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落脚点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ju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亚夫军细柳》是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近年来,笔者先后两次执教这篇课文,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引发了笔者对文本解读更加深入的思考。
  第一次执教《周亚夫军细柳》是一年前,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周亚夫军细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整堂课很热闹,无论是表演的小组,还是观看的学生,都沉浸其中,大家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表演结束后,笔者请学生点评每个人物的表演,大家基于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动作、语言、神态等角度进行评价,说得头头是道,一节课下来,我也觉得心满意足。
  但是,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却慢慢意识到,之前的那次执教,我可能被学生“骗”了,因为现在的学生在老师的“训练”下,很会说“套话”,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答案甚至能做到“信手拈来”,但对于文本,却很少关注。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很大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不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入文字,只是泛泛而谈,那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永远只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其作为语言教学的本质要求,学生通过对字、词、句、篇的理解与掌握,达到交流无障碍;人文性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要求,它既包括语言文字及由其构成的作品,还包括作品所反映的情感、社会生活、价值观等。人文性注重对学生道德规范、情感熏陶、思想价值的影响,可以说语文的人文性是对工具性的更高要求。二者是鱼与水的关系,相互统一,不可分割。[1]这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体现文言并重,既要重视字词翻译的落实,也要关注作品本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
  对于文言文教学,教师如何在文言并重的理念下进行文本解读,如何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挖掘文字背后的东西?当第二次执教《周亚夫军细柳》时,笔者对这些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目标引领,任务有梯度
  课文就是例子。一篇文章给学生的训练点可能有很多,在教授这篇课文前,教师要结合课标、单元目标、文章本身的特点以及学情等因素,确定本文最值得训练的点,即明确本课的学習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要设计相对应的学生活动,设计的活动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贴近文本。
  本节课笔者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的学习目标是理解人物形象和把握写作手法。为了达成这两个大的目标,笔者将其分解为几个有梯度的小目标,并设计了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以天子先驱的口吻复述故事”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以及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换一个视角,创造性地梳理文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填写表格,比较汉文帝在霸上、棘门军营与在细柳军营受到的不同待遇”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关注细节,初步感受周亚夫形象;“填写脚注,分角色朗读”是本节课的重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咀嚼文字,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形象;“总结汉文帝受到的不同待遇”是为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感受汉文帝识大体的明君形象。通过以上为学生搭台阶、设支架,在“探讨主人公”环节,学生就能很自然地得出本文“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了。
  二、聚焦重点,材料分主次
  文本解读不是漫无目的、毫无重点的,应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开,在文本理解的核心处、疑难处、矛盾处深入发掘,潜心推敲。只有当教师立足学生,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去发掘文本、探究文本,才会有恰当的文本解读。
  《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文章虽短小精悍,但人物形象鲜活。本节课,笔者以第二自然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聚焦本段四个人物的语言,在揣摩人物语言的过程中进行文本细读。
  文章的第一、三段可训练的点不如第二段集中,笔者将其分别作为探讨对比手法以及揣摩汉文帝形象的材料。这样,文章的三个段落材料成了达到不同训练目的的例子,不仅各尽其用,而且主次分明。
  三、文本细读,见微方知著
  所谓“细读”,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在言语、结构的细致把玩,发掘文字背后蕴藏的意义和情味。叶圣陶先生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说的就是这种方法,即强调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其作用,揣摩作者用意。[2]本节课的重点是揣摩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人物的语言,感受周亚夫形象。笔者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字里行间捕捉人物散发出来的魅力。
  (一)抓关键词
  如品读军门都尉语言时,引导学生关注“闻”与“不闻”的强烈对比,从而感受军队的治军有方;品读壁门士吏语言时,通过探讨“将军”“不得”是否重读,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军纪严明。
  (二)抓细节描写
  分析周亚夫形象时,抓住文中对其直接描写的那一句话,重点抓住“揖”和“拜”两个动作,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比较“揖”和“拜”的区别,真正体会到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此外,结合出示的图片,笔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彀弓弩,持满”的含义,在全军上下整装待发的紧张状态中,让学生真切感受细柳营的治军有方。
  (三)抓标点符号
  品读天子先驱语言时,可将其末尾感叹号与军门都尉语言末尾的句号进行对比,在朗读中感受天子先驱的趾高气昂和军门都尉的严肃坚定,这样,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就更加准确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上好一堂课,你一辈子都在备课。”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解读文本,学会欣赏作品,体会读书带来的乐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研读文本,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让学生遨游在文学的殿堂。
  (作者单位: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
  参考文献
  [1]张海路,张涛.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三部曲[J].语文论坛,2017(25):11.
