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依据语料库,对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以考察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1)四个年龄段幼儿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产词能力存在显著差异,2岁与5岁组幼儿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2)幼儿能够使用所有类型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使用频次从多到少依次为“里”-“上”-“下”-“后”-“外”-“中”-“旁边”-“前”-“东西南北”-“左右”。(3)幼儿倾向于使用“里”和“上”这两类空间方位词,但在使用频次上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具体表现为5岁幼儿这两种类型的空间方位词的产词量出现了明显飞跃。(4)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使用量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不过男童对空间方位词的使用能力略优于女童。
【关键词】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语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3-0033-04
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儿童对空间概念的掌握程度。近年来有不少国内外研究者将儿童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与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研究。〔1〕然而,由于汉语的语言特定性及相关研究条件的限制,有关幼儿汉语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的研究很难反映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的普遍情况。为弥补这一研究缺陷,本研究根据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语言特定性对空间方位词及其相对应的空间概念进行了分组,并根据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语料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把握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运用特点。
一、普通话空间方位词
现代汉语空间方位词是用于表达空间方位关系的词类,可临时粘附在名词后组成名词短语用以表达具体的空间位置。〔2〕语言学大多将空间方位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单音方位词,如“上”“下”“中”“里”“外”“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一类为双音方位词,一般是在单音方位词后添加“边”或“面”的后缀,如“上面/上边”“下面/下边”“里面/里边”“外面/外边”“旁边”“前面/前边”“后面/后边”“左边”“右边”“东边”“西边”“南边”“北边”等,此外,还有“中间”以及以“头”字作后缀的“上头”“里头”“外头”等,相类似的还有以“部”字和“方”字作后缀的方位词,诸如“内部”“外部”“前方”“后方”等,以及以“之”字和“以”字作前缀的“之后”“以前”等。〔3〕
从词类上来说,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为名词,这与英语空间方位词属介词大不相同,导致两者无论在语言表达形式结构还是语法功能用法方面都大相径庭。另外,从词义上来说,英语介词短语所表达的含义有限,而普通话空间方位词却可用于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以“上”为后缀的空间方位词“车上”和“桌子上”所表达的空间概念是不同的,前者表示车厢里的位置,被描述者和车之间的空间关系为包含关系,在英语中的相应表达为“in the car”;后者则表示被描述者被桌子承托,在英文中的相应表达为“on the desk”。〔4〕然而,当前的研究却极少将这些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语言特定性问题纳入研究范围,以致削弱了相关研究的科学性。为此,本研究基于语料库资料,着重对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运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为了与香港粤语儿童空间方位词的运用情况①进行对比,本研究同样采用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产词频次分析方法来探究幼儿空间方位词的掌握程度及其相应空间概念的发展情况。〔5〕除了探索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的幼儿在使用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上的差别之外,研究者还着重对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表达偏好进行探究,以探讨文化差异对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的影响。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取自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李辉博士建立的幼儿普通话语料库。〔6〕该语料库收录了168名2~5岁幼儿在30分钟自由游戏活动情境中产生的所有对话。幼儿分别来自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西城区及海淀区的8所幼儿园。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样本量均为男孩21人,女孩21人。所有幼儿的母语均为普通话,且家长和教师均使用普通话与幼儿开展日常交流。
取样情境为两人一组开展自由游戲活动。活动室投放了烹饪玩具、食物模型、家具电器模型、医院主题玩具及交通工具玩具等活动材料。同龄组幼儿随机配对(男/女、男/男或女/女均可)。整个游戏过程持续30分钟,期间无成人及其他幼儿进入。研究者用摄像机完整录制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的对话。
