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立·深处挖·宽处行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airenxu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四能”)作为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与此相适应,我觉得广大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研究中,也应该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不久,我校数学教师聚焦“数学基本思想”,开展了一次专题研讨活动。下面我选取研讨中老师们普遍关注的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问题1:以前,没有强调基本思想,我们的数学教学照样开展得挺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也不错,现在为什么要强调所谓的“数学基本思想”呢?
  观点:关注数学基本思想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教师改善教学方式、学生提升数学素养的共同需要。
  阐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体现着时代的进步和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我们要“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无论创新多么重要,它最终都要“落地生根”,要和课程、课堂、学习相结合,要从点滴做起,从基础抓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形成数学意识、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等。而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精神的核心部分,它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培植理性的种子,它可以让你拥有一颗数学的大脑,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理性地看待问题、关注周遭、理解世界。也就是说,人的“数学智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掌握。强调数学基本思想,就是要从“高处立”——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它体现了数学课程对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主动适应性,“应该成为基于时代发展要求之下的数学教育的魂”。全体数学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承担起这份厚重的历史责任。
  问题2:有些知识太简单了,看不出有什么思想,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要不要离开相关知识专门进行所谓“数学基本思想”的教学呢?
  观点:数学基本思想是和具体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它往往隐藏在知识的背后,需要人用心去挖掘,与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无关。
  阐述:数学基本思想隐含于数学内容之中,而又高于数学内容本身。它是联系数学知识的纽带,具有“举一纲而万目张”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它往往隐藏在知识背后,需要人去挖掘,需要教师有一种情怀和视野。例如,对于数字“1”的认识,就体现了从“量”到“数”的抽象过程,教学中我们可以体现从“1个人、1棵树、1支笔、1筐萝卜”等数量中抽象出“1”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把握事物背后的数量本质,然后用符号加以表示。
  要想准确把握数学基本思想,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更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同样的茶叶,最后泡出来的茶却可能不一样,原因很简单:影响茶的品质的,除了茶叶本身,还有水的因素……其实教学也是这样的,显性的教材内容正像这茶叶,而教师自身的积淀正类似于水,挖掘知识背后的思想需要教师自身有一定的积淀。
  问题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关注数学基本思想?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思想的课堂”呢?
  观点: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的学科特点,关注过程、关注儿童、关注思维,那我们的教学一定是“有思想”的。
  阐述:数学基本思想是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方式习得的、在数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支撑作用的思想。而数学的产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个由现实需要提出问题,再把这个问题表示成数学问题,并通过提出新概念、得出新结论、发现新领域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抽象、推理、模型,并且抽象、推理和模型始终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这种过程往往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反复进行,直至问题得以解决。所以,学生习得思想的途径离不开重复数学发现的过程,学生对抽象、推理、模型的理解和把握必须经由这一过程才有可能实现。关于这个过程中各要素的叙述可能会显得有些复杂,而实际上这个过程又是一个自然、平稳、有序发生的过程。
  小学阶段关于数学基本思想的教学形态主要是渗透,这里所说的渗透至少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数学基本思想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数学知识得以显化;二是强调体验和总结数学基本思想的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使得数学基本思想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逐步成为一种意识、观念和素质,并为其后来的学习和生活服务;三是要注意渗透行为的阶段性和长期性,需要在过程中逐步积累,加深感悟。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保持一种开阔的视野,引领学生在知识发生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基本思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凸显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总结的过程中归纳数学基本思想。