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式学习”指的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性学习.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它不但鼓励互帮互助、同步前进地学习,而且增加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实现共赢的学习结果.本文论述了目前合作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并就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来分析它如何分组以及它在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一、初中数学合作式学习教学的现状
(一)小组内学习氛围懒散
小组学习流行多年,学生们三五人组成一组互相研究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彼此帮助.但是小组学习的可控性较差,初中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恰好是难以管理的时期,况且数学一直以来也是很多学生较为抵觸的一门学科,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自然就会出现“断层”.在小组讨论数学题目时个别学生会一味等待他人的成果,久而久之严重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完全依赖于小组内部人员的“哺育”.懒惰的风气一旦盛行,会慢慢腐蚀一个又一个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这种情况会使小组成员数学成绩产生差距,为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
(二)个人分工不明确
分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上能够进步,其实也是一种互补的行为,互展所长、互改其短,所以就需要对组内的每一成员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将学习任务切实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目前,小组内成员水平参差不齐,会造成成绩优异者目空他人,高高在上,表现为不愿分享自己解题的思维、为优越感而一味赶进度、嘲笑他人等现象,与此同时,成绩较差或纪律性较差的组员就会产生抵触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小组内的互助学习本质.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合作
课前的预习一直被学生所忽略,其实研究证明,课前有所准备的学生在课上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接受能力会是未预习学生的多倍.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需要反复多次理解才能理清头绪的,所以哪怕抓住课前十分钟组内一起系统地对教材进行简单的了解,也是受益良多的.组内的课前合作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准备.
(二)课堂合作
课堂的时间,70%决定了学习成绩,如果课堂45分钟都做不到仔细听讲,课后更不会有精力去研究枯燥的数学题.那么在课堂上互相协作学习是最重要的,课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组内合作解答时,反应能力快的学生可以帮助接受力慢的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帮助,避免学生间产生较大的差距.组内的课堂合作是掌握知识的重中之重.
(三)课后合作
经过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题,但数学题样式之繁杂,是需要反复练习的,这就需要课后小组内学生彼此监督完成数学作业,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这一点是课后合作的要点,也是教师难以控制的方面.组内的课后合作是灵活运用的必要保障.
三、合作学习模式的分组原则
(一)根据能力特性分配
分组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自律性、接受能力进行合理分配,分为优、良、差三种级别,视班级情况来完成三种比例的分配,至少保证一个小组有一名学优生存在.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成绩落后的学生,让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带动懒惰、贪玩、自制力差的学生,合理地利用班级的学生资源,营造学习氛围.
(二)“一二二”围绕式座位排列
每组五人,围绕而坐,成绩最高者的前方依次围绕着成绩较差的两人、成绩中等的两人,成绩较差两人侧坐,成绩中等两人相对而坐.定期按照成绩重新排位置,明显区别的座位可以让教师兼顾分明,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轮流组长制
一个小组必须有一个组长来维持日常的学习工作、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可是固定的组长制度会让学生们产生异议,甚至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所以组内的组长应该一周一调换.需要注意的是,组长拥有的不是决定性的权威,组长的任务是领导组内成员进行有序的学习,帮助组内成员提高成绩.
四、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业的繁重有时会减少学生间的相处时间,合作学习在彼此帮助解题、思考的时候也拉近了彼此心中的距离,一次次的讨论过后会磨炼出更多的默契,如今的学生就很缺少这样的团结和默契,所以采取合作性学习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增加合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
数学分各个方面,学生擅长的部分也不同,有的学生擅长计算、有的擅长几何、有的擅长应用,彼此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此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五、总结
初中时期的数学成绩影响着一名学生日后对数学的兴趣,所以对待初中数学应该予以重视,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可以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掌握、理解运用能力.在初中数学中应用合作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进行引导,激发学生更深层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取得最大限度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一、初中数学合作式学习教学的现状
(一)小组内学习氛围懒散
小组学习流行多年,学生们三五人组成一组互相研究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彼此帮助.但是小组学习的可控性较差,初中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恰好是难以管理的时期,况且数学一直以来也是很多学生较为抵觸的一门学科,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自然就会出现“断层”.在小组讨论数学题目时个别学生会一味等待他人的成果,久而久之严重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完全依赖于小组内部人员的“哺育”.懒惰的风气一旦盛行,会慢慢腐蚀一个又一个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这种情况会使小组成员数学成绩产生差距,为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
(二)个人分工不明确
分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上能够进步,其实也是一种互补的行为,互展所长、互改其短,所以就需要对组内的每一成员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将学习任务切实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目前,小组内成员水平参差不齐,会造成成绩优异者目空他人,高高在上,表现为不愿分享自己解题的思维、为优越感而一味赶进度、嘲笑他人等现象,与此同时,成绩较差或纪律性较差的组员就会产生抵触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小组内的互助学习本质.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合作
课前的预习一直被学生所忽略,其实研究证明,课前有所准备的学生在课上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接受能力会是未预习学生的多倍.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需要反复多次理解才能理清头绪的,所以哪怕抓住课前十分钟组内一起系统地对教材进行简单的了解,也是受益良多的.组内的课前合作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准备.
(二)课堂合作
课堂的时间,70%决定了学习成绩,如果课堂45分钟都做不到仔细听讲,课后更不会有精力去研究枯燥的数学题.那么在课堂上互相协作学习是最重要的,课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组内合作解答时,反应能力快的学生可以帮助接受力慢的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帮助,避免学生间产生较大的差距.组内的课堂合作是掌握知识的重中之重.
(三)课后合作
经过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题,但数学题样式之繁杂,是需要反复练习的,这就需要课后小组内学生彼此监督完成数学作业,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这一点是课后合作的要点,也是教师难以控制的方面.组内的课后合作是灵活运用的必要保障.
三、合作学习模式的分组原则
(一)根据能力特性分配
分组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自律性、接受能力进行合理分配,分为优、良、差三种级别,视班级情况来完成三种比例的分配,至少保证一个小组有一名学优生存在.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成绩落后的学生,让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带动懒惰、贪玩、自制力差的学生,合理地利用班级的学生资源,营造学习氛围.
(二)“一二二”围绕式座位排列
每组五人,围绕而坐,成绩最高者的前方依次围绕着成绩较差的两人、成绩中等的两人,成绩较差两人侧坐,成绩中等两人相对而坐.定期按照成绩重新排位置,明显区别的座位可以让教师兼顾分明,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轮流组长制
一个小组必须有一个组长来维持日常的学习工作、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可是固定的组长制度会让学生们产生异议,甚至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所以组内的组长应该一周一调换.需要注意的是,组长拥有的不是决定性的权威,组长的任务是领导组内成员进行有序的学习,帮助组内成员提高成绩.
四、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业的繁重有时会减少学生间的相处时间,合作学习在彼此帮助解题、思考的时候也拉近了彼此心中的距离,一次次的讨论过后会磨炼出更多的默契,如今的学生就很缺少这样的团结和默契,所以采取合作性学习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增加合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
数学分各个方面,学生擅长的部分也不同,有的学生擅长计算、有的擅长几何、有的擅长应用,彼此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此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五、总结
初中时期的数学成绩影响着一名学生日后对数学的兴趣,所以对待初中数学应该予以重视,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可以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掌握、理解运用能力.在初中数学中应用合作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进行引导,激发学生更深层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取得最大限度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