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功夫熊猫2》自全球上映以来,深受影迷们的喜爱,尤其是电影将中国元素刻画的极为丰富多彩,在中国文化,中国功夫及中国风景与美食等方面都有精彩呈现。这部电影的成功,体现了西方电影对中国文化的有效解读与融合、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机糅合的进步历程。
关键词:《功夫熊猫2》;中国文化;世界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2008年的《功夫熊猫》曾引起了关于西方人表现中国文化的大讨论。电影具有中国特色的两大文化要素:功夫和熊猫,观众可以在这部电影找到很多中国文化的画面和名词,如:道家的阴阳八卦,中国的古代衣着,有江南地区特色的建筑,手推车,面条和保留中文发音的师傅(SHIFU)、乌龟(WUGUI)、麻将(MAJIANG)、豆腐(DOUFU)等等。三年后,从好莱坞梦工厂诞生的功夫熊猫阿宝再次归来。《功夫熊猫2》把中国元素、东方精神吃得更透,表现得更好。特别是前一集所运用的中国元素到第二集更加丰富纯熟,影片是全球审美与中国元素的有机糅合,生发出强大的艺术魅力,给人以深刻启迪。
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功夫熊猫2》最让人惊叹的地方,是其对中国风情、中国文化的运用基本上达到了调配自如的境界,并在一种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了机智的文化融合的成功尝试。影片的开画不仅整个梦工厂的宣传片头换成了皮影戏风格,标志性的小男孩坐在月亮上垂钓的logo也换成了一只乌龟坐在月亮上钓鱼,巧妙地串联上了第一部《功夫熊猫》里的主要人物龟仙。随后一段故事发生背景的交代也是用旁白结合皮影戏效果的画面来呈现的,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流畅的视觉连接,而且用皮影的虚化方式也非常巧妙地配合了正式故事开启前“史前史”的另一个时空回溯。仅仅是开片这几分钟的小段落就体现了此片制作者对中国文化把握的功力。
《功夫熊猫2》里,羊仙姑预言说沈先生会被“一个黑白相间的动物打败”,这时电影画面上黑和白组成了一个太极阴阳鱼的图案,黑白相间的熊猫竟然暗合了太极阴阳之理。阿宝以太极之功加保龄之术一举摧毁沈王爷的舰队,确实显现了太极阴阳调和的东方哲学观,比第一部结尾“力强者胜”的结果更高了一层。但以身体之功夫(原始人力)对抗火器(现代科技),总让人联想起《东方不败风云再起》里那句很有义和团风格的经典台词:“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功夫熊猫2》结尾部分的“无字天书”其实已经深得中国文化中的不可言说之妙。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这个意思。阿宝在第一部里领悟到了功夫应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不是在于外在的形式。续集里,浣熊师傅更是让阿宝自己去体会“心静如水”(Inner Peace)的更高境界。
影片的艺术总监雷蒙曾说:“在这两部影片中,我们加入了大量水的元素。我们理解的中国文化中,太极是与水和大自然联动的功夫。”在续集的结尾,沈王爷以大炮对抗熊猫:大炮用火药,属火,至刚至猛;熊猫阿宝的太极功夫则秉持“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以水之至柔克火之至刚;片尾的设计让阿宝在水上制服孔雀,以静制动,阴阳归一。
二、神功盖世的中国功夫
既然叫《功夫熊猫》,影片自然把中国功夫作为了重要元素来安排。从第一部中盖世五侠(虎、螳螂、仙鹤、蛇、猴子)代表的五种拳法(虎鹤双形、猴拳、螳螂拳)、点穴术、威力极大的无极拈花指到《功夫熊猫2》里的佛山无影脚、铁砂掌、太极拳……。影片里的动物们俨然李小龙、成龙、李连杰附身,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
