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宜致力于导。”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导与学的双边关系,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引导;学习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以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服务,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导情,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1. 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所以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心理特征——“兴趣性”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课,画出最能说明董存瑞英勇的词——顶。接着让学生带着“董存瑞为什么要顶?怎么顶?”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述敌人的暗堡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董存瑞主动请战,在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情况万分紧急时,他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右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的情景。借助多媒体,再现当时董存瑞炸掉暗堡的场面,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然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对董存瑞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敬之情。
2. 创设自主探索的情景。在教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善于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学习新知识的环境中,感到学习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感到学习是快乐的,总想弄懂不明白的问题,喜欢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发现问题,不由自主地想去探索的心理取向。如语文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中播放遥看地球表面的图像,展现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美丽壮观的各色建筑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从而感悟到地球像母亲一样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激发起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情况,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地球留给人类的生存范围又是那样的渺小。通过展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的现象及其所造成的灾难实例,帮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启发学生想象、思考,激发起学生要保护地球的愿望。
二、 导学,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1. 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重视读书方法的传授与培养。修订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应安排听读、默读、齐读、指名读、引读等多种形式,充分让学生读课文,做到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
2. 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要给学生营造质疑的渠道,使学生敢疑、会疑、爱疑。当然,“质疑”只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如何引导学生释疑呢?讨论探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既可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方向转变,也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的内部活动,是谁也不能替代的,“知识内化”需要一個过程。因此要给学生独立进行“内化”的机会,不能将思考时间定为优生思考时间,要定为中下生思考时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留充分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只有保证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才能扩展思路去想象,去解决问题。
4. 要给学生尝试的机会。
尝试是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学生发现问题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采取一些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先去尝试,先去找出答案。
5. 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是“权威”的表现。其实,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适量、适度,全部包办代替容易形成学生揣摩老师心理去回答阅题的习惯。而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他们相互评价,在情感上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协作精神;思维上可以让学生从更高一个层次对知识的形成,强化做出分析,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沟通相互联系。
三、 导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教师认真示范,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方法,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逐步渗透。小学生受知识和思维限制,有些学习方法不能一同进行总结概括,而要让学生对方法逐步领悟和掌握。(3)适时指导和总结。当学生对方法运用较熟练后就可以及时进行总结和概括,使学生自觉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大段,写的是小女孩先后五次擦燃火柴时眼前出现的幻景和幻景破灭。基本上是按“擦燃火柴——产生幻景——幻景破灭”这一方法而叙述的。根据教材这一特点,可采取教师“举一”,学生“反三”的教法,即以第一次擦燃火柴这段作为教学突破口进行重点讲解,先设计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小女孩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产生什么幻想?结果怎样?提出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从而理解这段意思。然后启发学生玩味,揣摩有关词句,如“多么温暖多么明亮”,“奇异的火光”,“多么舒服”等,品读体会“这是奇异的火光!”,“手里只有烧过了的火柴梗”等句子的含义。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段课文。最后指导学生归纳学习这段的方法:①边读边思,了解课文内容;②品词析句,体会词句含义;③诵读欣赏,领会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一学法,去阅读后面几次擦火柴的章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石良柱,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铁长中心学校。
关键词:自主学习;引导;学习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以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服务,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导情,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1. 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所以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心理特征——“兴趣性”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课,画出最能说明董存瑞英勇的词——顶。接着让学生带着“董存瑞为什么要顶?怎么顶?”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述敌人的暗堡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董存瑞主动请战,在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情况万分紧急时,他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右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的情景。借助多媒体,再现当时董存瑞炸掉暗堡的场面,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然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对董存瑞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敬之情。
2. 创设自主探索的情景。在教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善于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学习新知识的环境中,感到学习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感到学习是快乐的,总想弄懂不明白的问题,喜欢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发现问题,不由自主地想去探索的心理取向。如语文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中播放遥看地球表面的图像,展现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美丽壮观的各色建筑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从而感悟到地球像母亲一样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激发起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情况,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地球留给人类的生存范围又是那样的渺小。通过展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的现象及其所造成的灾难实例,帮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启发学生想象、思考,激发起学生要保护地球的愿望。
二、 导学,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1. 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重视读书方法的传授与培养。修订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应安排听读、默读、齐读、指名读、引读等多种形式,充分让学生读课文,做到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
2. 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要给学生营造质疑的渠道,使学生敢疑、会疑、爱疑。当然,“质疑”只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如何引导学生释疑呢?讨论探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既可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方向转变,也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的内部活动,是谁也不能替代的,“知识内化”需要一個过程。因此要给学生独立进行“内化”的机会,不能将思考时间定为优生思考时间,要定为中下生思考时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留充分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只有保证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才能扩展思路去想象,去解决问题。
4. 要给学生尝试的机会。
尝试是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学生发现问题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采取一些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先去尝试,先去找出答案。
5. 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是“权威”的表现。其实,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适量、适度,全部包办代替容易形成学生揣摩老师心理去回答阅题的习惯。而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他们相互评价,在情感上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协作精神;思维上可以让学生从更高一个层次对知识的形成,强化做出分析,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沟通相互联系。
三、 导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教师认真示范,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方法,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逐步渗透。小学生受知识和思维限制,有些学习方法不能一同进行总结概括,而要让学生对方法逐步领悟和掌握。(3)适时指导和总结。当学生对方法运用较熟练后就可以及时进行总结和概括,使学生自觉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大段,写的是小女孩先后五次擦燃火柴时眼前出现的幻景和幻景破灭。基本上是按“擦燃火柴——产生幻景——幻景破灭”这一方法而叙述的。根据教材这一特点,可采取教师“举一”,学生“反三”的教法,即以第一次擦燃火柴这段作为教学突破口进行重点讲解,先设计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小女孩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产生什么幻想?结果怎样?提出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从而理解这段意思。然后启发学生玩味,揣摩有关词句,如“多么温暖多么明亮”,“奇异的火光”,“多么舒服”等,品读体会“这是奇异的火光!”,“手里只有烧过了的火柴梗”等句子的含义。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段课文。最后指导学生归纳学习这段的方法:①边读边思,了解课文内容;②品词析句,体会词句含义;③诵读欣赏,领会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一学法,去阅读后面几次擦火柴的章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石良柱,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铁长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