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讳言,听课、评课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2010年12月底我们县教育局教研室和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举办的为期一天全县初中教师继续教育“评好课”骨干培训,其重头戏就是如何“评好课”,其目的就是通过上午的观课,来探索有效可行课堂教学和有效可行的教学评价机钒活动的上午三节公开课均由我县名师借班按教学进度所授,在他们的课堂上看似平淡无奇,实际暗藏玄机,不仅让人体会课堂真实、真切,而且让人体验到物理课堂之美,在细细品味中却又发现他们的课有许多不平常、不平凡之处,参训老师听后,感慨万千,一致认为收获颇丰,尤其是下午的评课,人人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观点相互碰撞,智慧由此进发,培训过程高潮迭起,在此,让我们再去品尝大家精美的评课盛宴。
1 激发兴趣,巧妙导入
一台好戏,往往拉开序幕就能引人入胜;一堂好课,往往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心牢牢地拴住,县级教学能手丁国平老师为了上好《电流和电路》这节课,他的课题引入匠心独运,上课伊始,他通过播放自己课前用数码相机拍摄的该县新县城街道夜景五光十色的路灯及霓虹灯的PPT照片,很快地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这时老师及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夜景吗?同学们顿时觉得既亲切又熟悉,马上应声道:这是我们新县城的夜景,接着又问:通过观看照片,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呢?有的回答:“街道上灯为什么发光?”有的回答:“灯为什么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正在同学们兴趣高涨之时,老师清了清嗓子问: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那么让我们一同来寻找吧!老师课前在每个同学桌上都放有几节干电池、开关、小灯泡(或音乐门铃)及导线若干,看谁最先将自己桌上的小灯泡弄亮或将自己桌上音乐门铃弄响?这样导人新课,不仅很快突出了本节课所学内容,而且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使同学们认识到“电”虽然很神秘,但电又是可操作的和可控制的、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再如首届县物理学科带头人凌遵启老师新课导入时巧妙运用章首图,这样导入自然、生动,上课伊始,老师播放一段游乐园“过山车”的视频,大屏幕展示的画面惊险、刺激,再加上不少同学在游乐园里有亲身体验的经历,印象深刻,正在学生们兴趣亢奋时,教师稍加知识铺垫说明,很自然引入新的一章内容——“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新课教学,进而又问: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做功”和你们在预习时发现的物理学中“功”是否相同呢,要想知道答案,请同学们再阅读本章第一节“功”,可见,凌老师的新课不仅引入自然,还给人留下悬念。
2 实验设计精巧,充分体现探究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既形象直观,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理解,几位老师的实验设计各具特色,构思精巧,效果明显,市级物理骨干教师查爱民老师为演示玻璃棒跟丝绸摩擦,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检验摩擦后玻璃棒和橡胶棒是否带电,她通过自制的验电器(如图1)。
课堂演示效果就非常明显,摩擦后玻璃棒(橡胶棒),只要带有很少量电荷,教室里任何位置都能很清楚发现锡箔张开变化情况,丁国平老师为探究电路的基本组成,他将书中小实验也做了些改进,丁老师在塑料板上首先将干电池组固定,再用导线串联接上一个开关(实验前处于断开状态),预留两个固定的接线柱(如图2),演示时再在两接线柱之间分别接入小灯泡、小电风扇、音乐门铃等,先后三次合上开关,发现灯泡发亮,电风扇转动,音乐门铃发声,并由此来说明实验中,灯泡、电风扇、门铃在电路中统称为用电器,干电池或发电机统称为电路中电源,开关所起的作用是用来控制用电器工作,再将若干导线通过适当方式连接就构成了“电路”,丁老师通过改进课本中实验,很容易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凌遵启老师在探究使用任何简单机械只能省力不能省功(功的原理)的实验时,采用的是杠杆提起钩码方法,他将书中实验也做了改进(如图3),在铁架台后面固定了两把自制的刻度尺,且每把刻度尺零刻线分别是钩码和手移动的起点位置,这样实验时终点的刻度值就分别为钩码上升的高度和手移动距离,由于功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凌老师通过自己巧妙改进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的装置,再与学生一起顺利完成了演示实验,突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凸现了学科特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几位老师通过改进书中的实验,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巧妙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这对被培训教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 注重多媒体运用,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堂改革应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三位老师在课堂中都科学合理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丁国平老师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如用PPT演示“电流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形象、生动、准确,给学生和听课老师均留下深刻印象,查爱民老师通过课件巧妙处理了教材,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如在处理《电荷》这节内容中的“原子结构元电荷”这一部分内容时,查老师通过“学生自读教材,结合PPT展示问题,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了这部分内容,课堂上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凌遵启老师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日常生活中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力对物体做功时具备的共同点,师生共同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接着又展示几个力对物体不做功的图片和动画课件,总结出不做功的几种情况,整节课洋溢着浓厚的现代气息,又兼有物理课的厚重思维品质。
