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经外环入路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手术中注意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4月在本院采用小切口经外环入路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的6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观察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及出血时间等手术状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手术疗效。结果:上述的62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好,治愈率为100%。患者切口短,术中出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无复发。结论:小切口经外环入路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最理想的微创方式,在临床应用中掌握手术要点,不断提高手术的技巧,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关键词:小切口小儿疝囊高位结扎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71-02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儿科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男孩的疾病发生率远高于女孩,且早产儿的发病率更高。此病多形成于胚胎发育时期,腹股沟中的“腹膜鞘状突”能够帮助睾丸下降到阴囊中,或者帮助子宫圆韧带的有效固定[1]。但是有些孩子自出生之后,腹膜鞘状突出现关闭不完全的情况,使腹腔中的网膜、小肠或者输卵管等下降到这个鞘状突内,就形成了腹股沟斜疝。如果仅有少量的腹腔积液进入到阴囊中,就形成了鞘膜积液,很多患儿在疝气的同时伴发有鞘膜积液。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以往常采用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行切口,这样的手术方式,切口长,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很大,对患者的创伤大,恢复困难,且复发率高。近些年本院采用小切口经外环入路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62例,其中男59例,女3例。疝囊位于右侧有48例,位于左侧有14例。患者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5.6岁。上述的这59例男性患儿其双侧精索与睾丸都能触及,没有隐睾的情况,有3例患儿伴有轻微的腱鞘积液。并且上述患者中发生一次或多次疝嵌顿的患者有24例,占到了总例数的38.7%。对上述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均发现腹股沟区有可复性的包块,经指诊皮下环有扩大趋势,且患者咳嗽时指检指尖能感受到冲击。所有患者都与腹股沟斜疝的诊断相符合,为这些患者择期安排手术。
1.2手术方法。根据患儿的术前检查情况处以基础麻醉或者在基础麻醉基础上追加椎管内麻醉。患者平躺于手术台,自患者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两横指的腹横纹处顺皮纹取长0.8-1.5厘米的切口,切开皮肤,将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并在手指的触摸引导下提取出腹外斜肌的腱膜,切开大约0.8厘米的一个小口,将精索从切口提出,并进行分离,就能够在其内前侧找到白色的疝囊。横断后向远端旷置,近端的疝囊将其向内环口进行剥离,并将疝囊颈在腹膜外脂肪处结扎后进行贯穿缝扎。对精索创面及疝囊的横断处进行严密的止血处理,并将同侧的睾丸进行牵拉将精索复位,并将浅筋膜进行细致缝合,切口用6-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对女性患儿要以子宫圆韧带作为找寻的标志。双侧腹股沟斜疝需分别取切口进行手术。有鞘膜积液合并症的,只要敞开远段的疝囊就可以,不需要再做特殊处理。观察患者手术状况。
2结果
上述的62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好,治愈率为100%。且手术中出血少,平均手术时间为10.23±1.58min,术后2-5h即能正常进食,手术当天即能下床,不影响日常活动,住院时间短,平均住院时间仅为2.3天,复发率低。具体如表1所示。
2/40)12130找寻疝囊困难12130.10(2/20)12130.13(5/40)12130.02(1/62)疝囊处理困难12130.05(1/20)12130.08(3/40)12130.03(2/62)术野渗血明显12130.15(3/20)12130.10(4/40)12130患者出现轻度的阴囊水肿不用做特别的处理,只要没有出血,过1到2周会自行吸收。并发鞘膜积液,可以用TDP对患侧阴囊进行常规照射,半月到一月积液消失。从上述表格中,我们能看到,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提高,手术的时间及术中遇到的困难也越少,术后出现并发症也越少。
3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男孩为高发人群。此病发病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是在腹股沟区会有梨形或者椭圆形的肿块出现,有时会伴有坠胀感,肿块可以反复出现[2]。并且多在儿童玩耍腹压高的情况下出现,而在平卧或休息后肿块会消失,患者病程长时此肿块能够坠入到同侧阴囊中。
