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分析了从意识立场出发的一种思维状态模型,即BDI模型。该Agent模型的基本思维属性主要由信念、愿望和意图构成,通过两种方法的分析,如何使Agent达到理性的推理和理性的决策目标。
关键词:Agent;BDI;理论模型
Agent理论与技术研究最早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DAI),但从80年代末开始,Agent理论技术研究从DAI领域中拓展开来,并与许多其他领域相互借鉴与融合,在许多不同与最初DAI应用的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1、 Agent相关技术
1.1 Agent概念
Agent应当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反应性、移动性和社会性等优良特点。由以上Agent的特性可以给Agent一个简单的定义:Agent是代表用户和其他程序,以主动服务的方式完成一组操作的机动计算实体。智能Agent不能在环境中单独存在,而要与多个智能Agent在同一环境中协同工作,协同的手段是相互通信,但每个智能Agent都是主动的、自治的工作。
1.2 Agent的分类
Agent的特征、控制结构、生存环境、实现语言以及应用领域等都可以作为分类依据。如根据Agent 在MAS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分为末端Agent和中间Agent。末端Agent又可分為提供服务的Agent和接受服务的Agent。根据Agent所完成的主要功能又可以分为界面Agent、移动Agent和信息Agent等。另外按体系结构划分,可分为反应式Agent、慎思式Agent和复合式Agent;按构架可分为系统Agent和工具Agent;按智能程度分为被动Agent、主动监视反应Agent、具有思考和规划行为的BDI Agent、竞争Agent、演化Agent以及人格化Agent。
1.3 Agent的应用现状
就目前而言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应用领域: (1) 电信领域。 (2) 兴趣匹配。 (3) 用户助理。 (4) 组织结构。 (5) 信息处理。 (6) 移动计算。
2、 基于Agent 的BDI模型
BDI模型的哲学基础是巴拉特曼(M. E. Bratman)的理性平衡。1987年,Bratman从哲学上对行为意图的研究对人工智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认为只有保持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性平衡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一种理想的理性Agent可以定义为:对于每一种可能的感知序列,理想的理性Agent,在感知序列提供的证据和Agent内部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的所期望的动作使它的性能测度为最大。Agent的BDI模型侧重于形式描述信念、愿望和意图,其本质上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Agent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当前Agent使用的BDI模型一般都是在科恩(P. R. Cohen)和莱韦斯克(H. J. Levesque)的正规模态逻辑的意图模型以及罗(A. S. Rao)和乔治(M. P. Georgeff)的BDI计算树逻辑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1 Cohen & Levesque的BDI模型
在Bratman的基础上, Cohen和Levesque系统地研究了信念、目标、持续目标和意图的形式描述和演算问题。他们采用了基于线性时态逻辑的可能世界模型,表示了时间、事件、行为目标和意念等概念,形式地表达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根据Bratman的哲学分析,Cohen和Levesque提出了一个意图的合理性必须满足的7条性质:(1)意图为Agent提出任务,Agent必须确定怎样实现它;(2)意图为Agent采纳其它意图提供了“过滤”,它们必须不发生冲突;(3)Agent应跟踪意图的实现,如果失败,Agent应试图重试;(4)Agent相信它的意图是可实现的;(5)Agent不相信它不愿实现它的意图;(6)在某些情况下,Agent相信它将实现它的意图;(7)Agent不必打算实现它的意图的所有副作用。
2.2 Rao & Georgeff的BDI模型