  [2]张永林.基于学生视角的文本解读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2):55.
其他文献
语文主题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篇课文、多个视角、多重层次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语文课堂变得快乐、轻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学习目标的制订  学习目标因教学内容而异,统编版教材还特别注重因单元而异,但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要紧扣课标,而且要语言精练、简洁,让学生能快速地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学习目标时可以参
期刊
语文特级教师张祖庆曾说:“教师成长,最终靠的是自己的底蕴,底蕴是怎么来的?是书堆起来的。”最近的一次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经历,让笔者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一、缘起: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不久前,笔者准备上一节整本书阅读教学展示课,选择了比较简短的《老人与海》。在授课前,笔者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安排了两个任务,让学生二选一完成:1.模仿人物传记,为《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迪亚哥作传;2.设想“感动
期刊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07页例1,第108页“做一做”、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形与数的关系,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2.学生通过数与形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获得乐趣
期刊
“好教师成就好学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好教师是宽泛的概念,因为在学校教师团队中,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器、术、道”这样三个不同层面的教师。如何引领处于不同层面的教师,一起保持向上生长的态势呢?归根到底,好教师成长是需要学校这块专业成长“沃土”的。以下笔者从教师行动研究路径的厘清、行动研究载体的洞察与行动研究方式的创新三个方面来谈谈学校如何优化研修过程、凝聚团队力量、提升个体行动研究能力。  一、行动
期刊
高小娣,高级教师,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先后在全国及省、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在《江西教育》等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40多篇,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获评部级“优课”。先后应邀到河南、浙江、甘肃等地上示范课或做讲座。  导 读:  数学是一门“结构的科学”。整体性、结构性是数学学科的本质特性。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去结构化”现象,
期刊
统编教材中新增了大量古诗词,编者将其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那么,如何有效进行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合理地吸收其营养价值呢?笔者以为,除了解大意、体会情感、感悟意境等基本的教学目标之外,教师还应关注发掘古诗词的意象元素,充分吸收古诗文的文化内涵,初步培养学生想象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从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嵌入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中。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期刊
“1+X”名家名作悦读,立足于课本的“1”,注重课外思维发展的“X”,力求做到课内外相辅相“+”,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梯度推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本文以《枫桥夜泊》教学为例,聚焦名家名作,立好“1”,选准“X”,致力于“1+X”悦读背景下走进名家名作的阅读探索与实践。  一、师生对话谈枫桥  师:我们常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确乎,因为一个人,我,还有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的人都爱上了一座
期刊
斯科特·派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我在备考心理咨询师学习期间,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他在心理学研究上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幸拜读了他的代表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在字里行间我又认识了坦诚的斯科特,他敢说大家不敢说的话,把大家隐晦的内心感受付诸通俗的语言,给我不少的提醒和启示。“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这句话久久在我耳畔萦绕。成长之旅应该等同于人生之旅,心智的成熟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在英语课堂中电化教学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当之无愧地唱起了新课改的“重头戏”。它巧妙应用幻灯、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直观化,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极
期刊
“物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推广”是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申报立项的2018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重大研究项目)。自2018年10月物型课程项目启动以来,物型课程项目组对物型课程的理论体系、实施特点、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  在理论体系方面,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马斌认为,物型课程重在人物合一,通过课程情景的设计,最终达到以物化人、以人化物的效果,可以包括地表文化、空间文化、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