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摸索篇:一个嚎啕大哭的男孩给了我当头一棒!
那是一九九五年九月的一天,当时的我二十一岁,刚参加工作两年,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刚踏上工作岗位,我满怀信心,期望和每一位学生成为朋友,期待自己辛勤的工作能换来学生的理解和支持。然而,一个又一个淘气、调皮的学生让缺乏教育经验的我无法招架,周而复始、日渐繁琐的教学工作,也让我渐渐失去了耐心,心情变得烦躁起来。在一堂语文课上,讲完新课后,我让学生试着背诵课文内容,孩子们一下子争先恐后地往小组长那里挤,抢着背诵。这时,一个身高150厘米,体重约70公斤的胖男孩子走进了我的视线。他是 “双差生”:成绩差,表现差,龙其是背诵能力更差。我看着他也拼命地往同学中挤(他的座位正好在靠墙的那一组),气就不打一处来:“挤,挤,挤,挤什么挤?高强同学(化名),再挤把墙都挤破了。”当时的他正背向着我,听了我的话后,他的身体微微抖动了一下。大约过了两分钟,他突然蹲在地上,双手捂住脸,放声大哭。
我一下子懵了。怎么回事?刚刚还好好的,怎么说哭就哭了?费了好大劲,问了很久,他才边哭边说:“你……你……为什么说我把墙都挤破了?”说完又嚎啕大哭。他的指责犹如当头一棒!我是怎么了?身为“文明的传承者”,怎能如此嗤笑一个孩子的短处?刘良华教授如是说:“一个健康的老师面对一个健康的学生,他们需要的只是相互宽容和赏识。”人人都渴望被尊重,渴望被人理解。而我带给这个孩子的是什么?是无情地打击和沉重的伤害,以至于让他当堂嚎啕大哭。我打击了一个孩子敏感的自尊心哪!这将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啊!我猛然惊醒,强烈的自责感撞击着我的心灵。我当即向这个孩子道歉,承认自己说错了话,并请他原谅。他这才渐渐止住了哭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而我,却在不经易间,伤害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之母”——自尊心。“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心。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树朽朽于根,人毁毁于心。”事实证明,受尊重的孩子才能学会自尊,受到尊重的孩子,他的思想自然而然会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从那以后,我时刻谨记:不管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学生,都要找准属于自己——“文明的传承者”的位置,学会换位思考,保全学生的面子,维护他们的自尊,温暖他们的心灵。
成长篇: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
高强同学的嚎啕一哭犹如重锤一击,为我敲响了一记警钟!我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让期望与收获成正比?
“死猪不怕开水烫。”用这句话来形容蔡华同学(化名)一点也不为过。他是我一九九八年担任六年(1)班班主任时教的一名学生。蔡华同学家境富裕,衣食无忧,自小聪明过人,是母亲的宠儿,父亲的骄傲,因此造就了他一副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公子哥儿”形象。在班里,他成绩平平,表现吊儿郎当,屁股后黏着一大帮“跟屁虫”,不是今天拧这个同学的耳朵,就是明天脱那个同学的裤子,反正每天不弄出一些事来他就浑身发痒。课堂上,他每天都斜着眼看着老师,对老师讲的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肩负“给天使缝补翅膀”的重任,谁都渴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阳光、向上。如何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让这个“迟升的太阳”早日绽放光芒呢?我苦苦寻觅着教育的契机。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这篇文章有这样一段话:“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段话给我带来极大的灵感:要想铲除学生灵魂里的杂草,也就是思想上的杂念,只有用宽容、爱心、耐心等去占有它。”
十一月份,学校召开学区运动会,这个患了“多动症”的“公子哥儿”倒是个体育爱好者。60米、100米短跑、400米接力赛……样样都夺取了冠军“宝座”。“哇塞!”运动场上到处都是崇拜者的尖叫声。我也趁势加入了啦啦队,声嘶力竭地喊着:“蔡华,好样的,你是我们班的骄傲!”他听到我的喊声,非常吃惊,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这时我发现,他的眼睛里分明闪耀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
在班级表彰会上,我一一列举了蔡华同学在学区运动会上取得的成绩,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蔡华同学在体育运动方面是一个天才,他为我们学校夺得了学区总分第一的荣誉。我决定:期末考试如果他的语文、数学成绩达到80分以上,那么我将为他一路开放 ‘绿灯’,不用参加评选,他就直接成为一名‘三好’学生。”我话音一落,同学们个个目瞪口呆,羡慕不已。要知道,我们班可是“高手如云”,别说80分,就是95分以上的也大有人在,哪一次评选“三好”学生同学们不得争个“头破血流”?我的这一决定无异于在班级里投放了一颗炸弹,就连他的那帮“心腹”——跟屁虫也向他投来异样的眼光。我偷偷注视他,第一次发现他满脸通红,一扫往日不可一世的样子,浑身不自然。好!这正是我要看到的结果。我心中暗自窃喜:有戏!
