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的抽象性以及学生思维特点,活动体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必不可少,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但在教学中针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活动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就成了需要考虑的问题了。文中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三维目标的设定、促进学生活动体验、活动体验后的评价与反馈等几个方面对活动体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希望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活动经验;体验教学;教学案例
活动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个人亲身经历、实践参与而引发的一种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的认知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这种活动体验方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多,有时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的单一活动或多个活动体验,有时是针对多个知识点进行的活动体验。下面进行阐述时我们结合苏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来分析数学课中活动体验的教学,这堂课并非为活动体验的教学而设计,但部分知识点的教学非常适合用活动体验的教学来分析。
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教师的数学素养会直接影响着对数学文本以及学生的解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在于传授知识与技能,更在于激励、唤醒学生的情感。
对教材的研读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通过研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前后知识的联系,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形成自己对知识的加工。在《认识角》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出发,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的认识角,判断角的大小。在教学中选取哪些实物,通过哪些方式才能经歷抽象过程,从而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活动来进行了。
从教材所呈现的情景图如上图:通过创设情境,呈现三角尺、纸工袋、闹钟等学生较为熟悉的物品,进行找角。
很明显这需要设计一个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去找角、初步认识所找到的角。从前后知识的联系来看,角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或者接触过简单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线段等内容,与本节课的学习具有紧密的联系。对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打好基础。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梳理教材,这不仅是一个熟悉过程,更是对知识进行重新加工整理的过程,在教学时通过展示知识产生、发展及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交流等活动体验,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体现其对教育、课程、教学与教材的深度理解,更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要对学生的“知”“情与意”“行”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这里的知识基础既包括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基础,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在《认识角》一课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等,在个人生活经验上,生活中也能常见一些关于角的实物,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这就是学生的“知”。
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情与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体验,如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功体验,包括自己对数学学习的满意程度、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欲、解决问题时获得的成功体验等等,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性体贴宽容学生,通过对话交流,讨论,眼神、身体的语言,观察学生情绪状态及课堂状况,照顾到不同水的学生差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欣赏和信任,形成积极的情绪状态。这就是学生的“情与意”。
最后,要了解学生的“行”。这里的“行”,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既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的行为习惯,如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回答问题习惯等等,也要预设学习完该知识后可能形成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等等这就是学生的“行”。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说的教学目标一般是指“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教学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由以往注重知识与技能,转变到现在的“三维”,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后面两个维度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活动体验才能实现。
在《认识角》一课中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出发,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的认识角,判断角的大小。还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对角的认识,建构角的空间感念,在辨别、比较中再次提高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四、促进学生的活动体验
首先,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氛围的营造是综合性的,但是主要是由教师主导的,在氛围创设上首先是对知识本身的设计。当前课堂较为常规的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将知识穿插其中,通过学生的主观想象,结合个人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学生带入熟悉的情境。其次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需要教师的言语,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其次,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与手段较为多样,为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奠定了基础。例如在《认识角》一课中在知识的设计上通过认识物体面上的角到抽象出角的图形,这两个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活动,如指一指(指出物体上的角)、找一找(找出教室中的角)、折一折(动手制作一个角),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观察、感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渐认识角,将数学“静”的知识,通过学生“动”的体验呈现出来,且课堂氛围也更加轻松。
最后,构建独特的活动体验教学模式。基于活动体验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是针对一个知识的感知理解,也可能是几个知识点,通常是一个或若干个教学片断。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两个领域,在设计教学时活动体验性相对较多。
五、活动体验中的反馈与评价
学生的反馈需要教师及时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1]。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所反馈的信息给与及时评价,将学生的错误认知及时修正,积累正确的活动经验,并且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总结,提炼出准确的数学知识。此外,在评价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而活动体验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通过学生的反馈与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调整、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活动体验性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活动体验只是其中一种方式或者手段,并不是任何知识都需要活动体验的,因此也要注意不要盲目,要根据数学知识内容特点、学生特点及教师自身特点合理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李国娟.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关注[J].上海教育科研,2006(09):95.
