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写作能力可以体现学生的个人语文水平与思维能力,是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等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浅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并作出简要分析,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131
引言:
在当代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观念在逐渐发生转变,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小升初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习作能力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能否提高习作能力,几乎对小升初考试的分数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紧跟改革进程,顺应时代的变化,积极创新,对教学方案与教学模式做出及时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现状下习作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目前的写作教学当中,我们仍然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说习作内容单一化、学生没有写作兴趣、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等。在习作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老师的教学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布置繁重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打压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胡编乱造,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对习作的排斥感,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标还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并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让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
二、习作教学的意义
小学六年级的习作教学,与初中有着紧密的衔接关系,在这个阶段,学生将由习作逐渐过渡到写作,因此,小学语文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写作生涯的垫脚石。
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思维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还不够完善,通过习作教学,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空间,不断的提高學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逐渐地为学生今后的写作与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三、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善于利用资源,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被安排成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看图写话,到习作,然后再过渡到写作,这样的做法其实已经淡化了作文与文章的概念,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只要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加入现代化的、有趣的教学资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胜负欲,就可以很轻松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案例1:习作《秋天的秘密》
在写这篇作文前,教师让同学们观看了一部纪录片,是关于初秋到深秋的动物、植物的变化过程:“树叶由渐变淡黄至金黄,蝈蝈的颜色由翠绿渐变为灰黑……”观看结束后,同学们感慨万分,平时都忙于学业,好像根本没来得及欣赏大自然的新陈代谢是如此的奇妙与变化多端,突然对这篇作文有了共鸣,迫不及待将刚刚观看到的景色描写记录下来,之前对作文不知从何下手的同学也变得下笔如有神。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由视频内容引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克服不知如何写实的恐惧心理。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将能够提升老师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联系生活实际
习作能力不止是读写能力的体现,而是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逻辑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诸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在习作教学的过程当中,从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入手,多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让其共同作用于习作领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习作能力。在习作的教学中,要从实际生活出发,秉持“艺术源于生活”的观念,让学生自由发挥,不拘于形式,自由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与真情实感,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去表达自己。
案例2:某小学一班级,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事物、感触较深的事件和对某方面的独特见解都记录下来,汇集在一个本子上,不要求字数,时间匆忙时可以只写大概内容,等到空闲时再用生动的语言扩写出一片小短文。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这个班的作文成绩有显著提升,学生每次写作文之前翻看一下本子里记录过的内容都会有新收获。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布置任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观察记录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并记录下自己对这些事物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习作中,随时用作习素材,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让学生养成积极写作、主动写作的良好写作习惯。
(三)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取长补短
语文作文在考试中是很少出现满分的,每一篇文章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写过的作文进行总结反思,多观察别人的优秀作文,吸取别人的优势补全自己的不足,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避免今后在同一个地方摔跟头。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在习作课堂上让同学互相批改作文,每个同学都需要找出所批改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说明所改作文中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表达方法或叙述手段,有哪些属于低级的不该犯的错误,然后交由教师评分,分析比较同学评分和教师评分的区别,让学生更好地从教师的角度理解作文,最后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按照同学和教师所给意见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结束语在习作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工作的中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不要受到形式的束缚,自由发挥想象力。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时,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入手,把习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避免繁重的习作任务打击学生习作的信心,让学生害怕习作,要积极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出现的新鲜事物,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够使学生习作能力与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显著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学习甚至是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林玲. 论片段训练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6.
[2]廖海蓝.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史雯雯. 小学高年级习作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131
引言:
在当代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观念在逐渐发生转变,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小升初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习作能力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能否提高习作能力,几乎对小升初考试的分数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紧跟改革进程,顺应时代的变化,积极创新,对教学方案与教学模式做出及时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现状下习作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目前的写作教学当中,我们仍然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说习作内容单一化、学生没有写作兴趣、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等。在习作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老师的教学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布置繁重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打压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胡编乱造,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对习作的排斥感,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标还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并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让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
二、习作教学的意义
小学六年级的习作教学,与初中有着紧密的衔接关系,在这个阶段,学生将由习作逐渐过渡到写作,因此,小学语文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写作生涯的垫脚石。
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思维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还不够完善,通过习作教学,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空间,不断的提高學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逐渐地为学生今后的写作与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三、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善于利用资源,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被安排成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看图写话,到习作,然后再过渡到写作,这样的做法其实已经淡化了作文与文章的概念,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只要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加入现代化的、有趣的教学资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胜负欲,就可以很轻松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案例1:习作《秋天的秘密》
在写这篇作文前,教师让同学们观看了一部纪录片,是关于初秋到深秋的动物、植物的变化过程:“树叶由渐变淡黄至金黄,蝈蝈的颜色由翠绿渐变为灰黑……”观看结束后,同学们感慨万分,平时都忙于学业,好像根本没来得及欣赏大自然的新陈代谢是如此的奇妙与变化多端,突然对这篇作文有了共鸣,迫不及待将刚刚观看到的景色描写记录下来,之前对作文不知从何下手的同学也变得下笔如有神。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由视频内容引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克服不知如何写实的恐惧心理。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将能够提升老师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联系生活实际
习作能力不止是读写能力的体现,而是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逻辑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诸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在习作教学的过程当中,从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入手,多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让其共同作用于习作领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习作能力。在习作的教学中,要从实际生活出发,秉持“艺术源于生活”的观念,让学生自由发挥,不拘于形式,自由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与真情实感,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去表达自己。
案例2:某小学一班级,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事物、感触较深的事件和对某方面的独特见解都记录下来,汇集在一个本子上,不要求字数,时间匆忙时可以只写大概内容,等到空闲时再用生动的语言扩写出一片小短文。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这个班的作文成绩有显著提升,学生每次写作文之前翻看一下本子里记录过的内容都会有新收获。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布置任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观察记录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并记录下自己对这些事物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习作中,随时用作习素材,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让学生养成积极写作、主动写作的良好写作习惯。
(三)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取长补短
语文作文在考试中是很少出现满分的,每一篇文章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写过的作文进行总结反思,多观察别人的优秀作文,吸取别人的优势补全自己的不足,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避免今后在同一个地方摔跟头。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在习作课堂上让同学互相批改作文,每个同学都需要找出所批改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说明所改作文中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表达方法或叙述手段,有哪些属于低级的不该犯的错误,然后交由教师评分,分析比较同学评分和教师评分的区别,让学生更好地从教师的角度理解作文,最后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按照同学和教师所给意见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结束语在习作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工作的中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不要受到形式的束缚,自由发挥想象力。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时,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入手,把习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避免繁重的习作任务打击学生习作的信心,让学生害怕习作,要积极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出现的新鲜事物,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够使学生习作能力与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显著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学习甚至是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林玲. 论片段训练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6.
[2]廖海蓝.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史雯雯. 小学高年级习作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