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蒙古族的婚俗中,洁白的哈达、上好的奶酒和全羊是男方“下聘”的重礼。有一句蒙古族婚俗谚语还说:“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的人要经过数次求婚,才可得到女方的应允。下聘的这天,女方家邀请亲戚来饮酒,两家正式定亲了。婚礼上,新郎新娘必须接受火神的洗礼,他们骑马绕蒙古包三圈,跳过两堆旺火,表示爱情的纯洁和新生活的兴旺。婚宴上必不可少的当然是全羊席,新郎手提银壶,新娘手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蒙古族的婚礼自然是一个载歌载舞的婚礼。婚宴上“求名问庚”同样是不可少的:新郎半跪着求问新娘的乳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就会出些影射乳名的词语,让新郎猜答或相互对歌,直到女方说出。求名问庚犹如一场喜庆的智力竞赛,尽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
在每年牧草繁茂、牛羊肥壮的七八月间,广阔的内蒙古草原上会有一个盛大的节日,这就是草原上喜庆丰收的“那达慕”大会。草原上的牧民在这个节日里载歌载舞,既有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江格尔弹唱,还有马术、赛骆驼、商品展销、文化活动等现代色彩的活动,古老民俗风情的魅力中又增添了一丝繁华。洁白的哈达,象征着纯洁和高尚。蒙古族崇尚白色。传说蒙古人最喜爱的马头琴就是由一匹小白马转化而成的。正因为蒙古族把白色看得如此神圣,所以他们把春节叫做“白节”,把正月叫做“白月”。每逢节日,蒙古族的百姓都喜欢穿上白色的蒙古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呼和浩特的北面有延绵的大青山,我们驱车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北90公里的希拉穆仁草原,大草原宽阔得一望无际,更令我惊喜的是,一个明镜般的湖泊,出现在前方地平线上。
我们来到一个大蒙古包里,感受到了浓烈的蒙古族风情,也迎来了草原夏天的第一场雨。趁雨已停,草原上刮起的阵阵凉风,我来到蒙古草原上特有的敖包前。用石头堆起的敖包,本是草原上用于辨别方向的标识,渐渐地才变成情侣相约见面的地方。看来,每一个敖包,都会倾听过恋人的情话,留下过无尽的山盟海誓吧?敖包在草原牧民的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牧民每年要去拜祭敖包神。
我们非常幸运,在此正好遇到了一位待嫁的蒙古族姑娘。晚上,在醇香美酒的醉意中,一位蒙古族大叔,给我们讲述回荡在马头琴声中的蒙古族婚礼:
待嫁的蒙古族姑娘,要穿着特有的服饰,除了梳一条大辫子之外,在前额两边还各梳6条小辫,标志着姑娘已经定亲。在绿色宽广的大草原上,这美丽的服饰加更显得妩媚动人。
“准新郎”小伙子,在蒙古袍上也挂上爱情的见证:一个叫做“哈布特格”的爱情信物。这个饰物是在姑娘与小伙子相识相爱的时候,由姑娘亲自绣制并送给小伙子的。据说小伙子在择偶时,都要看对方的“哈布特格”绣得怎么样,如果绣得精美,说明姑娘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姑娘,将来日子一定会安排得很好。
小伙子和姑娘是在“那达慕”大会上相识的,这是蒙古族青年男女追逐爱情的好机会。在大会上,青年男女身穿民族盛装,参加各种竞技活动。在射箭、摔跤、赛马等比赛中的获胜者,总能赢得姑娘们爱慕的目光,如果姑娘对哪个小伙子有意,那么她便会驰马迎向心中的英雄,丢下一块手绢,然后调转马头离去。小伙子则心领神会,躬身拾起手绢,策马追赶姑娘,一旦追上,小伙子就会将一枚戒指珍重地戴在姑娘的手上,一对青年就这样相爱了。
