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推行与实施,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整套教材中文言文就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毫无疑问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从中不难看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改需要。下面就谈谈我在这个新课程背景下是如何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
一、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巧设导语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学习《出师表》时,可说说诸葛亮的故事引入;学习《马说》可用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已走进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上《三峡》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三峡风光的秀丽与壮美,使同学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大都表现得热情高涨,学生的热情来了,学习的兴趣就浓了,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加强诵读指导,培养语感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朗读目标。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大声朗读,通过朗读,以培养学生语感。在朗读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以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诵读须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
另外,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如《醉翁亭记》、《陋室铭》等文言文中那些整齐的格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高远的立意,朗读时一定会使读者陶醉。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三、鼓励质疑解难,活跃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对文言文的教学同样可放手让学生去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朗读后,再让学生进行口译,有的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有的学生则有一定的困难,面对这种差距,我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因此我采取质疑解惑的方法。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没有注解的语句,学生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画下来,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互相讨论,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给予点拨,解疑。这样,让学生始终做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读习惯和善于利用注释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形成了互助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学法指导,引导自学
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对号入座,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使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与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掌握下列学习方法。
让学生学会读注解。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是必要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下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
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此外,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比较、鉴别、分析。这样,学生可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学习方法。
五、多做迁移训练,巩固知识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
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以引导,一方面要求学生阅读与课文同步的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延伸相关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时,还可以做向现代汉语迁移的训练,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可作大量的迁移,如“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前人之述备矣”的“备”和“关怀备至”的“备”、“陶后鲜有闻”的“鲜”和“鲜为人知”的“鲜”等。当然,也可以将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中不同义的词进行迁移,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的训练。完成了教学任务后,应注重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
切实抓好初中文言文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只要我们真正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出发,以种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思想,鼓励他们去感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去体会学习文言文的妙处,去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然后亲近文本,诵读感悟,学以致用,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一、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巧设导语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学习《出师表》时,可说说诸葛亮的故事引入;学习《马说》可用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已走进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上《三峡》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三峡风光的秀丽与壮美,使同学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大都表现得热情高涨,学生的热情来了,学习的兴趣就浓了,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加强诵读指导,培养语感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朗读目标。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大声朗读,通过朗读,以培养学生语感。在朗读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以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诵读须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
另外,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如《醉翁亭记》、《陋室铭》等文言文中那些整齐的格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高远的立意,朗读时一定会使读者陶醉。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三、鼓励质疑解难,活跃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对文言文的教学同样可放手让学生去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朗读后,再让学生进行口译,有的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有的学生则有一定的困难,面对这种差距,我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因此我采取质疑解惑的方法。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没有注解的语句,学生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画下来,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互相讨论,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给予点拨,解疑。这样,让学生始终做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读习惯和善于利用注释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形成了互助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学法指导,引导自学
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对号入座,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使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与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掌握下列学习方法。
让学生学会读注解。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是必要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下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
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此外,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比较、鉴别、分析。这样,学生可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学习方法。
五、多做迁移训练,巩固知识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
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以引导,一方面要求学生阅读与课文同步的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延伸相关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时,还可以做向现代汉语迁移的训练,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可作大量的迁移,如“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前人之述备矣”的“备”和“关怀备至”的“备”、“陶后鲜有闻”的“鲜”和“鲜为人知”的“鲜”等。当然,也可以将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中不同义的词进行迁移,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的训练。完成了教学任务后,应注重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
切实抓好初中文言文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只要我们真正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出发,以种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思想,鼓励他们去感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去体会学习文言文的妙处,去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然后亲近文本,诵读感悟,学以致用,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