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生“对语文没兴趣”“怕语文”,视其为“副科”的严峻形势下,我们语文教师要迎难而上,一改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一改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语文课与其整合,将学生吸引到语文课堂上来,吸引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让语文真正成为高中阶段举足轻重的学科。
关键词:“副科”;灵活多变;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76-1
据报道,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语文已经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许多学生都对语文没有兴趣、怕语文,甚至讨厌语文,在语文课上做其他作业、更有甚者能在语文课上闭目养神,完全无视语文,视其为“副科”,我们民族语言文化的美正在远离学生的心灵,这里当然有学生自己的问题,但更主要是我们语文教师自身的原因: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讲课;只做“评论家”和学生的“传声筒”,特别是在阅读教学时,许多语文教师只是盲人摸象式的剖析和肢解文本,将原本文质兼美的文章如同解剖尸体一般将它大卸八块,就如同让学生“吃着”已被老师“嚼烂”的“肉和骨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当我看到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昏昏欲睡,抑或在做“数理化”作业,怎能不痛心?所以,我们亟待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让语文真正走出“副科”圈,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具体该怎做呢?下面就我十来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基本做法: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和谐课堂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组合体,课堂上,只有师生关系处理得合理、恰当,才能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新课标的理念和方法落实到课堂中去。
新课标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冲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观念的束缚,这让新时代教师更加明确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和自己一样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不小看学生,不轻视学生,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导权交与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和教学方向的引导者,不居高临下,不目中无人,把服务于学生会学能做的职责和义务留给自己。而如今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大更广的平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与教学很好地整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本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换成多姿多彩、生动逼真的画面和影像,自然而然地就会吸引学生的眼球、耳朵等感官,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拉到了课堂上,学生当然就会对语文产生好感,自然就会重视她。比如在教学诗歌《雨巷》时,在网络上找一些雨后江南铺有青石板小路的巷子的画面,在伴随这江涛演唱的《雨巷》在课堂上播放,就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进如诗歌境界,也可以播放经典朗诵,效果会很明显的。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这也是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成为他们心目中真正主科的前提。
二、做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根据新课标强调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架势,放弃对教材文本的最终和最高解释权,放弃中心发言人的角色,置身于学生当中,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课后可与学生谈心,尤其和那些心理压力大,家庭有矛盾的,同学关系紧张的学生聊天,用心平气和的语气和他们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信、可亲、可爱,从而产生一种喜爱情感,进而爱上你的语文课,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当然,这是建立在教师的人格魅力基础上的,这样的人格魅力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和修养。首先得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素养。作为语文教师,他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学问的杂家,不但要“渊”,而且要“博”,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才能游刃有余。语文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靠传授教材的知识来应付考试,那就远远不够了,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一个教师只有经常不懈的给自己“充电”“补给营养”,多去关注社会各领域出现的新鲜事物,让自己拥有一眼常流常新的清泉,而不是过去常说的“一桶水”,因为“一桶水”的容量有限,而且时间长了,必会被倒掉淘汰掉,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我们才能在长期的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有着永远不倒的人格魅力。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
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语文课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觉得语文课太单调、太乏味,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按部就班,完全照搬教学参考资料,所以他们才会远离语文课,厌恶语文课。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他必须学会创造性地开发并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师可以把音乐带进课堂,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种方式将“活动”引进课堂,使师生之间形成互动,使师生和文本之间形成互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文本内在的魅力,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此外,教师有时也可以采取师生错位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教中学习,也就时不时地让学生当当“老师”,教师“退居二线”,做课堂幕后的组织者。这种方式可以用于那些简单易懂的文章,可以先让学生“备课”,教师给予一定指导。这样一来,主讲的学生就会感到非常荣耀,势必认真钻研教材和参考资料,甚至主动请教老师,从而大大加强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讲课即使有些生硬和不足,但臺下的学生定会感到新鲜、亲切,听课反而会更认真,课堂气氛也更为活跃。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迎难而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生,努力给自己“充电”,让自己的语言功力变得扎实, 让学生爱上我们的语文课,让语文走出“副科”的怪圈,真正成为一门主科。
