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秋,《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颁布。其中“到2015年,全省所有高中达到优质高中标准”这一目标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昭示着5年内全省三星级高中将全覆盖,普通高中教育将率先实现优质均衡!
如何实现“普及与提高并举、优质与特色俱进”?这是普及高中教育时期每一个省份都在探索的重要课题。敢为人先的江苏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成功创设星级高中评估机制,推动了普通高中的规范化、优质化、信息化、特色化发展。
放眼江苏大地,普通高中成为校园建设的最亮点。也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排头兵!
机制:在高中普及与优质的冲突中创生
江苏历来是我国教育大省。2002年,全省共有849所普通高中(其中省级重点高中215所、省标国家级示范高中97所),当年招生43.3万人,在校生108万人,高中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但随着江苏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高中教育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高中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高中事业发展很不平衡,苏南、苏北之间的地区差别较大;三是农村高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薄弱高中改造或布局调整又一时难以推进;四是重点一枝独秀,大部分学校发展缺乏引领目标,缺乏长效激励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江苏省教育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从2003年下半年起,在全省范围内不再验收省重点中学,实施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制度。2003年。历时两年、集国内外近300名专家之智慧、兼科学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指标体系出台亮相。
教育厅从一开始就明确,星级高中评估作为对普通高中实施的一种办学质量等级鉴定和一种面向省内所有高中学校的发展性评估,要使不同星级学校的定位既能符合学校发展的规律,又能最大限度地与以往重点中学的评估相衔接,在评估指标的选择上必须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导向,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原则,必须着力处理好全面要求与突出重点、共性与个性、理想与现实、定量和定性等方面的关系。实践证明,这一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已经有效地转化为评估的指标体系。
星级高中共计5级。每级学校对应一套评估标准。每套评估标准由5个一级指标(“办学条件”、“队伍建设”、“管理水平”、“素质教育”和“办学绩效”)和25条标准组成。我们看到,5个一级指标中,既有输入性指标,又有过程性指标,更有输出性指标,基本覆盖了输入到产出的全过程,更有效地控制了指标体系的容量。既突出标准化、规范化,又强调创新性、特色化,整个指标体系简洁明了,设计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又不超越学校的实际可能性。
而五个星级的分类设计,主旨是改变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发展倾向和强弱学校争当状元郎的过度竞争现象。一星级突出办学合格性,二星级突出基础发展性,三星级突出主体骨干性,四星级突出实验示范性,五星级突出国际可比性。不同的高中学校,不同的办学定位,伴生着不同的目标追求。作为全省高中教育的主体与骨干,三星级高中首先要基本实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以高质量、好声誉在一定区域内发挥较强的示范性。四星级高中则要在优质化、创新性、开放型、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成为优质均衡发展中的素质教育典范、教科研基地、新课改先锋。而即将面世的五星级高中,应该是有志于成为国内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学校,成为江苏省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展示江苏普通高中的窗口学校。
星级评估制度的面世,叫好声、质疑声、诋毁声响成一片,形成我国教育史上少有的百家争鸣状态,也成为教育评估科学普及的机遇。随着争鸣的展开、评估的启动,人们逐渐发现了江苏星级评估与以往重点高中、示范高中验收的不同:
一是评估内容不同。星级评估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吸取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研究的成果,突破原有的评价重点与体系,对学校办学过程进行全面考察。
二是参评对象不同,由面向精英转为面向全体。以往的评估面向精英、突出重点,星级评估五个星等的评估标准的设计,使每一所学校都能寻找到现实的坐标和发展的目标,对普通高中具有整体拉动作用。鼓励学校向高一星级晋升,最终在全省消除一星、二星级学校,形成优质高中高位均衡的发展格局。
三是评估形式不同,由遴选重点转为等级鉴定。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是一种基于发展理念的合格评估,不同于过去的选优评估。合格评估又称“鉴定”,是评估者对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的一种认可制度,是一种标准参照性的评估。用与时俱进的五级标准来甄别学校,用不同的星号来标识学校,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是过关标准不同,由柔性积分转为条条过硬。星级评估不再使用对照指标逐条打分的评估方法,而是要求学校条条过关,只要有一条标准不合格便不能通过评估,相当于条条都是一票否决,这种刚性标准对学校提出了全面建设的要求,提高了以评促建的效能。
五是激励机制不同。由终生享用转为动态竞争。星级评估不搞终身制,所有星级称号都具有时效性,五年内都必须复核一次,审核不通过不得保持原有称号。这种动态机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的积极性,有利于保证评估激励作用的长效性。
八年的实践用丰硕的发展成果验证了这一理论的创新和独特设计。星级高中评估机制,为每所高中提供了定位发展、进位发展的多样化选择,也为全省高中铺就了规范办学与特色发展的个性化路径。
服务:在评估规范与创新中打造品牌