爱情总有开花结果的时候,经过一年的相爱和了解,该提婚论嫁了,小伙子的父亲不失时机地托媒人带着白糖、茶叶等物品,用一白手巾包着前去说合。女方父母喜在心里,却故意推托。但巧舌如簧的媒人总是有办法让他们喜笑颜开。礼品收下了,则意味着好兆头。尔后,小伙及其父母会再带着哈达、奶酒、糖之类礼品再次求婚。小伙子和父母要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登门求婚,终于在第五次定了婚。蒙古族有一个特殊习俗:女方家若一次就答应,会让人看不起;多次则会赢得族人的尊敬。姑娘的父母收下聘礼后,男方还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婚事才能真正定下来。临近婚期,小伙子亲自又给女方送一次礼,按照规矩,这次是整羊一只,还有酒、茶、哈达等。姑娘的父母对送礼者热情招待、对歌庆贺。
蒙古族传统婚礼,隆重又独特。在双方选定好的吉日里,男女双方分别邀请各自的亲朋好友,穿上漂亮的衣服,骑上英俊的马儿,带着礼物去新郎新娘家祝贺。新娘子很合不得离开家,在蒙古包里,她和好友边说边哭,依依惜别。姐妹们为了表达挽留之情,各自将自己身上的腰带解下来联结在一起,先从新娘这边的袖口穿进,再从那边的袖口穿出,然后其他姑娘也照此办理,联结起的腰带从每位姑娘的袖口穿过后,大伙儿紧紧抱在一起,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难分难舍之情。在女方家经过通宵达旦的欢聚之后,次日凌晨,迎亲队伍接着新娘要启程了。新娘的母亲手捧一银碗鲜奶,疼爱地凝望着姑娘,让她品尝做姑娘时代的最后一次鲜乳,祝颂人则满怀深情地开始吟唱:
以头份美好祝词,
对造就子孙好命的,
我们伟大仁慈的母亲,
报以洁白鲜奶的恩情。
遵循喜宴章程,
高举九九礼品,
向我那如大地般慈祥,
如沧海般情深,
如高山般仁爱,
白发苍苍的母亲,
报以这初乳之恩情。
在娶亲回家的路上,男女双方的队伍还要欢闹着。按习俗双方要设法抢先到男家,女方中一人有意抢去伴郎头上的帽子,挑在马鞭上,然后扔到地上,让新郎下马捡帽,这样会耽误些时间,女方伴娘便可抢先而行。但男方也有高招,在离新郎家不远的地方设一酒席,招待女方,女方伴娘一喝酒,男方便调换最强壮的骏马,抢先到家。一路上便是这样追逐嬉戏,纵马奔腾,充满着情趣。
娶亲到家后,新郎新娘拿着马鞭,双双通过两堆旺火,以示爱情的忠贞不渝,又隐含着纯净、避邪和兴旺之意。
这时新郎的父母出来把新娘迎回洞房。进门后,新郎按照蒙古族婚礼的习惯,将新娘的红面纱轻轻地揭去。接着,新郎手执银壶,新娘手捧酒盘,逐一敬酒。新郎给女方的送亲宾客敬酒;新娘给男方的宾客敬酒,在男方家的婚宴上同样有新的祝颂歌:
在那名贵的檀香树上,
自由自在生活的
黄雁乳毛小雏,
当它羽翼丰满之际,
也要抛窝离巢飞去,
这是无可奈何的规矩。
你出生在人间尘寰,
就应有一个辉煌时期,
离开生身父母嫁出去,
这是人间自然之理。
暖融融的祝颂词,意在祝愿新娘珍惜婚姻,珍惜在新郎家的幸福生活。而此时,双方的客人也都进入了丰盛的宴席,在互敬美酒时,醇香的美酒和着马头琴的乐曲,在场的人们欢歌四起,年轻的男女牧民翩翩起舞,衬托出一对幸福的新人在今天迎来新的生活。
在每年牧草繁茂、牛羊肥壮的七八月间,广阔的内蒙古草原上会有一个盛大的节日,这就是草原上喜庆丰收的“那达慕”大会。草原上的牧民在这个节日里载歌载舞,既有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江格尔弹唱,还有马术、赛骆驼、商品展销、文化活动等现代色彩的活动,古老民俗风情的魅力中又增添了一丝繁华。洁白的哈达,象征着纯洁和高尚。蒙古族崇尚白色。传说蒙古人最喜爱的马头琴就是由一匹小白马转化而成的。正因为蒙古族把白色看得如此神圣,所以他们把春节叫做“白节”,把正月叫做“白月”。每逢节日,蒙古族的百姓都喜欢穿上白色的蒙古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呼和浩特的北面有延绵的大青山,我们驱车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北90公里的希拉穆仁草原,大草原宽阔得一望无际,更令我惊喜的是,一个明镜般的湖泊,出现在前方地平线上。
我们来到一个大蒙古包里,感受到了浓烈的蒙古族风情,也迎来了草原夏天的第一场雨。趁雨已停,草原上刮起的阵阵凉风,我来到蒙古草原上特有的敖包前。用石头堆起的敖包,本是草原上用于辨别方向的标识,渐渐地才变成情侣相约见面的地方。看来,每一个敖包,都会倾听过恋人的情话,留下过无尽的山盟海誓吧?敖包在草原牧民的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牧民每年要去拜祭敖包神。
我们非常幸运,在此正好遇到了一位待嫁的蒙古族姑娘。晚上,在醇香美酒的醉意中,一位蒙古族大叔,给我们讲述回荡在马头琴声中的蒙古族婚礼:
