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来源 :考试·理论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fe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前三大新闻通讯社路透社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传送给全球新闻界使用的两张照片,竟然活生生被一个13岁的芬兰中学生拆穿。
  2008年8月,路透社转用俄罗斯电台影片,刊登两张俄罗斯潜艇在北极海底下插国旗的照片,住在芬兰北方小镇的少年塞罗丁看到报纸后。觉得怪怪的,于是动手找资料,确认这张潜艇照片是翻拍自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的一个片段。路透社被迫认错道歉。
  这就是芬兰教育为什么能连年惊艳全球的原因:小孩会主动想、主动问、主动找答案。
  OECD评比,芬兰两届称霸
  自2000年开始,经济合作组织(OECD)每3年举办一次15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芬兰青少年连续两届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称霸,解决问题和数学能力则位居第二。
  “芬兰能,为什么瑞典不能?”谈到芬兰的优异表现,瑞典教育部次长欧斯博格(BertilOstberg)不无感慨。尽管瑞典中学生在PISA的表现仍高于平均水平,瑞典民众显然不够满意,毕竟,芬兰30年前启动教育改革时,还是向瑞典取的经。
  不光是瑞典,在教育投注最多经费的北欧国家丹麦和挪威,以及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南非等各国教育机构与领导,也跨海特聘芬兰教育专家,为他们的教育体系把脉、开药方。美国杂志《经济学家》更在2007年发文建议,欧洲领导人应暂时放下所有活动,“回芬兰的学校上课。”
  教育已然成为芬兰最成功的出口产品
  九年义务教育,经费政府出
  绿荫盎然。这栋原本是工厂的白色建筑物,还维持干净朴实的样貌。掌舵基础教育的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教委会),就隐身在首都赫尔辛基市区这片幽静的小区里。
  20世纪70年代初期,教委会扛下芬兰独立建国后最大规模的改革重担,他们的使命是提供高质量的9年一贯义务教育,训练出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下一代。
  教委会决定采用“综合学校”的模式,让7—15岁的中小学生,不分年级,都待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在9年一贯教育中,学生课本、交通和午餐费用,全由政府负担,经费则由中央政府出资57%,地方政府分摊43%。这个决策延续30年至今,不因政党轮替而改变。
  坚持平等精神,一个都不能少
  当其他国家还在施行精英教育时,芬兰却反其道而行,绝不标榜精英,坚持每一个小孩公平受教,“一个也不能少”。
  从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芬兰教育从平等出发。60万中小学学生,分布在4000所综合学校,平均每校约150人,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小班小校的制度有利于“无一人落后”,没有贵族和平民学校之分。翻开芬兰各种教育文宣,从不高调“快乐学习”,对他们来说,有了公平,快乐就不是问题。
  只是,北欧国家都强调平等,芬兰能以黑马之姿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用了对的策略。
  芬兰不是砸更多钱办教育,而是选择“专注”策略,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级中学和学习迟缓者身上。
  在OECD国家评比中,芬兰是运用教育资源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不同的是,在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学生平均分配到的经费最多;反观芬兰,投资在初级中学生的经费,每人平均达8200美元,在所有就学年龄中最高。
  绝不放弃学习慢的孩子
  提升学习迟缓者的学习能力,是芬兰专注策略的另一个重点。
  专门负责特殊教育的教委会顾问寇依薇拉(Pirjo Koivula)指出,教委会的目的是让“每个”小孩都具备基本能力,当学生出现短暂学习困难时,老师会立即提出矫正计划,在课堂上或是放学后进行个别辅导,费用由政府负担。
  芬兰有将近20%中小学生接受额外学习辅导,OECD国家平均只有6%。曾经当过特教老师的寇依薇拉边看数据边说,在老师早期介入辅导后,有轻微学习障碍的小孩都进步很快,一两个月之后,就不再需要“补救”。
  采用资源专注的策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芬兰学生的学习表现并没有明显城乡差距。在PISA测验中,芬兰校际差距全球第二小,不到5%(差距最小的是人口仅30万的冰岛)。不论是首都赫尔辛基,或是偏远北极圈的中学,测验成绩相差都不大。
  “排名”、“资优”犯大忌
  “芬兰没有坏学生,即使最差的学生也很好。”以培育师资闻名的约瓦斯其拉大学(University of Jyvaskyla)教育研究所所长瓦里亚维(Jouni Valijarvi)直言,芬兰15岁以下人口逐年减少,将资源导入需要辅导的小孩身上,可以创造最大的国家利益。
