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使高校计算机教学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是高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现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改革 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就刻不容缓,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普通高校中也就成了每一个专业和每一个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要求。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和使用在每一行业都显得太别的突出,成了生活中少不了的一种工具,从国家对计算机的推广要求上也说明了计算机基础的重要性,那么,普通高校就要结合现有的教学状况和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如何更好的调整高校计算机专业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以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没有从专业性质上出发。
在高校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学习、使用、应用、掌握的深度来讲都有不同的要求,从事不同行业对计算机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因此计算机教育是有层次的,在不同的专业上不能采取同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本着本专业的应用和本专业的性质去开设计算机课程加强对该专业使用计算机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没有侧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职计算机教育必须认真研究专业的性质、专业的方向、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该专业对应的行业和学生将来工作的需要,实事求是地做出规划,不能一刀切。客观实际决定了计算机教育是有层次的,高职不同于高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软、硬件方面作过高要求,而应在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上加强训练和培养,使他们能够把计算机技术与现实经济结合起来,应用知识去创造价值。
(三)高职计算机教育设施落后。
有些高职院校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对该课程的认识不清,硬件的不到位和落后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对计算机学习失去信心,往往会给计算机基礎教育带来很大障碍,必须提高和扩大设备的投入和更新。
(四)高职计算机教育课时量不够。
近几年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投入的课时比例非常的少,基本上是48课时32课时,甚至更少。在有限的时间里,课程的教学质和量都根本不能保证。
(五)学生对高职计算机学习态度不明确。
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有所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基本操作自己已经掌握了,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简单,学习上不认真,不踏实,不努力,从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实学生的这些操作和认识上都存在不规范性,没有真真的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和领悟。
二、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步伐在飞速的加快,社会和行业在人才上也有了多种需求。针对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朝着实用性,综合性,复合型、一专多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和专业性发展。
(一)实用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目标都应面向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知识。因此,在高校夯实基础理论十分重要。本着高职教育的目标关键是要看所讲的理论是不是直接面向计算机应用的理论,是不是能为实用技术提供直接理论依据的理论,以实践性理论为引导理论。
(二)综合性。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领域广,涵盖知识点多,知识层次多,从计算机的硬件到软件,从系统软件到应用软件,从办公到数据库,从网页设计到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专业性。
行业特征的专业性也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于专业化,不同专业的人才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化。信息时代计算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或者工具,高职教育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课程设置上,侧重点就要发生相应的偏移。让学生在该专业上有足够的突破和获得实用的技能知识以及有足够的抗竞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四)复合性。
计算机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社会在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单一型的人才在社会大的浪潮中越来越不适应社会需求,要求人才快速转型,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多样化的人才,高职教育完全符合社会这一需要,高职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上应不断补充新的实用计算机技术、技能和知识,并用于教学实践。打造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学院计算机教学改进的探讨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本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计算机教学上应从教学大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调整。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旨在培养一批实用性,综合性,复合型、一专多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学应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大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
(二)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采用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的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在课程的选择上能有突破,偏向实践性环节,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附带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认识,增加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三)强化技能训练。
计算机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开设其他与计算机有关的技能课程。让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这门工具和其他的专业或者行业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
(四)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
高职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恰当安排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成立计算机学习小组。以通俗易懂的教学模式激发和启发学生去学习,结合实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观摩学习,增大硬件投入,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许元朋.浅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J].科技资讯,2010(4).
[2]郭俊香.基于专业需要与行业需求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
[3]尹天泉.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编辑 王立建)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改革 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就刻不容缓,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普通高校中也就成了每一个专业和每一个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要求。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和使用在每一行业都显得太别的突出,成了生活中少不了的一种工具,从国家对计算机的推广要求上也说明了计算机基础的重要性,那么,普通高校就要结合现有的教学状况和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如何更好的调整高校计算机专业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以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没有从专业性质上出发。
在高校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学习、使用、应用、掌握的深度来讲都有不同的要求,从事不同行业对计算机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因此计算机教育是有层次的,在不同的专业上不能采取同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本着本专业的应用和本专业的性质去开设计算机课程加强对该专业使用计算机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没有侧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职计算机教育必须认真研究专业的性质、专业的方向、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该专业对应的行业和学生将来工作的需要,实事求是地做出规划,不能一刀切。客观实际决定了计算机教育是有层次的,高职不同于高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软、硬件方面作过高要求,而应在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上加强训练和培养,使他们能够把计算机技术与现实经济结合起来,应用知识去创造价值。
(三)高职计算机教育设施落后。
有些高职院校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对该课程的认识不清,硬件的不到位和落后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对计算机学习失去信心,往往会给计算机基礎教育带来很大障碍,必须提高和扩大设备的投入和更新。
(四)高职计算机教育课时量不够。
近几年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投入的课时比例非常的少,基本上是48课时32课时,甚至更少。在有限的时间里,课程的教学质和量都根本不能保证。
(五)学生对高职计算机学习态度不明确。
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有所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基本操作自己已经掌握了,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简单,学习上不认真,不踏实,不努力,从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实学生的这些操作和认识上都存在不规范性,没有真真的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和领悟。
二、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步伐在飞速的加快,社会和行业在人才上也有了多种需求。针对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朝着实用性,综合性,复合型、一专多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和专业性发展。
(一)实用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目标都应面向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知识。因此,在高校夯实基础理论十分重要。本着高职教育的目标关键是要看所讲的理论是不是直接面向计算机应用的理论,是不是能为实用技术提供直接理论依据的理论,以实践性理论为引导理论。
(二)综合性。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领域广,涵盖知识点多,知识层次多,从计算机的硬件到软件,从系统软件到应用软件,从办公到数据库,从网页设计到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专业性。
行业特征的专业性也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于专业化,不同专业的人才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化。信息时代计算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或者工具,高职教育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课程设置上,侧重点就要发生相应的偏移。让学生在该专业上有足够的突破和获得实用的技能知识以及有足够的抗竞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四)复合性。
计算机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社会在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单一型的人才在社会大的浪潮中越来越不适应社会需求,要求人才快速转型,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多样化的人才,高职教育完全符合社会这一需要,高职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上应不断补充新的实用计算机技术、技能和知识,并用于教学实践。打造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学院计算机教学改进的探讨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本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计算机教学上应从教学大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调整。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旨在培养一批实用性,综合性,复合型、一专多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学应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大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
(二)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采用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的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在课程的选择上能有突破,偏向实践性环节,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附带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认识,增加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三)强化技能训练。
计算机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开设其他与计算机有关的技能课程。让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这门工具和其他的专业或者行业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
(四)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
高职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恰当安排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成立计算机学习小组。以通俗易懂的教学模式激发和启发学生去学习,结合实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观摩学习,增大硬件投入,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许元朋.浅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J].科技资讯,2010(4).
[2]郭俊香.基于专业需要与行业需求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
[3]尹天泉.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编辑 王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