三年前,《功夫熊猫》一开场就先声夺人:阿宝在睡梦中化身神龙大侠,以斗笠加披风的侠客造型霸气登场,水墨画风精彩地与凌厉炫酷的武打场面混搭。“盖世五侠”在片中分别展示了黑虎拳、猴拳、螳螂拳、蛇拳、白鹤拳。三年后,《功夫熊猫2》的动作设计更加天马行空,不单加入鼓、二胡、唢呐等传统乐器的陪衬,民乐《步步高》也反复出现。但最令中国观众称奇的是,创作团队竟然结合阴阳、八卦等元素,将熊猫的黑白与太极深度联系,并多次强调“内心的平静”,无一不巧妙的展现了中国功夫的内涵和核心。
三、美不胜收的中国风光
《功夫熊猫》把“中国风”发挥得淋漓尽致:丽江的小桥流水、黄山的云海、桂林的山峦……《功夫熊猫》系列虽然是动画片,对中国风景、建筑的表现却非常用心、逼真。上一部中的和平谷就参考了云南丽江、广西桂林等地的风景。《功夫熊猫2》里的中国风景比上一部更加具体,影片的重要场景“凤凰城”,整座古城坐落在云雾缭绕的山水之间,川西民居风格为主的古式建筑,大红灯笼高高挂,连老建筑上的青苔这样的小细节都没放过。片中凤凰城的构造,成都味儿十足: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担担面、鸡公车、皮影戏、舞龙舞狮、四川火锅……,我们如同跟随着熊猫阿宝在四川游历冒险。
第一部《功夫熊猫》里,和平谷的山门就已经让人联想起了青城山前的山门。到了第二部里,阿宝又开始修炼起新的招式—太极拳。此外,影片最后亮相的“熊猫谷”,让人有一种世外桃源一般的感觉,而孔雀沈王爷的武功招式,正是来源于青城山青城派的动作。山上的中国亭子最后成了阿宝父亲亮相的地方,而“熊猫谷”的真正所在其实就是青城山,那种多雨的湿润的感觉,是我们在青城山所感受到的。 《功夫熊猫2》里的中国风光更加迷人:充满神秘感的寺庙、流动的瀑布、云雾缭绕的隐逸山林……每个画面都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其主色调是绿色的:师傅的袍子是绿色的,神秘的练功区是绿色的,阿宝记忆中与父母在一起的家园更是绿色的。那种明丽润泽的色调宛如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画一般。
四、色味俱佳的中国美食
在中国美食中,最为外国人耳熟能详的,要数“宫保鸡丁”和“豆腐”。在《老友记》这样的美国影视剧中,你经常能看到他们用“宫保鸡丁”开玩笑(钱德勒的妈妈说她情欲高涨是因为吃这个菜吃的……);而豆腐在西方人眼里则是清淡无味的健康食品代表,美剧里经常看到美女因为怕长胖就吃豆腐冰激凌过瘾的场景。在一部叫《我叫布鲁斯》的影片里,美国人竟然把关帝描写成了“豆腐保护神”,因为豆腐现身而大开杀戒!在《功夫熊猫2》里,欣然看到儿子回家的老爸平先生则对过生日的小猪表示,送他一份豆腐蛋糕…无怪乎梦工厂的赞助商美国好侍食品公司趁热打铁在全美超市推出两款“功夫熊猫”版的豆腐食品,800万袋画有熊猫阿宝形象的豆腐将走入美国的千家万户。到了《功夫熊猫2》,食物的分量上升到和角色一样重。种类上除了米饭,还有担担面、豆腐、包子、杏仁饼干等;对剧情的推动也起到关键作用:阿宝来自一个厨师家庭,师父在训练过程中偶然发现食物对这只肥熊猫的强大吸引力,最终通过食物诱导教学,令他的功力以“神速”增长。
在续集里,开篇就是贪吃阿宝在“盖世五侠”面前,一口吃下四十个大包子。担担面、火锅、麻婆豆腐等中文招牌随处可见,鹅爸的餐馆不仅卖面条和包子,还卖麻婆豆腐和火锅。令国内观众惊呼的是,连湖南特产臭豆腐也出现在电影中,完全与内地的食铺接轨,在鹅爸爸回忆把阿宝捡回来的那一幕中,他给阿宝煮面是手上拿了两只面碗,碗的图案来自雍正年间的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五、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中国元素在美国为首的西方电影当中呈现出一个演进的过程。从最早猥琐、奸诈的傅满州,到足智多谋的陈查理,以及功夫利落的李小龙、李连杰,到近些年神秘的西藏喇嘛与风趣的周润发,这些不同角色与戏里中国元素的呈现方式,可以看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演变。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演变过程中,西方电影对中国的诠释也从充满偏见的歧视逐渐转向人性与理解。虽然《功夫熊猫》是西方电影,但中国人却以充分的自信拥抱、赞美它,这让人对中国与世界文明融合的前景更加乐观。
参考文献:
[1]谢新华,高飞.功夫熊猫:文化的融合与对接[J].文史博览,2008,(08).