待嫁的蒙古族姑娘,要穿着特有的服饰,除了梳一条大辫子之外,在前额两边还各梳6条小辫,标志着姑娘已经定亲。在绿色宽广的大草原上,这美丽的服饰加更显得妩媚动人。
“准新郎”小伙子,在蒙古袍上也挂上爱情的见证:一个叫做“哈布特格”的爱情信物。这个饰物是在姑娘与小伙子相识相爱的时候,由姑娘亲自绣制并送给小伙子的。据说小伙子在择偶时,都要看对方的“哈布特格”绣得怎么样,如果绣得精美,说明姑娘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姑娘,将来日子一定会安排得很好。
小伙子和姑娘是在“那达慕”大会上相识的,这是蒙古族青年男女追逐爱情的好机会。在大会上,青年男女身穿民族盛装,参加各种竞技活动。在射箭、摔跤、赛马等比赛中的获胜者,总能赢得姑娘们爱慕的目光,如果姑娘对哪个小伙子有意,那么她便会驰马迎向心中的英雄,丢下一块手绢,然后调转马头离去。小伙子则心领神会,躬身拾起手绢,策马追赶姑娘,一旦追上,小伙子就会将一枚戒指珍重地戴在姑娘的手上,一对青年就这样相爱了。
爱情总有开花结果的时候,经过一年的相爱和了解,该提婚论嫁了,小伙子的父亲不失时机地托媒人带着白糖、茶叶等物品,用一白手巾包着前去说合。女方父母喜在心里,却故意推托。但巧舌如簧的媒人总是有办法让他们喜笑颜开。礼品收下了,则意味着好兆头。尔后,小伙及其父母会再带着哈达、奶酒、糖之类礼品再次求婚。小伙子和父母要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登门求婚,终于在第五次定了婚。蒙古族有一个特殊习俗:女方家若一次就答应,会让人看不起;多次则会赢得族人的尊敬。姑娘的父母收下聘礼后,男方还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婚事才能真正定下来。临近婚期,小伙子亲自又给女方送一次礼,按照规矩,这次是整羊一只,还有酒、茶、哈达等。姑娘的父母对送礼者热情招待、对歌庆贺。
蒙古族传统婚礼,隆重又独特。在双方选定好的吉日里,男女双方分别邀请各自的亲朋好友,穿上漂亮的衣服,骑上英俊的马儿,带着礼物去新郎新娘家祝贺。新娘子很合不得离开家,在蒙古包里,她和好友边说边哭,依依惜别。姐妹们为了表达挽留之情,各自将自己身上的腰带解下来联结在一起,先从新娘这边的袖口穿进,再从那边的袖口穿出,然后其他姑娘也照此办理,联结起的腰带从每位姑娘的袖口穿过后,大伙儿紧紧抱在一起,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难分难舍之情。在女方家经过通宵达旦的欢聚之后,次日凌晨,迎亲队伍接着新娘要启程了。新娘的母亲手捧一银碗鲜奶,疼爱地凝望着姑娘,让她品尝做姑娘时代的最后一次鲜乳,祝颂人则满怀深情地开始吟唱:
以头份美好祝词,
对造就子孙好命的,
我们伟大仁慈的母亲,
报以洁白鲜奶的恩情。
遵循喜宴章程,
高举九九礼品,
向我那如大地般慈祥,
如沧海般情深,
如高山般仁爱,
白发苍苍的母亲,
报以这初乳之恩情。
在娶亲回家的路上,男女双方的队伍还要欢闹着。按习俗双方要设法抢先到男家,女方中一人有意抢去伴郎头上的帽子,挑在马鞭上,然后扔到地上,让新郎下马捡帽,这样会耽误些时间,女方伴娘便可抢先而行。但男方也有高招,在离新郎家不远的地方设一酒席,招待女方,女方伴娘一喝酒,男方便调换最强壮的骏马,抢先到家。一路上便是这样追逐嬉戏,纵马奔腾,充满着情趣。
娶亲到家后,新郎新娘拿着马鞭,双双通过两堆旺火,以示爱情的忠贞不渝,又隐含着纯净、避邪和兴旺之意。
这时新郎的父母出来把新娘迎回洞房。进门后,新郎按照蒙古族婚礼的习惯,将新娘的红面纱轻轻地揭去。接着,新郎手执银壶,新娘手捧酒盘,逐一敬酒。新郎给女方的送亲宾客敬酒;新娘给男方的宾客敬酒,在男方家的婚宴上同样有新的祝颂歌:
在那名贵的檀香树上,
自由自在生活的
黄雁乳毛小雏,
当它羽翼丰满之际,
也要抛窝离巢飞去,
这是无可奈何的规矩。
你出生在人间尘寰,
就应有一个辉煌时期,
离开生身父母嫁出去,
这是人间自然之理。
暖融融的祝颂词,意在祝愿新娘珍惜婚姻,珍惜在新郎家的幸福生活。而此时,双方的客人也都进入了丰盛的宴席,在互敬美酒时,醇香的美酒和着马头琴的乐曲,在场的人们欢歌四起,年轻的男女牧民翩翩起舞,衬托出一对幸福的新人在今天迎来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