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egw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现在,农村中学学生在写作文时就像记流水账,句子不通顺;内容不真实;主题不新颖。究其原因:首先,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对新事物的接触和了解很少,对身边人事物缺乏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其次,农村的孩子课外阅读太少,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少,导致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高,出现了没有写作素材根本无从下手或者有素材也无话可说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首先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可以把课内与课外阅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文章语言美以及了解别人作品是怎样安排结构的。不同类型的文章所采取的写法不同,主要表现在思想的侧重。
  其次,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针对当前农村初中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情况,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惧怕心理,积极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
  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会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朗读,还将学生中优秀的作文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供其他学生学习,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
  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习惯,从感悟、观察中去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生活并以生活为基础进行创作。只有积极的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有了感受,就会从心底里有话可说,才能不再胡编乱造,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由于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成一篇篇日记,并要求学生及时将心中的所思所想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丰富的习作素材。另外也要针对性地要求学生积累一些写作必备的材料,如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大小小的事件、千变万化的景物以及情感、哲理都是写作必备的材料。还可以按学生自己的喜好积累其他方面的材料,如名人名言、优美文段或篇章、一些历史事件或故事、神话、传说等等。
  三、加强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是很重要的。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创设思维活动的氛围,是思维训练的基础、开端。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给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灵感,这样才不至于钻进“死胡同”,文词干瘪,缺乏所思,寥寥数语。开拓思维是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标新立异,发现新的角度,提出新的属于自己的见解,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使作文更具有说服力。思维训练氛围的创设可以遵循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递进。
  四、加强写作能力训练
  1、从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指导。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从写作的角度来对课文进行写作的分析和指导,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更多的写作基本知识、写作方法等。如朱自清《背影》中的开头用的就是开门见山的写法,直接点题,这样,让读者感觉到简洁又直截了当。结尾时又和开头照应,用的是首尾照应的写法。
  2、仿写名篇。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名篇具有用词准确规范、写人记事感染力强、写作特色显著等特点。仿写名篇,可帮助学生很快地吸收名篇中有价值的东西,有利于学生正确、快捷地进入写作正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有不少名篇,教师可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仿写训练。
  3、片断写作与整篇写作的训练。片段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写好片段作文是今后写好一篇完整文章的基础。片段作文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可以暂时不考虑整篇文章的主题、结构和布局等因素,也不求全,可单就人、事、景、物的某方面或局部做单一性的写作训练。如专门描写人的外貌、记一件事情的片段、写某一季节的特定的景和物等。写作的字数、方式可不做统一要求。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作文难教”、“作文教学效率低”几乎成了大多数语文老师的苦恼。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怎样处理作文批改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老师们往往比较重视作文指导和作文写作这两个环节,而恰恰忽略了作文批改这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改作文,不待老师改。”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
期刊
文言文是良金美玉,是现代汉语的根,其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尽管古诗文博大精深,形式多样,背诵难度很大,但事实上还是有章可循,关键在于方法的掌握。  一、通过诵读,形成语感,加强背诵  诵读是文言文入门的途径。所谓诵读,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时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外都可以看着书。”可见,
期刊
《蒲柳人家》是“神童作家”刘绍棠1980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共有十二节。其风格独特,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坛吹进一缕悠远、质朴的清风,深受读者的喜爱。课文节选了小说的第一、二节,是整篇小说的开端部分,主要刻画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以及淘气顽皮、充满野性的儿童何满子三个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语言、环境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了小说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在此就小说的环境描写和语言风格进行鉴赏
期刊
于漪老师曾说过:“在学校里顶难顶难的事就是上课”。上课难,要上出一堂好课,上出一堂高水平的有效的课更难。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广大教师立足课堂的核心所在,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成了广大教师立足课堂的重要抓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有许多教师把目光聚焦到了“教后反思”和“评课”上。“教后反思”作用自不必说,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评课”环节可以将听课者课堂观察到的问题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来。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区别的一个标志就是书声琅琅。朗读,既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堂上难闻读书声的现象有所改变,教师逐渐关注朗读,朗读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这是一个可喜现象。但是,我们发现,许多语文课上,朗读仅仅是一种形式,许多时候往往是为朗读而朗读,没有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一块很大的空间,对学生总体语文能力的培养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教师的课堂引导、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来看,这是一项繁重的工程。巧设主问题为最大可能的利用这一空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而那些辐射性开放性主问题的设计更是让阅读教学大异彩。  所谓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繁杂提问而言的,也可以称为“上位问题”。它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期刊
翻开学生的作文,我们感受到的往往是假、大、空,“情感伪化”:要么是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要么是“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全然不见少年的纯真和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作文教学的迫切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真挚感情呢?  一、捕捉
期刊
这学期,我有幸读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感慨良多。书中提到升学率不是靠时间去堆出来的,而是缩短上课时间,阻止老师印试卷,禁止题海战术,这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建平中学采用的是“合格+特长”的模式,上午上必修课,下午搞第二、三课堂,可见正课时间只有上午,然而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升学率,高考成绩依然显赫。看来提高成绩并不是因为教师和学生打长时间的疲劳战术。那么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建平中
期刊
一、“Catch-22”——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局  “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 《第二十二条军规》所描写的困局,用在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上,很是合适。  何解?  ——我们语文老师都在教学生写模式化的考场作文。  ——因为中考阅卷时间太紧,老师来不及品味。你得用华丽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
期刊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优孟的人,在朝延上模仿楚国死去的贤相孙叔敖。他穿上孙叔敖的衣服,戴上孙叔敖的帽子,学着孙叔敖的语言、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楚王一看,十分惊讶,以为是孙叔敖死而复生了。这件事提醒了楚王,使他感到不该忘掉贤相的后代,于是加封了孙叔敖的子孙。优孟模仿孙叔敖的故事,被后人认为是中国古代剧的雏形。这个事例说明,戏剧是从模仿开始的。  其实,不光是戏剧,我们学习写作的过程,应当说也是始于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