  且慢!学得快的人要怎么办?会不会是另外一种不公平?芬兰人自有他们的逻辑:“学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学,学得慢的人更需要帮忙。”
  “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芬兰反对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类”或“排名”,说“资优”和“精英”是犯大忌,更没有“能力分班”这回事。
  28岁、在赫尔辛基大学任职的海蒂回忆,她念中小学时数学很好,但老师从来不会公开说她功课好,只是私下偷偷塞几本进阶数学让她自己看。
  最能展现教育平等价值的,是芬兰政府对移民子女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论是否有芬兰国籍,移民子女都能免费上学,政府还额外拨预算让他们学习母语,每周上两堂,为期4年。
  全球最严格的师资标准
  在专注的策略、平等的核心价值外,芬兰教改能够一路顺畅无阻至今,还必须归功于一群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自1979年开始,教委会就定调,中小学老师属“研究型”,必须具备硕士学历,这几乎是全球最严苛的规定。师资教育从原本的3年,延长为5年,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除了要看在校成绩,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才能挤进录取率仅10%的师范窄门。   专研师资培育的赫尔辛基大学教授坎萨宁指出,芬兰师范体系的唯一任务,是培育有能力的老师,并发展必要的专业质量,以确保教师生涯能够持续进步。换句话说,在芬兰,老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愿。
  “有能力学习,才有能力创新教学,教育才会不断提升。”培育无数教师的瓦里亚维比喻,在芬兰,老师是一种“最爱学习的动物”。
  芬兰老师爱学习出了名,大学暑期班开课,座中最多的是中小学老师。芬兰教育部长现在最头痛的是缺老师,好学的老师都跑去继续念博士;芬兰企业也喜欢雇用老师,跟政府抢人。据芬兰第一大报《赫尔辛基邮报》调查,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行业就是当老师;中小学教师受民众敬重的程度,甚至超过总统和大学教授。
  芬兰老师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怎么学习”。小孩问问题,老师不会直接讲出正确答案,而是给他一个方向,自己去想、去找、去学。
  尽管门槛高,又受欢迎,教师在芬兰并非高薪工作。在OECD的调查中,不论是新进或资深者,芬兰教师平均薪资都比先进国家和欧盟平均要低,甚至比不上国民所得较芬兰低的韩国与西班牙。
  留着一把大胡子,在中学教物理已24年的史亚力屈指计算,他每月收入扣税之后,大约有2000欧元,跟大学毕业生差不多。“做老师不是为了钱,是因为我们真的相信这份工作对芬兰很重要。”史亚力深信,师资即国力,老师愈好,国家就愈强大。
  强调学习,而非竞争
  严格要求师资质量,芬兰政府也相对给老师和学校最大的教学自主权。教委会和教育部每4年制定并公布核心课程纲要,其他如征聘师资、经营管理则由各校自治,举凡班级大小、课程内容、学生课表,甚至是每年上课几学期都由学校全权负责;至于要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科书,则由老师自由选择。
  芬兰中小学并没有全国一致的联合评量,学校也很少有考试;芬兰官方也不进行教师评鉴。被问到是否要考核教师表现,任职教委会长达30年的资深顾问劳卡南几乎动了气,反问:“为什么要评鉴老师?”他骄傲地说,芬兰根本没有不好的老师,每个老师都很自律,不需要打考绩。主管教育的中央教育部或地方政府,并不实施学校评鉴制度,对学校有绝对信任,再小的学校,也拥有绝对行政自主权。
  赫尔辛基市内的拉托卡塔诺(Latokartano)小学,决定在校内推行不分年级上课,180个学生,每个人有自己的课表,有的人8点半上学,有的则是9点或9点半,大家放学的时间也不一样。
  学校事务的决策机关是董事会,七位董事中,有一位教师代表、一位职员代表,其他五位由家长与当地小区选出。董事会决定学校课程方针和预算使用,及聘用教师。
  拥有法学和教育双硕士学位的校长亨卡拉透露,每学期初,班级老师会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坐下来讨论小孩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评量不是根据和其他人的比较,而是看是否达成最初设定的目标。他们没有成绩单,只有学习报告。
  “我们强调的是学习,不是竞争,芬兰绝对不会用竞争来刺激质量。”说得一口流利英文,亨卡拉再三强调,在芬兰,教育的目的是学习,而非竞争。
  全世界最爱看书的国民更重要的是,芬兰教育还有一笔他国难望其项背的幸运资产,那就是他们有一群热爱阅读的国民。芬兰人在家阅读的传统已传承400多年,是全世界最爱跟图书馆借书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借17本书。根据调查,41%的芬兰中学生,最常从事的“休闲活动”就是阅读。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有对的策略,用了对的人,芬兰教育怎么可能不好?