关键词:“副科”;灵活多变;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76-1
据报道,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语文已经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许多学生都对语文没有兴趣、怕语文,甚至讨厌语文,在语文课上做其他作业、更有甚者能在语文课上闭目养神,完全无视语文,视其为“副科”,我们民族语言文化的美正在远离学生的心灵,这里当然有学生自己的问题,但更主要是我们语文教师自身的原因: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讲课;只做“评论家”和学生的“传声筒”,特别是在阅读教学时,许多语文教师只是盲人摸象式的剖析和肢解文本,将原本文质兼美的文章如同解剖尸体一般将它大卸八块,就如同让学生“吃着”已被老师“嚼烂”的“肉和骨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当我看到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昏昏欲睡,抑或在做“数理化”作业,怎能不痛心?所以,我们亟待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让语文真正走出“副科”圈,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具体该怎做呢?下面就我十来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基本做法: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和谐课堂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组合体,课堂上,只有师生关系处理得合理、恰当,才能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新课标的理念和方法落实到课堂中去。
新课标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冲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观念的束缚,这让新时代教师更加明确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和自己一样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不小看学生,不轻视学生,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导权交与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和教学方向的引导者,不居高临下,不目中无人,把服务于学生会学能做的职责和义务留给自己。而如今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大更广的平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与教学很好地整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本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换成多姿多彩、生动逼真的画面和影像,自然而然地就会吸引学生的眼球、耳朵等感官,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拉到了课堂上,学生当然就会对语文产生好感,自然就会重视她。比如在教学诗歌《雨巷》时,在网络上找一些雨后江南铺有青石板小路的巷子的画面,在伴随这江涛演唱的《雨巷》在课堂上播放,就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进如诗歌境界,也可以播放经典朗诵,效果会很明显的。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这也是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成为他们心目中真正主科的前提。
二、做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根据新课标强调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架势,放弃对教材文本的最终和最高解释权,放弃中心发言人的角色,置身于学生当中,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课后可与学生谈心,尤其和那些心理压力大,家庭有矛盾的,同学关系紧张的学生聊天,用心平气和的语气和他们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信、可亲、可爱,从而产生一种喜爱情感,进而爱上你的语文课,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当然,这是建立在教师的人格魅力基础上的,这样的人格魅力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和修养。首先得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素养。作为语文教师,他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学问的杂家,不但要“渊”,而且要“博”,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才能游刃有余。语文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靠传授教材的知识来应付考试,那就远远不够了,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一个教师只有经常不懈的给自己“充电”“补给营养”,多去关注社会各领域出现的新鲜事物,让自己拥有一眼常流常新的清泉,而不是过去常说的“一桶水”,因为“一桶水”的容量有限,而且时间长了,必会被倒掉淘汰掉,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我们才能在长期的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有着永远不倒的人格魅力。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
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语文课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觉得语文课太单调、太乏味,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按部就班,完全照搬教学参考资料,所以他们才会远离语文课,厌恶语文课。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他必须学会创造性地开发并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师可以把音乐带进课堂,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种方式将“活动”引进课堂,使师生之间形成互动,使师生和文本之间形成互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文本内在的魅力,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此外,教师有时也可以采取师生错位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教中学习,也就时不时地让学生当当“老师”,教师“退居二线”,做课堂幕后的组织者。这种方式可以用于那些简单易懂的文章,可以先让学生“备课”,教师给予一定指导。这样一来,主讲的学生就会感到非常荣耀,势必认真钻研教材和参考资料,甚至主动请教老师,从而大大加强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讲课即使有些生硬和不足,但臺下的学生定会感到新鲜、亲切,听课反而会更认真,课堂气氛也更为活跃。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迎难而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生,努力给自己“充电”,让自己的语言功力变得扎实, 让学生爱上我们的语文课,让语文走出“副科”的怪圈,真正成为一门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