面对“众声喧哗”尤其是止于“星级”、“分等”等语词层面的误读,具体承担星级高中评估组织任务的江苏省教育评估院,不争论,不畏惧,不懈怠,而是以敬业、专业、勤业的服务品质,始终致力于规范评估实施程序、完善专家队伍结构、构建高效运行机制、打造信息技术平台、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注重科学研究支撑等过程性建设,形成公正评估、规范评估、科学评估、和谐评估的独特气象,以全省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和成果验证星级评估发展推动功能的预设。
“晋星评估不是简单的鉴定,而是一个认识、总结、诊断、把脉的过程,一个评估为学校发展服务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估的目的不是要把学校评‘死’,而是要把学校评活、评优、评强;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也不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而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评估组织者这样诠释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的理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和泰州市刁铺中学(现泰州第三中学)分处大江南北。省重点高中的刁铺高级中学申请转为三星,时任省前黄高级中学校长的邹兴华作为评估专家组组长带队进行现场评估。专家们发现该校和三星级高中的评估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师资队伍比较薄弱,达不到三星的最低标准。专家组通过反馈提 出诊断意见,并作出了暂缓通过的评估结论。然而,评估程序的完成并不是评估工作的结束。为了帮助刁铺高级中学尽快跨入三星级高中行列,评估院在专家组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创建的桥梁,两所区位相近、质量不同的学校结为友好学校。从此,两校的校长共同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把脉诊断、出谋划策,两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来来往往、交流学习。前黄高中多年来积累的管理经验“嫁接”到刁铺中学,并开花结果。刁铺中学不仅顺利通过了三星级评估,而且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成为全市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5年后以崭新的面貌顺利通过复审。
一位多次参加过现场评估的专家这样告诉我们:“在材料评审、学校整改的基础上,我们现场考察的5个专家要听取学校汇报,考察教育设施,查阅资料,随堂听课,师生访谈,参加教育论坛,进行专项课程剖析,进行大小反馈等,通过多样的互动方式,增进了双方的沟通理解,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是的,近八年来,800多人(次)的专家点评,数以千计学校干部的现场聆听,使评估成为友谊的纽带、培训的渠道、智慧的盛会。一对一、一对五的学校结对发展模式遍地开花,
正是这种学校评建与专家服务相结合的和谐评估、民主评估、科学评估,留下了一个个以评促建的佳话。地处姑苏城郊的陆慕高级中学,占地200多亩的现代化校园雄踞相城大道西侧,是相城新建城区一个明亮的窗口。2004年,该校以其硬件优势申报四星级高中,走上了历时三年的创建之旅。第一年材料评审发现软件差距较大,要进一步创建。第二年进入现场考察有条件通过,教师队伍等部分项目须进一步整改。学校没有气馁,以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二次创建,攻坚克难。与此同时,评估院也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与学校和主管部门一起制定创建方案、整改计划并指导实施。现场考察派出最优秀的专家队伍。在整改阶段又聘请优秀校长面对面地指导。几年来,学校优秀、骨干、新秀三个层面的教师不断得到整体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角色、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6年,陆慕高中终于以崭新的面貌跨入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行列。
高中教育高地南通市的创建学校普遍生均占地面积不足,制约着运动场地规模和建筑扩建。评估院抓住主要矛盾,和教育局、学校一起科学规划、共同攻关。他们三下地处乡镇的如东丰利中学,发动县乡政府克服困难,架起六车道大桥,跨河征用土地40多亩,建成农村中学第一个高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以评促建、重在建设,使优质学校的“短板”不断提升。现在南通每一所创建学校都拥有了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为大课间和阳光一小时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首批四星级、三星级高中复审中,207所学校中,尚有29所学校因不同程度的不达标暂缓通过复审,还有2所三星级学校分别未通过复审和被教育厅摘牌处理。面对四星级高中举办或参与举办初中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象,复审工作把实现四星级高中独立办学作为以评促建的重要目标,对有关四星级高中毅然作出暂缓通过复审的处理。规范的评估使学校既有压力更有动力。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启动所属树人学校迁址新建工作。苏州市教育局直管的3所四星级高中的初中部彻底与高中脱钩。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高级中学借助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程分离初中部。各地下决心实行高初中分离办学,不仅坚持了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标准,确保省级优质高中的独立设置,为星级高中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消除了优质高中举办初中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从一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省教育评估院负责人回顾几年来普通高中的评估实践时说:“以评促建是评估的要义,优质服务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坚持评估标准。使学校在创建中解决难题;我们优化评估程序,使新课改不断深入;我们实行针对性较强的大小反馈制度,使政府、学校在点评问题面前心灵震撼:我们对不达标学校给予整改的机会和服务的提供,使评估标准与学校目标更加和谐。这些努力,赢得了学校对评估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标准、坚持程序、坚持以评促建,为江苏高中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评估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