2.数据编码与分析
由专门研究人员对全部摄像资料中的幼儿对话进行语言转录,包括所有单词、句子,等等。之后,由专门研究人员负责审核转录的文字,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最后,由专门研究人员负责按对话形式对所有语料进行分类存档。
为方便分析,本研究对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作了分类,即将空间方位词分成“上”类(“上”“上面”“上边”“上头”)、“里”类(“里”“里面”“里边”)、“下”类(“下”“下面”“下边”)、“外”类(“外”“外面”“外边”)、“中”类(“中”“中间”)、“旁边”类、“前”类(“前”“前面”“前边”)、“后”类(“后面”“后边”“后头”)、“左右”类(“左”“右”“左边”“右边”)、“东西南北”类(“东”“东边”“西”“西边”“南”“南边”“北”“北边”),再根据这些类别对每位幼儿的语料进行编码和分析,最后根据空间方位词语法特点对幼儿所表达的语句的语法和语义正确性进行判断,排除语法和语义上存在错误的语句。
三、研究结果
1.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的表达类型
本研究发现,幼儿能够产出所有类型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粤语儿童相比,普通话幼儿的语料库中出现了两类粤语儿童大半未产出的空间方位词——“左右”及“东西南北”,不过产词率不高(不足1%)。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普通话幼儿语料库共收录了含有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语句703条,远超粤语儿童语料库所收录的粤语空间方位词数量。〔7〕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的产词频次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频次最高的为“里”类,其次为“上”类。 2.各种空间方位词类型在四个年龄段的产出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前”“左右”和“旁边”三种类型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外,其他类型的空间方位词在2岁幼儿中就有所产出,其中“里”类频次最高(占53.33%)。到了4岁时,幼儿产出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已能够覆盖所有类型,其中仍然以“里”类产词频次最高(占47.13%)。另外,与其他年龄段幼儿相比,4岁幼儿使用“上”类空间方位词的频次明显增加(占34.39%)。在2岁和3岁幼儿中没有出现“左右”“前”及“旁边”三类空间方位词,而在4岁幼儿中开始出现,不过频次不高(均不足3%),且存在语法及语义表述上的问题。5岁幼儿比较常用的空间方位词包括“上”“下”“里”“外”“后”等几类,其中“里”类的频次仍居最高位(占49.32%)。
3.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的发展规律
从图1可见,几乎所有空间方位词的产词频次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上”和“里”类空间方位词,5岁幼儿的产词频次与另外三个年龄段拉开了明显差距。采用One-way ANOVA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产词频次上,四个年龄段幼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5岁与2岁幼儿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
从图2可见,除了“中”及“旁边”类空间方位词外,其他空间方位词的产词频次均存在男童高于女童的情况。采用One-way ANOVA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产词频次上,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结论与启示
1.和香港粤语儿童相比,北京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更全面
本研究发现,北京普通话幼儿在空间方位词运用方面比香港粤语儿童的发展更全面。一是从总的语言产出量来说,幼儿在半小时游戏时间内所使用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数量明显高于粤语儿童,显示出更高的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二是从空间方位词类型上看,北京普通话幼儿所运用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类型更全面,出现了两类香港粤语儿童语料库中未出现的方位词——“左右”及“东西南北”。由于历史原因,香港的城市道路大多以英文译名命名,而北京的城市道路往往會依照东、西、南、北的方向来命名,路名常常会带有“东”“西”“南”“北”的字眼。可以说,北京普通话幼儿在习得这种类型的空间方位词方面具备先天地域优势。
2.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习得的发展趋势及指导策略
本研究发现,2~5岁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的出现频次呈显著年龄差异,尤其是2岁组和5岁组之间的差异最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2岁组幼儿已经能够使用大部分空间方位词,这说明空间方位词的萌芽期应早于2岁,且在4~5岁阶段达到使用活跃期。〔8〕
从空间方位词的使用量角度分析,4~5岁幼儿明显比2~3岁幼儿活跃;从使用正确度角度分析,各年龄段幼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误现象,包括主语不清、成分搭配不当、语序有误、句子不完整等,前三种情况较常出现在2~3岁幼儿中,4~5岁幼儿有所减少。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对于刚开始尝试使用空间方位词的2岁幼儿,家长和教师宜多给予鼓励,以促使其接触到更多的空间方位词。对于3~4岁幼儿,家长和教师应注意引导其正确使用空间方位词,及时纠正幼儿的使用错误。对于5岁幼儿,家长和教师可积极引导其使用更多的空间方位词,借以充分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
