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695304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但是如何才能够正确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如何扬长避短,如何使网络的各种信息技术真正成为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腾飞的翅膀?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下面是我在实践中的一点思考和做法。
  一、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常用的教学方法受到冲击。一时间,在教师群体里好像不懂电脑,就是文盲,不会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落后。有的教师抱怨学生越来越“精明”,有的则感叹课越来越难上好。这些都让很多教师措手不及。
  无疑,教育面临时代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传统阅读材料主要是文字,而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阅读材料则从单一的文字扩展成为文字、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这种近乎全面的“跨时空”阅读方式,使内容和感觉、体验融为一体,大大填补了以前的很多空白点,也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面对这样的教学信息化大环境,教师应该有正确的态度:不能盲目迷信,盲目夸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在面对新事物或感觉到压力时就回避退缩,或对其极力贬低。只有有了正确的态度,管理运用得当,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才有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才能不辜负时代的馈赠。而将这种可能变成真实,关键在于正确运用。
  二、“巧”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每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都不可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过于“花哨”的设计形式有时会“本末倒置”。运用上的“巧”主要体现在多媒体如何填补以前的空白点,如何更有效地落实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上。
  1.课件设计时,要重视实质内容。
  有时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色彩、动画、图片、影视作品等方面多花心思是无可厚非的,但却不可喧宾夺主,不可一味追求所谓的“轻松热烈自由”的课堂气氛。在设计《雨巷》课件时,我在丁香姑娘这一重点人物的处理上,重点是引导学生赏析丁香姑娘的神韵,而对其容颜只做象征化的处理。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重在诗歌的“象征”意境中了。
  重视实质内容,在设计上还要着力体现语文阅读与生活的联系。语文的阅读并不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好的作品都是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运用多媒体应该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生活材料”,并不只是简单地再现文章的内容。在教学钱钟书先生的《窗》这篇议论散文时,我就在课件的设计中加入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以帮助学生理解,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哲理小品文其实离我们很近,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哲理,只要肯做一个有心人。如在讲解“窗比门代表着人类更高的进化过程”时,我用到了另外一组生活材料:马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飞机。这样不仅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可以引发他们在生活中找到其他相关的例子,教学目标也就能够更好地落实了。
  此外,还要在设计上着力体现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联系。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写作的能力。苏澈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指出写作的两个条件:一为内在的知识积累,二为外在阅历的增多。作为高中学生,外在的游历,观感实在不多。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大川名山的雄伟壮丽、宫殿园林的气派秀美、自然风光的旖旎动人使学生有所收益,从而为我们的作文增添魅力。
  2.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着力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处处蕴藏着美的元素,时时闪烁着美的光芒。“语文美育渗透”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对于静止的平面教材中潜藏着的美是很难领悟体会的,學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来实现的,抽象的说理和枯燥的逻辑推理很难实现这个目标,直观感性的引导才可能收到效果。而多媒体手段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直面自然的美、情景的美,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产生“内心的视像”,感受到人物的真善之美。
  3.重视学生的参与,留给学生想象及思考的空间。
  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前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很难得到体现,因为很多东西是隐藏在静止的文字里面的,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多来自于教师的讲解,而教师往往是讲得太全面而没有了学生自己想象思考的东西。而如今,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教师的讲解相对少了,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方面的媒体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所以,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留给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个性,才不会千人一面。
  前苏联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倡导者赞可夫说:“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东西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发现和形成,也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
  4.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扩展。
  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用课文作例子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习的活动亦是如此。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作品不可胜数,语文阅读的空间无比宽广。而网络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宽广的阅读天地,让我们在电脑前就能读到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对于学生来说,放任自流不会真正提高语文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当前的网络阅读内容也是鱼龙混杂,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指导。
