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an86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已刻不容缓.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活动或地理学习对象产生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例如一个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他总是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关心文学作品的发表和评论,千方百计了解它,熟悉它,学好它。因此,难怪有人把兴趣看做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地理学习兴趣是地理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产生地理学习的动机的重要因素。它对地理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有重要作用。
  一、活动导入、形象直观
  实践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方法。初中生的好奇心都很严重,并对自己充满信心,是最爱动手行动的年龄,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学习,将生活实际和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地理教学中,很多东西都是和我们生活有关系的,一些自然现象,一些原理等等。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先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分别让两位学生扮演地球和太阳,表演自转和公转。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中心、周期、产生的现象。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形象地所学的知识。
  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比例尺、方向、图例,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情况。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动手实践,引起学生的学习和动手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进所要讲的新知识。
  二、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三、教法灵活多样,让地理课堂更精彩
  1.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語言是课堂教学的兴奋剂
  比喻形象动人,使学生听起来如临其境,心驰神往。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的享受。幽默的语言常引起同学们的捧腹大笑而又秩序井然,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祛除紧张和疲劳、振奋精神和组织教学的作用,达到轻松学习知识的目的。这一点已得到众多优秀教育实践者的证实。
  2.以诗歌、谚语或谜语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方面的诗歌、谚语和谜语多不胜数,如果教学时能充分利用,则形成妙趣横生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求知兴趣,能够诱发思维动机,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兴奋剂的作用。
  例如,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来讲述随着地势升高.气温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推迟一个月的现象。在讲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时,末尾也可出这样一道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这就使学生形象地记住了上海的地理位置――长江口。以上这些例子都形象逼真,回味无穷,富有感染力。
  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初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问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多组织课堂活动,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并因材施教进行课堂问题的设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之,实行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大势所趋。虽然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行创新教育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相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学校和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一定会把创新教育全面推向深入。
其他文献
小学美术教育是对人的综合素养全面的提高,它的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兴趣和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今高科技、信息时代,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再是简单的美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兴趣、特长和课外活动,它直接参与了“时代精神”的创造,然而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创意设计,是对教学中内容结构、方法、表现手法等,进行创造性的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燃烧及燃烧的三个条件  (2)了解灭火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  (2)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破除迷信思想  (二)教学重点: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的探究  施教策略:通过猜想、实验探索、观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展现物理美感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从古自今,人类社会活动与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那么,科学技术的定义、产生的条件及其特点是什么呢?科学技术的作用如何?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此,本文将从以上这些问题入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并结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科学技
课程改革后,我们忽然发现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认识到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能力”和“素养”,绝不能像以前一样把知识硬塞给学生,于是,学生转身一变,在课堂上唱起了“独角戏”,课堂变得热闹多彩。我们在地理课堂上看到了小品,听到了歌唱,体会到了丰富多彩,却感受不到地理味,学生则丢掉了地图,丢掉了课本,沉浸在活动的兴奋中。  在经历了矫枉过正的时期后,高中教学改革陷入了一个短暂的迷茫期,正如黎明前的黑暗,
摘 要:中职语文的作文教学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面临学生的就业压力,如何把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作文课上好,让学生学又所获,考量着每位中职语文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一、中职作文教学要求  《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基础模块对写作的教学要求为:“语段写作,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正确地遣词造句。  篇章写作,做到符合题意,中
摘 要:高中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样强调教师在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能有教学创新的主动性,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作为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在课堂上,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实效,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教学;实效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