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贴心帮 企业真心带 群众热心干

来源 :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底以来,省委省政府着眼夯实产业扶贫基础,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在全省大力推广发展扶贫车间这一就业扶贫新模式,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扶贫车间发展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从第一个扶贫车间于2018年3月25日在甘谷县谢家湾乡丁家沟村建成运营,短短一年多时间,全省已建成扶贫车间893个,吸纳就业536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413人,占34%,涌现出了宕昌县腾达扶贫车间等一批好的典型。近日,我室组成调研组,对宕昌县腾达扶贫车间进行了专题调研,这个扶贫车间的成功做法尤其是背后的灵活机制、运营方式、带贫模式,具有成长性标志性示范性意义,从中反映出的政府贴心帮扶、企业真心带贫、群众热心参与的鲜活经验,值得全省面上扶贫车间发展学习借鉴。
  一、宕昌县腾达扶贫车间发展情况
  宕昌县腾达扶贫车间由宕昌县政府与甘谷县腾达公司携手创建,总车间位于城关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面积约2400平方米,主要包括手套加工、缝纫和编织3个专业生产车间,手套车间主要以生产劳保手套为主,缝纫车间主要以生产工装、迷彩服、校服、护士服等为主,编织车间主要以生产地毯、挂毯为主。预计今年6月底前,新建的位于车拉乡、甘江头乡、两河口镇、沙湾镇的4个子车间也将投入运营,每个约1000平方米。截至目前,宕昌县已建成扶贫车间41个,正在建设27个,已吸纳贫困户就业1 100余人,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其中:中药材加工31个、轻纺加工13个、农副产品加工8个、肉类加工5个、食用菌种植加工4个、机砖厂1个、电子商务3个、旅游产品加工3个。
  甘谷县腾达公司是一家集国内外劳务输转、职业技术培训、创业孵化及扶贫车间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化民营企业。近年来,腾达公司积极参与甘谷县扶贫事业,并走出甘谷县跨区域发展,在全省共建成运营扶贫车间66个,其中甘谷县32个、宕昌县3个、秦州区3个、张家川县2个、东乡县7个、积石山县4个、景泰县2个、靖远县2个、文县7个、成县1个、定西市3个,生产类型主要以服装加工、汽车坐垫、刺绣、编织手套为主,解决贫困群众就业34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00余人,占80010左右。全省第一个扶贫车间——甘谷县谢家湾乡丁家沟村扶贫车间,就由该公司创办。
  二、引进方式和运营模式
  (一)引进上采用“帮扶式”。宕昌县腾达扶贫车间属于扶贫招商项目,由宕昌县帮扶牵头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牵线搭桥,于2018年从甘谷县引进落地到宕昌县,当年引进,当年建成,当年投入生产。这一项目的引进,很好地发挥了帮扶单位的作用,充分利用了社会帮扶力量。
  (二)投资上采用“轻资产”。项目的投资建设,由宕昌县政府提供车间厂房及水电、取暖、消防、网络、监控视频等辅助生产设施,腾达公司负责投入主要生产设备、原材料、技能培训和管理运营。其中手套车间由宕昌县轻纺公司代表县政府与腾达公司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协议书,将230台手套编织机、15台锁边机、15台打包机及厂房等固定资产全权委托腾达公司经营管理,每台手套编织机器每年租金5000元。缝纫车间有缝纫机96台,由腾达公司购置。通过这种“拎包入住生产”的轻资产模式,既加快了企业项目落地建设进度,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和风险。
  (三)带贫上采用“厂房式”。扶贫车间是城关镇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配套工程,采取“企业+车间+贫困劳动力”模式,共有170多个工作岗位,其中为建档立卡户提供150个就业岗位,通过在贫困村建设实体扶贫车间,帮助无法外出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项目选择上,综合考虑贫困户技能素质、用工条件,精选工服、校服、护士服加工及手套编织等。这些项目,工艺简单、易操作,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符合贫困劳动力特点。此外,我们还了解到,腾达公司在其他县区建设的扶贫车间还采用了“居家式”和“陪读式”等带贫模式,“居家式”就是以外包加工的方式,让贫困户在家里加工订单赚取加工费,“陪读式”就是在易地扶贫搬迁点或家长陪读集中的乡镇建厂房或外包订单,定向吸纳贫困户,这两种做法下一步也将在宕昌县进行推广。
  (四)用工上采用“四步走”。围绕将农民转换成合格的产业工人,在用工管理和组织运营上采用了“扶智+扶志+‘5+2’+潜力提升与技能匹配=产业工人”的模式。
  第一步是3个月的带薪扶智培训,每天发30~ 50元的工资学习技术,让就业群众首先坐得住,然后学技能,同时拿到一定的劳务报酬,尝到在家门口就业的甜头。
  第二步是2个月的扶志教育,期间每月前15天计时工资约450~ 750元,后15天计件工资约800~ 1200元,从工资前后对比中让贫困群众树立多劳多得意识,增长志气。
  第三步是计件提升,从第6个月开始实行全计件制,每周工作5天,休息2天务农,每月以22天作为计件数量制定工资,全勤加100元。每周工作5天计件挣钱,休息2天务农并补助60~ 100元,每月共补助8天。原则实行两个月,按照不同的贫困村弹性制定。在此基础上,为提升员工技能,实行技能提升与月订单产量挂钩,做得越多获得回报就越大。正常熟练缝纫工(一年以上的缝纫技工)每人每天生产13件(八小时),目前扶贫车间的缝纫工每人每天生产5件(八小时)。在此制度下,员工为完成更多订单多挣钱,工作积极主动,甚至自愿加班,熟练能力不断提升,由原来每人每天5件(八小时),变为每人每天九件、十一件、甚至更多,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提升。这些做法,让贫困户感到在休息的时候也拿工资,对本村的扶贫车间产生一种信赖和黏性。
  第四步是技能匹配,按照技能水平对员工进行分类,技能水平高的加工价格高的订单,水平低的加工价格低的订单,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增收动力。
