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桂林老师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的家境“穷”,上学实在是一种奢侈。小学的六年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只记得每到放寒假前,班主任老师都会来家里讨要学费,最后只得提几片挂在烟头上的腊肉做抵押。
  母亲便要我跟着一个做篾匠的邻居学手艺,我不得已只好屈从于命运。初中开学的时候,同学们纷纷去太平铺中学报名,看看贴满木板墙壁的奖状,我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父亲还是成天在外面跑,不是把一些不相干的陌生人弄进家喝酒,就是把家里一些上好的木料弄出去喝酒,对我的学习依然不闻不问,仿佛是一个局外人。母亲除了叹息,无办法可想。我陷入彻底的绝望中,眼巴巴地看着一切再无挽回的余地,我要在中秋节去拜师了。
  离八月十五大约还有几天,谢桂林老师来到了我家。那一天实在是令人意外,除了弟弟去村里上小学,母亲和祖父他们都在家里。坐在四壁乌黑的屋子中,谢老师理直气壮地向他们讲述着读书的重要,劝说他们无论如何都要送我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他的话道理深刻,事例具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最后还用一句广为人知的“养儿不读书,如同养头猪”来归总作结。听得祖父边向烟管里塞烟丝边点头,母亲也在一旁不停地附和赞许,父亲比任何人都显得通情达理……
  经过一夜的反复商讨,第二天,父亲挑着一担铺盖卷送我去读书了。那一天,下着小雨,我穿着一双黄色的拖鞋,是1994年9月12 日。
  进了学校之后,我一分钱都交不出。谢桂林老师也从没有问过我,他安慰我,让我只管好好读书,钱有了再给他。然而,每当周六放学,他在班上泛泛地催交费用时,我感到无比的难堪,几次三番地萌生了各种逃课的念头。那个时候,我在求学上还在观望甚至想退缩,成绩一直徘徊在年级十几名左右,多半课余时间都被武侠小说掳去,有时课堂上也忍不住,有一次被谢老师收缴了一大叠。直到初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总结时,校长在全校的大会上来了一次讲话,他翕动着嘴角的胡须,似笑非笑地说:“有些同学家里穷,以为老师巴结他,一次又一次地去家访,求他读书。他到学校里却不懂得珍惜,成绩很一般。这些同学把老师的好心当作驴肝肺,把贫穷当作资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挑起一泡屎不知道臭。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贫穷可耻!”他的话字字带着芒刺!他虽然没有点名,但我的脸上火辣辣的,觉得他说的就是我,散会之后便逃离了学校。
  我还没有走出柏油路,谢老师便追了来,他板着脸,摩托车前轮斜绕在我的前面,我只好跟着他回去。那一天,隔壁班上的一名同学也回去了,从此辍了学。谢桂林老师侧面向同学打听了我逃课的原因,找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严肃地指出了我的问题,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尊严不是靠逃避保留住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最好的成绩来证明自己,让别人刮目相看。
  他的一席话说得我羞愧难当而又热血沸腾,成了我学习生活的转折点。那时,教室里的灯是由传达室薛秋芝老师统一控制的,下晚自习后教室里没有电源,我便在同学们就寝之后,忍受着熏天的臭气和蚊子的叮咬站在厕所里背生物、背地理。
  我的成绩也因此稳步上升,到初二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已经称得上是名列前茅了。
  进入初三,我再度陷入了迷茫。我常常想,我这样拼命学习,目的是什么呢?我还有可能继续读书吗?三年的初中生活,我没有一次完完整整、爽爽快快地交过学费,没有哪一期谢老师没有垫付过学费,即使我中考考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我这样每天坚持到十二点,早上五点多就起来,课外课间也竭力把时间化零为整背读复习,几乎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休息时间,这值得吗?
  我回家了,打算主动退学。
  那一次谢桂林老师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这封信至今保存在我的书箱里。他对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表示了极大的赞许和敬佩,甚至把我同“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古人相提并论,并预言這样下去我一定能考出最好的成绩。他让我放心,他将组织同学们为我捐款,组织同学到工地上搬砖,为我筹集中考复习资料的各种费用;如果考上了师范,他将出面替我向银行贷款,一定竭尽所能为我创造读书的机会。我几乎没有犹豫的余地,又回到了学校。
  我觉得自己非考出最好的成绩不可!