Rao和Georgeff对BDI模型的描述同样基于正规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但每个可能世界具有分枝时间结构。他们的形式化模型是基于扩展的计算树逻辑(CTL,Computational Tree Logic),即把命题时态逻辑扩展为带模态词的信念、目标、意图的一阶逻辑。每个世界被建模为一颗时间树,有单一的过去和分枝的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时间称为一个状态,这些状态与时间出现相对应,分枝表示在每个时间可供Agent选择的情形,在他们的模型中主要有两类公式:状态公式和路径公式。有两个作用在路径公式上的路径算子E(optional)和A(inevitable);作用在状态公式和路径公式上的标准时序算子□(永远)、◇(将会)、○(下一步)、∪(直到)。在每一个状态,Agent的信念、目标和意图被建模为信念、目标和意图可达世界,又多个世界的原因是Agent缺乏对世界状态的了解。他们还给出了目标和愿望的区别:①愿望可以是不一致的,但目标必须是一致的;②Agent应该相信目标是可以达成的。
2.2.1语法
首先描述计算树逻辑的一阶变量,然后引入模态算子扩展该逻辑到可能世界框架。
(1) 状态公式
① 任何一阶公式都是状态公式;② 如果ψ1和ψ2是状态公式,且x是个体或事件变量,那么-ψ1,ψ1Vψ2,xψ1(x)是状态公式;③ 如果e是一个事件类型,那么succeeds(e)、fails(e)、does(e)、succeeded(e)、failed(e)和done(e)是状态公式; succeeded(e)、failed(e)表示事件e刚刚发生的成功行为和不成功行为;done(e)表示e刚刚发生的不管是成功还是不成功的行为;succeeds(e)、fails(e)、does(e)指事件e将要发生。④ 如果ψ是状态公式,那么Bel(ψ),Goal(ψ),Intend(ψ)是状态公式;⑤ 如果ψ是路径公式,那么optional(ψ)是状态公式。 (2) 路径公式
① 任何状态公式也是路径公式;② 如果ψ1和ψ2是路径公式,那么ψ1,ψ1Vψ2,○ψ1,□ψ1,ψ1∪ψ2是状态公式
2.2.2作为公理的不同承诺
提出形式化系统的目的在于定义不同类型的Agent,并研究其行为特性。
① 盲目承诺策略。Agent将一直维护它的意图,直到它相信实现了这些意图。I(inevitable◇ψ)inevitable(I(inevitable◇ψ)∪B(ψ))其中Agent的意图是“必然将会为真”。
② 单一意向承诺策略。Agent只要相信它的意图仍然是可能的,就一直维护它的意图。I(ineviatble(◇ψ))inevitabze(I(inevitable◇ψ)∪B (ψ)B (optional◇ψ)))
③ 开放意向承诺策略。只要意图仍然是Agent的目标,它就维护这些意图。I(inevitable(◇ψ))inevitable(I(inevitable◇ψ)∪B(ψ)G (optional◇ψ)))
3、 效用理论
效用理性,即采用对策论和决策理论对信念模型进行描述,如果采用一个行动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则为每个后果都赋予一定的概率。愿望模型是用实数表示的那些可能状态的效用。一个合理的行动就是使期望效用最优化的行动,这需要依据信念和愿望通过概率计算得到。
在MAS中,当一个Agent根据目前的情景难以完成一个任务(目标)时,可以通过支付报酬委托其他的Agent来完成全部或部分任务,这是一种承包现象。可将承包中涉及的两个Agent称为委托者D和采纳者A,所委托的任务称为项目P,P可以是D的目标或规划中的一個子目标。Agent是自主自利的,这样D委托给A一个P,A可能采纳也可能不采纳,这是由A自主决定的;同样当D有多个候选委托者时,也要根据某种利益标准选择合适的A,而当不存在候选者时,需激励Agent去采纳其项目,那么如何选择可以依据效用理论做出。
4、 结论
只使用数值分析的决策论理性并没有严密的推理环节,因此无法达到理性的推理。对于处在动态环境中资源有限的Agent来说,既需要对可能世界进行推理,也需要作出合理的决策,使它从其行为结果中获益,因此需要在模型中考虑到以上两种方法的融合使Agent达到理性的推理和理性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彭蒸蒸,杨焱.基于移动数据库的Mobile Agent应用模型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3):174-176
[2]王传汝,徐小龙,黄海平.智能Agent及其在信息网络中的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3]汤庸,叶小平,汤娜,吉永杰.高级数据库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何炎祥,陈莘萌.Agent和多Agent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于红;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事务模型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关键词:Agent;BDI;理论模型
