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衔接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el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张明霞
  □参与者:汤京玲 左自然 王玉兰 郭德英
  殷 英 谈艳萍 涂文红
  
  主持人(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六年来的课改实践,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收获,“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优势凸显出来,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如不少在小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升入中学后,却出现了学习茫然、困难的现象,知识、能力、心态的缺漏凸现无遗。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往往会逐渐淡化学习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落差,中小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问题
  
  汤京玲(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不断进行着增、删、改、补,教材建设日趋完善,但中小学教材之间的衔接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学有的学科教材内容与小学重复过多,造成教材资源浪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兴趣大减;有的学科教材衔接跨度过大,出现断层,导致知识系列出现漏洞,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有的学科教材片面强调本学科的知识性、重要性,以至面面俱到,层层加码,造成教学内容深、难、重。从现行教材来看,小学阶段各科教材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知识点少,多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而中学阶段教材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知识点骤然增多,除大量需记忆的知识外,更侧重于分析与理解,学生思维的难度增大。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多选用记叙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而初中语文教材则编入了大量篇幅的说明文、议论文和文言文,选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知识性,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出现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茫然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左自然(江西省九江市实验中学):初中与小学在教材内容的衔接上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小学教材的特点是“浅、少、易”,而初中有的学科从一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的特点,这是小学与中学教材内容上存在的落差。其次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法上、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由于小学内容少、知识难度小、教学要求低,因而进度一般较慢,而中学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在教法上进行改进,教学的进度相对较快,即使是重难点内容也不可能“细嚼慢咽”,反复讲练;在教学方法上,小学教师扶得多些,指导得也细些,对作业、练习的检查、督促抓得较紧,而中学教师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这往往会造成一部分自觉性不强的学生缺少压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另外小学学习内容相对较为形象直观,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初中的学习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在思维方式的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述差异的存在,致使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后感到无法适应,成绩开始滑坡,学习进入“困难期”。
  王玉兰(江西省九江同文中学):实施新教材后,学生所学知识点是呈螺旋形上升的,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之所以会出现“滑坡”现象,就数学学科而言我认为:小学数学新课标注重学生感性知识的积累、学习,讲究“面”而不深挖“点”,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直接感知上,而对数学规律的认识缺乏理性,如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运用等,这些方面都非常欠缺。而中学数学讲求综合性,对数学方法、思维的熟练运用程度,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训练要求都比较高,学生一时半会难以适应,产生畏难情绪,学习自然会受到一些影响。
  郭德英(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前面几位老师的分析我很赞成,但我认为因年龄特征和管理方式上的突变也是导致学生“瞬间休克”现象的原因之一。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比较服从师长的教导,没有明显的叛逆心理,自我意识相对淡薄,容易随成人的意志所转移。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习惯于什么事情都“包揽”。长达六年的牵引式管理,学生往往处于服从和被管理的位置,缺乏独立思考和践行的空间,因此大多数小学生缺乏独立性,他们依赖性强,自理能力也差。而初中学生正由儿童过渡到少年,其生理和心理慢慢走向成熟。初中教师因谙熟此阶段(学龄中期)学生的总体特点,往往容易忽视特定时期(刚升到初中)学生所面临的转折困难,更习惯于放手管理。教师管得不那么细了,这就使得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感到放松,如脱缰的野马,但轻松之余并不明白应该如何去适应紧张的学习。尤其是一些依赖性强的学生,就像一个被人扶着走路的孩子,扶助的手突然松开了,走起路来东倒西歪,无所适从,因此在学习上易出现落伍、滑坡、走弯路的现象。
  主持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材编排的差异,又有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的不同,我认为,学习科目的增加也是一个原因。那么,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就是:如何搞好小学与初中学习的衔接,使学生的心理适应中学的学习,知识和能力都能衔接自如呢?