  我以672分的中考成绩,考上了桃源师范学校。成绩出来之后,谢桂林老师亲自到我家来报喜。紧接着,他又履行了承诺,在开学的那天,带着我到信用社贷款,担保人一栏他毫不犹豫地签上了他的名字,然后送我去桃源师范报到,把我交到新的班主任邹志清先生那里。那一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记得是1997年8月31日。
  我从师范毕业之后,走上了工作岗位,至今已在讲坛上站了18个春秋。
  责任编辑:李 梅
  美术插图:段 明
其他文献
今年的初雪落得早,农历十月刚过半,天地莹白。生日那天,煮茶焚香,抄经自省,清贡白百合一枝,一抬头,雪花漫天飞舞,如千万只蝴蝶,斜入闲亭瓦舍。  春绿冬白,我更喜欢冬天,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人的心思亦随之沉潜、简静、安闲。临窗观画,朋友新赠的兰花图寥寥数笔,逸气草草,行书题跋“惠风和畅,吉祥如意,无为而为”。独爱那朱文闲章,“悟禅”,如同师父离开那日,满寺的莲花都开了,水是莲花的镜子,花光与水互为
期刊
冬日的荒凉还没有褪尽,野外的水已经开始流动起来。枯叶丛里的根茎里露出了丰腴的芽头,枯树头上的枝丫间爆出了圆圆的嫩包,在萧瑟的败叶残枝间风儿不停地摆动着柳条。  随着时代的变迁,山区建房子的主料已经换为钢筋水泥,烧饭也不再以木柴为主取而代之为煤气,于是,上山的机会越来越少,不用说孩子,就连村民也基本不去。此番上山,约上三五家人,只为踏青。  不知是哪一夜,风儿转为东南,腊梅繁华未尽,红梅已经尽情地俏
期刊
不管怎樣,蝉从幽暗的土壤里艰难地爬出来。  它已经在树根或是竹根附近的泥土里活动了六七年。经过艰苦跋涉,它到达目的地,寻一处垂直地面90度的树干,栖息在那儿,等待黑夜的降临。  夜幕低垂,蝉的六只脚抓取树干,试着动几下,挪动一点点,再试着动几下。经过反复测试,它选定了安全的场所,准备重生。  接下来蜕变的六七个小时,由半个小时的禅定开始。蝉一动不动。生命需要解脱,成长和变化是必经阶段。安静、冷静,
期刊
二姨的命,如苦斓花,苦、酸、涩。  二姨七月出生,外祖父认为是好兆头,给二姨取名“斓花”。平川的苦斓花和苦刺花一样普遍,苦刺花三月开,苦斓花七月开,因味苦而得名。  外祖父给二姨取的名字,并没有给二姨带来好运。二十九年前,二姨父罹患癌症去世,二姨膝下两女两子,只有大表姐成年,二表妹大表弟还有残疾,小表弟才五岁。二姨父不善劳作,没留下什么家业,就半间瓦房,二楼还没铺楼板,用临时木板搭上。有旁人奚落:
期刊
平生不爱喝茶,品不出茶香茶韵,更不懂茶艺、茶道。  不知何时起,茶道盛行,身边的茶客越来越多,有朋友,有领导,有老板,办公室置上一套精致的红木茶具,冰箱内存放各种茶叶,颇显主人的品位和实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说起茶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一副对茶文化研究很深的样子!朋友圈里经常看到好友们转发的有关茶的知识,茶的感悟,竟然是那么的博大精深,那么的清新雅致,那么的超凡脱俗。我不禁有些心虚,纠结起自
期刊
我的家乡有一條河叫永乐江,二百多公里长,贯穿安仁县全境,后流入湘江。  江水进入安平镇药湖村的时候,江面显得更为宽阔,忽见得繁花古树簇拥着一处古老寺院,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药湖寺。说起药湖寺,真是很有一番来历的,当地民间一直有个传说:远古时期,这里是无边无垠的原始森林,古树参天,百草茂盛,落英缤纷,禽兽穿行。茂密的森林中有一处湖泊,当地人称之为古碧海。湖泊碧波如镜,流光溢彩,鱼儿翔集。一年夏天,炎帝神
期刊
重阳节那天,临时麻烦同事送我去乡下弟弟家。母亲住弟弟家,回去也只是陪母亲吃餐饭而已!在母亲看来,也许意义并不在吃饭上吧!昨天,母亲就打电话,问我是否回去,我当即说要回,并对母亲说,不要张罗多少菜,乡下的蔬菜准备几个就可以的,沙田街上如果有泥鳅,买点也行!  好客的母亲,随着年岁渐长,对子女的话也越来越在意了!这几年母亲推不动石磨了,再说,老家的石磨早就弃之一边,岁月之痕在风化的石头上结下了斑斕痂痕
期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关中农村,生活着一位光棍老汉,五保户,名叫王继芳,这是现在我根据记忆中名字的音调写出来的,也许老人当时的官名不是这两个字。  我那时正值童年,老人很不喜欢我们这些娃娃伙叫他“王继芳爷”,我清晰记得老人曾半笑半怒地对我们说:“崽娃子,叫了王继芳就甭叫爷,叫了爷就甭叫王继芳!”但我们依然当面或背地叫他“王继芳爷”。  王继芳爷的年龄在六十岁往上,高个儿,清瘦,留一撮山羊胡子,经常穿一
期刊
年的脚步像幼儿的脚步,蹒蹒跚跚朝我们一点一点走来。  在我的家乡甘肃静宁,有一种传统小吃在年关前上演,叫作压猪头。就是把年猪杀了以后,用清水把猪头洗净,再用斧头剁碎,放在锅里煮上一两个时辰,捞出来,再用干净的塑料袋层层包扎,放在一个平整的木头板子上,上面压一袋装满粮食的口袋,口袋上面还要压一块沉重的水泥板,活像上了一套刑具,场面有点吓人。我就不免纳闷,压得这么结实,难道是为了防止猪头乱动?压上一天
期刊
有一年过中秋节,生产队杀了几只羊,按人口都分给了各家各户,父亲和母亲商量准备吃一顿羊肉馅饺子。  母亲起早先把肉馅剁好,面也和好了,就让父亲到姥姥家去要两棵白菜,因为我们家的小园比较小,没种萝卜和白菜。过了很久,父亲还不回来,急得母亲团团转。突然,村里的广播喇叭响了,里边传出了父亲颤抖的声音:“我是秦有发,偷了生产队一棵大头菜,我错了,下次絕不再犯。”听到这声音,我们全家人都傻眼了。  原来,姥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