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不仅是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还有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讲授”,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随处可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地抄抄记记,以及为应付中考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不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投入与学生的产出比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边讲边问,并将自己理解的课文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学生的读写与教师的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更有甚者根本写不出什么。
2.学生学习被动,教师主宰语文课堂。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3.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一部分语文教师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相对淡薄。
2.很多家长衡量学校的标准仍是中考成绩,特别在农村,这种现象更突出。所以大多数教师也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
3.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课堂教学实绩相联系,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中考是从。
面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我校部分语文教师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这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创境激情、引疑自究、启思自悟、导训自结。即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三、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1.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辅助,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先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再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接着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最后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能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兴趣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引生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走向成功,体验成就感。也可以适当组织小组学习竞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2.初中语文课堂要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手段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做到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只要能提出问题,哪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生自主学是核心,教师正确引导是关键,教师高度的评价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教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3.教师要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能使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放”,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改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一个很少自学,很少看书做学问的老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会有多少认同呢?会坚定不移地推行自主学习吗?会有耐心吗?观念的转变是艰难的,建立新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所有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随处可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地抄抄记记,以及为应付中考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不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投入与学生的产出比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边讲边问,并将自己理解的课文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学生的读写与教师的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更有甚者根本写不出什么。
2.学生学习被动,教师主宰语文课堂。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3.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一部分语文教师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相对淡薄。
2.很多家长衡量学校的标准仍是中考成绩,特别在农村,这种现象更突出。所以大多数教师也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
3.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课堂教学实绩相联系,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中考是从。
面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我校部分语文教师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这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创境激情、引疑自究、启思自悟、导训自结。即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三、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1.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辅助,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先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再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接着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最后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能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兴趣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引生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走向成功,体验成就感。也可以适当组织小组学习竞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2.初中语文课堂要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手段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做到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只要能提出问题,哪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生自主学是核心,教师正确引导是关键,教师高度的评价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教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3.教师要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能使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放”,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改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一个很少自学,很少看书做学问的老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会有多少认同呢?会坚定不移地推行自主学习吗?会有耐心吗?观念的转变是艰难的,建立新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所有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