4 教师语言富有激励性,彰显民主和谐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一个知识灌输的过程,而是应该建立在师生情感共鸣、和谐共振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语言富有激励性,届时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丁国平老师在询问同学们如何记录电路图时,他风趣地说:“假如你是个摄影师,你怎样做?假如你是个文学家,你又会怎样做?假如你是个画家,你还会怎样做……”学生听了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个个信心满满,人人学习积极主动,学生画好电路图,他又称其为作品,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凌遵启老师是位中年教师,他的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语言亲切自然,给听课者有一股水到渠成之美,他在做演示实验时,说:“孩子们,咱们班上有谁能当老师的小助手,上台来帮老师一起完成实验的吗?”在记录数据时,他又说:“咱们班同学中,又有谁会操作电脑,并能上台帮我们记录实验数据呢?”在介绍“功”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时,他又穿插一些物理学史及科学家生平事迹介绍,激励同学们从小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并大胆的预言将来也许有用咱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命名某个物理量的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几位老师对每个学生充满着期待,语言富有很强的激励性,民主和谐的师生关 系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彰显。
5 突出学生主体,构建生本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理念是否正确的一个标志,丁国平老师在进行《电流和电路》这节课教学时,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全程学习,整节课以“电路”为核心,从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开始新课,到学生动脑识别电路,改正电路错误,然后结束新课,一堂课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分析、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如:学生连接电路完毕,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自然提出“灯泡发光说明了什么?”的问题,自然引出电流,展示电路后,又问:如何记录电路?又巧妙引出电路图等,知识相互间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学生获取知识轻松愉快,整节课均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真正起到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查爱民老师的《电荷》这节课,很好的践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查老师她那种火热的激情,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以及诚恳待生的真情,不仅打动着学生,也感染了我们听课者,整堂课,教师情真意切,学生真情释放,她探究的问题来源于学生,探究的过程放手还给学生,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另外,老师们在作业的设计上也努力尊重学生,凌遵启老师和丁国平老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采取了“作业超市”自由“购物”的方式呈现,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些做法都是生本课堂很好的体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也,”又正如人们所说的,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纵观这三位教师的课,虽然他们对新课程理念已有了较深认识,课堂教学也日趋纯熟,但不免也存在一些缺憾,如丁国平老师的课,在介绍“短路”时,基本上采用教材中的说法“短路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这种解释学生在理解时往往会产生误解,认为“短路”就是用电器都没有接入电路,其实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短路情况,这在介绍物理概念严密性上欠妥;查爱民老师的那节课放得太开,课堂气氛虽好,但给人有点乱哄哄的感觉,另外板书又比较零乱,随意性太大;凌遵启老师课堂虽然是种没有任何雕琢的原生态课堂,但对功的原理难点突破缺少必要的训练,给人有种前松后紧的味道。
总之,瑕不掩瑜,通过这次初中物理教师“评好课”骨干培训,我们认为教学虽有法,但又无定法,当今的课堂我们应追求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界,每个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如果我们平时教学总不能跳出自己的窠臼,不能理性审视自己的教学,只怕永远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愿我们的物理教学在一次次教与评互相深度反思碰撞中,迸发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教学智慧,师生共同营造出灵动、和谐、高效的课堂!
