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诺族是一个从母系氏族社会跨越到父母家庭社会才一百多年历史的民族。族名的全称叫“基诺洛克”,翻译成汉语就是“舅舅的后代”。母系氏族社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孩子只知妈妈、舅舅而不知父亲,舅舅在家庭中具有极高的威望。现在基诺族青年男女恋爱是自由的,婚前有性行为发生也是家人允许的。但年轻人要和谁订亲结婚,得征得舅舅的同意。这恐怕是该民族传统,最明显的一点。
在西双版纳三十多年,对基诺族的文化习俗知之不多。2006年1月9日,我拍摄了基诺山乡曼伞寨一个婚礼。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基诺族的婚礼。这些年来,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的文化习俗在快速地向现代文明、现代方式演变。除傣族外,其他民族要不是过节,就很难看到他们穿着本民族的服装;过去民间流传的土歌土调在年轻人中失传;传统的起房盖屋在一些村寨已被现有的现代建筑式样取代。但令我欣慰的是,我参加的这次婚礼,除结婚礼服是现代的外,整个过程,还能看到基诺族传统的东西。我将他拍摄下来、记录下来。我相信,要不了多少年,这样的场景恐怕见不到了。
我参加婚礼的这对新郎新娘都是基诺乡曼伞村的人,男的叫周包,女的叫泼西。我们从三十多公里外的景洪赶到寨子时已经是上午九点多。先去的是男方周包家,只见男方家门前的树林下,帮忙的人正在进行杀牛杀猪的最后扫尾工作;竹楼的阳台上,十来个男人剁肉切肉忙个不停;楼下临时支了几口铁锅,蒸饭煮肉热气腾腾;旁边还有几堆火塘,妇女们顶着烟薰火热,用竹片夹着猪肉牛肉在烧烤。楼梯口旁摆放着一张木桌,桌子脚的一侧立着一幅新郎新娘的婚纱照片。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站在桌前,桌面上一个塑料茶盘装满了糖果香烟。有参加婚礼的客人到来,他们就负责收记礼金礼品,同时给每一个客人递上几个糖果,点上一支香烟,和城里人时兴的婚礼程序有些相同。所不同的是新郎新娘不在场。
参加婚礼的绝大多数是本寨子的人和附近村寨的亲戚朋友,基本上都还穿着基诺族服装。十点钟,所杀的猪牛收拾结束。司仪选了不同部位的一些肉和一些蔬菜,穿挂在一根竹杆上,由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扛着向新娘家走去,说这是送给娘家的菜礼。这在少数民族的婚礼中还是鲜见。好在新郎新娘两家相距也就半里,我们就跟随拍摄。路上,抬菜礼的小伙子说:“我们两个今天是一定要喝醉酒了。送菜礼的人一到娘家,第一件事就是要代表男方的父母、亲戚喝敬酒。过一会饭菜做好后,还要送一次熟菜礼,同样要接受敬酒。我们去的人少,一人敬你一杯你就受不了。”到了娘家,专门有人来接礼。接礼的人要对菜礼“评头论足”一番,说“少……”,“肉不好……”,反正要让送礼者难堪一下,喝了敬酒还要喝罚酒。男方家招待饭菜一做好,首先要每样肉选一点,由四个小伙子每人端一碗先送给娘家父母、亲戚品尝。熟菜礼没有送出去,男方家的宴席就不能开始。如果男方家的熟菜礼没有送到,女方家的宴席也不能动筷。当男方家的熟菜礼送到女方家时,我们看到,楼上楼下几十张餐桌坐满了翘首以待的客人。男方家的礼菜一到,大家欢呼鼓掌。楼上客厅正中一桌就是女方家的父母和主要的亲戚。送礼的人走到他们桌前说到,“请亲家们尝尝,如果做不好,今后就劳你家的姑娘操持。”完了就把菜放在桌上,并将随身带来的酒给每个人倒上。女方家的人把酒喝了,每人给送礼者敬上一杯。待这桌人人敬完了,其他桌的人纷纷涌上来敬酒。一阵热闹下来,真把几个送礼的年轻人灌得晕头转向、找不到北。