  在有兴趣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具体说来就是教完一篇文章后,继续引导学生去了解相关的内容,查阅相关的评价,再阅读作者其他优秀的作品,或者查阅与作者同时代或同风格的其他代表作家的作品等等。在教学钱钟书先生的《窗》时,学生借助多媒体感受到了钱先生语言的魅力,十分喜欢,学生兴趣倍增。于是我便向学生介绍了先生的代表作品《围城》,要求学生阅读时顺便写点心得,以便交流。教学戴望舒的《雨巷》后,我就让学生也去看看同时期的顾城、舒婷的作品,加深对“朦胧诗”的理解。
  总之,语文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志锻炼。一篇篇美文可以在学生心目中构成一座座丰碑。如果我们可以正确运用网络资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正确管理好教师自己和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语文阅读教学会在时代中焕发出更亮丽的光彩,学生在优秀的人文精神熏陶下,将收获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性,从而成为一个于家于国都有益的人。
  (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
  (责任编辑 关志强)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立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其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教育的殷切期望,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  “立德树人”的教育任
期刊
新课程标准将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会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以及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将学生对数学基本思想的学习提升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那么根据“四基”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如何做到基础知识技能以及基本思想的兼顾,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础技能的训练,又能在课堂内容中有效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呢?  一、有效融合,引领学生体验数学思想  数学思
期刊
让,即让位;引,即引导。“让学引思”,就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把教学的主体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主动地去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进行点拨、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改进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和自觉迁移,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作为高中教师,我们更应该在高中教学阶段,深入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特质,以“让学引思”为手段,在
期刊
幼儿教育不仅是教育系统中的一部分,更是关乎幼儿终身发展的奠基教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末的近百年进程中,山西幼儿教育事业紧跟时代脚步,不断更新发展,可谓“改头换面”,硕果颇丰。回顾山西幼教事业的风雨历程,汲取其发展的有益经验,是提升山西幼教品质的有效途径。  一、回望曲折前进中的山西幼教事业  通史明智。对本地区幼儿教育发展历史的全面认知和把握是我们改革今日幼儿教育、提升幼教品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于细节问题的处理。这里所说的细节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小小的插曲或者是在文本安排上的细微之处。教师抓住这些细节之处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文本内容上的细节虽小,但却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同样,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插曲,如果教师智慧处理,也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所以,教师千万不能忽略对课堂教学细节的有效利用,要合理处置,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
期刊
所谓“问题导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置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以便更好地讲述课堂重点内容。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导学问题”多设置为开放性思考题,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有序生长。  一、有效提问,利用“问题导学”推促创新思维不断生长  目前,应试教学仍然在数学课堂普遍存在,很多教师简单地挑选许多习题,让学生熟练题
期刊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在学生了解三角形一些基本特征的基礎上要学习的内容,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研究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有怎样的特点,再尝试着去探究怎样让它们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这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1:把较长的一根可以剪掉一截。  学生2:我觉得也可以把较短的一根延长
期刊
人教版三年级《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这样一篇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在教学中,除了要关注诗歌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想象力之外,更要关注“乞巧节”在被“拉近和推远”的过程中是否有其他的意蕴,学生的思维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被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古诗句是否真的在“言近而旨远”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光芒等。  听过一些执教《乞巧》的公开课,不论是哪个教师,都绕不过
期刊
群文阅读,就是将一组内容相近或者主题相同的文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进行集中教学,以便在大面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开阔他们的阅读眼界,提升其阅读素养。  一、从内容来看,需要依据文本进行组合  开展群文阅读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选编,在保证群文阅读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在选编过程中,要以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服务为重点。  例如,针对《走,我们去植树》《沙漠
期刊
好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水,所经之地,生机勃勃,万木葳蕤”。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为使教育的目标这枚鹅卵石更完美,教育需要如水一样“载歌载舞”。  以下是校本思想品德教材《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学生》的部分教学设计:  【案例】樊某,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境比较贫苦,连最基本的学习用品都没有,因此,一到写字做作业她就显得很慌乱。平时上课时她几乎都低着头,不敢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