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分别对于成年人,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青少年学生,国际学校青少年学生和三校青少年学生进行相关信息调查,收集和分析。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392
研究结论包括:
1.中国当代青少年的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主要來自家庭,学校,个人和生涯发展是方面。
2.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青少年学生目前最大的压力来源是学校的学业压力。
3.相比于国际学校青少年学生和三校青少年学生,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青少年学生更倾向于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压力。
4.相较于上一代人,中国当代青少年更早地接触了成年人社会,个人压力逐渐变少,生涯发展压力随之加大。
主旨介绍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随之增加的是每一个人每天感受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承受不了生活中的压力而自杀,而基于在中国高达23人每10万人的自杀率中有28%的自杀人员为青少年。青少年为国家建设之基础,国家发展之未来,其发展和身心健康关乎重大。但在2019年11月5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可见不仅仅是在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甚至是过去几乎全球都忽视的问题。现在,许多学者都开始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罗琨瑜,卓箭球和岑慧仪就在2009年1月发布的《澳门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研究》,其研究并分析了澳门青少年如何应对压力。从中可见青少年的压力其实是可以被缓解的。那么,整个中国的当代青少年的压力来源都有哪些呢?这些压力是否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得到有效缓解呢?
二、研究的假设及初步设定
本研究根据中国当代青少年的普遍交际圈及行为模式,并参考了部分有关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报告(详见附录1),从而假设:1.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人情感与心态为中国当代青少年的三个主要压力来源;2.个人的进步可以有效缓解大多数中国当代青少年受到的压力。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仅为中国当代青少年,但涉及人员包含学生家长及老师。其目的为对比在不同角色的视野里学生的压力,以求取更多的压力来源和更好的缓解方式。
研究报告
一、假设的阐释
1.1假设的设定理由
本假设建立在两个观点之上:1.家庭和学校是中国当代青少年接触最多,也是最主要的两个生活环境。2.只有从源头处理问题,才可以更好的解决或缓解问题。
首先,中国《心理学大辞典》中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为:指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一般适应能力、人格的健全状况等)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等)及自我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两好状态。而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本科生梁曦予在2019年11月15日于《国际公关》2019年第11期发表的名为《不良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探析》报告中对于“家庭教育”的定义为:家庭教育是指整个家庭生活中,父母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子女产生真实的影响和教育,具有时空的广延性,语言的独特性,实施随机性的特点。《心理学大辞典》为辞典性质官方用书,具有专业性,但由于心理学为近代新兴专业,因此不排除具有时代局限性。梁曦予从专业角度调查和分析了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但并未详细说明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且采用文献相对较少,因此不排除有个人主观倾向。综上所述,本文认同的观点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家庭教育具有紧密且无法分割的关系。
同时,西南师范大学学生陈旭在2004年4月提交的名为《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心理机制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将学业压力定义为“中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上文提到过的由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罗琨瑜,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士卓箭球和华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岑慧仪在2009年1月发布的《澳门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研究》中,学业压力亦为中学生的第三大压力源,仅次于角色期许压力和生涯发展压力。陈旭的专业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且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采用了多于100种的中外文献,因此其论文内容和观点相对丰富和专业,但并没有详细标明所研究中学生的居住地,因此其结论可能具有局限性。罗琨瑜,卓箭球和岑惠仪从2007年3月开始相关课题研究到童年11月结束,期间三人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针对澳门中大学生压力的来源、大小、压力释放的方式和改方式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但《澳门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研究》所查阅的文献和资料较少,且三人均为澳门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并在研究中调查和分析了青少年的信仰和压力的关系,无法排除有个人主观判断和宗教信仰影响的嫌疑。同时,两篇文献并未针对学校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但学业压力主要来自学校是不争的事实。综上所述,本文认同的观点是:学校环境会对青少年施加压力,主要为学业压力。