1 激发兴趣,巧妙导入
一台好戏,往往拉开序幕就能引人入胜;一堂好课,往往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心牢牢地拴住,县级教学能手丁国平老师为了上好《电流和电路》这节课,他的课题引入匠心独运,上课伊始,他通过播放自己课前用数码相机拍摄的该县新县城街道夜景五光十色的路灯及霓虹灯的PPT照片,很快地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这时老师及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夜景吗?同学们顿时觉得既亲切又熟悉,马上应声道:这是我们新县城的夜景,接着又问:通过观看照片,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呢?有的回答:“街道上灯为什么发光?”有的回答:“灯为什么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正在同学们兴趣高涨之时,老师清了清嗓子问: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那么让我们一同来寻找吧!老师课前在每个同学桌上都放有几节干电池、开关、小灯泡(或音乐门铃)及导线若干,看谁最先将自己桌上的小灯泡弄亮或将自己桌上音乐门铃弄响?这样导人新课,不仅很快突出了本节课所学内容,而且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使同学们认识到“电”虽然很神秘,但电又是可操作的和可控制的、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再如首届县物理学科带头人凌遵启老师新课导入时巧妙运用章首图,这样导入自然、生动,上课伊始,老师播放一段游乐园“过山车”的视频,大屏幕展示的画面惊险、刺激,再加上不少同学在游乐园里有亲身体验的经历,印象深刻,正在学生们兴趣亢奋时,教师稍加知识铺垫说明,很自然引入新的一章内容——“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新课教学,进而又问: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做功”和你们在预习时发现的物理学中“功”是否相同呢,要想知道答案,请同学们再阅读本章第一节“功”,可见,凌老师的新课不仅引入自然,还给人留下悬念。
2 实验设计精巧,充分体现探究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既形象直观,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理解,几位老师的实验设计各具特色,构思精巧,效果明显,市级物理骨干教师查爱民老师为演示玻璃棒跟丝绸摩擦,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检验摩擦后玻璃棒和橡胶棒是否带电,她通过自制的验电器(如图1)。
课堂演示效果就非常明显,摩擦后玻璃棒(橡胶棒),只要带有很少量电荷,教室里任何位置都能很清楚发现锡箔张开变化情况,丁国平老师为探究电路的基本组成,他将书中小实验也做了些改进,丁老师在塑料板上首先将干电池组固定,再用导线串联接上一个开关(实验前处于断开状态),预留两个固定的接线柱(如图2),演示时再在两接线柱之间分别接入小灯泡、小电风扇、音乐门铃等,先后三次合上开关,发现灯泡发亮,电风扇转动,音乐门铃发声,并由此来说明实验中,灯泡、电风扇、门铃在电路中统称为用电器,干电池或发电机统称为电路中电源,开关所起的作用是用来控制用电器工作,再将若干导线通过适当方式连接就构成了“电路”,丁老师通过改进课本中实验,很容易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凌遵启老师在探究使用任何简单机械只能省力不能省功(功的原理)的实验时,采用的是杠杆提起钩码方法,他将书中实验也做了改进(如图3),在铁架台后面固定了两把自制的刻度尺,且每把刻度尺零刻线分别是钩码和手移动的起点位置,这样实验时终点的刻度值就分别为钩码上升的高度和手移动距离,由于功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凌老师通过自己巧妙改进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的装置,再与学生一起顺利完成了演示实验,突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凸现了学科特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几位老师通过改进书中的实验,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巧妙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这对被培训教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 注重多媒体运用,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堂改革应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三位老师在课堂中都科学合理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丁国平老师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如用PPT演示“电流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形象、生动、准确,给学生和听课老师均留下深刻印象,查爱民老师通过课件巧妙处理了教材,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如在处理《电荷》这节内容中的“原子结构元电荷”这一部分内容时,查老师通过“学生自读教材,结合PPT展示问题,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了这部分内容,课堂上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凌遵启老师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日常生活中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力对物体做功时具备的共同点,师生共同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接着又展示几个力对物体不做功的图片和动画课件,总结出不做功的几种情况,整节课洋溢着浓厚的现代气息,又兼有物理课的厚重思维品质。
