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生活性。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构建以生活为载体的品生课成为我们的共识。它的基本结构是“主动参与,走进生活—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生活—亲身实践,指导生活”。本文以“我愿家乡更美丽”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以生活为载体的品生课的课堂结构应如何建构及实施。
一、创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走进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明确指出: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伊始,便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课堂教学的素材,为孩子们打开生活的窗户,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学习,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自然地走近生活。“我愿家鄉更美丽”一课便是这样进入活动过程的:
师:老师经常到我们家乡到处走一走,照了许多照片。你们可以选一张最喜欢的,老师送给你。
学生选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
为什么这些照片没人要呢?(不良社会现象的照片)请同学们选一张说说原因。
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对我们的生活和家乡的建设发展有什么危害?
教师小结:是呀,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不仅影响家乡的形象和声誉,而且破坏了许多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教师选择家乡景色入手,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判断生活中的是与非,拨动了学生内心的“情弦”,达到了引起学生共鸣的目的。
策略实施:我们在教学开始环节的处理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唤起学生相似或熟知的生活经历,创设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以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走进生活。
二、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
要构建以生活为载体的品生课,重要的过程便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孩子成为生活的探索者、创造者,这无疑是丰富学生道德生命的有效手段。例如:“我愿家乡更美丽”的第二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观看平阴玫瑰旅游节开幕式的视频。
教师小结:正是这些勤劳智慧的家乡人齐心合力,才使得平阴玫瑰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我们期待明年玫瑰节更多外地游客的来临,但是如果这些现象依然存在,我们能办好旅游节吗?大家想不想为家乡做点事,把这些不良现象改一改,让我们先一起在照片上设计一下吧!
学生动笔将不良现象的照片改一改。
将同学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小作者上来讲一讲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应该这样做的?
师:这样的家乡该多么美丽文明呀!到了明年玫瑰旅游节,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分组畅想交流。
创造实践活动:《我心中的玫瑰旅游节》。
这个教学片段很好地利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修改照片和描画家乡的未来美景两个环节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策略实施: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适当构建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入到课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让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体验感悟生活过程中形成。
三、亲身实践,指导生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品德与生活是通过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挖掘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儿童文明健康地成长,积极向上地生活,即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而我们所倡导的融入生活的德育,更加推崇的是“学以致用”,让他们在广泛的生活世界中实践道德、提升自我。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堂上的认识。
“我愿家乡更美丽”一课的结尾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给每位同学颁发“文明小市民”佩章,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文明、环保,带动身边的人。
其次,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留心观察,向家人了解一下除了课堂上提到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应该发生的现象,在你的带动下,都有哪些变化?用图画形式将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一个月后全班交流。比一比,看谁为家乡作的贡献最多。
教师通过颁发“文明小市民”佩章和观察生活、记录自己对家乡的贡献,将学生的道德认识切实落实到现实生活中,通过亲身实践,指导学生的生活,从而使道德认识真正地转化为儿童的行为。
策略实施: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课外的实践体验,使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品行,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总之,以生活为载体的品德与生活课要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主体性;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思想,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实行开放性教学。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的生活课程。
参考文献:
张永红.坚持寓教于乐,让品生课绽放生命光彩[J].成才之路,2011(36).
编辑 温雪莲
一、创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走进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明确指出: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伊始,便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课堂教学的素材,为孩子们打开生活的窗户,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学习,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自然地走近生活。“我愿家鄉更美丽”一课便是这样进入活动过程的:
师:老师经常到我们家乡到处走一走,照了许多照片。你们可以选一张最喜欢的,老师送给你。
学生选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
为什么这些照片没人要呢?(不良社会现象的照片)请同学们选一张说说原因。
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对我们的生活和家乡的建设发展有什么危害?
教师小结:是呀,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不仅影响家乡的形象和声誉,而且破坏了许多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教师选择家乡景色入手,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判断生活中的是与非,拨动了学生内心的“情弦”,达到了引起学生共鸣的目的。
策略实施:我们在教学开始环节的处理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唤起学生相似或熟知的生活经历,创设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以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走进生活。
二、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
要构建以生活为载体的品生课,重要的过程便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孩子成为生活的探索者、创造者,这无疑是丰富学生道德生命的有效手段。例如:“我愿家乡更美丽”的第二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观看平阴玫瑰旅游节开幕式的视频。
教师小结:正是这些勤劳智慧的家乡人齐心合力,才使得平阴玫瑰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我们期待明年玫瑰节更多外地游客的来临,但是如果这些现象依然存在,我们能办好旅游节吗?大家想不想为家乡做点事,把这些不良现象改一改,让我们先一起在照片上设计一下吧!
学生动笔将不良现象的照片改一改。
将同学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小作者上来讲一讲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应该这样做的?
师:这样的家乡该多么美丽文明呀!到了明年玫瑰旅游节,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分组畅想交流。
创造实践活动:《我心中的玫瑰旅游节》。
这个教学片段很好地利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修改照片和描画家乡的未来美景两个环节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策略实施: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适当构建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入到课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让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体验感悟生活过程中形成。
三、亲身实践,指导生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品德与生活是通过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挖掘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儿童文明健康地成长,积极向上地生活,即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而我们所倡导的融入生活的德育,更加推崇的是“学以致用”,让他们在广泛的生活世界中实践道德、提升自我。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堂上的认识。
“我愿家乡更美丽”一课的结尾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给每位同学颁发“文明小市民”佩章,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文明、环保,带动身边的人。
其次,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留心观察,向家人了解一下除了课堂上提到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应该发生的现象,在你的带动下,都有哪些变化?用图画形式将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一个月后全班交流。比一比,看谁为家乡作的贡献最多。
教师通过颁发“文明小市民”佩章和观察生活、记录自己对家乡的贡献,将学生的道德认识切实落实到现实生活中,通过亲身实践,指导学生的生活,从而使道德认识真正地转化为儿童的行为。
策略实施: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课外的实践体验,使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品行,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总之,以生活为载体的品德与生活课要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主体性;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思想,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实行开放性教学。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的生活课程。
参考文献:
张永红.坚持寓教于乐,让品生课绽放生命光彩[J].成才之路,2011(3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