其次,华中师范大学学生邓芹芹在2019年5月提交的名为《中学生压力源、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抑郁焦虑情绪及其相关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在结合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后给出的针对缓解中职生压力、抑郁焦虑症的大部分建议为:1.锻炼中职女生的独立性;2.学校开放更多专业;3.顺应身心变化;4.重视心理教育,丰富课外活动。这些建议基本都需要学生去自我提升。本论文针对对象主要为中职生,虽然根据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数据,截止2017年底,我国的中职生在校生数量和普高生的比例依然达到了40.1:59.9,但依然具有局限性。不过此论文作者邓芹芹查阅了相对丰富的文献资料,且结合了自己作为一名职高班主任所所得的一手资料,因此本论文依旧具有可采纳性。因此,本文认同的观点为:青少年个人的成长可以缓解一定程度和一定数量的压力。 综上所述,国际学校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升学压力中的标化考试压力。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廖林芳在《文教资料》2019年第10期出版的名为《英语专业雅思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以雅思为代表的各类标化考试需要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和充足的英语专业知识,但标化考试的教学课堂内容乏味枯燥,课时又严重不足是目前标化考试课堂授课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只能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4.1.4 三校青少年学生的问卷分析及讨论
本问卷有效填写人数为206人。
其中,23.33%的三校青少年学生(本段之后简称学生)会对老师的期望感到一定压力,但属于正常范围;12.13%的学生会对学校每天教授的知识点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但属于正常范围,3.88%的学生会在这方面感受到较大压力;21.84%的学生在周围人的成绩比自己好很多时不会感受到压力;32.64%的学生会在一段倾向于校园暴力的关系里感受到相对较大的压力;11.7%的学生会在流言蜚语等方面感受到相对较大的压力;16.02%的学生对于三校生高考会感受到相对较大压力;50.49%的学生表示自己身边有1-2名关系很好的同学;48.06%的同学更倾向于向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倾诉自己的压力,28.6%的学生倾向于向自己的父母倾诉压力,6.8%的学生倾向于向自己的网友倾诉自己的压力,3.88%的学生倾向于向自己的老师倾诉自己的压力。
根据问卷回收资料显示,三校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为同学/同伴之间的关系。根据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生徐馨琦在2005年4月提交的名为《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对于青少年同伴关系描述——“同伴关系时人际关系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指同龄人或同辈人由于共同的兴趣需要、态度等而自发形成的彼此在心理上的相互关系。同伴关系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存在,二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对其以后适应成人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见青少年之间的同伴关系亦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及以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同伴之间关系的压力可算作是未来生涯发展压力,或是来自社会的压力。而三校生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三校青少年学生这个群体相对于其他青少年群体,会更早地进入成人社会,同时也相对地,来自学校课业、家庭的压力比之即将进入成人社会的生涯发展压力便占比没有这么大了。
4.2 综合讨论
通过回收问卷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个人访谈,本研究发现中国当代青少年的压力是多样化的,且与现在的成年人的青少年时期有着一些不一样的压力,如现在青少年有的生涯发展压力/社会压力,以前青少年有的上进心所带来的压力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本不该或应极少收到社会压力/生涯发展压力的中国当代青少年开始早早地接触到了这方面的压力。在访谈中,某一成年人对此现象发表观点:由于社会的进步,中国当代青少年不得不依靠去更早地接触成年人社会以谋取经验,以此来保证自己和其他同龄人处于同一水平线。根据宋志飞和杨友发在《心理月刊》第22期发表的名为《青少年预防手机沉迷的应对策略》,截止2017年底,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互联网社会已经早早地进入了中国当代青少年的世界,而新兴的互联网社会是成年人社会和未成年人社会的模糊社会,故此中国当代青少年基本都早早接触了成年人社会。而中国当代青少年来自个人的压力在成年人和青少年双方的观点中占比都较少。某一成年人在探访中透露其在青少年时期承受的最多的压力是自己给予自身的压力,其希望自身更加优秀甚至最优秀以此减少父母的压力,但中国当代的青少年似乎较少有类似压力。结合中国当代青少年在生涯发展方面愈来愈多的压力,本研究认为:以前青少年由自己施加给自己的压力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演化为了职业发展压力。