  通過“四步走”,让贫困群众完成从农民到职工的思想转换,掌握生产技能,养成良好工作习惯,最终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   (五)服务上采用“保姆式”。宕昌县坚持“尽善尽美服务、互惠互利发展”的理念,按照省里出台的《关于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意见》(甘政办发[2018]134号)及《关于进一步推动扶贫车间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甘人社通[2019]107号)等政策文件,认真落实财政奖补及金融支持等优惠措施,并由分管副县长统筹协调,工信局主要负责人及县轻纺公司负责人专责与企业对接,全程全方位提供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政策落实及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扶贫车间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带贫益贫成效
  从宕昌县腾达扶贫车间的实践来看,扶贫车间到村到户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挣钱顾家两难全”的突出难题,拓宽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综合素质,取得多方共赢的综合效益。
  一是促进了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农村留守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少一技之长,除了种地、照顾家庭之外,常年空闲在家,还有一些因病因残无法外出务工。扶贫车间将“工厂”建到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时间灵活,用工门槛较低,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看家顾家“外出务工难”问题。在宕昌县城关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48户1166人中,有建档立卡户150人在扶贫车间就业,占车间员工总数的88.24%。扶贫车间给就业贫困户的月工资在1600~ 3500元之间,如按每月平均2300元计算,单人年收入将在2万元以上,真正让贫困群众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二是助推了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腾达扶贫车间按照“扶智+扶志+‘5+2’+潜力提升与技能匹配”培训步骤,通过统一标准生产,统一流程管理,统一技能培训,极大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综合素质,使贫困群众学到了一技之长,有了新的稳定增收渠道,成功将大量农民培育转换为新型产业工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贫困人口凭自己双手脱贫致富,增强了自立自强、靠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志气,破解了贫困群众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技能难”、惰性思想根深蒂固“思想转变难”等问题。
  三是增强了贫困村内生发展动力。腾达扶贫车间已不限于生产加工车间,还包括种植车间、养殖车间等多种方式,涵盖服装、鞋袜、文化旅游、农业观光、特色种养等多个门类,覆盖面大,带动力强。通过扶贫车间到村到户,促进了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集聚,激活了农村闲置的山场、林地、土地及人口红利,推动了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扶贫车间还培育储备了一批成熟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一批以未就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为主的,留得住、干得好的“小老板”“小經理”和致富带头人,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四是实现了企业自身发展壮大。通过发展扶贫车间,腾达公司将贫困群众纳入企业工人队伍,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比如,就工资而言,我省贫困地区人工成本仅为江苏的1/3左右,江苏的工人工资为1万元左右,我省为2000~ 3000元。在腾达车间加工一件工服、西服的生产成本,要比江苏低一半左右。同时,扶贫车间由政府建设厂房,让企业以“轻资产”模式轻装上阵,大大降低了企业投资建设成本,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业务更加广泛,经济效益更加可观,投资于再生产的能力不断提升,生产产能随之扩大。
  四、主要启示及建议
  宕昌县腾达扶贫车间的做法和模式,对当下全省如火如荼建设的扶贫车间,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值得各地在扶贫车间建设运营中借鉴学习。其一,脱贫攻坚工作千头万绪、千难万难,但只要思想解放、思路对头、工作到位,贫困地区同样能干事、能干成事。其二,扶贫车间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贫困地区的一场革命性举措,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渐有产业工人之形,扶贫车间已有现代化工厂之魂。对这样的新生事物,应进一步完善其形制,充实其内涵,强壮其筋骨,不断提质扶壮,促其形神俱备。其三,扶贫车间的发展,机制模式创新是关键,扶贫车间的潜力在创新,生命力也在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合作模式和带贫机制,才能取得“一子落满盘活”之效。其四,对扶贫车间这样具有多方面作用的扶贫新业态,政府的扶持和服务至关重要,落实财政奖补、金融支持等优惠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必不可少,从长远来看,企业更看重的是政府服务水平的高低和服务质量的好坏,更在意的是能够确保长期稳健发展的体制机制土壤。