效应:在创建与评估的联动中集聚放大
效应之一:优质资源大量增加,群众需求不断满足
星级评估启动之初,评估院对原213所省重点中学、97所省标国家级示范高中实行转评,其中25所学校通过一年整改才对应进入省三星级、四星级高中序列。重点高中的终身制不复存在,所有学校一起站到了新一轮发展的前沿。2004年,星级高中评估正式启动。规划——创建——迎评,申报——评估——整改,200多所学校在发展的征途上不断创建、不断收获。至今,全省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比评估之初净增加139所。达到449所。其中,三星级高中248所,占现全省普通高中总数的34.9%:四星级高中201所,占现全省普通高中总数的28.3%。优质学校总比率比2003年提高了26.7%,苏南大部分市县实现优质高中全覆盖。全省在优质高中就读的学生比率由65%提高到85%,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要。优质高中的迅速发展成为江苏教育的一大亮点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优势,在全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效应之二:办学热情充分点燃。教育经费巨量投入
在星级评估面前,各级党委、政府表现出的认同感、响应力远远超出教育系统。他们把星级高中评估作为区域高中教育发展的杠杆,将学校晋星视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省高中校舍建筑面积年均增加百万平方米,拥有校园网的学校比例达到92.54%,学校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田径运动场馆等成为硬件建设的重点并取得明显成效。据初步统计,现有的449所三星级、四星级高中在晋评、复审过程中,有100多所学校进行了易地新建,近300所学校进行了原地改扩建。苏州、无锡等地的新建高中,绝大部分实施“交钥匙工程”,由政府全部承担经费投入和建设责任。近几年,全省各地星级高中创建硬件总投入约250亿元。来自全国的同行惊呼:江苏高中校园建设水平领先全国,不逊欧美。
效应之三:布局难题迎刃而解,区域资源优化组合
2002到2009年间,江苏普通高中在校生由108万人攀升到15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6%。而全省高中学校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135所。寻求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的根本秘诀,人们都说,星级高中评估拉动了布局调整,促进了优质资源放大。在推进星级高中创建与评估中,各市、县(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将星级高中创建与本地高中事业发展相结合,与布局调整相结合,与高中普及相结合,科学谋划、不断优化地区教育资源配置。高中集聚城区,高中独立办学,高中规模发展,星级高中评估不仅加强了学校硬件建 设,而且通过新建、改扩建等途径,为区域高中的布局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地推动了高中教育的普及步伐,对高中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效应之四:激发内涵发展活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评估组织者清醒地认识到,高中教育的大普及、大建设、大发展,必然要迅速转入大提升阶段,必须把星级高中评估指标作为引领高中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标杆。因此,他们在程序设计、评价环节、结论把握等方面,努力体现教育评价鼓励发展的本质观、多元发展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目的观、以评促建的功能观,从而唤起了星级高中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近几年,不仅以晋星评估推出了首创“难忘教育”育德模式的南通中学、创造优质高效平民教育的拼茶中学等一颗颗新星,而且以星级复审激发了常州高中、梁丰高中、锡山高中、前黄高中等首批四星级高中的创造性,促进他们在规范化、优质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特色化、多样化、国际化发展,为全省高中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示范作用。常州高中进行学科间、模块间、活动间的统整,推进资源、内容和方法的融合,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一体化,形成了充满张力与活力的课程结构。锡山高中在新课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学生主体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学生开发课程的参与度、学生课程学习的幸福感、服务学生实践的适应性、评价促进学习的高效率。星级评估引导学校在建设教学特色的同时,努力在办学模式、培养机制、普惠水平等方面打造特色。苏州艺术高级中学创造了与国内外高校联动、与国内外同类学校联动、与区域艺术特色初中校和少年宫联动的办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富有特色的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南京一中推行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形态、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为核心内容的“中学导师制”。首创引导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徐州三中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兴趣和意志培养方面人手,通过体育教学规范化、高效化,群体运动专项化、竞赛化,两操两课制度化、优质化,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展望:在更高质量和更具特色发展中领航