而根据回收的家长问卷的数据分析,大多数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与家长沟通和诉说,或是依靠自己的优秀进行缓解。但根据回收的三类青少年问卷,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青少年学生中有57.79%的青少年倾向于向父母诉说压力,国际学校青少年学生中8.89%的青少年倾向于向父母倾诉压力,三校青少年学生中,28.16%的青少年倾向于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压力。结合对于学生的访谈,本研究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1.父母的控制欲导致其希望孩子在受到压力时可以和自己诉说;2.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青少年学生向较于其他两类青少年,更多会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因此对于父母有更多的依赖性。
4.3结论
4.3.1 研究结果
中国当代青少年的主要压力来源为学校,家庭,个人和生涯发展四个方面;其中,中国当代青少年感受到的来自学校方面的压力为第一压力源,其次是家庭方面的压力,第三是生涯发展压力,个人方面的压力所占比例最少。生涯发展压力为新兴压力,具有逐渐增长趋势,个人方面的压力具有逐渐下降趋势。
中国当代青少年缓解所受到的压力的最好方法是提升自我和与他人沟通交流。
本研究结果和本研究假设略有不符:学校,家庭和个人确实是中国当代青少年的主要压力来源之三,除此之外还有生涯发展压力;个人的提升的确可以缓解中国当代青少年目前所承受的压力,除此之外还有与他人的倾诉亦是有效缓解压力的方式。
但由于时间限制,本研究具有两大缺陷:1.由于中国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局限性,部分相关文献无法找到,因此本研究的部分小结论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观臆断现象;2.并未结合国外相关文献,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程度的不同,部分国家可能存在更深程度的有关青少年压力的实验或报告。
但,为什么个人的提升可以缓解大多数目前感受到的压力?其变得更优秀之后是否会面临更大更多的压力?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在更深度的研究中被寻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张善根;彭静静.“尊龙名社”案的反思——青少年网络帮派现象专题研讨会会议实录.142-146
廖林芳.英语专业雅思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文教资料.2019年(10):227-228
宋志飞;杨友发.青少年预防手机沉迷的应对策略.心理月刊.2019年(22):38
陈怀青.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36):40
梁颖.论网络时代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36):13
刘玉敏.高三学生自我决定性学习动机及学业压力特点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29):11-15+21
薛海平;张媛.我国初中生学业负担水平与差异分析——基于CEPS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5):153-172
梁曦予.不良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探析.国际公关.2019年(11):135
石晶.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西北大学.2010年(09)
刘君晓.中学生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关系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08)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04)
徐馨琦.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05)
黄璐;陈灵毓.浅谈当代大学生压力问题.才智.2019年(17):182-183
邓芹芹.中学生压力源、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抑郁焦虑情绪及其相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张利萍.13-22岁青少年压力應对及社会支持调查研究.教育现代化.2019年(83):315-317+326
.全球五分之一青少年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世界知识.2019年(22):79
罗琨瑜;卓箭球;岑慧仪.澳门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研究.青年探索.2009年(01):5-1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392
研究结论包括:
1.中国当代青少年的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主要來自家庭,学校,个人和生涯发展是方面。
2.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青少年学生目前最大的压力来源是学校的学业压力。
3.相比于国际学校青少年学生和三校青少年学生,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青少年学生更倾向于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压力。
4.相较于上一代人,中国当代青少年更早地接触了成年人社会,个人压力逐渐变少,生涯发展压力随之加大。
主旨介绍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随之增加的是每一个人每天感受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承受不了生活中的压力而自杀,而基于在中国高达23人每10万人的自杀率中有28%的自杀人员为青少年。青少年为国家建设之基础,国家发展之未来,其发展和身心健康关乎重大。但在2019年11月5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可见不仅仅是在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甚至是过去几乎全球都忽视的问题。现在,许多学者都开始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罗琨瑜,卓箭球和岑慧仪就在2009年1月发布的《澳门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研究》,其研究并分析了澳门青少年如何应对压力。从中可见青少年的压力其实是可以被缓解的。那么,整个中国的当代青少年的压力来源都有哪些呢?这些压力是否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得到有效缓解呢?