  
  对策
  
  汤京玲(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小学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彼此沟通,用好教材。小学高段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教学方式等,适当地按中学的教学要求试教学生,让他们在毕业前就能够了解一些中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时既重视语文基础,更要重视阅读积累,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句、段落、篇章,熟悉书面语言,增强语感;同时适当注意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初中教师尤其是初一教师,应瞻前顾后,吃透两头,即了解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找出中小学教材内在的联系,以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教学时应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放慢教学进度,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减缓教学坡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们逐步掌握初中教材的特点和中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及规律,使之逐渐适应。如果我们能合理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脉络,进一步明确初中教学的要求,那么在教学中就会加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殷 英(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中小学过渡的关键时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一是化繁为简,实现教学方式上的过渡。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更注重教学形式,以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中学语文课堂上形式较简单,课堂容量较大,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所以,要想实现两种课堂的衔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就应简化形式,把课文上扎实,课堂上注重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以课堂为基点,向学生的社会生活辐射,形成以点带面的知识串联式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二是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方法上的过渡。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注意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如要让学生做到课前主动预习,课后自觉复习;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勤记笔记,大胆质疑;阅读时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课外阅读时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勤于动笔,并养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谈艳萍(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在语文学科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我想补充一点。一是要加强阅读量的衔接。中学语文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较大。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较轻松,教师要着力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可开出名著书目,规定学生阅读,并制作阅读卡,经常在班内交流阅读体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爱读书、乐读书、善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在阅读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不断开阔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且为中学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加强教材内容的衔接。初中古文的学习难度大,但小学现行的教材却很少涉及文言文的学习,这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断层。所以小学六年级要适当渗透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提前进行古文的教学,配合教材补充一些简单的古文进行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古文的特点,不至于到了中学对古文相对陌生。
  左自然(江西省九江市实验中学):几位小学同行所谈很有道理。特别是汤老师对初中教师的建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作为中学教师,有必要根据中小学教材的不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教育方法。小学与初中的语文教学有着内在的联系,教学内容有着连贯性,学习过程有着连续性,学习习惯有着一致性,相信中小学校加强交流,彼此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定能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涂文红(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中小学衔接的问题,我从《数学课程标准》入手寻找解决方法,它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分成三个学段整合于同一本书中,这无疑是在提醒和引导教师去关注数学知识的整体学习。为了实现小学数学到中学的合理衔接,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不能仅仅了解小学阶段的课标内容,而应该做到通篇熟悉课程标准,并有针对性地对初中数学课本进行再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基础数学教育的整体,对数学各部分知识的前需与后续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有目的性地去设计自己的教学,使之适应数学知识延续性的需要。新的数学教材同样在关注小学数学到中学的衔接。新教材对传统小学课本内容已经做出了许多新的补充与调整,如增加了有关负数、数对、中位数等许多以往初中课本中的内容,再如将解方程的方法由传统的按算式各部分的关系解,改成用等式的性质解;在第二学段,倡导和鼓励学生用方程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面对这些补充与变化,现实是不少小学数学教师总认为传统就是好的,出现了“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立足学生的中学学习甚至更长远的数学发展,教师应该克服旧观念的束缚,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思考方法,真正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郭德英(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在小学高段如何抓好与中学衔接的工作是我们共同的话题。我想从班主任工作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一是要关注学生心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心理发展也处在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此阶段,他们思维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增强了,遇事更有主见了,情绪也不容易控制。作为小学班主任,到了高年级不仅要抓学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灵,引导他们乐观地对待生活,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与挫折。二是要放手管理。在管理方式上,也要从扶到放。