八年的星级评估正走向江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立交桥。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这样概括全省高中教育的局面:由“学有所教”进入“学有优教”,由“面向现代化”步人“建设现代化”,由“规范办学”转向“特色办学”。因此,普通高中的战略转型,必然要求星级评估继续发挥领航作用,促进全省普通高中的发展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
以奋斗目标促进高位均衡发展。江苏现有普通高中700多所,尚有200多所处于三星级以下。《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15年,全省所有高中达到优质高中标准”这一目标,昭示着5年内我省将实现三星级高中全覆盖。面对这一艰巨的任务,江苏教育评估的策略是“大力发展三星、稳步提升四星、积极创建五星”。同时,把创建指导与评估服务的重点放在苏北地区、放在民办教育一块,力争以50左右的数量增加三星级高中。同时,通过五年一轮的星级高中复审机制,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多样化发展,最终实现全省普通高中教育的高位均衡。
以同级分类推进教育特色发展。办学特色作为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写入三星、四星、五星各级学校的评价标准,已经引起各级学校的广泛关注。但是,囿于升学竞争怪圈,特色不鲜明甚至无特色,成为星级高中评估中普遍见到的问题。新时期的评估将完善相关指标,突出特色评价。同时,鼓励各级学校在办学体制、管理机制、特色定位上改革创新。在创建指导上,按照省教育厅领导提出的要求,抓住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内涵明确建设方向,抓住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要求明确建设路径,引领学校以重点带动特色、以全面支撑特色、以优质强化特色、以个性彰显特色。
以学生本位推动评估质量提升。星级评估在硬件建设方面起到了极其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对内涵建设的促进尚有巨大的空间,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又取决于内涵的提升。今后的评估将以学生发展指标为重点,以学生参与评价为基础,以学生质量水平为依据,溯及学校学习条件的保障、人力资源的配置、课堂教学的变革、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为学校诊断把脉,与学校共商大计,促学校质量提升。教育,是一种种植
曼堕量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种种植。
种植需要土壤,这土壤便是校园,是班级,是课程。
校园,多少学有所成者魂萦梦绕的诗意空间,它的窗明几净,它的鸟语花香,它的文化濡染,应该都固守在每一个学子身体隐秘的空间里,支撑着他的精神舞台。而班级,又是他们生命行走的现实场域,这里有N种脸庞,有N种性格,有X位老师,魔法师般一挥手,便焕变出N位健康可爱的少年。而那本魔法书,叫做课程。教育实际是教学的出发点与旨归,课程才是教育树人有利的土壤。所有的教育改革,最终都指向了课程改革。教育的土壤是课程,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就是,配合任课老师有效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协调各学科使学生个人学业均衡发展,努力挖掘课程中人文的人性的教育因子,在课程学习中形成教育的营养。
学校、班级、课程是教育的土壤,这土壤不可避免要而对社会的、家庭的影响。可以这么说,很多时候,教育的无奈正在于它对社会与家庭的无能为力。而社会与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越高,它们给教育下的紧箍咒就越多,教育畸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实现学校与课程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正是教育良性发展的根本出路。
种植需要空气,这空气便是氛围,活跃的、文化的、创新的氛围。
如果没有空气,这世界会怎样?课堂之活在于良好的氛围,班级的独特魅力在于良好的氛围,氛围就是教育的空气,离开了它教育可能就是死寂一片。氛围看得见,一进课堂就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激情;氛围看不见,但每一个在场的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氛围当求“活跃”,要有活跃的身影,更要有活跃的心灵。有时候尺水之下可兴波澜,心灵的开放性正是教育空气追求的最佳境界。教育的氛围是文化的,这文化根植于五千年民族传统,作为一种气体,这种文化有着极高的纯净度,有着极强的再生力与免疫力。一个班级的文化空气,应该由七成的民族文化氧气,二成的世界(中华文化以外)文化精华和一成的哲学惰性气体组成,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世界的,更需要民族的文化氛围,带着文化的警觉影响下一代。我们责任重大。鼓励汲取,更欣赏创造,在他们还未成为人才的时候,就让他们拥有精英们拥有的特质,一个答题时不经意的用词,一条作业时看似绕远的思路……都应该由你亮出“满意”的大拇指。
种植需要阳光,这阳光便是爱,温柔的、严厉的、公正的师爱。
有爱就有了可能。爱是一缕阳光,穿透那空气与土壤之间的冰层,送出温暖、警醒和动力。爱是一柄温柔的长鞭,轻轻敲打在“错误”的双手上:爱是一把严厉的鼓槌,重重敲击在灵魂的鼓面上。师爱要求公正,严明。原来爱也应是一种制度,在这个批量化“树人”的时代,爱既非廉价,也非奢侈。在教育的天空下,它应如阳光普照,有时投下的绿阴就是一首教育的诗章。诚然,我们教育的大气层也出现了严重的臭氧层空洞,我们的爱中溢出了过多的紫外线。它掺杂着教师身份以外的诸多复杂因素。在经济掌控局面的情况下,这一切在所难免。拥有剔除了任何杂质的师爱,实在难能可贵。幸耶?不幸耶?
种植需要风雨,这风雨便是活动,综合的、实践的、生成的活动。
不经风雨,又怎见彩虹?不见风雨,又怎见参天大树?风雨给树以水分,摧树以阻碍,与阳光一样,它从背阴面塑造着树的形象。人们将风雨理解为苦难,于是各种名为“苦难”的教育层出不穷。而苦难教育在当下这个时代,已经近似于痴人说梦。而具有普适性的挫折教育正被官样化、形式化。教育树人需要风雨,而这种风雨不应仅仅是物质化的,更应该是学科性、交际性、在场性的阻碍。活动,才是教育树人最实际的风雨。活动如同做课题,选题、准备、研究、撰文、审视,一步也不可少。活动是综合性的,它就像造飞机,需要工程设计,需要通力合作技术攻关,需要试飞,需要养护,需要产品推广。它跨越多学科,一份简单的手抄报,就要涉及绘画、书法、文学等学科。它实践性极强,开展一次赛诗会,就涉及主持、
如何实现“普及与提高并举、优质与特色俱进”?这是普及高中教育时期每一个省份都在探索的重要课题。敢为人先的江苏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成功创设星级高中评估机制,推动了普通高中的规范化、优质化、信息化、特色化发展。
放眼江苏大地,普通高中成为校园建设的最亮点。也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排头兵!
