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群文阅读 提升阅读素养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olov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就是将一组内容相近或者主题相同的文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进行集中教学,以便在大面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开阔他们的阅读眼界,提升其阅读素养。
  一、从内容来看,需要依据文本进行组合
  开展群文阅读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选编,在保证群文阅读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在选编过程中,要以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服务为重点。
  例如,针对《走,我们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这三课,尽管体裁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但是主题相近,教师可以将其选编成一组群文,让学生进行综合阅读,了解沙漠中到处都是黄沙,而且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危害,再一次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治理沙漠?有哪些成功经验?这样从沙漠的危害,到治理方法,学生就会有个全面认识,同时也可以进行延伸,让他们认识到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进行群文阅读选编时,教师要有侧重,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遵循他们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语文教学规律进行。因此,教师要挑选一些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文章,同时还需要结合学段、年段乃至学期、单元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挑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阅读效率。
  二、从顺序来看,需要依据层次展开教学
  群文阅读时,从学生理解来看,需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直接到抽象,从教学规律来看,需要从扶到放,从精讲到略读。因此,群文选编的文章编排一般都是从课内到课外,同时结合文本难易程度,逐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另外,在编排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阅读技能的提升以及语言的渗透运用。
  例如,针对《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教师可先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导入,奠定课堂感情基调,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背景是什么样的,心情怎样,结果怎样,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来感知浓浓的母爱。同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分析阅读并让学生尝试写写自己的母亲,通过读写结合,从感知到运用,不仅可以全面深化课堂感情基调,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从而有層次地展开教学。
  针对群文教学,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课文的例子作用,通过1+N组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从策略来看,需要依据主问题贯穿教学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提问是最好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有效推促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并根据其反馈情况对下一步环节进行调整。群文阅读虽然文本内容较多,但在教学中却是一个整体,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贯穿整个教学的问题,以便有效推促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例如,针对《燕子》《天鹅的故事》《鸟语》这一组群文,其内容主要是写燕子、天鹅还有小鸟等的故事,其主题是向学生传递保护鸟类的理念。《燕子》让学生认识到燕子是春天的使者,燕子的到来也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天鹅的故事》则让人认识了天鹅的智慧和勇敢;《鸟语》则通过喜鹊报喜、燕子勤劳等让人认识到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因此,针对这一组群文阅读,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共性问题,如通过这一组群文让人认识到鸟类的可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如果伤害它们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等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群文阅读教学必须有主问题,教师需要根据主问题进行分层,逐步提出次要问题,以便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最终实现群文教学的目标。
  总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新建南路校区)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目前国家推行的统一教材大多是为城镇学生设计的,有些内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有一定距离的。作为教师,就是要在把握好教材内容的同时,把目光投到学校和生活周围触手可及的材料与实践当中去。我们农村有神奇的菜园、满地的野花,还有美丽的大海和海边的贝壳……这是生活在城里的学生所无法感受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农家、渔家的文化特色,依靠乡土材料去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立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其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教育的殷切期望,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  “立德树人”的教育任
期刊
新课程标准将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会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以及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将学生对数学基本思想的学习提升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那么根据“四基”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如何做到基础知识技能以及基本思想的兼顾,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础技能的训练,又能在课堂内容中有效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呢?  一、有效融合,引领学生体验数学思想  数学思
期刊
让,即让位;引,即引导。“让学引思”,就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把教学的主体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主动地去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进行点拨、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改进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和自觉迁移,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作为高中教师,我们更应该在高中教学阶段,深入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特质,以“让学引思”为手段,在
期刊
幼儿教育不仅是教育系统中的一部分,更是关乎幼儿终身发展的奠基教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末的近百年进程中,山西幼儿教育事业紧跟时代脚步,不断更新发展,可谓“改头换面”,硕果颇丰。回顾山西幼教事业的风雨历程,汲取其发展的有益经验,是提升山西幼教品质的有效途径。  一、回望曲折前进中的山西幼教事业  通史明智。对本地区幼儿教育发展历史的全面认知和把握是我们改革今日幼儿教育、提升幼教品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于细节问题的处理。这里所说的细节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小小的插曲或者是在文本安排上的细微之处。教师抓住这些细节之处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文本内容上的细节虽小,但却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同样,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插曲,如果教师智慧处理,也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所以,教师千万不能忽略对课堂教学细节的有效利用,要合理处置,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
期刊
所谓“问题导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置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以便更好地讲述课堂重点内容。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导学问题”多设置为开放性思考题,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有序生长。  一、有效提问,利用“问题导学”推促创新思维不断生长  目前,应试教学仍然在数学课堂普遍存在,很多教师简单地挑选许多习题,让学生熟练题
期刊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在学生了解三角形一些基本特征的基礎上要学习的内容,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研究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有怎样的特点,再尝试着去探究怎样让它们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这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1:把较长的一根可以剪掉一截。  学生2:我觉得也可以把较短的一根延长
期刊
人教版三年级《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这样一篇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在教学中,除了要关注诗歌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想象力之外,更要关注“乞巧节”在被“拉近和推远”的过程中是否有其他的意蕴,学生的思维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被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古诗句是否真的在“言近而旨远”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光芒等。  听过一些执教《乞巧》的公开课,不论是哪个教师,都绕不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