尾等,程序化突出,把学生鲜活的思想桎梏在种种模式中,必然会压抑学生个性。所以在习作的表现形式上应顺应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摆脱程序化的束缚,力求习作构思的与众不同,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写作素材、写作文体及文章主旨和人物形象,选择最能抒发内心感受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在习作领域纵横驰骋,自由飞翔,使他们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彰显和自主发展。
  为了让学生在习作中能够自由表现,使上述三个方面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还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在作文教学中积极构建“开放型作业”。众所周知,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离开了生活语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将习作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将作文能力运用到实践中,作文教学才会拥有鲜活的生命。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到社会实践中去,带进实际生活中去,拓展學生的视野。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想象力强,习作中才能纵横捭阖、自由发挥,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最关键的是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放手让学生运用不同的修辞,不同的格式,不同的词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自己个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进行联想和想象,真正使自己思想插上自由的翅膀。
  总之,作文教学一旦真正能突破过多的框框限制,还给学生自由,还原习作“真实、真情”的本色,那么富有鲜活气息的优秀习作将会脱颖而出。
  (编辑:刘影)
其他文献
2012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特别强调了要“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在内容标准的10个主题中筛选并呈现了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概念内涵或命题的方式做了具体描述[1]。例如,细胞的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种概念表述方式的变化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少而精”,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摘要】语文课堂的导入,决定着一堂课的质量。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反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说,好的导入犹如一把钥匙,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更可以打开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本文以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杨》为例,分析了导入对一节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及如何兴趣导入。  【关键词】语文;导入方法;兴趣;情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导入重
【摘要】面对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提出的要求,以及学生对鉴赏诗歌无从下手、甚至畏惧的现状,让语文老师和学生在诗歌的教和学上面临挑战。针对这些现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以及鉴赏诗歌的能力,交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方法无疑是重要的。本文以《望岳》和《春望》为例,略谈由“题目切入”有效解读诗歌的方法。  【关键词】题目;切入点;中学;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
【摘要】文学是支撑社会前进的车轮,是滋养人民,凝聚社会的圭臬。尤其大部经典如《论语》《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的传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当下,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电子传媒的发展,文学被走上了碎片化状态,它破坏了文学本身的厚重感,削弱了审美张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阅读的碎片化;《边城》;语文教材;电子媒介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
【摘要】《 西风胡杨》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关键词】《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文章的脉络和语言;概括胡杨的特
【摘要】爱心是师德的灵魂,老师只有付出真诚的爱心,才会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只有爱才会使师生之间凝聚真诚的信任;只有爱,才能使教育达到完美的顶峰。同时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善于与学生交往,把握谈话的艺术,这往往比批评和厉声训斥更具威力。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爱、理解和宽容,就会转化为孩子对他人的爱,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  【关键
【摘要】新课标中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然而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串讲,“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学生记词义、记译文,考试考翻译和字词,学生对这种“满堂灌”的文言文学习感到厌倦,使文言文的教学跟素质教育相距甚远。而我们学校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种问题就更为凸显。如何让学生摆脱文言文的束缚,本文以《核舟记》为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挖掘文言文中的有
【摘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给问题学生一缕阳光,让师爱的温情去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是一个老师更高尚的品德。本文主要从关注细节,关爱“问题学生”; 俯下身子,善于倾听;以诚感人,慎用批评;坦然面对,善于沟通四个方面,阐述一个普通教师关注问题学生的亲身体验。  【关键词】师爱;问题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
【摘要】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名学生的特性,在掌握教育心理学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后进学生足够的信任,在学生心灵上撒下自信的种子,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自信;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对行为习惯有困难的学生的转化。以下是我在
【摘要】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应把学生语言积累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本着“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充分运用,合理挖掘,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理解、鉴赏、感悟、内化,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积累;价值;原题再现;解题思路;命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学生的积累,《新课程标准》也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