4 教师语言富有激励性,彰显民主和谐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一个知识灌输的过程,而是应该建立在师生情感共鸣、和谐共振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语言富有激励性,届时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丁国平老师在询问同学们如何记录电路图时,他风趣地说:“假如你是个摄影师,你怎样做?假如你是个文学家,你又会怎样做?假如你是个画家,你还会怎样做……”学生听了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个个信心满满,人人学习积极主动,学生画好电路图,他又称其为作品,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凌遵启老师是位中年教师,他的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语言亲切自然,给听课者有一股水到渠成之美,他在做演示实验时,说:“孩子们,咱们班上有谁能当老师的小助手,上台来帮老师一起完成实验的吗?”在记录数据时,他又说:“咱们班同学中,又有谁会操作电脑,并能上台帮我们记录实验数据呢?”在介绍“功”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时,他又穿插一些物理学史及科学家生平事迹介绍,激励同学们从小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并大胆的预言将来也许有用咱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命名某个物理量的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几位老师对每个学生充满着期待,语言富有很强的激励性,民主和谐的师生关 系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彰显。
5 突出学生主体,构建生本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理念是否正确的一个标志,丁国平老师在进行《电流和电路》这节课教学时,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全程学习,整节课以“电路”为核心,从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开始新课,到学生动脑识别电路,改正电路错误,然后结束新课,一堂课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分析、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如:学生连接电路完毕,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自然提出“灯泡发光说明了什么?”的问题,自然引出电流,展示电路后,又问:如何记录电路?又巧妙引出电路图等,知识相互间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学生获取知识轻松愉快,整节课均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真正起到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查爱民老师的《电荷》这节课,很好的践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查老师她那种火热的激情,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以及诚恳待生的真情,不仅打动着学生,也感染了我们听课者,整堂课,教师情真意切,学生真情释放,她探究的问题来源于学生,探究的过程放手还给学生,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另外,老师们在作业的设计上也努力尊重学生,凌遵启老师和丁国平老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采取了“作业超市”自由“购物”的方式呈现,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些做法都是生本课堂很好的体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也,”又正如人们所说的,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纵观这三位教师的课,虽然他们对新课程理念已有了较深认识,课堂教学也日趋纯熟,但不免也存在一些缺憾,如丁国平老师的课,在介绍“短路”时,基本上采用教材中的说法“短路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这种解释学生在理解时往往会产生误解,认为“短路”就是用电器都没有接入电路,其实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短路情况,这在介绍物理概念严密性上欠妥;查爱民老师的那节课放得太开,课堂气氛虽好,但给人有点乱哄哄的感觉,另外板书又比较零乱,随意性太大;凌遵启老师课堂虽然是种没有任何雕琢的原生态课堂,但对功的原理难点突破缺少必要的训练,给人有种前松后紧的味道。
总之,瑕不掩瑜,通过这次初中物理教师“评好课”骨干培训,我们认为教学虽有法,但又无定法,当今的课堂我们应追求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界,每个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如果我们平时教学总不能跳出自己的窠臼,不能理性审视自己的教学,只怕永远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愿我们的物理教学在一次次教与评互相深度反思碰撞中,迸发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教学智慧,师生共同营造出灵动、和谐、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