腹股沟斜疝一般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但是传统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行切口,这样的手术方式,切口长,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对患者的创伤大,恢复困难,且复发率高。并且在手术中还可能对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等神经受到损伤,或者损伤精索血管及输精管而并发血肿、阴囊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不利于疾病治疗及恢复。本术式采用顺腹横纹来取切口,不用打开腹股沟管,打开层次少,手术简单,易于操作,手术损伤少,熟练的操作者不用10分钟就可以完成手术,费用小,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严加注意,能将患者损害减少到最小,减少术中并发症,减少疾病术后复发率。手术操作主要注意:①注意手术时机选择:儿童腹股沟斜疝,多发生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属于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全,有些患儿在半岁内会自行痊愈,6个月不能闭合的,应该用手术治疗。②手术切口的选择处理: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到2厘米处的腹横纹处取切口,且切口必须位于外环口垂直向上且与皮横纹的这个交叉点上[3]。③外环处理:婴幼儿一般腹股沟管都较短,只有1到2厘米,所以这样不用将外环切开处理,只要将外环拉至高位结扎位置即可。④术中注意:同时在手术中还要加强对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的保护,减少阴囊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小儿的疝囊壁很薄,在术中要严防其发生撕裂,并且精索在复位时必须将睾丸下拉到阴囊当中,避免以后隐睾的发生。女孩疝气切口小,较男孩更简单,但是女孩的输卵管多位于内环的附近,必须进行识别,如果疝囊中有条状物,此为输卵管,一定不能损伤,必须待疝成形之后将附件回纳原位,方可进行高位结扎。[4]并且女孩疝气的内容物多为卵巢,应该及早手术。以免造成对卵巢不可逆性的损害。在上述的病例中,手术医生对上述的操作要点及注意要点都严加注意,手术效果良好,无复发。
结束语:总之,小切口经外环入路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的切口小,机体损伤轻,恢复时间短,手术疤痕小或者没有疤痕,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都大大缩短,且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费用少,患儿家属更容易接受,并且此手术对器械及麻醉的要求都不高,各级医院都可以广泛开展,是目前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最理想的一种微创方式。只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注意手术中的细节,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参考文献
[1]董立柱,阮联辉. 腹部横纹小切口在小儿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 2011,(07)
[2]王东升. 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的临床意义[J]. 基层医学论坛, 2009,(02)
[3]张建峰.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体会[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7)
[4]袁杰.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24例临床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年08期
关键词:小切口小儿疝囊高位结扎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71-02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儿科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男孩的疾病发生率远高于女孩,且早产儿的发病率更高。此病多形成于胚胎发育时期,腹股沟中的“腹膜鞘状突”能够帮助睾丸下降到阴囊中,或者帮助子宫圆韧带的有效固定[1]。但是有些孩子自出生之后,腹膜鞘状突出现关闭不完全的情况,使腹腔中的网膜、小肠或者输卵管等下降到这个鞘状突内,就形成了腹股沟斜疝。如果仅有少量的腹腔积液进入到阴囊中,就形成了鞘膜积液,很多患儿在疝气的同时伴发有鞘膜积液。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以往常采用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行切口,这样的手术方式,切口长,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很大,对患者的创伤大,恢复困难,且复发率高。近些年本院采用小切口经外环入路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62例,其中男59例,女3例。疝囊位于右侧有48例,位于左侧有14例。患者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5.6岁。上述的这59例男性患儿其双侧精索与睾丸都能触及,没有隐睾的情况,有3例患儿伴有轻微的腱鞘积液。并且上述患者中发生一次或多次疝嵌顿的患者有24例,占到了总例数的38.7%。对上述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均发现腹股沟区有可复性的包块,经指诊皮下环有扩大趋势,且患者咳嗽时指检指尖能感受到冲击。所有患者都与腹股沟斜疝的诊断相符合,为这些患者择期安排手术。