基诺族婚礼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女方家接到男方家送的肉菜礼后,不仅要“指责”男方家的礼“小气”,还要派出专门的讨礼队伍到男方家要礼。要礼的人全都是妇女,她们每人背着一个基诺族的大土布挎包。到了男方家,就径直奔向储藏室。男方家的人也早有准备,派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守在门口坚决不让她们进去,而是一个一个地分给。女方家的抢礼人则论理多要,不给就往里硬冲。守礼的小伙子则奋力挡在门上,不让防线冲垮。这样一攻一守几次,守礼者又给抢礼者一些礼品,直到来抢礼的人包包塞满。听说过去的礼品有大米、棉花、野味干巴之类,现在变成了毛巾、糖果、香烟、啤酒……,等等。这些东西其实早早就作了准备,是一定要送给女方家的,用抢的形式表现,无非是增加婚礼的热闹气氛。
基诺族结婚还有一个有趣的程序,就是新娘要到晚上才能送到男方家。中午和下午都男女方家招待亲朋好友。男方家的迎亲队伍在天黑前去到女方家。待女方家的客人都吃好了饭,新郎新娘向女方的父母行跪拜大礼后,娶亲的人在楼下点燃火把,照着新郎新娘走下竹楼。迎新送亲的人举着火把,抬着背着嫁妆,把新娘送到男方家。到了新郎家后,青年男女在男方家载歌载舞表示祝福,直至深夜。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5个民族。
基诺族男穿白色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衣背后绣有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穿宽大的棉布白裤;女子头戴披风式尖顶帽,上穿对襟无领无扣镶有7色纹饰的短褂,胸前有刺绣精美,缀有圆形银饰的三角形贴身衣兜,下穿黑白刨相间、镶边的短裙。基诺族主食大米,佐餐的食物主要是妇女采集的野菜、野果和菌类及其自产的蔬菜瓜果。肉食以牛、猪、狗、鸡为主,男子猎获的动物也是肉食的主要来源。基诺族的房屋建筑过去是“干栏式”的竹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渐以牢固、不易失火的木柱石基瓦顶“竹楼”,代替不结实又不利于防火的茅草硕竹楼了。
在西双版纳三十多年,对基诺族的文化习俗知之不多。2006年1月9日,我拍摄了基诺山乡曼伞寨一个婚礼。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基诺族的婚礼。这些年来,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的文化习俗在快速地向现代文明、现代方式演变。除傣族外,其他民族要不是过节,就很难看到他们穿着本民族的服装;过去民间流传的土歌土调在年轻人中失传;传统的起房盖屋在一些村寨已被现有的现代建筑式样取代。但令我欣慰的是,我参加的这次婚礼,除结婚礼服是现代的外,整个过程,还能看到基诺族传统的东西。我将他拍摄下来、记录下来。我相信,要不了多少年,这样的场景恐怕见不到了。
我参加婚礼的这对新郎新娘都是基诺乡曼伞村的人,男的叫周包,女的叫泼西。我们从三十多公里外的景洪赶到寨子时已经是上午九点多。先去的是男方周包家,只见男方家门前的树林下,帮忙的人正在进行杀牛杀猪的最后扫尾工作;竹楼的阳台上,十来个男人剁肉切肉忙个不停;楼下临时支了几口铁锅,蒸饭煮肉热气腾腾;旁边还有几堆火塘,妇女们顶着烟薰火热,用竹片夹着猪肉牛肉在烧烤。楼梯口旁摆放着一张木桌,桌子脚的一侧立着一幅新郎新娘的婚纱照片。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站在桌前,桌面上一个塑料茶盘装满了糖果香烟。有参加婚礼的客人到来,他们就负责收记礼金礼品,同时给每一个客人递上几个糖果,点上一支香烟,和城里人时兴的婚礼程序有些相同。所不同的是新郎新娘不在场。
