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期以茶》教学设计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2003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目标:
  1.感悟季羡林先生纯朴、率真、淡泊、豁达的人格魅力,了解作者洒脱豁达的人生观。
  2.体会作者纯朴率真而又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重点:
  感悟作者勤奋、纯朴、率真、淡泊、豁达的人格魅力,体会纯朴幽默的语言风格。
  难点:
  了解作者洒脱豁达的人生观。
  为了完成以上两个学习目标,我设置了以下几个学习环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对联,进而导入本文的学习)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猜猜这段颁奖词赞扬的是谁。(学生回答:季羡林。)季羡林老先生真的不愧富有“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样的称号,尽管他已九十高龄,但仍笔耕不辍地著书立说。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展现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那么,季老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他有怎樣的人生态度?或许,我们从他的散文《相期以茶》中就能找到答案。
  二、简介作者
  (过渡)接下来,是品味《相期以茶》,感悟季羡林先生的人格魅力。为此,我以活动为主,设计了三个活动。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畅所欲言
  因为课前学生已经做了预习,所以,我在学生预习之后设计了一个说话题目,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让你深受启发的内容)。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可能会涉及到的方面:(1)季羡林先生的人品; (2)文品;语言风格;(3)人生态度。
  (过渡)然后,结合大家的感受来细细地品读文本,走近季羡林老先生。
  活动二:亲近学者
  这一环节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重点环节,也是最能表现作者人品的环节。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季先生的人品和文品,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季老先生精神品质的语句,并加以分析其人格魅力。
  (要求学生边读边理解,分析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突显了纯朴幽默的语言风格?
  3.找出文中表明作者人生态度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到很多能够表现作者精神品质的语句,对于其中的品质特征也不难回答。再通过品读语言,引导学生寻找这些语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来体会纯朴幽默的语言风格,这一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只要感觉出语言的特点来就可以了。第三个问题,学生能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也能够笼统地说出作者的人生态度,进而理解“相期以茶”的含义。学生能够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过渡)季老先生真的不愧为“三冠加身”,通过他的文品我们看到了他的人品,他留给我们的更是久久不息的人格魅力。
  活动三:畅谈人生
  《九十抒怀》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碗回锅的红烧肉,本文《相期以茶》也让我们不得不和作者一起考虑那个沉重的话题: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是一味地追求闲情逸致,还是让生命奏出华美的乐章?
  让学生根据本文的学习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粗浅地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因为这篇文章主要涉及到作者的人生观,这是不可回避的话题,而且这个话题非常宽泛,又是难点,对于高中生而言,不可能很深入,但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
  四、结束语
  人生有限,但学无止境,去除浮躁病,减淡名利心,我们的人生也会“何止于米”,更会“相期以茶”。
其他文献
摘 要:如火如荼的新课改一直在深入开展,新课改的理念也使很多老师在思考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与时俱进、是真正进入了课堂还是只停留在书面的教学计划中。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乱七八糟的生活,便是受乱七八糟的教育。”我认为:“理念即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了正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才能进行有效的备课。构建课堂,教师是关键。  关键词:教学理
期刊
前段时间拜读了上海一位特级教师关于阅读教学的专著。他认为在语文教學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普遍滋生了一种“松绑”的心理,还含沙射影地对正在进行课改的某些省市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异议:现行的课改理念在教学中可能驱除了奴性,却迎来了野性。这位老师的言辞固然有偏颇之处,但也不能说全无道理。  新课程标准区别于旧课程标准的最大特性,即它的核心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前半个世纪,中国的语文教学偏向工具说,注重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标还对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可见阅读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付诸儿童阅读行为的,尤其是要奠定起步阅读之“基”,夯实大量阅读之“路”,化解提高阅读能力之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对于数学学习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主动参与与交流的探究学习活动之中。这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认为的“知识是主体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动地建构起来的”是一致的。那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教学,成为新时期的课题和教师们共同的追求。  结合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可从如下方面来努力:  一、科学确立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具有语文能力形成和人文精神鍛造的特性,因此,教师要针对特性来处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新课程的推进。  1.抓语言学习。
期刊
摘 要:文章在分析新课标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把握新课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阐述了目标达成、学生参与、自主建构、师生互动及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的理念与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有效性 达成 参与 发展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效果、效率的基础上,追求有效益,这种追求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期刊
《我的信念》是初一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表现了居里夫人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以及取得的世所瞩目的巨大成就,从而说明作为一个人,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要有事业心,要有奉献精神。  居里夫人这位著名科学家,作为初一学生,大多数同学早有耳闻,并不神奇
期刊
本文是我对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人民音乐家——聂耳》所做的教学设计。笔者以人物介绍为教学内容,以史学研究的原则对音乐家聂耳进行还原,按“作为音乐家的聂耳”和“作为革命者的聂耳”两条主线,客观再现了聂耳的成长道路,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  一、教学目标  1.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了解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2.
期刊
陶行知曾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机,在孩子心灵中及早播下道德的种子,使幼儿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明确德育目标,改革实施方案,使幼儿德育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德育目标的设置  幼儿期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
期刊
“观千剑而识器,操千曲而知音。”这句古语告诉了我们只要看得多、练得多就能“识器”、“知音”的道理。语文阅读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三分文章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警句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可见, 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陶冶学生情感、启迪思想、享受审美情趣、提高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