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教学成为道德生活的过程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生活性。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构建以生活为载体的品生课成为我们的共识。它的基本结构是“主动参与,走进生活—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生活—亲身实践,指导生活”。本文以“我愿家乡更美丽”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以生活为载体的品生课的课堂结构应如何建构及实施。
  一、创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走进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明确指出: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伊始,便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课堂教学的素材,为孩子们打开生活的窗户,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学习,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自然地走近生活。“我愿家鄉更美丽”一课便是这样进入活动过程的:
  师:老师经常到我们家乡到处走一走,照了许多照片。你们可以选一张最喜欢的,老师送给你。
  学生选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
  为什么这些照片没人要呢?(不良社会现象的照片)请同学们选一张说说原因。
  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对我们的生活和家乡的建设发展有什么危害?
  教师小结:是呀,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不仅影响家乡的形象和声誉,而且破坏了许多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教师选择家乡景色入手,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判断生活中的是与非,拨动了学生内心的“情弦”,达到了引起学生共鸣的目的。
  策略实施:我们在教学开始环节的处理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唤起学生相似或熟知的生活经历,创设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以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走进生活。
  二、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
  要构建以生活为载体的品生课,重要的过程便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孩子成为生活的探索者、创造者,这无疑是丰富学生道德生命的有效手段。例如:“我愿家乡更美丽”的第二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观看平阴玫瑰旅游节开幕式的视频。
  教师小结:正是这些勤劳智慧的家乡人齐心合力,才使得平阴玫瑰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我们期待明年玫瑰节更多外地游客的来临,但是如果这些现象依然存在,我们能办好旅游节吗?大家想不想为家乡做点事,把这些不良现象改一改,让我们先一起在照片上设计一下吧!
  学生动笔将不良现象的照片改一改。
  将同学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小作者上来讲一讲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应该这样做的?
  师:这样的家乡该多么美丽文明呀!到了明年玫瑰旅游节,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分组畅想交流。
  创造实践活动:《我心中的玫瑰旅游节》。
  这个教学片段很好地利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修改照片和描画家乡的未来美景两个环节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策略实施: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适当构建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入到课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让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体验感悟生活过程中形成。
  三、亲身实践,指导生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品德与生活是通过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挖掘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儿童文明健康地成长,积极向上地生活,即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而我们所倡导的融入生活的德育,更加推崇的是“学以致用”,让他们在广泛的生活世界中实践道德、提升自我。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堂上的认识。
  “我愿家乡更美丽”一课的结尾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给每位同学颁发“文明小市民”佩章,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文明、环保,带动身边的人。
  其次,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留心观察,向家人了解一下除了课堂上提到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应该发生的现象,在你的带动下,都有哪些变化?用图画形式将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一个月后全班交流。比一比,看谁为家乡作的贡献最多。
  教师通过颁发“文明小市民”佩章和观察生活、记录自己对家乡的贡献,将学生的道德认识切实落实到现实生活中,通过亲身实践,指导学生的生活,从而使道德认识真正地转化为儿童的行为。
  策略实施: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课外的实践体验,使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品行,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总之,以生活为载体的品德与生活课要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主体性;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思想,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实行开放性教学。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的生活课程。
  参考文献:
  张永红.坚持寓教于乐,让品生课绽放生命光彩[J].成才之路,2011(36).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有关数学探究学习的理念,所有教师都可以理解接受并在推广着,因为一节成功的数学探究课,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主要的是方法和能力上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感觉很难有效地实施,本人就针对自己所讲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浅谈一下成功上好“探究课”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探究课”一定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讲本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指点迷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聪明的
牛津小学英语是以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指导思想的。根据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特点,A板块是语言的功能,是语篇的整体呈现,B、C板块是词汇、句型,是语言的结构。功能在结构之前,语篇在词汇、句型之前。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教和学的理念与手段主要依靠教材来体现。我们应顺应教材的编排意图。尝试直接从A板块切入,在语篇内容整体呈现的情境中学习语言的教学策略。  不久前,我执教了5A Un
摘 要:游戏性是儿童的一种个性品质,游戏是童年期特有的活动类型。但是,儿童一旦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大门,情况便急转突变。在学校里,游戏的种类和时间突然减少,“学习”成了儿童唯一的活动。显而易见,学生是无法从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跃至学龄教育阶段(小学)的,教师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利用教学游戏,实现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减负增效,促进儿童完整地、和谐地平稳发展。  关键词:游戏性;教学游戏;减负增效  一
新课改以来,不管是名师示范课,还是普通老师的语文课,不时会有随文练笔的教学环节。课堂随文练笔现已悄然成为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需练就一双慧眼,充分挖掘教材中练笔的训练点,拓展学生练笔空间,为学生广开“写”路,让学生心随文动,笔下生花。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练笔在情感处  在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情感脉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情节的深入、人物的渐趋丰满,感情的冲突与转折往往
摘 要:美育教学适应不同的个性在不同年龄水平上的情感生活要求。它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发展内在地联系起来,满足了个性生命的发展要求,是一种自愿、自觉、自由“乐学”的教育。  关键词:语言美;教材美;形式美  美育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两者各有特点。教学的本质是由外而内的输入,讲授知识,说明道理,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缺乏内在的自觉性。而美育则总是适应不同的个性
摘 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要求在学校层面上要有规划,在教师层面上要加强队伍建设,最主要的是要以教育效果来衡量艺教质量的高低,从而用艺教的手段来拓宽团队活动的领域。真正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中小学艺教;改革初探;人文素养  笔者认为,以新的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质量观为指导,针对学校艺术教育实施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不同层类的艺术施教基准,构建学校全方位、立体化
一、教学设计  (一)课前教学设计:教学视频 课前检测  本节课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上课前一天自主进行视频学习,视频内容包括图形平移概念的介绍、平移的画法和平移的性质三大块内容,学生完成预学内容后再独立完成课前检测。  (二)课堂教学设计  1.自学效果检测  (1)图形平移的概念  通过昨天的视频学习,现在你能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吗?  辨一辨:下列图形的运动是平移吗?为什么?  师:
摘 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数学知识中单调的符号、繁复的公式使小学生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了各式各样的游戏,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来,让简单的重复练习也因游戏的参与而变得生动起来。  关键词:游戏;融入;数学  体育课之所以深得孩子们喜欢,是因为它有游戏的加入,游戏是快乐的开始,是良好的开端,是孩子们兴趣的关键。游戏里
如何依语文课自身特点和规律,使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优越性    比起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有利于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不同,一堂课里面有音乐、有图片、有影像、有看的、有听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兴趣。例如在讲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在课件上一一展示“
摘 要:在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学习习惯差、教育管理比较困难等问题。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该课程性质、中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和中职学生的生源性质出发,谈一下如何联系学生生活,改进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根据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电子技术基础》是我校电子电工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是该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