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化学中,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建立在非常抽象的微观粒子层次上。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微观教学时,只能靠一些实验的表像和口头的讲解进行知识传授,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能靠死记硬背,停留于表面记忆,难以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对其运用造成很大的困难。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育心理学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接受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微观现象,模拟化学变化过程,提供形象、生动、直观、快速等一般难以观察到的现象,有效地突破了化学教学中微观教学的难点,促进学生对微观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中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那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化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呢?
下面谈谈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的过程。
一、绪论课(引入课)
初中化学是学生开始接触化学的大门,所以绪论课的目的,不仅应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大致了解,而且要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自觉性的强大动力。而兴趣是保持不断学习的动力。只有正确的了解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对这门学科原先不感兴趣的同学,而会运用意志努力自觉地把它学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上好绪论课,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内部动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过去教诸论课,一般由教师满堂灌,夸夸其谈地将化学作一番描绘,虽然这也能收到一定效果,但终不能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现在运用电教手段,教学就直观、生动多了。
二、物质性质课(实验课)
物质性质课,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物质性质、典型反应的基础知识,从理论上和实验的角度,全面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制备等。这种课型中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直观描述。还可以用电化手段,如挂图、幻灯、投影(胶片和演示)、录相带、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样可将一些反应速度较快、现象不清晰、有颜色变化或有毒和实验场地不允许的或实验条件较苛刻的演示实验,如《一氧化碳的性质》《铝的燃烧》《氢气的爆炸》和《水的电解实验》等实验生动清晰的展现出来。还有一些气体的制备、性质、检验等系列实验,通过制作,利用计算机屏幕表演仪器拆装过程、实验方法和观察现象等。例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等试验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以增强实验的动感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则可将系列实验过程制成活动胶片或幻灯片,其它有关实验室规则、安全保护措施、实验注意事项等,可充分运用到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物质构成课(微观结构)
物质的构成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实质、量的变化。例如原子结构理论是学习分子结构和物质结构的基础,都是看不见,摸不着,又确实存在于地球上、人们的周围,而且千姿百态,做出各种不同的运动,这些都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学生要认识它,接受它不是那么容易的。像《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的形成》等概念的理解。由于微观粒子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学生无法在感观上形成认识,因此如果用传统的描述性教学,学生回产生畏惧感,而且对概念的模糊不清会造成对知识的混淆。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采用富有形象性、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了flash动画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的动画对物质的微观变化进行阐述。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在无形中形成了物质变化特点的认识,也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分子和离子的概念是,我设计了H2O分子在发生物理变化分子间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H2O分子先分裂成H和O原子,然后再组合成新的H2和O2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教学中,为了体现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也可以利用动画演示提供形象的Na+ 的失电子和 Cl- 得电子的过程,以及NaCl的形成过程。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验表明多媒体的充分利用,确实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知识的广、博性,三是教学内容的易修正性,四是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五是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六是多媒体教学促进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是同时也存在如下缺点。
第一,助长了学生的懒惰性。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虽然能看到完整的实验现象,这样可以为他们节约一些时间去做另外的事情,也增强了对实验现象的直观描述性,但是许多学生认为只要了解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自己亲自去做,同时还带有危险。化学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不只是让他们知道就可以了,应该多做实验,让他们去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第二,对危险实验的恐惧性:每当学生看到那些带有危险性实验的演示时,就会发出惊奇的叫声,想象做实验时的会发生什么危险,从而产生惧怕心理,在做实验时自己不敢去做,就算做也是缩手缩脚的,这样既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同时还增加了危险性。
总之,中学化学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都好;只要使用适度,不一味的去追求实验演示精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取其优势克服不足;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心理学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接受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微观现象,模拟化学变化过程,提供形象、生动、直观、快速等一般难以观察到的现象,有效地突破了化学教学中微观教学的难点,促进学生对微观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中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那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化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呢?
下面谈谈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的过程。
一、绪论课(引入课)
初中化学是学生开始接触化学的大门,所以绪论课的目的,不仅应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大致了解,而且要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自觉性的强大动力。而兴趣是保持不断学习的动力。只有正确的了解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对这门学科原先不感兴趣的同学,而会运用意志努力自觉地把它学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上好绪论课,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内部动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过去教诸论课,一般由教师满堂灌,夸夸其谈地将化学作一番描绘,虽然这也能收到一定效果,但终不能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现在运用电教手段,教学就直观、生动多了。
二、物质性质课(实验课)
物质性质课,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物质性质、典型反应的基础知识,从理论上和实验的角度,全面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制备等。这种课型中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直观描述。还可以用电化手段,如挂图、幻灯、投影(胶片和演示)、录相带、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样可将一些反应速度较快、现象不清晰、有颜色变化或有毒和实验场地不允许的或实验条件较苛刻的演示实验,如《一氧化碳的性质》《铝的燃烧》《氢气的爆炸》和《水的电解实验》等实验生动清晰的展现出来。还有一些气体的制备、性质、检验等系列实验,通过制作,利用计算机屏幕表演仪器拆装过程、实验方法和观察现象等。例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等试验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以增强实验的动感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则可将系列实验过程制成活动胶片或幻灯片,其它有关实验室规则、安全保护措施、实验注意事项等,可充分运用到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物质构成课(微观结构)
物质的构成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实质、量的变化。例如原子结构理论是学习分子结构和物质结构的基础,都是看不见,摸不着,又确实存在于地球上、人们的周围,而且千姿百态,做出各种不同的运动,这些都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学生要认识它,接受它不是那么容易的。像《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的形成》等概念的理解。由于微观粒子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学生无法在感观上形成认识,因此如果用传统的描述性教学,学生回产生畏惧感,而且对概念的模糊不清会造成对知识的混淆。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采用富有形象性、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了flash动画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的动画对物质的微观变化进行阐述。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在无形中形成了物质变化特点的认识,也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分子和离子的概念是,我设计了H2O分子在发生物理变化分子间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H2O分子先分裂成H和O原子,然后再组合成新的H2和O2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教学中,为了体现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也可以利用动画演示提供形象的Na+ 的失电子和 Cl- 得电子的过程,以及NaCl的形成过程。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验表明多媒体的充分利用,确实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知识的广、博性,三是教学内容的易修正性,四是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五是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六是多媒体教学促进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是同时也存在如下缺点。
第一,助长了学生的懒惰性。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虽然能看到完整的实验现象,这样可以为他们节约一些时间去做另外的事情,也增强了对实验现象的直观描述性,但是许多学生认为只要了解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自己亲自去做,同时还带有危险。化学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不只是让他们知道就可以了,应该多做实验,让他们去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第二,对危险实验的恐惧性:每当学生看到那些带有危险性实验的演示时,就会发出惊奇的叫声,想象做实验时的会发生什么危险,从而产生惧怕心理,在做实验时自己不敢去做,就算做也是缩手缩脚的,这样既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同时还增加了危险性。
总之,中学化学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都好;只要使用适度,不一味的去追求实验演示精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取其优势克服不足;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