  (苏斯博士是专业针对0-16岁儿童和青少年教育专业机构。苏斯博士的目标就是从智商到情商,从关注自我安全健康到关注世界发展,培养孩子具有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胸怀,接受未来世界的挑战。)
其他文献
【摘 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本文以英语教学为例,采用了新课标教学理念,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拓展与补充,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采用“自主型”和“任务型”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学情分析 设计理念 学习目标 教学流程 合作学习  一、学情分析  笔者授课班级为理科普
期刊
【摘 要】随着职教办学方针的确立,许多学校和老师都在研究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并提出数学教学要为专业课服务。本文对此提出了另一种思考,中职数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专业课服务。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数学教学 专业课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其中的数学教学,既要为学生继续学习、未来发展提
期刊
【摘 要】生态保护是当今面临的一大难题。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态平衡,要做好这一切,须增强每个公民的生态意识。而作为未来幼儿教师,如不能把保护大自然这种意识渗透给我们的下一代是很可怕的。所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幼师学生的生态意识。让这种意识通过他们以后引领幼儿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的意识。   【关键词】生态保护 生态意识 幼儿认知  如今的生物教材突破了传统的
期刊
【摘 要】情感在学生的培养教育、塑造引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德育功能、调节功能,会使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功能 德育效果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情感在学生的培养教育、塑造引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德育功能、调节功能,充分发挥情感这三
期刊
从2009年起,教改就是教育领域最热的词汇——2009年,是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年份;2010年,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并宣传的重要年头;2011到2012,教育系统与社会各界,都在期待教育规划纲要所确定的改革措施落地;而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再次重申教育规划纲要提到的多项改革,进一步展现改革的决心。  毫无疑问,教改依旧会是2014年教
期刊
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是喜欢历史的。他们喜欢看历史课外书,甚至自己购买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书籍,特别是著名历史人物的传记,但他们却不太喜欢我们的历史课。笔者分析了造成学生兴趣不高的原因,发现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教材的编写方式。现在的历史教材由于篇幅,由于精心提炼等原因,只关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国家大事,叙述方式按照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的套路,这样虽然保持了历史
期刊
提起作文,学生喊“难”,教师喊“苦”。课堂作文中普遍存在“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怎样模仿”的现象,写出的文章不仅题材类似,内容、表达方式也类似,这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是极不相符的。正如“你可以把一匹马拉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快乐作文提高作文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激发写作的热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写好作文,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兴
期刊
从我国源远流长的教育文明来看,教师的师道尊严是不可挑战的,而由“师道”衍生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占统治地位亦是不言而喻的。2000多年来“师本教育”一统中国,在课堂上教师依旧是主宰,日复一日地不辞劳苦地传道授业。我们敬佩教师的敬业,却又悲哀地发现教师的辛苦的“教”并不能换回学生真正的“学”。  因此,我们需要变革。需要解放课堂,解放思想,让老师成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生本教育,呼之欲出。只有在
期刊
【摘 要】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学生,如何为他们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是新时期各普通高中面临的新的课题。“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合格加特长”是一个全新的办学理念,在抓好普通高考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展特长生教育及职业教育,这才是新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成才 艺术特长 职业教育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考上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体制已不复存在,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越来越少。如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
期刊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全美最佳教师对中国教师常遇到的16个极为困惑的教育学问题是如何回答的?  1.在中国,很多教育专家一直在告诫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给中国老师带来很大的压力,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雷夫:有些学生就是教不好的,我不认为所有的学生都会成功,但我认为,我的工作是给学生一个成功的机会,一个老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学生要自己走进来,我不会使劲地把学生推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