Agent理论与技术研究最早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DAI),但从80年代末开始,Agent理论技术研究从DAI领域中拓展开来,并与许多其他领域相互借鉴与融合,在许多不同与最初DAI应用的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1、 Agent相关技术
1.1 Agent概念
Agent应当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反应性、移动性和社会性等优良特点。由以上Agent的特性可以给Agent一个简单的定义:Agent是代表用户和其他程序,以主动服务的方式完成一组操作的机动计算实体。智能Agent不能在环境中单独存在,而要与多个智能Agent在同一环境中协同工作,协同的手段是相互通信,但每个智能Agent都是主动的、自治的工作。
1.2 Agent的分类
Agent的特征、控制结构、生存环境、实现语言以及应用领域等都可以作为分类依据。如根据Agent 在MAS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分为末端Agent和中间Agent。末端Agent又可分為提供服务的Agent和接受服务的Agent。根据Agent所完成的主要功能又可以分为界面Agent、移动Agent和信息Agent等。另外按体系结构划分,可分为反应式Agent、慎思式Agent和复合式Agent;按构架可分为系统Agent和工具Agent;按智能程度分为被动Agent、主动监视反应Agent、具有思考和规划行为的BDI Agent、竞争Agent、演化Agent以及人格化Agent。
1.3 Agent的应用现状
就目前而言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应用领域: (1) 电信领域。 (2) 兴趣匹配。 (3) 用户助理。 (4) 组织结构。 (5) 信息处理。 (6) 移动计算。
2、 基于Agent 的BDI模型
BDI模型的哲学基础是巴拉特曼(M. E. Bratman)的理性平衡。1987年,Bratman从哲学上对行为意图的研究对人工智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认为只有保持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性平衡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一种理想的理性Agent可以定义为:对于每一种可能的感知序列,理想的理性Agent,在感知序列提供的证据和Agent内部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的所期望的动作使它的性能测度为最大。Agent的BDI模型侧重于形式描述信念、愿望和意图,其本质上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Agent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当前Agent使用的BDI模型一般都是在科恩(P. R. Cohen)和莱韦斯克(H. J. Levesque)的正规模态逻辑的意图模型以及罗(A. S. Rao)和乔治(M. P. Georgeff)的BDI计算树逻辑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1 Cohen & Levesque的BDI模型
在Bratman的基础上, Cohen和Levesque系统地研究了信念、目标、持续目标和意图的形式描述和演算问题。他们采用了基于线性时态逻辑的可能世界模型,表示了时间、事件、行为目标和意念等概念,形式地表达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根据Bratman的哲学分析,Cohen和Levesque提出了一个意图的合理性必须满足的7条性质:(1)意图为Agent提出任务,Agent必须确定怎样实现它;(2)意图为Agent采纳其它意图提供了“过滤”,它们必须不发生冲突;(3)Agent应跟踪意图的实现,如果失败,Agent应试图重试;(4)Agent相信它的意图是可实现的;(5)Agent不相信它不愿实现它的意图;(6)在某些情况下,Agent相信它将实现它的意图;(7)Agent不必打算实现它的意图的所有副作用。
2.2 Rao & Georgeff的BDI模型
