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世纪又十年,漫长的回望。110年,北京大学风雨兼程、沧桑巨变,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一路走来。
一个世纪又十年,峥嵘的岁月。抗争,奋斗,追求,梦想,北京大学和她苦难的民族相伴,上下求索。为了现代化的彼岸,心中的理想从没有模糊,脚下的步伐从没有彷徨。
一个世纪又十年,骄人的足迹。大师荟萃,学术繁荣。薪火相传,英才辈出。在中国大学体制和精神演进中,一个又一个“第一”,镌刻在她走过的路途上。
北大沧桑110年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1898年成立,是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产物,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16年12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蔡元培知道鲁迅有相应的美学知识,便委托其为北大设计校徽。1917年8月7日的鲁迅日记中写着:“寄蔡先生信,并所拟大学徽章。”
上世纪20年代的北大,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由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成为北大的优良传统。
1951年,马寅初出任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次年,北大的校址从北京市内的沙滩等地迁移到了现在的燕园,为弘扬传统,校庆日由12月17日改为5月4日,掀开了北大的新一页。
1998年,北京大学在人民大会堂庆祝自己的100岁生日,王选、季羡林教授和学生代表一起撞响大钟。
2008年,北京大学将迎来110周年校庆。新落成的北京大学体育馆也将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专用场馆。北京大学体育馆将见证百年奥运与百年北大的首次握手!
风骨:追忆大师的课堂魅力
“丰富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这是北大教授的风骨,也是北大教授的无限魅力之所在。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讲授的惟一课程是《美学》。一位同学的回忆录中记载下当时课堂的情境:“他教的是美学,声浪不很高,可是很清晰,讲到外国美术的时候,还带图画给我们看,所以我们觉得很有趣味,把第一院的第二教室完全挤满了。第一院只有第二教室大,可坐一二百人……挤的连讲台上都站满了人,于是没有办法,搬到第二院的大讲堂。”
钱穆先生亦是学生们喜爱的教授。朱海涛先生在《北大与北大人》中写到:一付金属细边眼镜,和那自然而然的和蔼,使人想到“温文”两个字,再配以那件常穿的灰布长衫,这风度无限雍容潇洒。他总带着几本有关的书;走到讲桌旁,将书打开,身子半倚半伏在桌上,俯着头,对那满堂的学生一眼也不看,自顾自的用一只手翻书。翻,翻,翻,足翻到一分钟以上,这时全堂的学生都坐定了,聚精会神的等着他,他不翻书了,抬起头来滔滔不绝地开始讲下去,越讲越有趣味,听的人越听越有趣味。对于一个问题每每反复申论,引经据典,使大家惊异于其渊博,更惊异于其记忆力之强……这种充实而光辉的讲授自然而然地长期吸引了人。
曾为北大学生的王昆仓先生回忆:“教文字学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新派的钱玄同,一位是老派的黄侃。我选的是钱玄同的课。一天,我正在课堂听钱老师讲课,不料对面教室正在讲课的黄侃大声骂起钱玄同来了。钱听了也满不在乎,照样讲课。后来,我既听听钱玄同的课,也听听黄侃的课,以便两相对照。”
“在我上课的时候,我有几个请求:一是我走上讲台时请不要起立;二是我讲完课后不要起立鼓掌;三是讲课内容如有错误之处请及时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四是有不同见解的可阐述自己的观点,当场不愿讲的可课后约时间单独谈。首先我会尊重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我也诚恳地希望大家尊重我的意见。”季羡林在北大授课期间一直是这样谦虚,尊重学生,学术自由在他的心里不只是教师之间的学术自由,更是师生之间的学术自由。有一次,当季老讲完课后没有一人离开自己的座位,而是用崇敬的目光目送季老,当季老走出大合堂教室时,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对这位学界泰斗人品和学问的肯定。
风物: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
与北大的大师相媲美的还有北大的校园文化,被称为风物。
“大学的重要在其学术上的生命精神。”学术是北大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是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除日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北大校园文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术实践和理论研究。北大团委下设学术实践部和理论研究室,有针对性地对校园的学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活动进行协调和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北大的校园文化中最具活力的要数蓬勃多元、异彩纷呈的文体活动,健身竞技也是北大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大校园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品牌,现在北大部分社团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北大范围,如山鹰社、爱心社等,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常常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山鹰社成立于1989年,通过日常训练、野外训练、冬训、攀岩等等,以挑战自我、勇于进取的精神先后登上了念青唐古拉、各拉丹东、玉珠峰、桑丹康桑、雪宝顶、克孜色勒、玛卿岗日、卓奥友、博格达等十几座山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爱心社成立于1993年11月,由十七位学生发起成立,十几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社员近千人,现有儿童、助残、校园、护老四个部组,以及手语分社下辖的表演组、教学组及宣传组。爱心社社员们把爱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呼唤爱心,奉献爱心”的宗旨经过一届届社员们的传播与贯彻,深入人心。
新目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1994年,北京大学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这一计划在北大百年校庆时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升为国家战略。现在,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更多新的挑战摆在面前,我们不仅要全面总结过去十年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更要认真思考和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规定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即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重点发展前沿和交叉学科,适当发展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和技术学科,鼓励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促进原创基础上的成果转化……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在积极配合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新世纪人才”等人才计划实施的同时,学校启动了“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工程,加强了高水平团队的引进和建设,进一步推进师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一支总数超过300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拔尖人才梯队。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在北大洋溢着这样一种豪情:沙滩燕园,北大风雨前行;红楼未名,北大人阳光奋进!带着那铿锵有力的步伐,北京大学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上,正在领航前行。
一个世纪又十年,峥嵘的岁月。抗争,奋斗,追求,梦想,北京大学和她苦难的民族相伴,上下求索。为了现代化的彼岸,心中的理想从没有模糊,脚下的步伐从没有彷徨。
一个世纪又十年,骄人的足迹。大师荟萃,学术繁荣。薪火相传,英才辈出。在中国大学体制和精神演进中,一个又一个“第一”,镌刻在她走过的路途上。
北大沧桑110年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1898年成立,是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产物,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16年12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蔡元培知道鲁迅有相应的美学知识,便委托其为北大设计校徽。1917年8月7日的鲁迅日记中写着:“寄蔡先生信,并所拟大学徽章。”
上世纪20年代的北大,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由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成为北大的优良传统。
1951年,马寅初出任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次年,北大的校址从北京市内的沙滩等地迁移到了现在的燕园,为弘扬传统,校庆日由12月17日改为5月4日,掀开了北大的新一页。
1998年,北京大学在人民大会堂庆祝自己的100岁生日,王选、季羡林教授和学生代表一起撞响大钟。
2008年,北京大学将迎来110周年校庆。新落成的北京大学体育馆也将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专用场馆。北京大学体育馆将见证百年奥运与百年北大的首次握手!