3.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发展的男女差异
虽然本研究并没有发现普通话幼儿在使用空间方位词方面的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各种类型空间方位词的产出频次上,存在男孩优于女孩的情况。这样的结果可能与游戏和玩具的选择存在性别差异有关。例如,男孩通常更倾向于选择车、飞机、机器人等玩具,而女孩则更倾向于选择布娃娃、厨房烹饪等玩具,使得男孩在游戏过程中进行空间移动的可能性比女孩大得多,而空间移动导致的空间位置变化会涉及到更多空间方位词。
研究者认为,男孩和女孩由于先天性别差异可能会导致诸如偏好差异、审美差异,这些后天差异可能会对男孩和女孩语言习得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有必要重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男女差异,并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关的教育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的发展。
4.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的偏好
本研究发现,北京普通话幼儿偏好使用“里”和“上”这两种类型的空间方位词。这与香港粤语儿童的偏好情况大体一致,且与Chin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9〕这很可能与幼儿对这两类空间方位词的理解有关。这里提示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或教学活动中要多加留意,积极创设能够促进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发展的“支架”。〔10〕例如,在玩具区投放更多涉及空间位置变化的玩具,在游戏过程中增加有关空间方位使用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引导幼儿使用空间方位词等,以此促进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也借此促进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佳娣.国内基于空间隐喻的方位词研究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53-55.
〔2〕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刘宁生.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J〕.中国语文,1994,(3):169-179.
〔5〕〔7〕吴丹丹,李辉.香港粤语儿童的空间方位词表达能力: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6,703(9):27-31.
〔6〕TSE S K,LI H.Early child cantonese:Facts and implications〔M〕.Berlin:Gruyter Mouton,2011.
〔8〕LENNEBERG E H.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M〕.New York:Wiley,1967.
〔9〕CHIN N M W. Comprehension of locatives in cantonese children〔D〕.Hong Kong: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6.
〔10〕盖淑华.最近发展区中的词块习得实证研究: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实验报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5).
【关键词】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语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3-0033-04
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儿童对空间概念的掌握程度。近年来有不少国内外研究者将儿童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与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研究。〔1〕然而,由于汉语的语言特定性及相关研究条件的限制,有关幼儿汉语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的研究很难反映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的普遍情况。为弥补这一研究缺陷,本研究根据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语言特定性对空间方位词及其相对应的空间概念进行了分组,并根据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语料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把握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运用特点。
一、普通话空间方位词
现代汉语空间方位词是用于表达空间方位关系的词类,可临时粘附在名词后组成名词短语用以表达具体的空间位置。〔2〕语言学大多将空间方位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单音方位词,如“上”“下”“中”“里”“外”“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一类为双音方位词,一般是在单音方位词后添加“边”或“面”的后缀,如“上面/上边”“下面/下边”“里面/里边”“外面/外边”“旁边”“前面/前边”“后面/后边”“左边”“右边”“东边”“西边”“南边”“北边”等,此外,还有“中间”以及以“头”字作后缀的“上头”“里头”“外头”等,相类似的还有以“部”字和“方”字作后缀的方位词,诸如“内部”“外部”“前方”“后方”等,以及以“之”字和“以”字作前缀的“之后”“以前”等。〔3〕