一定要放宽心,让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要告诉学生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让学生有自己试着想办法解决一些事情的意识,而不是凡事找老师,靠老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我觉得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多开展一些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活动。比如,由小组合作组织班级中队会;由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引导学生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三是要家校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小学生主要的生活空间。在不同的空间里,他们的管理员不同。因此,要增强合力,调动社会、家庭的积极性,尤其是家长的力量,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有不少家长认为高年级的学生马上升入中学了,往往这时只注重帮孩子找个理想中学,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以及良好习惯养成的引导和教育。所以班主任要想方设法整合家长力量,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家长不仅要担负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责任,更要配合学校敦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王玉兰(江西省九江同文中学):克服种种原因造成的中小学之间的落差,引导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中学教师更负有神圣的职责。教材的难度加大是事实,但只要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困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任重而道远,中小学教师只要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就能帮助孩子顺利越过中小学衔接这道难关,实现自身最优发展。
  主持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看来要做到小学与初中学生学习的有效衔接,需要教师对小学与初中的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要掌握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研究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管理办法,使中小学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今天的讨论,中小学校之间应建立协调、合作的伙伴关系,以“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加强交流与联系,实现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双赢。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片段一】“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小棒表示“76”这个数。  (学生操作,但每人只有20根小棒,于是纷纷寻找合作伙伴完成操作。突然,一学生举手)  生:老师,李丽不合作,她在玩水彩笔呢!(突发情况出现了,李丽不仅不生气,不害怕,还偷偷地笑)  师(亲切地):李丽,有什么开心事,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李丽:(摇摇头,看到老师期待地看着她,站了起来)老师,我不用与同学合作就能摆出7
期刊
【片段回顾】(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师:平行四边形板报的面积怎样计算?你有什么猜想?你觉得需要什么数据,自己找一找,写在平行四边形纸上,把算式也写下来。  1.每个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平行四边形板纸和测量工具,进行合理猜测。学生先独自思考,再与同桌同学利用手中的工具“平行四边形的板纸、直尺、方格纸”等,测量、讨论,提出各自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猜想。  2.汇报展示交流。  (1)学生汇报。
期刊
“一块地永远不会闲着。你种它,它就长庄稼,你不种它,它除了庄稼什么都长。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块待种的土地,教育者应该在这块地里播下最有活力的种子,洒下最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那满园的馨香。”采访已经结束,可永新县城厢小学尹学工校长的一番话却令记者久久难忘。  在很早以前,就听闻永新县城厢小学的艺术教育开展得特别好,小记者活动有声有色,乒乓球队抢尽了吉安市的风头,学校还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2007年度
期刊
“是我们在控制课程,还是课程在控制我们?”这是《课程愿景》这本书向读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或许双方都在控制,或许双方都有失控的空间,或许我们应该跳出“控制”的语境,用课程愿景的视角,对扑面而来的课程改革作一展望。  什么是愿景?本书的作者之一——高夫认为,愿景既是一种对未来目标的共同展望,也是对现实的一种个人化的独特看法,例如一些反思性的活动。那么课程的愿景又在哪里呢?作者认为“必须站在一个对课程未
期刊
每位育人者都十分清楚,课间十分钟可以让受教育者及时变换身体姿势、舒缓筋骨、吸纳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完成必要的生理代谢。这是尊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一种体现,非常必要,也毋庸置疑。但是,在时下许多标榜着“人性化”的校园里,“课间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只剩下“六神无主”的尴尬和无奈。  一是“活动时间无法作主”。许多教师不是习惯拖课,就是“喜欢”提早到岗,还没等到预备铃响就开讲,更有甚者
期刊
情境本身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中是否需要设置情境,以及设置怎样的情境,以怎样的形式呈现,都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来决定,这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走入了误区,引发了笔者对走出这些误区的思考。    一、走出教学过程形式化的误区    在教学中,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应从实际出发,该用则用,不应夸大其作用,更不能把它变成形式化的枷锁。  情境的创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情境设计】  第一关:两张牌对对碰  1.复习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和“四六二十四”。  师:我出一张牌8,你能找到另一张牌与它计算相碰成24吗?(学生找出3)这么快就想到3,这里应用了什么知识呢?(乘法口诀)你还能找出两张像这样的牌,它们相碰成24吗?像这样用扑克牌上的数来进行计算,使结果等于24,这种游戏就叫 “算24点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情境设计】    一、新授部分的情境设计    1. 初探。小动物们决定到南方去旅游,可它们遇到了一点麻烦,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课件出示教材图:有32只小鸟,每间房住4只,长颈鹿在想要准备几间房)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  师: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
期刊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  教育的审视  □陈利民    1.在教育目的观上,反对理性主义的教育目的。后现代主义对以理性教育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在他们看来,由于现代主义对理性、集体、制度和秩序的强调,教育目的是把个人塑造成现代性工程的零部件,其结果必然是忽视人的个性,导致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和个人生活意义的丧失。因此,后现代主义者在反思理性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反对确立任何理性原则,主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幽默能激发喜悦,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在课堂教学上,幽默技巧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精神享受。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幽默呢?要用什么样的技巧导入新课,才能让这帮精力过剩的孩子把兴趣点集中在课堂上呢?  有一天,讲“Where?”句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