风骨:追忆大师的课堂魅力
“丰富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这是北大教授的风骨,也是北大教授的无限魅力之所在。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讲授的惟一课程是《美学》。一位同学的回忆录中记载下当时课堂的情境:“他教的是美学,声浪不很高,可是很清晰,讲到外国美术的时候,还带图画给我们看,所以我们觉得很有趣味,把第一院的第二教室完全挤满了。第一院只有第二教室大,可坐一二百人……挤的连讲台上都站满了人,于是没有办法,搬到第二院的大讲堂。”
钱穆先生亦是学生们喜爱的教授。朱海涛先生在《北大与北大人》中写到:一付金属细边眼镜,和那自然而然的和蔼,使人想到“温文”两个字,再配以那件常穿的灰布长衫,这风度无限雍容潇洒。他总带着几本有关的书;走到讲桌旁,将书打开,身子半倚半伏在桌上,俯着头,对那满堂的学生一眼也不看,自顾自的用一只手翻书。翻,翻,翻,足翻到一分钟以上,这时全堂的学生都坐定了,聚精会神的等着他,他不翻书了,抬起头来滔滔不绝地开始讲下去,越讲越有趣味,听的人越听越有趣味。对于一个问题每每反复申论,引经据典,使大家惊异于其渊博,更惊异于其记忆力之强……这种充实而光辉的讲授自然而然地长期吸引了人。
曾为北大学生的王昆仓先生回忆:“教文字学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新派的钱玄同,一位是老派的黄侃。我选的是钱玄同的课。一天,我正在课堂听钱老师讲课,不料对面教室正在讲课的黄侃大声骂起钱玄同来了。钱听了也满不在乎,照样讲课。后来,我既听听钱玄同的课,也听听黄侃的课,以便两相对照。”
“在我上课的时候,我有几个请求:一是我走上讲台时请不要起立;二是我讲完课后不要起立鼓掌;三是讲课内容如有错误之处请及时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四是有不同见解的可阐述自己的观点,当场不愿讲的可课后约时间单独谈。首先我会尊重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我也诚恳地希望大家尊重我的意见。”季羡林在北大授课期间一直是这样谦虚,尊重学生,学术自由在他的心里不只是教师之间的学术自由,更是师生之间的学术自由。有一次,当季老讲完课后没有一人离开自己的座位,而是用崇敬的目光目送季老,当季老走出大合堂教室时,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对这位学界泰斗人品和学问的肯定。
风物: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
与北大的大师相媲美的还有北大的校园文化,被称为风物。
“大学的重要在其学术上的生命精神。”学术是北大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是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除日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北大校园文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术实践和理论研究。北大团委下设学术实践部和理论研究室,有针对性地对校园的学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活动进行协调和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北大的校园文化中最具活力的要数蓬勃多元、异彩纷呈的文体活动,健身竞技也是北大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大校园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品牌,现在北大部分社团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北大范围,如山鹰社、爱心社等,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常常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山鹰社成立于1989年,通过日常训练、野外训练、冬训、攀岩等等,以挑战自我、勇于进取的精神先后登上了念青唐古拉、各拉丹东、玉珠峰、桑丹康桑、雪宝顶、克孜色勒、玛卿岗日、卓奥友、博格达等十几座山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爱心社成立于1993年11月,由十七位学生发起成立,十几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社员近千人,现有儿童、助残、校园、护老四个部组,以及手语分社下辖的表演组、教学组及宣传组。爱心社社员们把爱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呼唤爱心,奉献爱心”的宗旨经过一届届社员们的传播与贯彻,深入人心。
新目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1994年,北京大学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这一计划在北大百年校庆时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升为国家战略。现在,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更多新的挑战摆在面前,我们不仅要全面总结过去十年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更要认真思考和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规定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即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重点发展前沿和交叉学科,适当发展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和技术学科,鼓励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促进原创基础上的成果转化……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在积极配合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新世纪人才”等人才计划实施的同时,学校启动了“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工程,加强了高水平团队的引进和建设,进一步推进师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一支总数超过300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拔尖人才梯队。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在北大洋溢着这样一种豪情:沙滩燕园,北大风雨前行;红楼未名,北大人阳光奋进!带着那铿锵有力的步伐,北京大学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上,正在领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