自那以后,我发现,他身边的“跟屁虫”明显变少了,原因是他們都以为蔡华同学和我统一了“战线”,而蔡华同学的言行也收敛了许多,我知道是那个“三好”学生的头衔起了作用,他可能做梦都没想过自己还有成为“三好”学生的机会。我趁热打铁,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课。我还推心置腹地告诉他:“成败在此一举,你瞧见你原来的那些朋友用什么眼光看你了吗?我可不想让他们说我偏袒你,或者说你是我的什么亲戚之类的话。”“我一定会让他们刮目相看的。”他双拳紧握坚定地对我说。我心里早已乐开了花:激“将”成功!
转眼间,期末考试的时间到了,成绩公布的那一刻,同学们个个又是目瞪口呆:蔡华语文92分,数学93分,远超“达到80分以上”的要求。当我把“三好”学生的奖状交到他手里时,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公子哥儿”的眼眶里满是泪水。此时无声胜有声!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让这块“坚冰”化水,“顽石”变成了玉。那一刻,我也成功地在教育岗位上找准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教育,只有触及心灵,才会在学生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在一次又一次的震颤中,学生的生命才会变得充盈而美丽。”像蔡华这样的学生,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知其所想,给其所需,投其所好,才能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讲的是爱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是方法。博大的爱心加上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全部真谛,是点亮他们希望的一盏明灯!这样的效果远胜于简单粗暴,比训斥、惩罚更能打动学生的心,我也从中尝到期望与收获成正比的甜头!
那是一九九五年九月的一天,当时的我二十一岁,刚参加工作两年,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刚踏上工作岗位,我满怀信心,期望和每一位学生成为朋友,期待自己辛勤的工作能换来学生的理解和支持。然而,一个又一个淘气、调皮的学生让缺乏教育经验的我无法招架,周而复始、日渐繁琐的教学工作,也让我渐渐失去了耐心,心情变得烦躁起来。在一堂语文课上,讲完新课后,我让学生试着背诵课文内容,孩子们一下子争先恐后地往小组长那里挤,抢着背诵。这时,一个身高150厘米,体重约70公斤的胖男孩子走进了我的视线。他是 “双差生”:成绩差,表现差,龙其是背诵能力更差。我看着他也拼命地往同学中挤(他的座位正好在靠墙的那一组),气就不打一处来:“挤,挤,挤,挤什么挤?高强同学(化名),再挤把墙都挤破了。”当时的他正背向着我,听了我的话后,他的身体微微抖动了一下。大约过了两分钟,他突然蹲在地上,双手捂住脸,放声大哭。
我一下子懵了。怎么回事?刚刚还好好的,怎么说哭就哭了?费了好大劲,问了很久,他才边哭边说:“你……你……为什么说我把墙都挤破了?”说完又嚎啕大哭。他的指责犹如当头一棒!我是怎么了?身为“文明的传承者”,怎能如此嗤笑一个孩子的短处?刘良华教授如是说:“一个健康的老师面对一个健康的学生,他们需要的只是相互宽容和赏识。”人人都渴望被尊重,渴望被人理解。而我带给这个孩子的是什么?是无情地打击和沉重的伤害,以至于让他当堂嚎啕大哭。我打击了一个孩子敏感的自尊心哪!这将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啊!我猛然惊醒,强烈的自责感撞击着我的心灵。我当即向这个孩子道歉,承认自己说错了话,并请他原谅。他这才渐渐止住了哭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而我,却在不经易间,伤害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之母”——自尊心。“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心。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树朽朽于根,人毁毁于心。”事实证明,受尊重的孩子才能学会自尊,受到尊重的孩子,他的思想自然而然会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从那以后,我时刻谨记:不管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学生,都要找准属于自己——“文明的传承者”的位置,学会换位思考,保全学生的面子,维护他们的自尊,温暖他们的心灵。
成长篇: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
高强同学的嚎啕一哭犹如重锤一击,为我敲响了一记警钟!我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让期望与收获成正比?