机制:在高中普及与优质的冲突中创生
江苏历来是我国教育大省。2002年,全省共有849所普通高中(其中省级重点高中215所、省标国家级示范高中97所),当年招生43.3万人,在校生108万人,高中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但随着江苏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高中教育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高中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高中事业发展很不平衡,苏南、苏北之间的地区差别较大;三是农村高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薄弱高中改造或布局调整又一时难以推进;四是重点一枝独秀,大部分学校发展缺乏引领目标,缺乏长效激励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江苏省教育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从2003年下半年起,在全省范围内不再验收省重点中学,实施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制度。2003年。历时两年、集国内外近300名专家之智慧、兼科学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指标体系出台亮相。
教育厅从一开始就明确,星级高中评估作为对普通高中实施的一种办学质量等级鉴定和一种面向省内所有高中学校的发展性评估,要使不同星级学校的定位既能符合学校发展的规律,又能最大限度地与以往重点中学的评估相衔接,在评估指标的选择上必须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导向,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原则,必须着力处理好全面要求与突出重点、共性与个性、理想与现实、定量和定性等方面的关系。实践证明,这一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已经有效地转化为评估的指标体系。
星级高中共计5级。每级学校对应一套评估标准。每套评估标准由5个一级指标(“办学条件”、“队伍建设”、“管理水平”、“素质教育”和“办学绩效”)和25条标准组成。我们看到,5个一级指标中,既有输入性指标,又有过程性指标,更有输出性指标,基本覆盖了输入到产出的全过程,更有效地控制了指标体系的容量。既突出标准化、规范化,又强调创新性、特色化,整个指标体系简洁明了,设计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又不超越学校的实际可能性。
而五个星级的分类设计,主旨是改变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发展倾向和强弱学校争当状元郎的过度竞争现象。一星级突出办学合格性,二星级突出基础发展性,三星级突出主体骨干性,四星级突出实验示范性,五星级突出国际可比性。不同的高中学校,不同的办学定位,伴生着不同的目标追求。作为全省高中教育的主体与骨干,三星级高中首先要基本实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以高质量、好声誉在一定区域内发挥较强的示范性。四星级高中则要在优质化、创新性、开放型、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成为优质均衡发展中的素质教育典范、教科研基地、新课改先锋。而即将面世的五星级高中,应该是有志于成为国内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学校,成为江苏省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展示江苏普通高中的窗口学校。
星级评估制度的面世,叫好声、质疑声、诋毁声响成一片,形成我国教育史上少有的百家争鸣状态,也成为教育评估科学普及的机遇。随着争鸣的展开、评估的启动,人们逐渐发现了江苏星级评估与以往重点高中、示范高中验收的不同:
一是评估内容不同。星级评估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吸取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研究的成果,突破原有的评价重点与体系,对学校办学过程进行全面考察。
二是参评对象不同,由面向精英转为面向全体。以往的评估面向精英、突出重点,星级评估五个星等的评估标准的设计,使每一所学校都能寻找到现实的坐标和发展的目标,对普通高中具有整体拉动作用。鼓励学校向高一星级晋升,最终在全省消除一星、二星级学校,形成优质高中高位均衡的发展格局。
三是评估形式不同,由遴选重点转为等级鉴定。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是一种基于发展理念的合格评估,不同于过去的选优评估。合格评估又称“鉴定”,是评估者对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的一种认可制度,是一种标准参照性的评估。用与时俱进的五级标准来甄别学校,用不同的星号来标识学校,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是过关标准不同,由柔性积分转为条条过硬。星级评估不再使用对照指标逐条打分的评估方法,而是要求学校条条过关,只要有一条标准不合格便不能通过评估,相当于条条都是一票否决,这种刚性标准对学校提出了全面建设的要求,提高了以评促建的效能。
五是激励机制不同。由终生享用转为动态竞争。星级评估不搞终身制,所有星级称号都具有时效性,五年内都必须复核一次,审核不通过不得保持原有称号。这种动态机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的积极性,有利于保证评估激励作用的长效性。
八年的实践用丰硕的发展成果验证了这一理论的创新和独特设计。星级高中评估机制,为每所高中提供了定位发展、进位发展的多样化选择,也为全省高中铺就了规范办学与特色发展的个性化路径。
服务:在评估规范与创新中打造品牌
面对“众声喧哗”尤其是止于“星级”、“分等”等语词层面的误读,具体承担星级高中评估组织任务的江苏省教育评估院,不争论,不畏惧,不懈怠,而是以敬业、专业、勤业的服务品质,始终致力于规范评估实施程序、完善专家队伍结构、构建高效运行机制、打造信息技术平台、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注重科学研究支撑等过程性建设,形成公正评估、规范评估、科学评估、和谐评估的独特气象,以全省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和成果验证星级评估发展推动功能的预设。
