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带给我们的远不止阅读那么简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e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父母为我们买回了小人书,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在那没有电脑手机的年代里,小人书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它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开启了我们智慧的大门,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现在是物质丰富的年代,手机与电脑早已普及,小人书却已踪影难觅,儿童绘本取而代之。较小人书而言,儿童绘本具有页面装潢精致、画面精美、文字精炼等特点。绘本中的图文互相关联又互相衬托,密不可分,它们共同营造一个故事。
  一、让绘本成为思品教育的阵地
  儿童绘本是神奇的,一本看似小小的、薄薄的绘本,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让人看过一次便记忆犹新;绘本是神奇的,它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人,让具有文化差异的人,毫无排斥地接受,而且乐此不疲。由此可见小小的绘本蕴藏着无数的可能,我们要加以充分利用。一、让绘本成为思品教育的阵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应该是“德才并重,以才为主。”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远远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得多。教育的阵地是育人的阵地。而育人靠单纯的说教又很难让学生接受,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认为是“纸上谈兵”,教育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心服口不服”。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形象的教育往往胜过枯燥的说教。因此我们可以借绘本之力,树榜样,立典型,从而让学生明理笃行。
  多开设“绘本阅读课堂”,让学生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中学做人。
  选择了优秀的绘本,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通过讲绘本故事的方式,将正确的人生观传播给学生,使绘本成为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标尺。
  兒童就是一张白纸。儿童幼儿时期,特别容易受到暗示,有许多潜在的可能。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在他们的心中播种一些良好的的品质的种子,这些种子会在儿童心灵中扎根,长出茁壮的幼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儿童绘本就是这颗小小的种子,只要教师善于播种,精心浇灌,一定会在孩子的心灵开出美丽的花朵。
  二、让绘本为作文教学助力
  绘本在思品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在作文教学方面也有它独到的作用。
  儿童与成人不同,他们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儿童绘本的形象生动的特点与孩子的认知特点相似,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篇篇独具匠心的故事,成了激发孩子兴趣的好老师,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作文的启蒙和教学。这样作文就不再枯燥和无趣了,写作文对孩子们来说也就不再是苦差事了。
  在五年级上学期,我做了这方面的尝试。
  1.精心挑选绘本,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选择绘本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好的绘本故事情节变化起伏,故事中有许多悬念和猜想,文字宜浅显易懂,在表述上与儿童的说话特点相符。绘本中的图片往往极具创意和美感,与故事情节浑然一体,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
  根据这个标准,我翻阅书架,一本本精美的儿童绘本映入眼帘:《玛德琳》《奥莉薇》《云朵面包》……一阵挑选后,我看中了《逃家小兔》。
  这是一本十分暖心的儿童绘本。它讲述了一只小兔子与兔妈妈的游戏:一只自以为已经长大的小兔子急切地想要逃离母亲的怀抱,但无论它怎么逃,都无法逃离妈妈关切的目光和慈爱的呵护。逃家小兔最后终于明白了,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它再也不想离开温暖的家了。
  故事中鲜活的插图、动人的情节和暖心的内涵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相信学生一定也喜欢这个故事。而其中独特的对话形式也是学生平时作文中常用到的却又比较薄弱的。如果將这故事融入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于是,我决定尝试用《逃家小兔》来上一节绘本作文课。
  2.明确目标定位,为写作打下基础
  要上好这节绘本作文课,首先要全面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内容与要求,明确各学段的训练重点与具体的作文教学内容。我上这节作文课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也具有一定的仿写能力。因此,我决定让他们学习《逃家小兔》的写法,编写一篇完整的故事,题目也是《逃家小兔》。我想通过这次绘本习作,训练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具体生动的表达。
  3.创设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认真创作小绘本
  在备好《逃家小兔》的作文详案与课件之后,我的绘本作文教学尝试开始了。
  如我所料,上课一开始,同学们就被这个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兴趣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就要乘坐兴趣的列车尽情地驰骋在绘本的世界里了。
  当作文与绘本相结合,作文在孩子的眼中,就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孩子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写作文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
  在全班交流之后,我让全班同学拿出笔把这个《逃家小兔》的故事续编下去,并让孩子们将这个故事献给各自亲爱的妈妈。后半节课,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沙”的写字声,以前孩子们一写作文就咬着笔发呆的现象不再出现。评讲完习作之后,整节课在一首温馨的小诗《永远的宝贝》中结束。
  下课铃敲响了,有的孩子眼眶中还含着泪水,林晓萍同学对我说:“老师,以前我从没觉得妈妈对我有多好,今天的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母爱,我回到家,想对我的妈妈说一声‘我爱您’!”
  在这次绘本作文教学中,学生们活跃的思维和迸发的灵感让我感动,孩子们的真情感悟也让我动容。我与孩子们一起享受着绘本中图文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也和孩子们一同体验着单纯的快乐,享受着人生“第二次童年”的幸福。这本有趣的儿童绘本,成就了我绘本作文教学研究中的第一堂实验课。
  将“绘本”引入作文教学,这是一个全新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好好地利用与开发它们。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绘本,就是孩子看见的最初的东西。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的感受,就像是孩子的好朋友,它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也能让学生一下子就爱上写作。
  关于儿童绘本,还有很多很多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善于利用,相信绘本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阅读”那么简单。
其他文献
一、导入  同学们,记得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一位讲美女蛇故事的高手——长妈妈,其实鲁迅在好几篇文章都提到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专门回忆作者儿时与保姆阿长相处情景的文章,那魯迅为什么会对一个普通的保姆花这么多的笔墨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个究竟吧!  二、正课  (一)情节梳理,整体感知  1、从标题看,文中是否只写了阿长与《山海经
期刊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乐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期刊
一个人幼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会给其后来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让每个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和思想,我国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和预想有一定差距,小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并不高,一些学生认为其过于抽象,和真实的生活有区别,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将其贴近于小学生的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客观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期刊
内容分析: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中专题4的第一单元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它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为学生建立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掌握的元素与化合物更系统全面。同时本节还花费了大量篇幅重点介绍了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的过程中也会因不合理使用而引起环境污染,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合理使用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深入了解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探究聂耳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正视、尊重并乐于传承这些优秀音乐作品。  (二)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弘扬民族音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期刊
作为一名从业十余载的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如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且有成效的教育,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教师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的教学任务。然而,教师的工作就仅限于此吗?我并不这么认为。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生命。因此,在我看来,教师不仅仅要“会教书”,“还应当有情怀”。那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出自语文出版社的A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这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文章。全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优美,内容浅显易懂。课文共有六个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松子、黄豆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二、学情分
期刊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真实的情境模拟游戏,让原本枯燥无趣的数学知识习得变得妙趣横生,孩子们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知识巧妙的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再现生活中数学经验,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简单问题。然而,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
期刊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著名教育学家潘寂、荆其诚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心理学角度去看待和分析教育过程,认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实质、规律和作用,要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寻求最佳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游戏教
期刊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是儿童接受情感刺激的敏感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期。幼儿正是通过环境和教育的交互作用,逐渐掌握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传统文化节日以其独有的特点存在于儿童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是儿童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以每年一循环的方式反复出现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之中,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一、我园开展重阳节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