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功恩于主上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谓曾仕北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从小吏干到了宰相,尤其得真宗皇帝的倚重和宠幸。丁谓之所以能得宠,主要因为他擅长揣摩皇帝的心思,极善逢迎。任相期间,每遇国家大事,必言有仙鹤飞翔于宫阙之上,故被同僚们讥笑为“鹤相”。但是,丁谓从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投皇帝之所好不遗余力,因此也受益无穷,在宰相要职上还连连受封为司空、司徒、侍中等,有生之年即被宋真宗加封为晋国公,风光无限,荣贵无比。
   丁谓既有如此光辉的经历,自然有这种经历下的感受和心得。这不,其门生故吏辑录的《丁晋公谈录》一书,便记载丁谓游刃于官场宦海的许多经验之谈,其中有一句说:“居帝王左右,奏覆公事,慎不可触机,系于宸断,所贵行事归功恩于主上耳。”
   意思是侍奉皇帝身边,办理公事,回复问话,要特别谨慎,千万不能触犯机阱,尤其要注意察言观色,凡功劳和恩典,一定要记在皇帝的账本上,这样才能事事顺遂,恩宠优渥。
   为了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丁谓还举了两个鲜活的例子。
   当时,有一审刑院主管向宋真宗进奏一官员贪污受贿案,请真宗为其定罪。真宗阅完案卷后,若有所思,迟迟不语,有心为其开脱轻判。主管也有心为罪犯开脱,便提醒真宗说:“此人是魏振男。”真宗一听,突然勃然大怒道:“是魏振男便可以受贿,便可为不法?”并生气地将案卷一扔,拧起眉头道:“依法正行!”判处了魏振男死刑。
   可以說,是主管一句话,送了魏振男的命。为什么?因为这位主管太不懂皇帝的心思,皇帝不知这是魏振男?正因为是魏振男,皇帝才有心开恩,才迟迟未下决断,结果,你没能把到皇帝的脉,自作主张提醒,如同对皇帝进行诱导,反而一下触动了皇帝敏感的神经,惹怒了龙颜,堂堂皇帝难道还要你这近似于要挟的提醒才开恩?那杀伐决断的权威难道为你所左右?倘若皇帝在你的提醒下轻判,那功劳和恩典不都成你的了?所以,真宗一怒之下,批斩了魏振男。
   魏振男本来还有一线生机,结果因主管不懂皇帝的心思而一命呜呼,可见,皇帝面前奏事方法与技巧的拿捏何其重要,几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生死一瞬间。
   同时,这种拿捏不单单事关当事人性命,还事关奏事者的前程。这名主管便因好不晓事,不久就左迁外调了。
   继任的主管有了前车之鉴,在真宗面前回话奏事,每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百般小心谨慎。一次,又一官员因贪污案受审,主管将案卷进呈,真宗问:“情况如何?”主管回复道:“此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只是天天哭着说:‘玷污了陛下授予的科名,辜负了陛下的信任,更无脸再见陛下,无脸立于朝廷,唯等一死而已。’”真宗听后马上说道:“特与贷罪安置。”
   特与,即网开一面;贷罪,即免罪。同样的死罪之身,主管通过一番精心设计的委婉说辞,竟使罪犯得以无罪释放,效果何其明显!
   后一主管为什么能够让罪犯无罪释放?不过是洞察了皇帝的内心,说不定两名罪犯羁押期间的表现完全类似,但后一主管却将罪犯的表现与皇帝的期望做了一个暗暗的链接,把罪犯的忏悔置于皇帝的英明教诲之下,并将决断的大棒巧妙地递到了皇帝的手上,让皇帝自然而然地有了一个表现自己宽宏大量的机会,一个收获官员齐声恭维、山呼万岁的机会,所以,宋真宗一高兴,就赦免了这个贪污犯的所有罪行,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理成章。由此可见,对于裁夺,心情的重要,和改变心情方法的重要。在皇帝面前说话,只要态度和分寸把握得巧妙,可以改变结局,甚至颠覆结局。
   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行事归功恩于主上”可谓一语道破天机。这不仅是“伴君”过程中保命的手段,更是开启皇帝恩宠的钥匙,是丁谓足以奉为官箴的“至理名言”。只不过,这句话有一个最根本的前提,那就是皇帝大于法律,皇权大于法律,如此而已。
  杨树山/图
其他文献
有一种人,你说他坏吧,他绝非伤天害理;你说他好吧,却与他无法交流。一个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常识,你怎样解释,他接受不了。在他的眼里,世界处处是陷阱;在他的心里,惟有一己之执念。他拒绝接受一己执念之外的任何信息,极度自恋,却毫无安全感。他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未来,更不生活在当下。他像是来自一个陌生的星球,心胸封闭而自恰。他可以对任何问题侃侃而谈,且能自圆其说,却与现实世界毫无共识。   与世界建