“晋星评估不是简单的鉴定,而是一个认识、总结、诊断、把脉的过程,一个评估为学校发展服务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估的目的不是要把学校评‘死’,而是要把学校评活、评优、评强;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也不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而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评估组织者这样诠释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的理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和泰州市刁铺中学(现泰州第三中学)分处大江南北。省重点高中的刁铺高级中学申请转为三星,时任省前黄高级中学校长的邹兴华作为评估专家组组长带队进行现场评估。专家们发现该校和三星级高中的评估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师资队伍比较薄弱,达不到三星的最低标准。专家组通过反馈提 出诊断意见,并作出了暂缓通过的评估结论。然而,评估程序的完成并不是评估工作的结束。为了帮助刁铺高级中学尽快跨入三星级高中行列,评估院在专家组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创建的桥梁,两所区位相近、质量不同的学校结为友好学校。从此,两校的校长共同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把脉诊断、出谋划策,两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来来往往、交流学习。前黄高中多年来积累的管理经验“嫁接”到刁铺中学,并开花结果。刁铺中学不仅顺利通过了三星级评估,而且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成为全市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5年后以崭新的面貌顺利通过复审。
一位多次参加过现场评估的专家这样告诉我们:“在材料评审、学校整改的基础上,我们现场考察的5个专家要听取学校汇报,考察教育设施,查阅资料,随堂听课,师生访谈,参加教育论坛,进行专项课程剖析,进行大小反馈等,通过多样的互动方式,增进了双方的沟通理解,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是的,近八年来,800多人(次)的专家点评,数以千计学校干部的现场聆听,使评估成为友谊的纽带、培训的渠道、智慧的盛会。一对一、一对五的学校结对发展模式遍地开花,
正是这种学校评建与专家服务相结合的和谐评估、民主评估、科学评估,留下了一个个以评促建的佳话。地处姑苏城郊的陆慕高级中学,占地200多亩的现代化校园雄踞相城大道西侧,是相城新建城区一个明亮的窗口。2004年,该校以其硬件优势申报四星级高中,走上了历时三年的创建之旅。第一年材料评审发现软件差距较大,要进一步创建。第二年进入现场考察有条件通过,教师队伍等部分项目须进一步整改。学校没有气馁,以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二次创建,攻坚克难。与此同时,评估院也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与学校和主管部门一起制定创建方案、整改计划并指导实施。现场考察派出最优秀的专家队伍。在整改阶段又聘请优秀校长面对面地指导。几年来,学校优秀、骨干、新秀三个层面的教师不断得到整体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角色、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6年,陆慕高中终于以崭新的面貌跨入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行列。
高中教育高地南通市的创建学校普遍生均占地面积不足,制约着运动场地规模和建筑扩建。评估院抓住主要矛盾,和教育局、学校一起科学规划、共同攻关。他们三下地处乡镇的如东丰利中学,发动县乡政府克服困难,架起六车道大桥,跨河征用土地40多亩,建成农村中学第一个高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以评促建、重在建设,使优质学校的“短板”不断提升。现在南通每一所创建学校都拥有了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为大课间和阳光一小时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首批四星级、三星级高中复审中,207所学校中,尚有29所学校因不同程度的不达标暂缓通过复审,还有2所三星级学校分别未通过复审和被教育厅摘牌处理。面对四星级高中举办或参与举办初中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象,复审工作把实现四星级高中独立办学作为以评促建的重要目标,对有关四星级高中毅然作出暂缓通过复审的处理。规范的评估使学校既有压力更有动力。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启动所属树人学校迁址新建工作。苏州市教育局直管的3所四星级高中的初中部彻底与高中脱钩。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高级中学借助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程分离初中部。各地下决心实行高初中分离办学,不仅坚持了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标准,确保省级优质高中的独立设置,为星级高中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消除了优质高中举办初中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从一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省教育评估院负责人回顾几年来普通高中的评估实践时说:“以评促建是评估的要义,优质服务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坚持评估标准。使学校在创建中解决难题;我们优化评估程序,使新课改不断深入;我们实行针对性较强的大小反馈制度,使政府、学校在点评问题面前心灵震撼:我们对不达标学校给予整改的机会和服务的提供,使评估标准与学校目标更加和谐。这些努力,赢得了学校对评估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标准、坚持程序、坚持以评促建,为江苏高中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评估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