二、研究的假设及初步设定
本研究根据中国当代青少年的普遍交际圈及行为模式,并参考了部分有关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报告(详见附录1),从而假设:1.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人情感与心态为中国当代青少年的三个主要压力来源;2.个人的进步可以有效缓解大多数中国当代青少年受到的压力。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仅为中国当代青少年,但涉及人员包含学生家长及老师。其目的为对比在不同角色的视野里学生的压力,以求取更多的压力来源和更好的缓解方式。
研究报告
一、假设的阐释
1.1假设的设定理由
本假设建立在两个观点之上:1.家庭和学校是中国当代青少年接触最多,也是最主要的两个生活环境。2.只有从源头处理问题,才可以更好的解决或缓解问题。
首先,中国《心理学大辞典》中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为:指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一般适应能力、人格的健全状况等)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等)及自我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两好状态。而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本科生梁曦予在2019年11月15日于《国际公关》2019年第11期发表的名为《不良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探析》报告中对于“家庭教育”的定义为:家庭教育是指整个家庭生活中,父母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子女产生真实的影响和教育,具有时空的广延性,语言的独特性,实施随机性的特点。《心理学大辞典》为辞典性质官方用书,具有专业性,但由于心理学为近代新兴专业,因此不排除具有时代局限性。梁曦予从专业角度调查和分析了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但并未详细说明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且采用文献相对较少,因此不排除有个人主观倾向。综上所述,本文认同的观点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家庭教育具有紧密且无法分割的关系。
同时,西南师范大学学生陈旭在2004年4月提交的名为《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心理机制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将学业压力定义为“中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上文提到过的由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罗琨瑜,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士卓箭球和华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岑慧仪在2009年1月发布的《澳门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研究》中,学业压力亦为中学生的第三大压力源,仅次于角色期许压力和生涯发展压力。陈旭的专业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且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采用了多于100种的中外文献,因此其论文内容和观点相对丰富和专业,但并没有详细标明所研究中学生的居住地,因此其结论可能具有局限性。罗琨瑜,卓箭球和岑惠仪从2007年3月开始相关课题研究到童年11月结束,期间三人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针对澳门中大学生压力的来源、大小、压力释放的方式和改方式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但《澳门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研究》所查阅的文献和资料较少,且三人均为澳门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并在研究中调查和分析了青少年的信仰和压力的关系,无法排除有个人主观判断和宗教信仰影响的嫌疑。同时,两篇文献并未针对学校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但学业压力主要来自学校是不争的事实。综上所述,本文认同的观点是:学校环境会对青少年施加压力,主要为学业压力。
其次,华中师范大学学生邓芹芹在2019年5月提交的名为《中学生压力源、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抑郁焦虑情绪及其相关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在结合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后给出的针对缓解中职生压力、抑郁焦虑症的大部分建议为:1.锻炼中职女生的独立性;2.学校开放更多专业;3.顺应身心变化;4.重视心理教育,丰富课外活动。这些建议基本都需要学生去自我提升。本论文针对对象主要为中职生,虽然根据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数据,截止2017年底,我国的中职生在校生数量和普高生的比例依然达到了40.1:59.9,但依然具有局限性。不过此论文作者邓芹芹查阅了相对丰富的文献资料,且结合了自己作为一名职高班主任所所得的一手资料,因此本论文依旧具有可采纳性。因此,本文认同的观点为:青少年个人的成长可以缓解一定程度和一定数量的压力。 综上所述,国际学校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升学压力中的标化考试压力。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廖林芳在《文教资料》2019年第10期出版的名为《英语专业雅思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以雅思为代表的各类标化考试需要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和充足的英语专业知识,但标化考试的教学课堂内容乏味枯燥,课时又严重不足是目前标化考试课堂授课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只能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4.1.4 三校青少年学生的问卷分析及讨论
本问卷有效填写人数为206人。
其中,23.33%的三校青少年学生(本段之后简称学生)会对老师的期望感到一定压力,但属于正常范围;12.13%的学生会对学校每天教授的知识点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但属于正常范围,3.88%的学生会在这方面感受到较大压力;21.84%的学生在周围人的成绩比自己好很多时不会感受到压力;32.64%的学生会在一段倾向于校园暴力的关系里感受到相对较大的压力;11.7%的学生会在流言蜚语等方面感受到相对较大的压力;16.02%的学生对于三校生高考会感受到相对较大压力;50.49%的学生表示自己身边有1-2名关系很好的同学;48.06%的同学更倾向于向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倾诉自己的压力,28.6%的学生倾向于向自己的父母倾诉压力,6.8%的学生倾向于向自己的网友倾诉自己的压力,3.88%的学生倾向于向自己的老师倾诉自己的压力。
