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进,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引用史料教学,就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史料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运用史料教学策略,引用历史人物故事、历史文献、历史文化等材料,帮助分析历史知识。能够提高初中生参与、增加初中生历史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初中历史,分析教学过程中史料教学策略。
一、引用史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索
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其特定的历史面貌。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史料的分析、判断,能够形成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水平、社会面貌、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等历史信息作出有效判断,但是各别历史资料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初中教师可以引用这类史料,提出史料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索,构建学生的研究动机。在探索问题过程中,形成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例如,在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当代人物武则天,历史对其解读存在一定争议,不同的人有着各自的观点。教师利用武则天的故事作为线索,让学生以课下的材料搜集和取证为基础,在对材料的综合性的分析的基础上,去分析和判断这位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的功与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故事作为引子,让学生在引子的作用下,开展积极的问题探索和实践。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褒贬不一,大家秉持着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学生们不能仅凭他人的观点就给下定论,要结合自己找到的观点,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二、展示史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在历史课堂中,由于课本内容仅仅只是对于知识的阐述,作为一些理论性的语言,学生在不知道歷史事件的时候,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很难理解,同时不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史料作为某一个时间具体的展现,往往更能够吸引学生。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史料搜集工作,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购买一些相关的文献,或者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教学课题有关的史料。在教学中进行展示,改变传统课堂的方式。通过将史料带入历史教学课堂展示,一改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讲解,有效的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历史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介绍唐朝文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瓷器与丝绸,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当时手工业为什么得到了发展,带动了繁荣的丝绸之路;在学习青铜器时,通过展示史料辅助教学,证实鼎为什么代表着我国古代铜文化史。教师出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模型或图片,在对材料的展示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在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工匠们能够利用铜、锡、铅,并掌握好调配的比例,用来制造各种用途的器具,这种工艺在当时无疑是最先进的,从而意识到“鼎”在青铜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三、运用史料代入情境,增加学生认同
在历史教材中,许多历史事件的描述虽然比较详细,但却不够全面,加上生硬无趣。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式学习,无法代入历史中。这样的方式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很容易遗忘。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教师在学生进行相关事件的学习过程中,为他们就这一事件旁征博引的进行阐述,通过不同史料对事件的侧面描写,努力营造历史情境,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和认同感,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对历史事件的掌握也更加灵活。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初中教师应引用史料告诫学生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艰难和耻辱,培养同学爱国情怀。近代以来,我国签署过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关于通商口岸的开放历史课本中只有简单的文字叙述和图片。对开放的根本原因以及开放后的具体影响,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教师可以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收集相关的史料信息,为学生展示通商口岸开通后,对国内经济贸易的冲击,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艰难,并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介绍中国长城时,引述各种史料中关于万里长城建造、抵御外敌以及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容,并向学生展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浩瀚和壮丽,感受其中蕴藏的中国文化,从而增加中学生的自豪感以及使命感。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引入史料是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好帮助的,比以往传统灌溉式的教学方式明显更实用。虽然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经验不但积累与总结,它必然会对历史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积极采用史料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晓芳.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积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
[2] 林小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3] 唐先飞.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学周刊.
[4] 韩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华夏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运用史料教学策略,引用历史人物故事、历史文献、历史文化等材料,帮助分析历史知识。能够提高初中生参与、增加初中生历史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初中历史,分析教学过程中史料教学策略。
一、引用史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索
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其特定的历史面貌。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史料的分析、判断,能够形成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水平、社会面貌、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等历史信息作出有效判断,但是各别历史资料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初中教师可以引用这类史料,提出史料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索,构建学生的研究动机。在探索问题过程中,形成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例如,在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当代人物武则天,历史对其解读存在一定争议,不同的人有着各自的观点。教师利用武则天的故事作为线索,让学生以课下的材料搜集和取证为基础,在对材料的综合性的分析的基础上,去分析和判断这位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的功与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故事作为引子,让学生在引子的作用下,开展积极的问题探索和实践。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褒贬不一,大家秉持着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学生们不能仅凭他人的观点就给下定论,要结合自己找到的观点,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二、展示史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在历史课堂中,由于课本内容仅仅只是对于知识的阐述,作为一些理论性的语言,学生在不知道歷史事件的时候,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很难理解,同时不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史料作为某一个时间具体的展现,往往更能够吸引学生。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史料搜集工作,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购买一些相关的文献,或者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教学课题有关的史料。在教学中进行展示,改变传统课堂的方式。通过将史料带入历史教学课堂展示,一改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讲解,有效的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历史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介绍唐朝文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瓷器与丝绸,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当时手工业为什么得到了发展,带动了繁荣的丝绸之路;在学习青铜器时,通过展示史料辅助教学,证实鼎为什么代表着我国古代铜文化史。教师出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模型或图片,在对材料的展示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在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工匠们能够利用铜、锡、铅,并掌握好调配的比例,用来制造各种用途的器具,这种工艺在当时无疑是最先进的,从而意识到“鼎”在青铜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三、运用史料代入情境,增加学生认同
在历史教材中,许多历史事件的描述虽然比较详细,但却不够全面,加上生硬无趣。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式学习,无法代入历史中。这样的方式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很容易遗忘。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教师在学生进行相关事件的学习过程中,为他们就这一事件旁征博引的进行阐述,通过不同史料对事件的侧面描写,努力营造历史情境,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和认同感,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对历史事件的掌握也更加灵活。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初中教师应引用史料告诫学生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艰难和耻辱,培养同学爱国情怀。近代以来,我国签署过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关于通商口岸的开放历史课本中只有简单的文字叙述和图片。对开放的根本原因以及开放后的具体影响,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教师可以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收集相关的史料信息,为学生展示通商口岸开通后,对国内经济贸易的冲击,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艰难,并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介绍中国长城时,引述各种史料中关于万里长城建造、抵御外敌以及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容,并向学生展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浩瀚和壮丽,感受其中蕴藏的中国文化,从而增加中学生的自豪感以及使命感。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引入史料是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好帮助的,比以往传统灌溉式的教学方式明显更实用。虽然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经验不但积累与总结,它必然会对历史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积极采用史料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晓芳.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积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
[2] 林小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3] 唐先飞.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学周刊.
[4] 韩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华夏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