[2]吴卫民,石裕祖.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探析[J].学术探索,2008,(08).
[3]成海杨.领略中国文化,共促和平友好[J].重庆与世界,2010,(08).
关键词:《功夫熊猫2》;中国文化;世界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2008年的《功夫熊猫》曾引起了关于西方人表现中国文化的大讨论。电影具有中国特色的两大文化要素:功夫和熊猫,观众可以在这部电影找到很多中国文化的画面和名词,如:道家的阴阳八卦,中国的古代衣着,有江南地区特色的建筑,手推车,面条和保留中文发音的师傅(SHIFU)、乌龟(WUGUI)、麻将(MAJIANG)、豆腐(DOUFU)等等。三年后,从好莱坞梦工厂诞生的功夫熊猫阿宝再次归来。《功夫熊猫2》把中国元素、东方精神吃得更透,表现得更好。特别是前一集所运用的中国元素到第二集更加丰富纯熟,影片是全球审美与中国元素的有机糅合,生发出强大的艺术魅力,给人以深刻启迪。
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功夫熊猫2》最让人惊叹的地方,是其对中国风情、中国文化的运用基本上达到了调配自如的境界,并在一种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了机智的文化融合的成功尝试。影片的开画不仅整个梦工厂的宣传片头换成了皮影戏风格,标志性的小男孩坐在月亮上垂钓的logo也换成了一只乌龟坐在月亮上钓鱼,巧妙地串联上了第一部《功夫熊猫》里的主要人物龟仙。随后一段故事发生背景的交代也是用旁白结合皮影戏效果的画面来呈现的,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流畅的视觉连接,而且用皮影的虚化方式也非常巧妙地配合了正式故事开启前“史前史”的另一个时空回溯。仅仅是开片这几分钟的小段落就体现了此片制作者对中国文化把握的功力。
《功夫熊猫2》里,羊仙姑预言说沈先生会被“一个黑白相间的动物打败”,这时电影画面上黑和白组成了一个太极阴阳鱼的图案,黑白相间的熊猫竟然暗合了太极阴阳之理。阿宝以太极之功加保龄之术一举摧毁沈王爷的舰队,确实显现了太极阴阳调和的东方哲学观,比第一部结尾“力强者胜”的结果更高了一层。但以身体之功夫(原始人力)对抗火器(现代科技),总让人联想起《东方不败风云再起》里那句很有义和团风格的经典台词:“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功夫熊猫2》结尾部分的“无字天书”其实已经深得中国文化中的不可言说之妙。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这个意思。阿宝在第一部里领悟到了功夫应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不是在于外在的形式。续集里,浣熊师傅更是让阿宝自己去体会“心静如水”(Inner Peace)的更高境界。
影片的艺术总监雷蒙曾说:“在这两部影片中,我们加入了大量水的元素。我们理解的中国文化中,太极是与水和大自然联动的功夫。”在续集的结尾,沈王爷以大炮对抗熊猫:大炮用火药,属火,至刚至猛;熊猫阿宝的太极功夫则秉持“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以水之至柔克火之至刚;片尾的设计让阿宝在水上制服孔雀,以静制动,阴阳归一。
二、神功盖世的中国功夫
既然叫《功夫熊猫》,影片自然把中国功夫作为了重要元素来安排。从第一部中盖世五侠(虎、螳螂、仙鹤、蛇、猴子)代表的五种拳法(虎鹤双形、猴拳、螳螂拳)、点穴术、威力极大的无极拈花指到《功夫熊猫2》里的佛山无影脚、铁砂掌、太极拳……。影片里的动物们俨然李小龙、成龙、李连杰附身,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
三年前,《功夫熊猫》一开场就先声夺人:阿宝在睡梦中化身神龙大侠,以斗笠加披风的侠客造型霸气登场,水墨画风精彩地与凌厉炫酷的武打场面混搭。“盖世五侠”在片中分别展示了黑虎拳、猴拳、螳螂拳、蛇拳、白鹤拳。三年后,《功夫熊猫2》的动作设计更加天马行空,不单加入鼓、二胡、唢呐等传统乐器的陪衬,民乐《步步高》也反复出现。但最令中国观众称奇的是,创作团队竟然结合阴阳、八卦等元素,将熊猫的黑白与太极深度联系,并多次强调“内心的平静”,无一不巧妙的展现了中国功夫的内涵和核心。