根据问卷回收资料显示,三校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为同学/同伴之间的关系。根据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生徐馨琦在2005年4月提交的名为《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对于青少年同伴关系描述——“同伴关系时人际关系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指同龄人或同辈人由于共同的兴趣需要、态度等而自发形成的彼此在心理上的相互关系。同伴关系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存在,二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对其以后适应成人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见青少年之间的同伴关系亦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及以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同伴之间关系的压力可算作是未来生涯发展压力,或是来自社会的压力。而三校生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三校青少年学生这个群体相对于其他青少年群体,会更早地进入成人社会,同时也相对地,来自学校课业、家庭的压力比之即将进入成人社会的生涯发展压力便占比没有这么大了。
4.2 综合讨论
通过回收问卷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个人访谈,本研究发现中国当代青少年的压力是多样化的,且与现在的成年人的青少年时期有着一些不一样的压力,如现在青少年有的生涯发展压力/社会压力,以前青少年有的上进心所带来的压力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本不该或应极少收到社会压力/生涯发展压力的中国当代青少年开始早早地接触到了这方面的压力。在访谈中,某一成年人对此现象发表观点:由于社会的进步,中国当代青少年不得不依靠去更早地接触成年人社会以谋取经验,以此来保证自己和其他同龄人处于同一水平线。根据宋志飞和杨友发在《心理月刊》第22期发表的名为《青少年预防手机沉迷的应对策略》,截止2017年底,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互联网社会已经早早地进入了中国当代青少年的世界,而新兴的互联网社会是成年人社会和未成年人社会的模糊社会,故此中国当代青少年基本都早早接触了成年人社会。而中国当代青少年来自个人的压力在成年人和青少年双方的观点中占比都较少。某一成年人在探访中透露其在青少年时期承受的最多的压力是自己给予自身的压力,其希望自身更加优秀甚至最优秀以此减少父母的压力,但中国当代的青少年似乎较少有类似压力。结合中国当代青少年在生涯发展方面愈来愈多的压力,本研究认为:以前青少年由自己施加给自己的压力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演化为了职业发展压力。
而根据回收的家长问卷的数据分析,大多数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与家长沟通和诉说,或是依靠自己的优秀进行缓解。但根据回收的三类青少年问卷,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青少年学生中有57.79%的青少年倾向于向父母诉说压力,国际学校青少年学生中8.89%的青少年倾向于向父母倾诉压力,三校青少年学生中,28.16%的青少年倾向于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压力。结合对于学生的访谈,本研究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1.父母的控制欲导致其希望孩子在受到压力时可以和自己诉说;2.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青少年学生向较于其他两类青少年,更多会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因此对于父母有更多的依赖性。
4.3结论
4.3.1 研究结果
中国当代青少年的主要压力来源为学校,家庭,个人和生涯发展四个方面;其中,中国当代青少年感受到的来自学校方面的压力为第一压力源,其次是家庭方面的压力,第三是生涯发展压力,个人方面的压力所占比例最少。生涯发展压力为新兴压力,具有逐渐增长趋势,个人方面的压力具有逐渐下降趋势。
中国当代青少年缓解所受到的压力的最好方法是提升自我和与他人沟通交流。
本研究结果和本研究假设略有不符:学校,家庭和个人确实是中国当代青少年的主要压力来源之三,除此之外还有生涯发展压力;个人的提升的确可以缓解中国当代青少年目前所承受的压力,除此之外还有与他人的倾诉亦是有效缓解压力的方式。
但由于时间限制,本研究具有两大缺陷:1.由于中国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局限性,部分相关文献无法找到,因此本研究的部分小结论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观臆断现象;2.并未结合国外相关文献,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程度的不同,部分国家可能存在更深程度的有关青少年压力的实验或报告。
但,为什么个人的提升可以缓解大多数目前感受到的压力?其变得更优秀之后是否会面临更大更多的压力?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在更深度的研究中被寻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张善根;彭静静.“尊龙名社”案的反思——青少年网络帮派现象专题研讨会会议实录.142-146
廖林芳.英语专业雅思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文教资料.2019年(10):227-228
宋志飞;杨友发.青少年预防手机沉迷的应对策略.心理月刊.2019年(22):38
陈怀青.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36):40
梁颖.论网络时代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36):13
刘玉敏.高三学生自我决定性学习动机及学业压力特点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29):11-15+21
薛海平;张媛.我国初中生学业负担水平与差异分析——基于CEPS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5):153-172
梁曦予.不良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探析.国际公关.2019年(11):135
石晶.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西北大学.2010年(09)
刘君晓.中学生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关系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08)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04)
徐馨琦.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05)
黄璐;陈灵毓.浅谈当代大学生压力问题.才智.2019年(17):182-183
邓芹芹.中学生压力源、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抑郁焦虑情绪及其相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张利萍.13-22岁青少年压力應对及社会支持调查研究.教育现代化.2019年(83):315-317+326
.全球五分之一青少年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世界知识.2019年(22):79
罗琨瑜;卓箭球;岑慧仪.澳门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研究.青年探索.2009年(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