期刊
好多年前,有一对很有些名气的相声演员说过一段相声,相声的名字忘了,但其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之所以想起这段相声,是因为忽然感觉眼下社会上有种话语体系跟这段相声中玩的一个游戏非常相仿。   这个游戏名字叫“顶针絮麻”,“顶针”大家都知道,是一种修辞方法。絮麻嘛,仍用这段相声中的原台词解释就是:絮麻说白喽就是字头咬字尾,也就是说下一句的头一个字,得接上句的末一个字。这下您明白了吧,就是跟咱们平时玩的
期刊
活了40多岁,发现有些赌咒越来越当不得真,否则“命案”就要多上好多起。为了众生安好,我还是忽略某些人的信口胡诌好了。   我被某地一红木商家拉进过一个群,就因为在某个微信拍卖平台拍了他两三件小的海南黄花梨料子。群里多的是和我一样的“小白”。群主在拍卖平台,有一个非常文艺的店铺名,但自介之语却透着一股市侩味。有四个字让人过目难忘:假一赔命。在群里卖货,他也这么赌咒发誓,说要是以越南黄花梨充海南黄花梨
期刊
我第一次和杂文“眉来眼去”,纯属意外。   30多年前,我还在县城上高一,闲時喜欢去邮局买报刊。某天和同学进了邮局,第一次看到了《杂文报》。“杂”是繁体字,又草,我不认识,扫一眼报上内容,觉得奇奇怪怪的。为了在同学面前显摆连如此高深莫测的报纸都能看,就大大咧咧地喊营业员:给我来份“维文报”——“杂”的繁体字可不就像“维”嘛。我完全瞎蒙的水平镇住了同学,但镇不住营业员。她指正道:这叫“杂文报”。  
期刊
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因为证明了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获2006年菲尔兹奖。面对这一让多少人歆羡不已的巨大荣誉,佩雷尔曼的表现让人不可思议。该奖项由西班牙国王颁发,他说:国王不懂数学,有什么资格颁奖?他以没有路费作推托,拒绝出席颁奖仪式。国际数联赶紧联系他,为其解决往来路费。他回应:承认我的结果就行了,我对奖项没有兴趣。   作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被得以证明,佩雷尔曼還可以获
期刊
一   上午,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谈及一个在当地相当重要的奖项,他没拿到,但他知道些内幕,知道他没拿到与他的水平无关,而与评奖黑幕有关,心中非常郁闷,先给我发了几个微信,嫌敲字太慢,干脆打电话说。   我问:你之前就知道这次评奖有黑幕吧?他说知道。我说那你为什么要参加?   朋友最初是没想到这黑幕会伤害到他,他以为伤害的会是别人。继而又说起连续被种种潜规则伤害到,导致他这些年连走霉运。  
期刊
130多年前,美国人明恩溥《中国人的气质》一书,把“面子问题”,列于讨论国人麻木保守、相互猜忌与缺乏诚信诸问题之首。对此,鲁迅的意见,是“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得对”。   一个都不宽恕的鲁迅,竟一改《说面子》的决绝。很明显,承认那几点说得对,就必然否认那几点说得不对。况且,面子问题源于历史与文化,涉及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与不对,啥标准,谁说了算?   在我看来,世间的纷纷
期刊
汪曾祺说:“若想人生不无聊,必得要爱着点什么,才能激起对生活的热情。”一个人能在孤独中崛起,需要智慧和能力,能将独立淬炼成向上生长的动力,这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1964年,南非罗本岛监狱来了一位犯人,他的代号是第466号。466号被关进了只有4平方米的牢房,开始了地狱般的孤独生活。他每天都要到采石场去做苦工,动作稍慢一点就会遭遇毒打。监狱里的犯人也都如行尸走肉,活得没有一点生气。为了改变
期刊
自从有了微信,便很快有了微信群;有了微信群,就有了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拉票投票活动。也许是本人入群有点多了,每天打开微信,几乎总会看到一个或几个投票链接(或曰拉票帖子)。   在那些发投票链接的群友中,有为亲戚或朋友拉票的,有为领导或部属拉票的,有为同学或同事拉票的,有为老婆或老公拉票的,有为父母或子女拉票的,也有为素昧平生的群友乃至群友的群友拉票的。   大家心里清楚,在微信群里拉票投票
期刊
甫满三周岁的外孙女贝贝对自己做的错事从来不惮于承认,比如把积木扔得客厅地板上到处都是,用彩笔把手背上涂满黑道道,将茶几上的宜兴壶打碎,把放在我床头柜上的手表拿到楼梯上,从书架上抽书出来胡乱堆放在电脑桌上等等,总之,只要家中某处出现了不该出现的东西,不用问,准是贝贝干的。当你问她“这是谁干的呀”?她会马上回答“贝贝呀”!丝毫不会迟疑、否认,更不要说撒谎了。这就与一般成年人的表现大相径庭,这又是为何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