参加婚礼的绝大多数是本寨子的人和附近村寨的亲戚朋友,基本上都还穿着基诺族服装。十点钟,所杀的猪牛收拾结束。司仪选了不同部位的一些肉和一些蔬菜,穿挂在一根竹杆上,由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扛着向新娘家走去,说这是送给娘家的菜礼。这在少数民族的婚礼中还是鲜见。好在新郎新娘两家相距也就半里,我们就跟随拍摄。路上,抬菜礼的小伙子说:“我们两个今天是一定要喝醉酒了。送菜礼的人一到娘家,第一件事就是要代表男方的父母、亲戚喝敬酒。过一会饭菜做好后,还要送一次熟菜礼,同样要接受敬酒。我们去的人少,一人敬你一杯你就受不了。”到了娘家,专门有人来接礼。接礼的人要对菜礼“评头论足”一番,说“少……”,“肉不好……”,反正要让送礼者难堪一下,喝了敬酒还要喝罚酒。男方家招待饭菜一做好,首先要每样肉选一点,由四个小伙子每人端一碗先送给娘家父母、亲戚品尝。熟菜礼没有送出去,男方家的宴席就不能开始。如果男方家的熟菜礼没有送到,女方家的宴席也不能动筷。当男方家的熟菜礼送到女方家时,我们看到,楼上楼下几十张餐桌坐满了翘首以待的客人。男方家的礼菜一到,大家欢呼鼓掌。楼上客厅正中一桌就是女方家的父母和主要的亲戚。送礼的人走到他们桌前说到,“请亲家们尝尝,如果做不好,今后就劳你家的姑娘操持。”完了就把菜放在桌上,并将随身带来的酒给每个人倒上。女方家的人把酒喝了,每人给送礼者敬上一杯。待这桌人人敬完了,其他桌的人纷纷涌上来敬酒。一阵热闹下来,真把几个送礼的年轻人灌得晕头转向、找不到北。基诺族婚礼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女方家接到男方家送的肉菜礼后,不仅要“指责”男方家的礼“小气”,还要派出专门的讨礼队伍到男方家要礼。要礼的人全都是妇女,她们每人背着一个基诺族的大土布挎包。到了男方家,就径直奔向储藏室。男方家的人也早有准备,派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守在门口坚决不让她们进去,而是一个一个地分给。女方家的抢礼人则论理多要,不给就往里硬冲。守礼的小伙子则奋力挡在门上,不让防线冲垮。这样一攻一守几次,守礼者又给抢礼者一些礼品,直到来抢礼的人包包塞满。听说过去的礼品有大米、棉花、野味干巴之类,现在变成了毛巾、糖果、香烟、啤酒……,等等。这些东西其实早早就作了准备,是一定要送给女方家的,用抢的形式表现,无非是增加婚礼的热闹气氛。
基诺族结婚还有一个有趣的程序,就是新娘要到晚上才能送到男方家。中午和下午都男女方家招待亲朋好友。男方家的迎亲队伍在天黑前去到女方家。待女方家的客人都吃好了饭,新郎新娘向女方的父母行跪拜大礼后,娶亲的人在楼下点燃火把,照着新郎新娘走下竹楼。迎新送亲的人举着火把,抬着背着嫁妆,把新娘送到男方家。到了新郎家后,青年男女在男方家载歌载舞表示祝福,直至深夜。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5个民族。
基诺族男穿白色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衣背后绣有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穿宽大的棉布白裤;女子头戴披风式尖顶帽,上穿对襟无领无扣镶有7色纹饰的短褂,胸前有刺绣精美,缀有圆形银饰的三角形贴身衣兜,下穿黑白刨相间、镶边的短裙。基诺族主食大米,佐餐的食物主要是妇女采集的野菜、野果和菌类及其自产的蔬菜瓜果。肉食以牛、猪、狗、鸡为主,男子猎获的动物也是肉食的主要来源。基诺族的房屋建筑过去是“干栏式”的竹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渐以牢固、不易失火的木柱石基瓦顶“竹楼”,代替不结实又不利于防火的茅草硕竹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