从词类上来说,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为名词,这与英语空间方位词属介词大不相同,导致两者无论在语言表达形式结构还是语法功能用法方面都大相径庭。另外,从词义上来说,英语介词短语所表达的含义有限,而普通话空间方位词却可用于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以“上”为后缀的空间方位词“车上”和“桌子上”所表达的空间概念是不同的,前者表示车厢里的位置,被描述者和车之间的空间关系为包含关系,在英语中的相应表达为“in the car”;后者则表示被描述者被桌子承托,在英文中的相应表达为“on the desk”。〔4〕然而,当前的研究却极少将这些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语言特定性问题纳入研究范围,以致削弱了相关研究的科学性。为此,本研究基于语料库资料,着重对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运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为了与香港粤语儿童空间方位词的运用情况①进行对比,本研究同样采用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产词频次分析方法来探究幼儿空间方位词的掌握程度及其相应空间概念的发展情况。〔5〕除了探索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的幼儿在使用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上的差别之外,研究者还着重对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表达偏好进行探究,以探讨文化差异对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的影响。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取自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李辉博士建立的幼儿普通话语料库。〔6〕该语料库收录了168名2~5岁幼儿在30分钟自由游戏活动情境中产生的所有对话。幼儿分别来自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西城区及海淀区的8所幼儿园。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样本量均为男孩21人,女孩21人。所有幼儿的母语均为普通话,且家长和教师均使用普通话与幼儿开展日常交流。
取样情境为两人一组开展自由游戲活动。活动室投放了烹饪玩具、食物模型、家具电器模型、医院主题玩具及交通工具玩具等活动材料。同龄组幼儿随机配对(男/女、男/男或女/女均可)。整个游戏过程持续30分钟,期间无成人及其他幼儿进入。研究者用摄像机完整录制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的对话。
2.数据编码与分析
由专门研究人员对全部摄像资料中的幼儿对话进行语言转录,包括所有单词、句子,等等。之后,由专门研究人员负责审核转录的文字,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最后,由专门研究人员负责按对话形式对所有语料进行分类存档。
为方便分析,本研究对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作了分类,即将空间方位词分成“上”类(“上”“上面”“上边”“上头”)、“里”类(“里”“里面”“里边”)、“下”类(“下”“下面”“下边”)、“外”类(“外”“外面”“外边”)、“中”类(“中”“中间”)、“旁边”类、“前”类(“前”“前面”“前边”)、“后”类(“后面”“后边”“后头”)、“左右”类(“左”“右”“左边”“右边”)、“东西南北”类(“东”“东边”“西”“西边”“南”“南边”“北”“北边”),再根据这些类别对每位幼儿的语料进行编码和分析,最后根据空间方位词语法特点对幼儿所表达的语句的语法和语义正确性进行判断,排除语法和语义上存在错误的语句。
三、研究结果
1.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的表达类型
本研究发现,幼儿能够产出所有类型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粤语儿童相比,普通话幼儿的语料库中出现了两类粤语儿童大半未产出的空间方位词——“左右”及“东西南北”,不过产词率不高(不足1%)。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普通话幼儿语料库共收录了含有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语句703条,远超粤语儿童语料库所收录的粤语空间方位词数量。〔7〕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的产词频次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频次最高的为“里”类,其次为“上”类。 2.各种空间方位词类型在四个年龄段的产出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前”“左右”和“旁边”三种类型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外,其他类型的空间方位词在2岁幼儿中就有所产出,其中“里”类频次最高(占53.33%)。到了4岁时,幼儿产出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已能够覆盖所有类型,其中仍然以“里”类产词频次最高(占47.13%)。另外,与其他年龄段幼儿相比,4岁幼儿使用“上”类空间方位词的频次明显增加(占34.39%)。在2岁和3岁幼儿中没有出现“左右”“前”及“旁边”三类空间方位词,而在4岁幼儿中开始出现,不过频次不高(均不足3%),且存在语法及语义表述上的问题。5岁幼儿比较常用的空间方位词包括“上”“下”“里”“外”“后”等几类,其中“里”类的频次仍居最高位(占49.32%)。
3.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的发展规律
从图1可见,几乎所有空间方位词的产词频次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上”和“里”类空间方位词,5岁幼儿的产词频次与另外三个年龄段拉开了明显差距。采用One-way ANOVA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产词频次上,四个年龄段幼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5岁与2岁幼儿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