“死猪不怕开水烫。”用这句话来形容蔡华同学(化名)一点也不为过。他是我一九九八年担任六年(1)班班主任时教的一名学生。蔡华同学家境富裕,衣食无忧,自小聪明过人,是母亲的宠儿,父亲的骄傲,因此造就了他一副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公子哥儿”形象。在班里,他成绩平平,表现吊儿郎当,屁股后黏着一大帮“跟屁虫”,不是今天拧这个同学的耳朵,就是明天脱那个同学的裤子,反正每天不弄出一些事来他就浑身发痒。课堂上,他每天都斜着眼看着老师,对老师讲的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肩负“给天使缝补翅膀”的重任,谁都渴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阳光、向上。如何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让这个“迟升的太阳”早日绽放光芒呢?我苦苦寻觅着教育的契机。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这篇文章有这样一段话:“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段话给我带来极大的灵感:要想铲除学生灵魂里的杂草,也就是思想上的杂念,只有用宽容、爱心、耐心等去占有它。”
十一月份,学校召开学区运动会,这个患了“多动症”的“公子哥儿”倒是个体育爱好者。60米、100米短跑、400米接力赛……样样都夺取了冠军“宝座”。“哇塞!”运动场上到处都是崇拜者的尖叫声。我也趁势加入了啦啦队,声嘶力竭地喊着:“蔡华,好样的,你是我们班的骄傲!”他听到我的喊声,非常吃惊,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这时我发现,他的眼睛里分明闪耀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
在班级表彰会上,我一一列举了蔡华同学在学区运动会上取得的成绩,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蔡华同学在体育运动方面是一个天才,他为我们学校夺得了学区总分第一的荣誉。我决定:期末考试如果他的语文、数学成绩达到80分以上,那么我将为他一路开放 ‘绿灯’,不用参加评选,他就直接成为一名‘三好’学生。”我话音一落,同学们个个目瞪口呆,羡慕不已。要知道,我们班可是“高手如云”,别说80分,就是95分以上的也大有人在,哪一次评选“三好”学生同学们不得争个“头破血流”?我的这一决定无异于在班级里投放了一颗炸弹,就连他的那帮“心腹”——跟屁虫也向他投来异样的眼光。我偷偷注视他,第一次发现他满脸通红,一扫往日不可一世的样子,浑身不自然。好!这正是我要看到的结果。我心中暗自窃喜:有戏!
自那以后,我发现,他身边的“跟屁虫”明显变少了,原因是他們都以为蔡华同学和我统一了“战线”,而蔡华同学的言行也收敛了许多,我知道是那个“三好”学生的头衔起了作用,他可能做梦都没想过自己还有成为“三好”学生的机会。我趁热打铁,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课。我还推心置腹地告诉他:“成败在此一举,你瞧见你原来的那些朋友用什么眼光看你了吗?我可不想让他们说我偏袒你,或者说你是我的什么亲戚之类的话。”“我一定会让他们刮目相看的。”他双拳紧握坚定地对我说。我心里早已乐开了花:激“将”成功!
转眼间,期末考试的时间到了,成绩公布的那一刻,同学们个个又是目瞪口呆:蔡华语文92分,数学93分,远超“达到80分以上”的要求。当我把“三好”学生的奖状交到他手里时,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公子哥儿”的眼眶里满是泪水。此时无声胜有声!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让这块“坚冰”化水,“顽石”变成了玉。那一刻,我也成功地在教育岗位上找准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教育,只有触及心灵,才会在学生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在一次又一次的震颤中,学生的生命才会变得充盈而美丽。”像蔡华这样的学生,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知其所想,给其所需,投其所好,才能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讲的是爱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是方法。博大的爱心加上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全部真谛,是点亮他们希望的一盏明灯!这样的效果远胜于简单粗暴,比训斥、惩罚更能打动学生的心,我也从中尝到期望与收获成正比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