效应:在创建与评估的联动中集聚放大
效应之一:优质资源大量增加,群众需求不断满足
星级评估启动之初,评估院对原213所省重点中学、97所省标国家级示范高中实行转评,其中25所学校通过一年整改才对应进入省三星级、四星级高中序列。重点高中的终身制不复存在,所有学校一起站到了新一轮发展的前沿。2004年,星级高中评估正式启动。规划——创建——迎评,申报——评估——整改,200多所学校在发展的征途上不断创建、不断收获。至今,全省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比评估之初净增加139所。达到449所。其中,三星级高中248所,占现全省普通高中总数的34.9%:四星级高中201所,占现全省普通高中总数的28.3%。优质学校总比率比2003年提高了26.7%,苏南大部分市县实现优质高中全覆盖。全省在优质高中就读的学生比率由65%提高到85%,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要。优质高中的迅速发展成为江苏教育的一大亮点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优势,在全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效应之二:办学热情充分点燃。教育经费巨量投入
在星级评估面前,各级党委、政府表现出的认同感、响应力远远超出教育系统。他们把星级高中评估作为区域高中教育发展的杠杆,将学校晋星视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省高中校舍建筑面积年均增加百万平方米,拥有校园网的学校比例达到92.54%,学校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田径运动场馆等成为硬件建设的重点并取得明显成效。据初步统计,现有的449所三星级、四星级高中在晋评、复审过程中,有100多所学校进行了易地新建,近300所学校进行了原地改扩建。苏州、无锡等地的新建高中,绝大部分实施“交钥匙工程”,由政府全部承担经费投入和建设责任。近几年,全省各地星级高中创建硬件总投入约250亿元。来自全国的同行惊呼:江苏高中校园建设水平领先全国,不逊欧美。
效应之三:布局难题迎刃而解,区域资源优化组合
2002到2009年间,江苏普通高中在校生由108万人攀升到15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6%。而全省高中学校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135所。寻求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的根本秘诀,人们都说,星级高中评估拉动了布局调整,促进了优质资源放大。在推进星级高中创建与评估中,各市、县(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将星级高中创建与本地高中事业发展相结合,与布局调整相结合,与高中普及相结合,科学谋划、不断优化地区教育资源配置。高中集聚城区,高中独立办学,高中规模发展,星级高中评估不仅加强了学校硬件建 设,而且通过新建、改扩建等途径,为区域高中的布局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地推动了高中教育的普及步伐,对高中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效应之四:激发内涵发展活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评估组织者清醒地认识到,高中教育的大普及、大建设、大发展,必然要迅速转入大提升阶段,必须把星级高中评估指标作为引领高中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标杆。因此,他们在程序设计、评价环节、结论把握等方面,努力体现教育评价鼓励发展的本质观、多元发展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目的观、以评促建的功能观,从而唤起了星级高中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近几年,不仅以晋星评估推出了首创“难忘教育”育德模式的南通中学、创造优质高效平民教育的拼茶中学等一颗颗新星,而且以星级复审激发了常州高中、梁丰高中、锡山高中、前黄高中等首批四星级高中的创造性,促进他们在规范化、优质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特色化、多样化、国际化发展,为全省高中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示范作用。常州高中进行学科间、模块间、活动间的统整,推进资源、内容和方法的融合,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一体化,形成了充满张力与活力的课程结构。锡山高中在新课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学生主体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学生开发课程的参与度、学生课程学习的幸福感、服务学生实践的适应性、评价促进学习的高效率。星级评估引导学校在建设教学特色的同时,努力在办学模式、培养机制、普惠水平等方面打造特色。苏州艺术高级中学创造了与国内外高校联动、与国内外同类学校联动、与区域艺术特色初中校和少年宫联动的办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富有特色的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南京一中推行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形态、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为核心内容的“中学导师制”。首创引导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徐州三中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兴趣和意志培养方面人手,通过体育教学规范化、高效化,群体运动专项化、竞赛化,两操两课制度化、优质化,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展望:在更高质量和更具特色发展中领航
