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计
(一)课前教学设计:教学视频 课前检测
本节课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上课前一天自主进行视频学习,视频内容包括图形平移概念的介绍、平移的画法和平移的性质三大块内容,学生完成预学内容后再独立完成课前检测。
(二)课堂教学设计
1.自学效果检测
(1)图形平移的概念
通过昨天的视频学习,现在你能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吗?
辨一辨:下列图形的运动是平移吗?为什么?
师:要判断图形的运动是否属于平移,关键是什么?
生:看图形在运动过程中,是不是所有点都沿着相同方向,移动相等距离。
(2)图形平移的画法
学生在视频学习后需要完成一份课前检测,其中有一题即为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师在上课前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检测该题的完成情况来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
【预设1】若部分学生对平移的描述和平移的作图仍存在疑惑和困难,则设计以下内容来帮助学生解惑。
①说一说:你能描述这个平移吗?
师:描述一个平移,必须指出平移的几个要素?
生: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②画一画:你能画出这个平移吗?(把圆O沿OO’方向,移动OO’的距离)
(利用实物投影,选择会作图的学生现场展示作图过程,并讲解步骤。)
教师点拨:图形的平移可以划归为特殊点的平移。
【预设2】若学生对(预设1)不存在问题,则可直接进入以下问题来巩固平移的作图基本技能,并在思维能力上做提升。
2.难点突破,思维提升
提升:画一画:按要求把直角三角形ABC沿某一方向,平移1 cm,使得:①平移后,线段AB扫过的面积最大。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图成果,并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与思路,即是怎样确定平移方向的。)
②在①的条件下,平移后,若线段AB扫过的面积为2 cm2,且BC=3 cm,求以ABC’A’为顶点的梯形的面积。
3.边学边练,及时巩固
练一练:
如图4,公园里有一块长为a,宽为b的空地,空地中有两条宽度为1米的石子路,现要在空地上(除石子路外)种上花草,求种植花草的面积?
4.合作学习,应用拓展
如图5,直线a,b表示一条河的两岸,且a//b。现要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桥(为节省材料,桥与河岸始终垂直),桥建在何处才能使从村庄A经桥过河到村庄B的路程最短?画出示意图,并用平移的原理说明理由.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教师提供可平移的道具,如用纸张代表两岸,帮助学生化解思维上的障碍。)
二、设计意图说明
1.为什么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
“预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预习”环节的缺失或对“预习”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急剧下降,课堂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而学生缺乏自主的思考与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习质量不高等问题。如何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既要落实基础知识,又要提高学习能力,我想课前“预习”是必要的。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简单图形的平移,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并能在网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经平移后的图形,因此学生有“预学”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2.为什么课前预习采用视频教学的形式?
其一,主要目的是相比于枯燥的文本,动态的视频更有冲击力与吸引力,且学习起来更轻松,不让课前预习加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其二,视频的动态呈现对于本节课“平移”特别适用,既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平移的整个运动过程,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图形运动时点的运动轨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其三,在非网格纸上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若像传统课堂,教师在黑板上板演示范一次,可能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会相对吃力,因此,以视频教学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突破了这个难点,学生可以反复重播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平移画法的巩固。其四,课前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视频学习的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课堂教学内容作出调整,从而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惑,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3.为何直接进入正题,而不是重温平移现象,得到平移概念,再进行概念辨析
笔者相信这些过程学生在前一天的视频学习中已经自主的经历过,课堂中无需再浪费时间与精力对此教学过程“走过场”。直接进入正题,用最简洁、有效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平移概念的掌握。
4.如何检测学生对平移概念是否掌握,对概念的理解到何种程度
这里笔者设计了3种图形的运动,并用几何画板进行直观的动态演示。学生容易判断图1的图形运动是平移,图2中图形除了移动还有旋转。图3的设计是亮点,它与我们常规列举的平移现象有所不同,图3中图形的运动轨迹是曲线,但运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所有点都沿着相同的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这个过程可以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中通过暂停与播放淋漓尽致的体现),因此它符合平移的概念。如果学生能判断出图3的图形运动是平移,并对此解释出原由,则可说明学生对平移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理解比较透彻。
5.如何让“会”和“不会”的学生都有收获
首先这个环节的内容因学情而定,在预设1的情况下设置。对于不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再一次学习并巩固平移作图的基本技能;而对于会的学生,让视频自学成功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在课堂中转换角色,让学生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
6.在非网格纸上画平移本就是个难点,为何还难上加难
“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象”是本節课的另一教学目标,而在非网格纸上画平移更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幸好此难点可借助多媒体工具和学生预习在空间和时间上已得以突破。前一天的视频学习中,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并模仿老师的作图示范,因此课堂中不仅要检测并巩固学生作图的基本技能,更在思维和能力上加以提升。
从“会辨平移—会说平移—会画平移—会用平移”4个层次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从“知识了解—知识理解—知识应用”3个层次逐步提升、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解决中,拓展思维,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一)课前教学设计:教学视频 课前检测
本节课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上课前一天自主进行视频学习,视频内容包括图形平移概念的介绍、平移的画法和平移的性质三大块内容,学生完成预学内容后再独立完成课前检测。
(二)课堂教学设计
1.自学效果检测
(1)图形平移的概念
通过昨天的视频学习,现在你能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吗?