Rao和Georgeff对BDI模型的描述同样基于正规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但每个可能世界具有分枝时间结构。他们的形式化模型是基于扩展的计算树逻辑(CTL,Computational Tree Logic),即把命题时态逻辑扩展为带模态词的信念、目标、意图的一阶逻辑。每个世界被建模为一颗时间树,有单一的过去和分枝的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时间称为一个状态,这些状态与时间出现相对应,分枝表示在每个时间可供Agent选择的情形,在他们的模型中主要有两类公式:状态公式和路径公式。有两个作用在路径公式上的路径算子E(optional)和A(inevitable);作用在状态公式和路径公式上的标准时序算子□(永远)、◇(将会)、○(下一步)、∪(直到)。在每一个状态,Agent的信念、目标和意图被建模为信念、目标和意图可达世界,又多个世界的原因是Agent缺乏对世界状态的了解。他们还给出了目标和愿望的区别:①愿望可以是不一致的,但目标必须是一致的;②Agent应该相信目标是可以达成的。
2.2.1语法
首先描述计算树逻辑的一阶变量,然后引入模态算子扩展该逻辑到可能世界框架。
(1) 状态公式
① 任何一阶公式都是状态公式;② 如果ψ1和ψ2是状态公式,且x是个体或事件变量,那么-ψ1,ψ1Vψ2,xψ1(x)是状态公式;③ 如果e是一个事件类型,那么succeeds(e)、fails(e)、does(e)、succeeded(e)、failed(e)和done(e)是状态公式; succeeded(e)、failed(e)表示事件e刚刚发生的成功行为和不成功行为;done(e)表示e刚刚发生的不管是成功还是不成功的行为;succeeds(e)、fails(e)、does(e)指事件e将要发生。④ 如果ψ是状态公式,那么Bel(ψ),Goal(ψ),Intend(ψ)是状态公式;⑤ 如果ψ是路径公式,那么optional(ψ)是状态公式。 (2) 路径公式
① 任何状态公式也是路径公式;② 如果ψ1和ψ2是路径公式,那么ψ1,ψ1Vψ2,○ψ1,□ψ1,ψ1∪ψ2是状态公式
2.2.2作为公理的不同承诺
提出形式化系统的目的在于定义不同类型的Agent,并研究其行为特性。
① 盲目承诺策略。Agent将一直维护它的意图,直到它相信实现了这些意图。I(inevitable◇ψ)inevitable(I(inevitable◇ψ)∪B(ψ))其中Agent的意图是“必然将会为真”。
② 单一意向承诺策略。Agent只要相信它的意图仍然是可能的,就一直维护它的意图。I(ineviatble(◇ψ))inevitabze(I(inevitable◇ψ)∪B (ψ)B (optional◇ψ)))
③ 开放意向承诺策略。只要意图仍然是Agent的目标,它就维护这些意图。I(inevitable(◇ψ))inevitable(I(inevitable◇ψ)∪B(ψ)G (optional◇ψ)))
3、 效用理论
效用理性,即采用对策论和决策理论对信念模型进行描述,如果采用一个行动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则为每个后果都赋予一定的概率。愿望模型是用实数表示的那些可能状态的效用。一个合理的行动就是使期望效用最优化的行动,这需要依据信念和愿望通过概率计算得到。
在MAS中,当一个Agent根据目前的情景难以完成一个任务(目标)时,可以通过支付报酬委托其他的Agent来完成全部或部分任务,这是一种承包现象。可将承包中涉及的两个Agent称为委托者D和采纳者A,所委托的任务称为项目P,P可以是D的目标或规划中的一個子目标。Agent是自主自利的,这样D委托给A一个P,A可能采纳也可能不采纳,这是由A自主决定的;同样当D有多个候选委托者时,也要根据某种利益标准选择合适的A,而当不存在候选者时,需激励Agent去采纳其项目,那么如何选择可以依据效用理论做出。
4、 结论
只使用数值分析的决策论理性并没有严密的推理环节,因此无法达到理性的推理。对于处在动态环境中资源有限的Agent来说,既需要对可能世界进行推理,也需要作出合理的决策,使它从其行为结果中获益,因此需要在模型中考虑到以上两种方法的融合使Agent达到理性的推理和理性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彭蒸蒸,杨焱.基于移动数据库的Mobile Agent应用模型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3):174-176
[2]王传汝,徐小龙,黄海平.智能Agent及其在信息网络中的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3]汤庸,叶小平,汤娜,吉永杰.高级数据库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何炎祥,陈莘萌.Agent和多Agent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于红;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事务模型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