1.2手术方法。根据患儿的术前检查情况处以基础麻醉或者在基础麻醉基础上追加椎管内麻醉。患者平躺于手术台,自患者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两横指的腹横纹处顺皮纹取长0.8-1.5厘米的切口,切开皮肤,将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并在手指的触摸引导下提取出腹外斜肌的腱膜,切开大约0.8厘米的一个小口,将精索从切口提出,并进行分离,就能够在其内前侧找到白色的疝囊。横断后向远端旷置,近端的疝囊将其向内环口进行剥离,并将疝囊颈在腹膜外脂肪处结扎后进行贯穿缝扎。对精索创面及疝囊的横断处进行严密的止血处理,并将同侧的睾丸进行牵拉将精索复位,并将浅筋膜进行细致缝合,切口用6-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对女性患儿要以子宫圆韧带作为找寻的标志。双侧腹股沟斜疝需分别取切口进行手术。有鞘膜积液合并症的,只要敞开远段的疝囊就可以,不需要再做特殊处理。观察患者手术状况。
2结果
上述的62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好,治愈率为100%。且手术中出血少,平均手术时间为10.23±1.58min,术后2-5h即能正常进食,手术当天即能下床,不影响日常活动,住院时间短,平均住院时间仅为2.3天,复发率低。具体如表1所示。
2/40)12130找寻疝囊困难12130.10(2/20)12130.13(5/40)12130.02(1/62)疝囊处理困难12130.05(1/20)12130.08(3/40)12130.03(2/62)术野渗血明显12130.15(3/20)12130.10(4/40)12130患者出现轻度的阴囊水肿不用做特别的处理,只要没有出血,过1到2周会自行吸收。并发鞘膜积液,可以用TDP对患侧阴囊进行常规照射,半月到一月积液消失。从上述表格中,我们能看到,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提高,手术的时间及术中遇到的困难也越少,术后出现并发症也越少。
3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男孩为高发人群。此病发病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是在腹股沟区会有梨形或者椭圆形的肿块出现,有时会伴有坠胀感,肿块可以反复出现[2]。并且多在儿童玩耍腹压高的情况下出现,而在平卧或休息后肿块会消失,患者病程长时此肿块能够坠入到同侧阴囊中。
腹股沟斜疝一般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但是传统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行切口,这样的手术方式,切口长,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对患者的创伤大,恢复困难,且复发率高。并且在手术中还可能对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等神经受到损伤,或者损伤精索血管及输精管而并发血肿、阴囊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不利于疾病治疗及恢复。本术式采用顺腹横纹来取切口,不用打开腹股沟管,打开层次少,手术简单,易于操作,手术损伤少,熟练的操作者不用10分钟就可以完成手术,费用小,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严加注意,能将患者损害减少到最小,减少术中并发症,减少疾病术后复发率。手术操作主要注意:①注意手术时机选择:儿童腹股沟斜疝,多发生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属于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全,有些患儿在半岁内会自行痊愈,6个月不能闭合的,应该用手术治疗。②手术切口的选择处理: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到2厘米处的腹横纹处取切口,且切口必须位于外环口垂直向上且与皮横纹的这个交叉点上[3]。③外环处理:婴幼儿一般腹股沟管都较短,只有1到2厘米,所以这样不用将外环切开处理,只要将外环拉至高位结扎位置即可。④术中注意:同时在手术中还要加强对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的保护,减少阴囊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小儿的疝囊壁很薄,在术中要严防其发生撕裂,并且精索在复位时必须将睾丸下拉到阴囊当中,避免以后隐睾的发生。女孩疝气切口小,较男孩更简单,但是女孩的输卵管多位于内环的附近,必须进行识别,如果疝囊中有条状物,此为输卵管,一定不能损伤,必须待疝成形之后将附件回纳原位,方可进行高位结扎。[4]并且女孩疝气的内容物多为卵巢,应该及早手术。以免造成对卵巢不可逆性的损害。在上述的病例中,手术医生对上述的操作要点及注意要点都严加注意,手术效果良好,无复发。
结束语:总之,小切口经外环入路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的切口小,机体损伤轻,恢复时间短,手术疤痕小或者没有疤痕,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都大大缩短,且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费用少,患儿家属更容易接受,并且此手术对器械及麻醉的要求都不高,各级医院都可以广泛开展,是目前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最理想的一种微创方式。只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注意手术中的细节,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参考文献
[1]董立柱,阮联辉. 腹部横纹小切口在小儿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 2011,(07)
[2]王东升. 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的临床意义[J]. 基层医学论坛, 2009,(02)
[3]张建峰.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体会[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7)
[4]袁杰.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24例临床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