各级政府都应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建设性的态度,舍得让利,精心呵护,真心服务,促其发展壮大。结合全省实际,对扶贫车间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抓住机遇,持续大力推广扶贫车间这一带贫益贫模式。随着东部发达地区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东南亚等地劳动力支撑不足、管理成本加大等因素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向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加速转移。“扶贫车间”为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载体,让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我省目前还有111万贫困人口,其中需要通过发展产业脱贫73.6万人,需要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56万人,支撑扶贫车间发展的人力资源潜力非常大。应抓住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转移这个难得的机遇,把扶贫车间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突破口,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强化资金扶持,让扶贫车间在陇原大地遍地开花,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变身为“产业工人”,将“小车间”集聚打造成为“大产业”,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富民兴陇厚植强劲动力。
  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更多兴办扶贫车间。腾达扶贫车间之所以能够快速发挥出扶贫减贫作用,很重要的是腾达公司在扶贫车间整个运营管理中起了主导作用。各级应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在扶贫车间建设运营中的中坚引领带动作用,紧盯东南沿海一带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我省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建设扶贫车间。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建设扶贫车间,向东部对口协作省市大力宣传我省建设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吸引和争取相关企业在我省创办扶贫车间。同时,鼓励支持省内企业投资建设扶贫车间,鼓励支持致富能人和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在外经商人员、退役士兵等创办领办扶贫车间,培育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三是以“轻资产模式”鼓励引导扶贫车间扩面发展。无论是扶贫车间投资上的“轻资产”,还是运营上的“企业+车间+贫困劳动力”模式,都有利于企业减少经营成本和风险,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并更好发挥作用,也有利于劳动力就近就业。全省各地在推动扶贫车间发展中,可以充分考虑轻资产模式,政府在基础建设、设施设备、场地厂房等方面提供便利,最大限度地让利于企,并将扶贫车间建设在易地扶贫搬迁点或者贫困户较为集中的区域,这样更有利于将贫困群众集中起来进行产业开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可结合实际在水电费、税收、物流、金融支持、工人培训等方面出台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措施,打造扶贫车间发展政策洼地,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办厂。积极引导扶贫车间建立健全财务、生产、考勤、安全等内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实行企业化管理。积极协调和争取省内企事业单位及东部帮扶省市,进一步加大对我省扶贫车间的帮扶力度,为扶贫车间拓宽销路和联系产品订单,鼓励消费我省扶贫车间产品,扩大扶贫车间发展空间。
  四是更加注重以扶贫车间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紧紧围绕各地特色产业培育,特别是“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及加工业、特色种养、服装、鞋袜、毛绒玩具、清洁用品等门类,大力引导扶持创办扶贫车间。利用扶贫车间这个载体,进一步创新贫困劳动力培训模式,加大岗位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将富余农村劳动力培养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鼓励引导扶贫车间更加注重带贫益贫效应,把更多的贫困户拉进车间、嵌入生产,强化利益联结,让他们强本领、长志气、增收入。把扶贫车间发展与农村“三变”改革融合起来,将厂房、项目资金、建设用地、闲置房屋等资产折股量化到村集体,作为村集体入股扶贫车间“资本金”,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其他文献
随着被征地农民的数量逐渐增加,其养老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甘肃省兰州市被征地农民为调查对象。重点分析被征地农民养老方式的选择。发现:被征地农民养老方式主要选择家庭养老;政府的征地补偿、个体的年龄、家庭人口数量、就业状态等,直接影响其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主要有土地换保障安置模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模式、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模式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