三、美不胜收的中国风光
《功夫熊猫》把“中国风”发挥得淋漓尽致:丽江的小桥流水、黄山的云海、桂林的山峦……《功夫熊猫》系列虽然是动画片,对中国风景、建筑的表现却非常用心、逼真。上一部中的和平谷就参考了云南丽江、广西桂林等地的风景。《功夫熊猫2》里的中国风景比上一部更加具体,影片的重要场景“凤凰城”,整座古城坐落在云雾缭绕的山水之间,川西民居风格为主的古式建筑,大红灯笼高高挂,连老建筑上的青苔这样的小细节都没放过。片中凤凰城的构造,成都味儿十足: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担担面、鸡公车、皮影戏、舞龙舞狮、四川火锅……,我们如同跟随着熊猫阿宝在四川游历冒险。
第一部《功夫熊猫》里,和平谷的山门就已经让人联想起了青城山前的山门。到了第二部里,阿宝又开始修炼起新的招式—太极拳。此外,影片最后亮相的“熊猫谷”,让人有一种世外桃源一般的感觉,而孔雀沈王爷的武功招式,正是来源于青城山青城派的动作。山上的中国亭子最后成了阿宝父亲亮相的地方,而“熊猫谷”的真正所在其实就是青城山,那种多雨的湿润的感觉,是我们在青城山所感受到的。 《功夫熊猫2》里的中国风光更加迷人:充满神秘感的寺庙、流动的瀑布、云雾缭绕的隐逸山林……每个画面都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其主色调是绿色的:师傅的袍子是绿色的,神秘的练功区是绿色的,阿宝记忆中与父母在一起的家园更是绿色的。那种明丽润泽的色调宛如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画一般。
四、色味俱佳的中国美食
在中国美食中,最为外国人耳熟能详的,要数“宫保鸡丁”和“豆腐”。在《老友记》这样的美国影视剧中,你经常能看到他们用“宫保鸡丁”开玩笑(钱德勒的妈妈说她情欲高涨是因为吃这个菜吃的……);而豆腐在西方人眼里则是清淡无味的健康食品代表,美剧里经常看到美女因为怕长胖就吃豆腐冰激凌过瘾的场景。在一部叫《我叫布鲁斯》的影片里,美国人竟然把关帝描写成了“豆腐保护神”,因为豆腐现身而大开杀戒!在《功夫熊猫2》里,欣然看到儿子回家的老爸平先生则对过生日的小猪表示,送他一份豆腐蛋糕…无怪乎梦工厂的赞助商美国好侍食品公司趁热打铁在全美超市推出两款“功夫熊猫”版的豆腐食品,800万袋画有熊猫阿宝形象的豆腐将走入美国的千家万户。到了《功夫熊猫2》,食物的分量上升到和角色一样重。种类上除了米饭,还有担担面、豆腐、包子、杏仁饼干等;对剧情的推动也起到关键作用:阿宝来自一个厨师家庭,师父在训练过程中偶然发现食物对这只肥熊猫的强大吸引力,最终通过食物诱导教学,令他的功力以“神速”增长。
在续集里,开篇就是贪吃阿宝在“盖世五侠”面前,一口吃下四十个大包子。担担面、火锅、麻婆豆腐等中文招牌随处可见,鹅爸的餐馆不仅卖面条和包子,还卖麻婆豆腐和火锅。令国内观众惊呼的是,连湖南特产臭豆腐也出现在电影中,完全与内地的食铺接轨,在鹅爸爸回忆把阿宝捡回来的那一幕中,他给阿宝煮面是手上拿了两只面碗,碗的图案来自雍正年间的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五、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中国元素在美国为首的西方电影当中呈现出一个演进的过程。从最早猥琐、奸诈的傅满州,到足智多谋的陈查理,以及功夫利落的李小龙、李连杰,到近些年神秘的西藏喇嘛与风趣的周润发,这些不同角色与戏里中国元素的呈现方式,可以看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演变。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演变过程中,西方电影对中国的诠释也从充满偏见的歧视逐渐转向人性与理解。虽然《功夫熊猫》是西方电影,但中国人却以充分的自信拥抱、赞美它,这让人对中国与世界文明融合的前景更加乐观。
参考文献:
[1]谢新华,高飞.功夫熊猫:文化的融合与对接[J].文史博览,2008,(08).
[2]吴卫民,石裕祖.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探析[J].学术探索,2008,(08).
[3]成海杨.领略中国文化,共促和平友好[J].重庆与世界,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