关键词:活动经验;体验教学;教学案例
活动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个人亲身经历、实践参与而引发的一种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的认知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这种活动体验方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多,有时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的单一活动或多个活动体验,有时是针对多个知识点进行的活动体验。下面进行阐述时我们结合苏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来分析数学课中活动体验的教学,这堂课并非为活动体验的教学而设计,但部分知识点的教学非常适合用活动体验的教学来分析。
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教师的数学素养会直接影响着对数学文本以及学生的解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在于传授知识与技能,更在于激励、唤醒学生的情感。
对教材的研读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通过研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前后知识的联系,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形成自己对知识的加工。在《认识角》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出发,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的认识角,判断角的大小。在教学中选取哪些实物,通过哪些方式才能经歷抽象过程,从而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活动来进行了。
从教材所呈现的情景图如上图:通过创设情境,呈现三角尺、纸工袋、闹钟等学生较为熟悉的物品,进行找角。
很明显这需要设计一个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去找角、初步认识所找到的角。从前后知识的联系来看,角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或者接触过简单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线段等内容,与本节课的学习具有紧密的联系。对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打好基础。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梳理教材,这不仅是一个熟悉过程,更是对知识进行重新加工整理的过程,在教学时通过展示知识产生、发展及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交流等活动体验,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体现其对教育、课程、教学与教材的深度理解,更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要对学生的“知”“情与意”“行”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这里的知识基础既包括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基础,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在《认识角》一课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等,在个人生活经验上,生活中也能常见一些关于角的实物,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这就是学生的“知”。
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情与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体验,如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功体验,包括自己对数学学习的满意程度、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欲、解决问题时获得的成功体验等等,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性体贴宽容学生,通过对话交流,讨论,眼神、身体的语言,观察学生情绪状态及课堂状况,照顾到不同水的学生差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欣赏和信任,形成积极的情绪状态。这就是学生的“情与意”。
最后,要了解学生的“行”。这里的“行”,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既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的行为习惯,如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回答问题习惯等等,也要预设学习完该知识后可能形成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等等这就是学生的“行”。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说的教学目标一般是指“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教学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由以往注重知识与技能,转变到现在的“三维”,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后面两个维度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活动体验才能实现。
在《认识角》一课中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出发,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的认识角,判断角的大小。还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对角的认识,建构角的空间感念,在辨别、比较中再次提高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四、促进学生的活动体验
首先,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氛围的营造是综合性的,但是主要是由教师主导的,在氛围创设上首先是对知识本身的设计。当前课堂较为常规的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将知识穿插其中,通过学生的主观想象,结合个人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学生带入熟悉的情境。其次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需要教师的言语,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其次,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与手段较为多样,为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奠定了基础。例如在《认识角》一课中在知识的设计上通过认识物体面上的角到抽象出角的图形,这两个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活动,如指一指(指出物体上的角)、找一找(找出教室中的角)、折一折(动手制作一个角),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观察、感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渐认识角,将数学“静”的知识,通过学生“动”的体验呈现出来,且课堂氛围也更加轻松。
最后,构建独特的活动体验教学模式。基于活动体验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是针对一个知识的感知理解,也可能是几个知识点,通常是一个或若干个教学片断。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两个领域,在设计教学时活动体验性相对较多。
五、活动体验中的反馈与评价
学生的反馈需要教师及时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1]。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所反馈的信息给与及时评价,将学生的错误认知及时修正,积累正确的活动经验,并且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总结,提炼出准确的数学知识。此外,在评价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而活动体验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通过学生的反馈与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调整、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活动体验性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活动体验只是其中一种方式或者手段,并不是任何知识都需要活动体验的,因此也要注意不要盲目,要根据数学知识内容特点、学生特点及教师自身特点合理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李国娟.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关注[J].上海教育科研,2006(0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