期刊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就是农村“儿女成家,老子背债;小家一成,全家透支”的举债娶亲、因婚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在贫困、偏远地区,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一年结婚,十年还账”在农村成为广为流传的俗语,道破了群众对高价彩礼的无奈和心酸。  一、高价彩礼的特征及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危害  婚嫁高价彩礼在定西市城乡普遍存在,城市彩礼一般用于小夫妻婚房、
期刊
在现代化教育中,传统的“严师出高徒”观念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今的学生,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渐融入“爱”,并将“爱”与“严”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更加合理的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围绕体校教育中的“爱”与“严”进行分析,探讨班主任如何在现实中应用。  体校的孩子大多是学困生,单亲家庭和留守孩子比例大,思想行为方面的问题较多。他们常常表现得好动、急躁、粗枝大叶,但透过表
期刊
玛曲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结合部,境内海拔3300—4806米,年降水量592.7毫米,日照时间为2663.4小时,年平均气温3.0C,全年没有绝对的无霜期。全县辖4乡4镇,2个居民委员会,36个村民委员会,238个村民小组,2017年全县总人口5,79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88%,是一个藏民族聚居的纯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土地总面积10190.8平方
期刊
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教学多年来,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注入了新的活力,仿佛“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得益于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在大数据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质的飞跃;多媒体走进语文教学,迅速提高了学生广泛阅读的能力,并且能够多方涉猎,开阔学生的眼界;把声音、形象和文字完美结合起来,渲染艺术氛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极大提升了文本的
期刊
“民情流水线”工程是根据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借鑒工厂流水作业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2013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视察了七里河区西湖街道“民情流水线”工程开展情况,使全区上下倍受鼓舞、倍增动力、倍有决心。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民情流水线”工程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深刻
期刊
李清照(1084 - 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前期自然清新,时有淡淡的幽怨和哀愁,后期则凄凉深沉,充满怀念和悼亡的痛楚。李清照擅长从日常口语里提炼生动晓畅的词句,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高中人教版必修四教科书中有李清照两首词,选修教材中有一首,初中已经学过三首,于是,拓展阅读范围,开展整本书阅读,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就显得势在必行。笔者在搜寻大量相关著作的基础上,推荐学生
期刊
4月14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一行莅临二车项目调研指导工作,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负建民,庆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骥,市委秘书长张希岳,原省交建集团,环县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陪同调研。  二车项目公司负责人现场介绍了项目总体概况和进展情况,对“打造品质工程、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设目标和措施做了汇报。李元平在听取了项目建设汇报后强调指出,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建设二车公路是省委、省政府
期刊
时下,小学毕业考试的日期愈来愈近,在此,就如何提升小学毕业班的语文教学质量,浅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予以分享,便于交流。  一、对近年来小考试题的一点认识  从近年的试题表面看,虽然考题结构清晰,但是内容繁多,面面俱到,点滴不漏,令人眼花缭乱。但统而言之,不管怎么考,考什么,我认为“形散而神不散”,即考查“听、说、读、写”等“说话”能力(即“言语”能力)的这个中心“不乱”。只不过有些题目把“听、说
期刊
酒泉风光能源、矿产资源、特色农产品丰富,工业发展对资源开发的依赖程度和市场敏感度较高。2016年以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酒泉市的有色、冶金、煤炭工业明显反弹,2017年又在最严环保政策清理关停保护地矿山和环保不达标企业冲击下,建材、有色、冶金、煤炭等资源型工业大幅下挫,2018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表现出电力、石油、有色、医药等行业支撑的企稳向好走势。对于这种大起大落、行业轮番的发展走势,既有“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