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有效和高效的语文课堂要充满生命力、要“活”起来,我以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师生互动,兴趣盎然”是应该的。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做到“让学习内容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活力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几年来,我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效果不错。
一、巧切美导,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场白、切入点,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本节课效果的好坏,良好的导语像乐章的前奏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的磁石吸引学生;像投石激浪开启学生思维……比如《松鼠》一课轻松谈话式激趣导入——同学们认识这个动物吗?聪明的你们知道它什么,谁来介绍介绍它?课文又告诉大家有关他的什么信息了,相信你会读到!再比如《学奕》的讲故事激趣法——先讲故事,再引导学生带着想要读懂急于学讲故事的心理读古文。总之,或引用诗文佳句,或讲动人的故事,或巧设悬念质疑激趣,或温故知新,或常识介绍,或学法指导,或激发想象联想,或展示精美的图片,或播放动人的音乐等等巧妙导入,只为先声夺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整节课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置他们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在教学《话杨桃》一文中,我拿出一个真杨桃让学生回答:“你看到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形状?”立刻,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他们站起来却说不好,我鼓励他们,“没事,你看了课文中的故事,就会回答了。”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小面子又鼓励他们读书时饱满地热情和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带着寻求答案的兴趣积极的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三、形式多样,激发学生表现的兴趣
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教师应采取多种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的脑、口、手,参与到学习中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保持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课堂的活力。
(1)尝试。在学生进行了有铺垫作用的训练之后,寻找出一般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如指导学生尝试编儿歌、猜谜语、编手抄报、编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尝试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2)表演。学生天性好动,喜爱表演。教师尽可能的为每个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演、制作等实践机会,比如演成语故事《拔苗助长》,演课本剧《丑小鸭》等。这样,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表演中感受、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3)游戏。常把活动课的内容融入游戏之中,或者在活动课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可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活动中,在玩中学。比如《自己在家接电话》《我是小小推销员》。
(4)鼓励。小学生爱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走进课堂在短时间内要“笼”住学生的心、“收”住学生的神,鼓励是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 “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相反,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曾经有一位教育教说过:“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也就是说,学校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体验和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的活起来。
在教学中,我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浅显的、在书本上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做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如“这个问题你回答的很好,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真会看问题!”… …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了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教师,喜欢上语文课,即“亲其师,信其道”。
四、适度竞争,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适度的竞争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斗志。我告诉学生刷牙式学习,就是每天分配几分钟读写背,如同魏书生老师把每天的“五个一”当做一项持之以恒的政策,贯彻到他几十年的教育中,其中有一项是“每天一分钟竞赛”。我在关于“认字、识字、辨字”的教学中,一直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比一比哪一组、哪一桌或哪一个学生看得准、说得快、识得多,每到这时学生学习格外认真,都想争得荣誉。评比之后获胜的欢呼雀跃,落后的唉声叹气。“你们想战胜他们吗?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教师的话给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了希望,他们又一次兴致勃勃的投入到学习中。
五、挖掘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汉语是有魅力的,它的形成有历史渊源,前段时间,我试着用字理识字法激趣教学,达到好效果。比如我利用字理分析,把“手”作部首的字歸类教学,一会儿安排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合手”为拿,“掰”面包要用“两手分”,学生兴趣盎然;一会儿用古代的战争故事,让学生记住用“手”去割取敌人的左边耳朵为“取”;一会儿显示一幅牧童手拿鞭子赶牛图,形象的让学生理解了“牧”字。还有“水”字“车”字“象”字的演变,如此富有情趣的教学,学生乐此不疲,爱学乐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善于探索,研究教材,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效率,总结出更好的、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活力,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师生互动,兴趣盎然”是应该的。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做到“让学习内容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活力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几年来,我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效果不错。
一、巧切美导,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场白、切入点,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本节课效果的好坏,良好的导语像乐章的前奏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的磁石吸引学生;像投石激浪开启学生思维……比如《松鼠》一课轻松谈话式激趣导入——同学们认识这个动物吗?聪明的你们知道它什么,谁来介绍介绍它?课文又告诉大家有关他的什么信息了,相信你会读到!再比如《学奕》的讲故事激趣法——先讲故事,再引导学生带着想要读懂急于学讲故事的心理读古文。总之,或引用诗文佳句,或讲动人的故事,或巧设悬念质疑激趣,或温故知新,或常识介绍,或学法指导,或激发想象联想,或展示精美的图片,或播放动人的音乐等等巧妙导入,只为先声夺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整节课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置他们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在教学《话杨桃》一文中,我拿出一个真杨桃让学生回答:“你看到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形状?”立刻,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他们站起来却说不好,我鼓励他们,“没事,你看了课文中的故事,就会回答了。”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小面子又鼓励他们读书时饱满地热情和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带着寻求答案的兴趣积极的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三、形式多样,激发学生表现的兴趣
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教师应采取多种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的脑、口、手,参与到学习中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保持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课堂的活力。
(1)尝试。在学生进行了有铺垫作用的训练之后,寻找出一般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如指导学生尝试编儿歌、猜谜语、编手抄报、编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尝试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2)表演。学生天性好动,喜爱表演。教师尽可能的为每个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演、制作等实践机会,比如演成语故事《拔苗助长》,演课本剧《丑小鸭》等。这样,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表演中感受、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3)游戏。常把活动课的内容融入游戏之中,或者在活动课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可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活动中,在玩中学。比如《自己在家接电话》《我是小小推销员》。
(4)鼓励。小学生爱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走进课堂在短时间内要“笼”住学生的心、“收”住学生的神,鼓励是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 “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相反,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曾经有一位教育教说过:“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也就是说,学校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体验和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的活起来。
在教学中,我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浅显的、在书本上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做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如“这个问题你回答的很好,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真会看问题!”… …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了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教师,喜欢上语文课,即“亲其师,信其道”。
四、适度竞争,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适度的竞争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斗志。我告诉学生刷牙式学习,就是每天分配几分钟读写背,如同魏书生老师把每天的“五个一”当做一项持之以恒的政策,贯彻到他几十年的教育中,其中有一项是“每天一分钟竞赛”。我在关于“认字、识字、辨字”的教学中,一直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比一比哪一组、哪一桌或哪一个学生看得准、说得快、识得多,每到这时学生学习格外认真,都想争得荣誉。评比之后获胜的欢呼雀跃,落后的唉声叹气。“你们想战胜他们吗?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教师的话给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了希望,他们又一次兴致勃勃的投入到学习中。
五、挖掘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汉语是有魅力的,它的形成有历史渊源,前段时间,我试着用字理识字法激趣教学,达到好效果。比如我利用字理分析,把“手”作部首的字歸类教学,一会儿安排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合手”为拿,“掰”面包要用“两手分”,学生兴趣盎然;一会儿用古代的战争故事,让学生记住用“手”去割取敌人的左边耳朵为“取”;一会儿显示一幅牧童手拿鞭子赶牛图,形象的让学生理解了“牧”字。还有“水”字“车”字“象”字的演变,如此富有情趣的教学,学生乐此不疲,爱学乐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善于探索,研究教材,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效率,总结出更好的、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活力,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