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过程探究,培养统计观念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
  【教材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本节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认识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
  从形式的角度去认识复式统计表时,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最明显的区分就是单式统计表里只有一组数据,而复式统计表里有两组数据。从内容的角度去认识复式统计表时,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读统计数据能力,从统计表中看出数据内涵并做出统计分析、判断和选择。如从学生喜爱活动的统计表中可以发现男生、女生喜爱活动项目的不同,从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水平,从天气统计表中可以发现四季的特点,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据背后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体会其必要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过程】
  一、关注已有经验,做好数据收集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男生和女生课余喜欢的活动是不太一样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咱们班同学的课外活动情况,老师分男生和女生做个统计,统计课余时间你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选出你们最喜欢参加的课外活动。想清楚,只能选一种哦。
  ……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操作纸,将表格填写完整,如果拿到的男生最喜欢的活动统计表就填男生的人数,拿到的是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统计表就填女生的人数。
  (学生填表格。)
  师:好,表格完成了,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1)参与调查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2)女生中,最喜欢什么活动的人数最多?男生呢?(看来真的男女有别呢!)
  (3)喜欢画画的男生比女生多(少)多少人?
  (4)喜欢踢球的男生比女生多(少)多少人?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数据的收集、记录、整理及分析方法在二年级都已经学习过了。课始教师设计的数据收集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且数据收集的过程对数据的理解也有帮助。
  教师在组织数据收集的时候先问:“参与调查的学生有多少人?”,关注了数据的真实有效。有多少人参加数据收集这个问题不能丢,要让学生明确数据分析的对象是真实、有效的。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基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教师可以直接借助表格帮助学生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分类。当然,表格也是整理数据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借助表格整理的数据一目了然,有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深化学习认知,单式合成复式
  师:我发现,在寻找数据做比较的时候,同学们的小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小眼珠转来转去,那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方便比较呢?
  活动1:同桌合作,用刚才的操作纸,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改一改,写一写。(限时3分钟)
  师:请你们小组来展示。
  生:可以上下合并在一起……
  (学生上台边说边展示。)
  师:你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生:因为活动项目重复了,可以删掉一行。
  师:还有其他要修改的吗?
  生:有两组人数,上面的“人数”改成男生,下面的“人数”改成女生。
  生:标题要改成“三(1)班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
  师:那现在这一格(指向表头)管什么呢?在这个表格中含有几种数据呢?请大家思考,并与同桌同学交流。
  活动2:两人为一组,先独立思考再同桌同学之间交流。
  师:在统计表中,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将活动写在靠右边,将性别写在下边,将人数写在中间,然后用两根斜线隔开,看,很特别吧!其实它还有个更特别的名字,叫作“表头”(板书:表头)。
  师:那么像这样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这样的统计表叫作复式统计表。
  (学生齐读一遍。)
  师:那现在老师再问一遍(再次提出之前的问题):
  (1)喜欢画画的男生比女生多(少)多少人?
  (2)喜欢踢球的男生比女生多(少)多少人?
  師:跟刚才看两张统计表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
  生:更方便了。
  师:是的,这就是复式统计表的优势,它能更方便观察、分析、比较数据。
  【设计意图】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两个单式统计表的观察、思考、探究,去发现它们的异同:统计的项目是一样的,差别是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不同,在讨论中认识到可以用更简洁的方式来呈现数据。让学生感受到复式统计表是怎么来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好处。这些知识的获得、经验的积累较好地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系统。
  初次磨课的时候,对于“表头”部分的教学我们主张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只有少部分学生给出了自己的设计,如图1、图2。最后还是在教师的告知下完成了表头的制作(图3)。
其他文献
“好教师成就好学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好教师是宽泛的概念,因为在学校教师团队中,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器、术、道”这样三个不同层面的教师。如何引领处于不同层面的教师,一起保持向上生长的态势呢?归根到底,好教师成长是需要学校这块专业成长“沃土”的。以下笔者从教师行动研究路径的厘清、行动研究载体的洞察与行动研究方式的创新三个方面来谈谈学校如何优化研修过程、凝聚团队力量、提升个体行动研究能力。  一、行动
期刊
高小娣,高级教师,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先后在全国及省、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在《江西教育》等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40多篇,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获评部级“优课”。先后应邀到河南、浙江、甘肃等地上示范课或做讲座。  导 读:  数学是一门“结构的科学”。整体性、结构性是数学学科的本质特性。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去结构化”现象,
期刊
统编教材中新增了大量古诗词,编者将其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那么,如何有效进行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合理地吸收其营养价值呢?笔者以为,除了解大意、体会情感、感悟意境等基本的教学目标之外,教师还应关注发掘古诗词的意象元素,充分吸收古诗文的文化内涵,初步培养学生想象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从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嵌入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中。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期刊
“1+X”名家名作悦读,立足于课本的“1”,注重课外思维发展的“X”,力求做到课内外相辅相“+”,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梯度推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本文以《枫桥夜泊》教学为例,聚焦名家名作,立好“1”,选准“X”,致力于“1+X”悦读背景下走进名家名作的阅读探索与实践。  一、师生对话谈枫桥  师:我们常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确乎,因为一个人,我,还有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的人都爱上了一座
期刊
斯科特·派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我在备考心理咨询师学习期间,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他在心理学研究上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幸拜读了他的代表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在字里行间我又认识了坦诚的斯科特,他敢说大家不敢说的话,把大家隐晦的内心感受付诸通俗的语言,给我不少的提醒和启示。“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这句话久久在我耳畔萦绕。成长之旅应该等同于人生之旅,心智的成熟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在英语课堂中电化教学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当之无愧地唱起了新课改的“重头戏”。它巧妙应用幻灯、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直观化,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极
期刊
“物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推广”是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申报立项的2018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重大研究项目)。自2018年10月物型课程项目启动以来,物型课程项目组对物型课程的理论体系、实施特点、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  在理论体系方面,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马斌认为,物型课程重在人物合一,通过课程情景的设计,最终达到以物化人、以人化物的效果,可以包括地表文化、空间文化、学
期刊
《周亚夫军细柳》是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近年来,笔者先后两次执教这篇课文,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引发了笔者对文本解读更加深入的思考。  第一次执教《周亚夫军细柳》是一年前,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周亚夫军细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整堂课很热闹,无论是表演的小组,还是观看的学生,都沉浸其中,大家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表演结束后,笔者请学生点评每个人物的表演
期刊
政治认同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彰显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理念中的学科定位和责任担当。政治认同素养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展现出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爱国情怀。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的首要任务。  一、情境素材贴近生活,培育政治情感  建构主义指出,情境是激发学生价值认知的基础,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就是
期刊
物型课程的学校有哪些特征与行动路径,如何才能科学地评价一所典型意义的物型课程好学校?这就需要制订《物型课程建设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下称《指标体系》)。  物型课程发挥“物”的课程意象,以环境建模、物型建构与课程开发为内核,实现“文化塑形”,它是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校本化隐性课程。解析一下核心概念的界定,浓缩的一句话就是:发挥“物”的课程意象实现“文化塑形”。《指标体系》就要围绕“物型意象”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