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儿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些什么?数学教育能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些什么?假如他将来不从事与数学有关的工作,今天的数学学习还能给他留下些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在充分理解数学的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回到原点去思考,从儿童出发去思考教育问题,那么,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是“有思想”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风波乍起:观测结果怎么不一样?    《今天刮什么风》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关心天气》单元中的一课,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观测风的方向以及风力的大小。前半堂课,师生在教室内共同讨论了观察风向和风力大小的方法,并自制了一个简单的测量仪器。后半节课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学校的西操场进行实地观测。明确要求后,学生很快就四散开来,有的站在原地不动,有的走到升旗台下,有的走到西操场边学文楼的楼梯口,
这里借用“集体记忆”的概念。也只是选取其中某一方面的意涵对所要分析的问题加以解释,并不表明“集体记忆”的全部意涵仅止于此,也不表明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对“集体记忆”的理解可以企求达成一致。这样,就如同对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措施出台的记忆一样,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这段“往事”的历史延续与延展,更多强调的是“过去”这一事件对“当下”乃至“以后”教育现实和教育行为的重大影响力。  如果把历史折回近二十年,我们就会看
回归课堂,研究课堂,建设课堂文化一直是我们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关注的焦点。2006年,我们就以上好“家常课”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学改革的实效,提出了“关注家常课,让课堂成为师生精彩人生的一部分”的口号。回顾“家常课”管理,已经经历了四个年头和“规范、有效、德智相融”的三个阶段。“德智相融”的课堂文化建设也初具雏形。所谓德智相融,就是以学科德育渗透为途径,使德育和智育在课堂中有机融为一体,从而促
一、为什么要进行语音教学?  众所周知,语言是有“声音”的,无论是本土语言、方言,还是外国语都是需要通过声音来表达、传递和接受的。对初学者来说,“听和说”是最为重要的技能。不断的声音输入才能有好的声音输出。我们都知道英语语言是由“音、形、义”组成的,英语语言的学习首先要学语音,地道的语音语调和正确的发音不仅可以使你能够让别人听懂你要表达的内容,而且也可以使你能够听懂他人所表达的意思。语音学习的同时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及各类课外教育机构、科普工作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求知计划”项目通过发展青少年社区教育和科技教师再培训,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几年来。在各级科协、教育部门及校外教育机构的通力合作下,求
【摘要】数学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回归教育的原点——儿童。儿童的特性是在“生长中”,数学“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载体”。儿童学习的数学不应是数学知识的简单汇集,而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原味解读、数学学习的原态过程、数学思维的原质提升等本质展现,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使得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  【关键词】儿童生长数学 数学教育 新教学
朱龙祥:唤醒自我  【校长档案】  朱龙祥,江苏省无锡市东土夅实验学校校长。他秉持“创建幸福学校”的办学理念,要让学校成为提升师生幸福指数的“教育幸福场”。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他认为管理就是唤醒“自我”,致力于促进师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引导教师“自主发展”,引发学生“自能学习”。“东土夅”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成为一所让师生有幸福感的学校。    从事学校管理十几载,类似于“我到底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常熟市一个普通小镇上有这样一所百年老校:一个国防教育办学特色,她坚持了18年,经过三任领导的不懈努力,如今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标志性的办学亮点。她虽然是一所乡镇学校,却声名远播。她虽然没有奢华的校园,却吸引着诸多教育界人士来此参观交流。她虽然没有庞大的招生规模,但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她就是常熟市练塘中心小学。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她独特的性格魅力。  几年前的一天,常熟市
放眼当下课堂教学。有限的教学时空和无限的教学内容总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不可能对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平均给力。自然如何调配自己的教学时间和力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也常让很多一线教师无所适从,但可以肯定的是,教材中那些适用范围广、自我生长和迁移能力强的核心知识是我们教学时首选的着力点。  一旦聚焦教材。问题似乎比想象的要明晰: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一是有形的数学知识。这是教
摘要:校本课题的研究中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主课题过程缺失,二是小课题连续性缺失。实践证明,可以建立主课题和小课题的和谐互动机制,通过将主课题破解成小课题,从小课题入手,防止主课题研究的过程缺失;将小课题凝聚成主课题,杜绝小课题研究的连续性缺失;通过主课题与小课题的和谐互动,构建主课题和小课题和谐互动机制,纠正课题研究的动机失当,促使主课题和小课题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