辨一辨:下列图形的运动是平移吗?为什么?
师:要判断图形的运动是否属于平移,关键是什么?
生:看图形在运动过程中,是不是所有点都沿着相同方向,移动相等距离。
(2)图形平移的画法
学生在视频学习后需要完成一份课前检测,其中有一题即为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师在上课前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检测该题的完成情况来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
【预设1】若部分学生对平移的描述和平移的作图仍存在疑惑和困难,则设计以下内容来帮助学生解惑。
①说一说:你能描述这个平移吗?
师:描述一个平移,必须指出平移的几个要素?
生: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②画一画:你能画出这个平移吗?(把圆O沿OO’方向,移动OO’的距离)
(利用实物投影,选择会作图的学生现场展示作图过程,并讲解步骤。)
教师点拨:图形的平移可以划归为特殊点的平移。
【预设2】若学生对(预设1)不存在问题,则可直接进入以下问题来巩固平移的作图基本技能,并在思维能力上做提升。
2.难点突破,思维提升
提升:画一画:按要求把直角三角形ABC沿某一方向,平移1 cm,使得:①平移后,线段AB扫过的面积最大。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图成果,并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与思路,即是怎样确定平移方向的。)
②在①的条件下,平移后,若线段AB扫过的面积为2 cm2,且BC=3 cm,求以ABC’A’为顶点的梯形的面积。
3.边学边练,及时巩固
练一练:
如图4,公园里有一块长为a,宽为b的空地,空地中有两条宽度为1米的石子路,现要在空地上(除石子路外)种上花草,求种植花草的面积?
4.合作学习,应用拓展
如图5,直线a,b表示一条河的两岸,且a//b。现要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桥(为节省材料,桥与河岸始终垂直),桥建在何处才能使从村庄A经桥过河到村庄B的路程最短?画出示意图,并用平移的原理说明理由.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教师提供可平移的道具,如用纸张代表两岸,帮助学生化解思维上的障碍。)
二、设计意图说明
1.为什么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
“预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预习”环节的缺失或对“预习”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急剧下降,课堂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而学生缺乏自主的思考与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习质量不高等问题。如何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既要落实基础知识,又要提高学习能力,我想课前“预习”是必要的。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简单图形的平移,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并能在网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经平移后的图形,因此学生有“预学”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2.为什么课前预习采用视频教学的形式?
其一,主要目的是相比于枯燥的文本,动态的视频更有冲击力与吸引力,且学习起来更轻松,不让课前预习加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其二,视频的动态呈现对于本节课“平移”特别适用,既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平移的整个运动过程,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图形运动时点的运动轨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其三,在非网格纸上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若像传统课堂,教师在黑板上板演示范一次,可能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会相对吃力,因此,以视频教学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突破了这个难点,学生可以反复重播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平移画法的巩固。其四,课前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视频学习的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课堂教学内容作出调整,从而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惑,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3.为何直接进入正题,而不是重温平移现象,得到平移概念,再进行概念辨析
笔者相信这些过程学生在前一天的视频学习中已经自主的经历过,课堂中无需再浪费时间与精力对此教学过程“走过场”。直接进入正题,用最简洁、有效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平移概念的掌握。
4.如何检测学生对平移概念是否掌握,对概念的理解到何种程度
这里笔者设计了3种图形的运动,并用几何画板进行直观的动态演示。学生容易判断图1的图形运动是平移,图2中图形除了移动还有旋转。图3的设计是亮点,它与我们常规列举的平移现象有所不同,图3中图形的运动轨迹是曲线,但运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所有点都沿着相同的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这个过程可以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中通过暂停与播放淋漓尽致的体现),因此它符合平移的概念。如果学生能判断出图3的图形运动是平移,并对此解释出原由,则可说明学生对平移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理解比较透彻。
5.如何让“会”和“不会”的学生都有收获
首先这个环节的内容因学情而定,在预设1的情况下设置。对于不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再一次学习并巩固平移作图的基本技能;而对于会的学生,让视频自学成功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在课堂中转换角色,让学生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
6.在非网格纸上画平移本就是个难点,为何还难上加难
“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象”是本節课的另一教学目标,而在非网格纸上画平移更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幸好此难点可借助多媒体工具和学生预习在空间和时间上已得以突破。前一天的视频学习中,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并模仿老师的作图示范,因此课堂中不仅要检测并巩固学生作图的基本技能,更在思维和能力上加以提升。
从“会辨平移—会说平移—会画平移—会用平移”4个层次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从“知识了解—知识理解—知识应用”3个层次逐步提升、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解决中,拓展思维,提炼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