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养生观浅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3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65—02
  《内经》“治未病”思想作为超越时代的医学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医疗实践,并给现代医学的发展以新的启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将“治未病”的医生称为圣人,认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为时己晚。指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
  “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两大方面。“未病先防”,即通过养生保健来维护机体的健康状态。《内经》在其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即提出了养生的要点,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并指出,这样才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养生的内容非常丰富,现简述如下。
  1 顺应四时
  《内经》把人与天地自然界联系起来,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强调人的生活起居、体育锻炼,都要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具体论述了四时养生的法则,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臧,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若违逆四时而作,将会损伤五脏精气,对人体造成危害:“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飨泄,夏伤于暑,秋必疹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受自然规律的直接影响,所以养生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和谨防其发生的太过与不及。“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灵枢·本神》)。
  2 调畅情志
  情志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及机体内部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为生命活动的表现。情志生于五脏,“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而情志的变化,又能影响其相应脏腑的功能和气机的运行,“喜怒不节则伤脏” (《灵枢·百病始生》),“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必须认识到精神意志对健康的影响,以达到形神统一的健康状态。 “精神内守”则“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灵枢·本脏》)。
  保持心身健康的最好方法是加强自身修养,遇事乐观豁达大度。时时注意把情志调整到最佳状态,知足常乐,心胸坦荡,淡泊名利,宁静至远,顺应自然。“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素问·上古天真论》),达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的境界,从而做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素问·上古天真论》)。只有达到精神上和生理上和谐统一的高尚境界,才是最完美的健康状态。
  3 合理饮食
  饮食物是人体营养的来源,《素问·六节脏象论》說:“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灵枢·五味》说:“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而“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脏气法时论》),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内经》认为饮食五味,各有所通,分别滋养不同的脏腑,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长养五脏,促进健康,而饮食偏嗜则会导致脏气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奇病论》更指出:“数食甘美而多肥。”现代医学也认识到,很多疾病是由于饮食不节造成的,所以适度节制饮食对于疾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还是那句话,“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
  4 动静结合
  《内经》提倡“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广步于庭”、“导引按跷”。《灵枢·脉度》说:“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静以养神,如“恬淡虚无”,去欲以养心神。动以养形,通过运动,可以强壮筋骨,促进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总之,《内经》养生理论系统而全面,对于今天仍有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气候变迁、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社会竞争等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现代医学面临着一个又一个严峻的挑战。WHO的一项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约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何阻断这一过程?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中医。继承发扬中医在养生和亚健康方面的优势,不但是拓展中医学术空间的需要,更是人类保健事业的需要。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55—01  本人自2010年起,从温胆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40余例,获效满意。方药组成:陈皮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竹茹6克,枳实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5克,甘草10克。根据不同临床表现随证加减,痰湿内盛者加石菖蒲、白蔻仁各15克,湿甚者加苍术、厚朴各10克,湿郁化热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减味参赭镇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39例患者按入诊顺序及患者治疗愿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1例,采用减味参赭镇气汤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奥美拉唑分散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结束后2月症状复发情况随访,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为65.0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60岁22例。  1.2诊断标准  
期刊
【关键词】四关穴 TDP 面肌痉挛  【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56—01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属中医学的“面风”、“筋惕肉动”等范畴,临床较为常见。本病病程长短不一,严重时常影响工作和学习。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四关穴结合TDP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57—02  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为人体正气虚损后,外邪乘虚而入,导致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出现气滞血瘀、痰湿结聚、热毒内蕴等病理变化,日久而成积块。而中医的辨证论治则是一个收敛过程,即不断调整身体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使带病机体逐渐向平衡状态差异缩减方向进行的过程。  经收集调查发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讨论肝气郁结或肝郁化火等在妇科疾病当中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疏肝解郁等木郁达之方法治疗妇科相关疾病。结果:临床运用过程中医师辩证准确,用药精准,治疗得当,疾病痊愈。结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等导致的妇科疾病,通过临床观察,可以使用“木郁达之”的治疗方法使得疾病得到缓解并痊愈。  【关键词】木郁达之;妇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48—02  消化性溃疡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消化病中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目前大多学者认为是保护因子和损害因子失调所致,此病病程长,复发率高,难以彻底治愈,严重者可发展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和胃癌。笔者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用自拟黄氏消溃汤配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188例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和比较中药辨证施治附加针灸治疗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配到三个组,每组100人,其中A组:仅接受针灸治疗,B组:仅接受中药辩证治疗,C组:中药辨证施治附加针灸治疗。结果:中药辨证疗法附加针灸疗法治愈例数为85,好转例数为13,无效例数为2,仅接受针灸治疗的例数分别为70,22,8,单纯中药疗法的例数分别为71,20,9,中药辨证疗法附加针灸疗法相对于其他两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65—01  肾结石是泌尿系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博采诸家之长,广泛吸取现代药理研究之精华,在清热利湿法无效的情况下,应用补肾升降汤治疗肾结石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平均38岁;病程最长1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67—01  寒邪直中厥阴,此类病例虽少,但在门诊中亦能遇到。我在翻阅我院已故金西林老中医临床医案时,发现有这方面记载,特供大家参考。病因病机为房事受寒以致直中厥阴经,经脉阻滞,气血不通。临床表现见带脉穴向会阴部吊筋疼痛,形寒、面色无华,患者常因腹痛而呈背屈,双手捧腹之痛苦状。  方药:天台乌药散加减: 
期刊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清热祛瘀汤;临床观察;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56—0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以下腹部坠胀、疼痛、腰底部酸痛,于劳累、性交后月经期加重为主要表现。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几年来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单一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在临床工作中,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