从图2可见,除了“中”及“旁边”类空间方位词外,其他空间方位词的产词频次均存在男童高于女童的情况。采用One-way ANOVA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产词频次上,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结论与启示
1.和香港粤语儿童相比,北京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更全面
本研究发现,北京普通话幼儿在空间方位词运用方面比香港粤语儿童的发展更全面。一是从总的语言产出量来说,幼儿在半小时游戏时间内所使用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数量明显高于粤语儿童,显示出更高的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二是从空间方位词类型上看,北京普通话幼儿所运用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类型更全面,出现了两类香港粤语儿童语料库中未出现的方位词——“左右”及“东西南北”。由于历史原因,香港的城市道路大多以英文译名命名,而北京的城市道路往往會依照东、西、南、北的方向来命名,路名常常会带有“东”“西”“南”“北”的字眼。可以说,北京普通话幼儿在习得这种类型的空间方位词方面具备先天地域优势。
2.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习得的发展趋势及指导策略
本研究发现,2~5岁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的出现频次呈显著年龄差异,尤其是2岁组和5岁组之间的差异最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2岁组幼儿已经能够使用大部分空间方位词,这说明空间方位词的萌芽期应早于2岁,且在4~5岁阶段达到使用活跃期。〔8〕
从空间方位词的使用量角度分析,4~5岁幼儿明显比2~3岁幼儿活跃;从使用正确度角度分析,各年龄段幼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误现象,包括主语不清、成分搭配不当、语序有误、句子不完整等,前三种情况较常出现在2~3岁幼儿中,4~5岁幼儿有所减少。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对于刚开始尝试使用空间方位词的2岁幼儿,家长和教师宜多给予鼓励,以促使其接触到更多的空间方位词。对于3~4岁幼儿,家长和教师应注意引导其正确使用空间方位词,及时纠正幼儿的使用错误。对于5岁幼儿,家长和教师可积极引导其使用更多的空间方位词,借以充分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
3.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发展的男女差异
虽然本研究并没有发现普通话幼儿在使用空间方位词方面的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各种类型空间方位词的产出频次上,存在男孩优于女孩的情况。这样的结果可能与游戏和玩具的选择存在性别差异有关。例如,男孩通常更倾向于选择车、飞机、机器人等玩具,而女孩则更倾向于选择布娃娃、厨房烹饪等玩具,使得男孩在游戏过程中进行空间移动的可能性比女孩大得多,而空间移动导致的空间位置变化会涉及到更多空间方位词。
研究者认为,男孩和女孩由于先天性别差异可能会导致诸如偏好差异、审美差异,这些后天差异可能会对男孩和女孩语言习得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有必要重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男女差异,并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关的教育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的发展。
4.普通话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的偏好
本研究发现,北京普通话幼儿偏好使用“里”和“上”这两种类型的空间方位词。这与香港粤语儿童的偏好情况大体一致,且与Chin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9〕这很可能与幼儿对这两类空间方位词的理解有关。这里提示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或教学活动中要多加留意,积极创设能够促进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发展的“支架”。〔10〕例如,在玩具区投放更多涉及空间位置变化的玩具,在游戏过程中增加有关空间方位使用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引导幼儿使用空间方位词等,以此促进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也借此促进幼儿空间方位词运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佳娣.国内基于空间隐喻的方位词研究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53-55.
〔2〕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刘宁生.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J〕.中国语文,1994,(3):169-179.
〔5〕〔7〕吴丹丹,李辉.香港粤语儿童的空间方位词表达能力: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6,703(9):27-31.
〔6〕TSE S K,LI H.Early child cantonese:Facts and implications〔M〕.Berlin:Gruyter Mouton,2011.
〔8〕LENNEBERG E H.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M〕.New York:Wiley,1967.
〔9〕CHIN N M W. Comprehension of locatives in cantonese children〔D〕.Hong Kong: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6.
〔10〕盖淑华.最近发展区中的词块习得实证研究: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实验报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