八年的星级评估正走向江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立交桥。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这样概括全省高中教育的局面:由“学有所教”进入“学有优教”,由“面向现代化”步人“建设现代化”,由“规范办学”转向“特色办学”。因此,普通高中的战略转型,必然要求星级评估继续发挥领航作用,促进全省普通高中的发展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
以奋斗目标促进高位均衡发展。江苏现有普通高中700多所,尚有200多所处于三星级以下。《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15年,全省所有高中达到优质高中标准”这一目标,昭示着5年内我省将实现三星级高中全覆盖。面对这一艰巨的任务,江苏教育评估的策略是“大力发展三星、稳步提升四星、积极创建五星”。同时,把创建指导与评估服务的重点放在苏北地区、放在民办教育一块,力争以50左右的数量增加三星级高中。同时,通过五年一轮的星级高中复审机制,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多样化发展,最终实现全省普通高中教育的高位均衡。
以同级分类推进教育特色发展。办学特色作为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写入三星、四星、五星各级学校的评价标准,已经引起各级学校的广泛关注。但是,囿于升学竞争怪圈,特色不鲜明甚至无特色,成为星级高中评估中普遍见到的问题。新时期的评估将完善相关指标,突出特色评价。同时,鼓励各级学校在办学体制、管理机制、特色定位上改革创新。在创建指导上,按照省教育厅领导提出的要求,抓住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内涵明确建设方向,抓住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要求明确建设路径,引领学校以重点带动特色、以全面支撑特色、以优质强化特色、以个性彰显特色。
以学生本位推动评估质量提升。星级评估在硬件建设方面起到了极其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对内涵建设的促进尚有巨大的空间,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又取决于内涵的提升。今后的评估将以学生发展指标为重点,以学生参与评价为基础,以学生质量水平为依据,溯及学校学习条件的保障、人力资源的配置、课堂教学的变革、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为学校诊断把脉,与学校共商大计,促学校质量提升。教育,是一种种植
曼堕量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种种植。
种植需要土壤,这土壤便是校园,是班级,是课程。
校园,多少学有所成者魂萦梦绕的诗意空间,它的窗明几净,它的鸟语花香,它的文化濡染,应该都固守在每一个学子身体隐秘的空间里,支撑着他的精神舞台。而班级,又是他们生命行走的现实场域,这里有N种脸庞,有N种性格,有X位老师,魔法师般一挥手,便焕变出N位健康可爱的少年。而那本魔法书,叫做课程。教育实际是教学的出发点与旨归,课程才是教育树人有利的土壤。所有的教育改革,最终都指向了课程改革。教育的土壤是课程,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就是,配合任课老师有效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协调各学科使学生个人学业均衡发展,努力挖掘课程中人文的人性的教育因子,在课程学习中形成教育的营养。
学校、班级、课程是教育的土壤,这土壤不可避免要而对社会的、家庭的影响。可以这么说,很多时候,教育的无奈正在于它对社会与家庭的无能为力。而社会与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越高,它们给教育下的紧箍咒就越多,教育畸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实现学校与课程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正是教育良性发展的根本出路。
种植需要空气,这空气便是氛围,活跃的、文化的、创新的氛围。
如果没有空气,这世界会怎样?课堂之活在于良好的氛围,班级的独特魅力在于良好的氛围,氛围就是教育的空气,离开了它教育可能就是死寂一片。氛围看得见,一进课堂就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激情;氛围看不见,但每一个在场的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氛围当求“活跃”,要有活跃的身影,更要有活跃的心灵。有时候尺水之下可兴波澜,心灵的开放性正是教育空气追求的最佳境界。教育的氛围是文化的,这文化根植于五千年民族传统,作为一种气体,这种文化有着极高的纯净度,有着极强的再生力与免疫力。一个班级的文化空气,应该由七成的民族文化氧气,二成的世界(中华文化以外)文化精华和一成的哲学惰性气体组成,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世界的,更需要民族的文化氛围,带着文化的警觉影响下一代。我们责任重大。鼓励汲取,更欣赏创造,在他们还未成为人才的时候,就让他们拥有精英们拥有的特质,一个答题时不经意的用词,一条作业时看似绕远的思路……都应该由你亮出“满意”的大拇指。
种植需要阳光,这阳光便是爱,温柔的、严厉的、公正的师爱。
有爱就有了可能。爱是一缕阳光,穿透那空气与土壤之间的冰层,送出温暖、警醒和动力。爱是一柄温柔的长鞭,轻轻敲打在“错误”的双手上:爱是一把严厉的鼓槌,重重敲击在灵魂的鼓面上。师爱要求公正,严明。原来爱也应是一种制度,在这个批量化“树人”的时代,爱既非廉价,也非奢侈。在教育的天空下,它应如阳光普照,有时投下的绿阴就是一首教育的诗章。诚然,我们教育的大气层也出现了严重的臭氧层空洞,我们的爱中溢出了过多的紫外线。它掺杂着教师身份以外的诸多复杂因素。在经济掌控局面的情况下,这一切在所难免。拥有剔除了任何杂质的师爱,实在难能可贵。幸耶?不幸耶?
种植需要风雨,这风雨便是活动,综合的、实践的、生成的活动。
不经风雨,又怎见彩虹?不见风雨,又怎见参天大树?风雨给树以水分,摧树以阻碍,与阳光一样,它从背阴面塑造着树的形象。人们将风雨理解为苦难,于是各种名为“苦难”的教育层出不穷。而苦难教育在当下这个时代,已经近似于痴人说梦。而具有普适性的挫折教育正被官样化、形式化。教育树人需要风雨,而这种风雨不应仅仅是物质化的,更应该是学科性、交际性、在场性的阻碍。活动,才是教育树人最实际的风雨。活动如同做课题,选题、准备、研究、撰文、审视,一步也不可少。活动是综合性的,它就像造飞机,需要工程设计,需要通力合作技术攻关,需要试飞,需要养护,需要产品推广。它跨越多学科,一份简单的手抄报,就要涉及绘画、书法、文学等学科。它实践性极强,开展一次赛诗会,就涉及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