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自主探究——师生协作——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ngshu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实施最基本的途径是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普遍采用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即应考型教学方式:“教师课堂教教条,学生下课背教条,平时练习抄教条,考查测验考教条”。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苦闷,“理论罗列于书本,道德体现在口头,行动表现在笔头,实践体现为无处着手”。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成为空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挫伤,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和形象被严重扭曲。不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方式,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就只能在纸上谈兵。
  当前,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为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新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政治课教育实效性,恢复政治课形象,发挥政治课教学应有的作用。政治课堂教学就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三维复合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师生协作——实践创新”。
  
  一、“自主探究——师生协作——实践创新”教学方式的内涵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工具等要素组成的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有机统一的完整而复杂的探索真理、发现真理、获得真理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定的课堂结构、教学方式。其内涵可表述为:以素质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新方式为主线,建构学生自学、教师导学、师生互学情境下的课堂教学活动程序。
  
  二、“自主探究——师生协作——实践创新”教学方式的操作程序
  
  1、导入新课:精选材料,设疑启思,引发求知
  首先,将教学目标问题化。立足“学情”,把精心选择背景材料,巧妙构思自主学习问题,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作为本教学方式的操作起点。精选新颖而切合教学目标的材料,提出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恰当问题是本环节的关键。
  作为教学起点的材料选择,既要紧扣教材重、难点,又要切中时事热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设置必须是具有“目标定位”功能的问题,既能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钻研教材,又能引导学生获得发现新知、获得新知的乐趣,还要能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可以借助民间故事、诗词歌赋、名言锦句、时事政治等素材,运用演绎设疑、归纳设疑、扩展设疑、发散设疑、辨析设疑、递进设疑、反向设疑等方法,引导学生入课,唤起求知热情。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场面,然后设问:“他们的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一种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的首要条件是什么?什么是使用价值?一切物品都有使用价值吗?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是商品吗?同一种商品只有一种使用价值吗?你能举例说明一种商品具有多种使用价值吗?这样,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材料,配以层进式提问,切入课题,开启了学生思维,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
  2、自学探究:即自学教材是“自主探究——师生协作——实践创新”教学方式中发现矛盾、初步认识矛盾、产生知识兴趣的阶段
  经过选材设疑,导入新课,教学便进入“自主探究——师生协作——实践创新”教学方式的第一环节:自主探究。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导演”,不是“教”师。作为导演,就应视“学生为演员”,让演员充分表演,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创设学习氛围。
  自学教材是自学探究的起始环节。这一环节的价值取向之一是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学生的自学探究主要由“学、思、疑、问”四个学习要素组成。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自学探究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现代教学提倡的科学学习方式。既然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是“导演”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助者,而不是灌输者、支配者。那么,教师就要保证学生自学教材、自主探究的必要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感知,在感知中自悟,在自悟中生疑,在生疑后提问”,教师也要教给学生自学和治学的方法。教师要针对学生不会阅读教材的实际,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训练,提出诸如粗读、细读、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即教会学生易理解的知识粗读,全新的内容细读,重难点问题精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自学,如阅读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概括主要观点、梳理知识网络、整理发现的问题等。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解决在自学教材、自主探究环节。
  3、师生协作、合作互研是“自主探究——师生协作——实践创新”教学方式中展现矛盾、初步解决矛盾、形成基本共识的阶段
  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相互研究存在的问题、初步找到问题的一般规律、进一步探索问题的真谛, 解决自学教材“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一环节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方法加以解决。就组织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共同研讨。二是小组合作。合作小组以前后两桌4人为宜。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三是班集体合作。有意识地把自学教材中发现的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提交全班,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中解决问题。合作互研的具体方式方法可以是辩论法、“实话实说”法、讨论互补法等多种形式。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时,可以组织学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是否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需要集体主义价值观?”等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学生展开激烈争论、旁征博引,据理力辩,在唇枪舌剑中最后求同存异,获得真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结论。
  4、实践创新、探索新知是“自主探究——师生协作——实践创新”教学方式中达到实现创新、发现新知、获得新知目标的高级阶段
  在自学探究、合作互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结合教材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进一步提问题,寻找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新知识的生成过程,形成新的知识;培养学生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分析、归纳、演绎、综合、发散、聚合、正向、逆向等思维品质;让学生体验获得新知、发现真理的幸福与快乐。这是本教学方式创新学习的真正价值取向。要求教师要凭借高超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修养、敏锐的思维能力、巧妙的课堂处理突发问题的功夫,诱导学生质疑,判断知识真伪、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引导学生求真。诱导质疑就是要让学生独立地去分析与思考,允许对现有结论的怀疑与否定;判断真伪就是要引导学生准确地鉴别真理和谬误,把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切记以谬传谬、以谬作真、将真做谬;鼓励求新求异,就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结论,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超越古人和书本;引导求真就是要与学生一道去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相信真理、运用真理;就质疑求新求真,一般可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方法进行。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利用课本中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试一试、阅读思考、理解测试质疑,2、引导学生在新知旧识的比较中质疑;3、将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关联的知识综合质疑;4、联系社会热点或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实际展开质疑。
  5、师生合作、归纳提升:释疑解惑,归纳织网,提升能力
  通过上述诸环节学习后所习得的知识往往是感性的、零散而不成系统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把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上升为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教师要努力做的。此时,教师既要利用个人的知识优势,归纳梳理,提炼概括,勾勒出所授知识的结构;更应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归纳,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图。归纳织网的常用的方法有表格式、提纲式、因果式等,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能清晰、有序、完整地展示知识间的关系。
  6、知识检测,形成能力,明理笃行
  组织知识检测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教学方式也不例外。通过知识检测,可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及时反馈信息,采取补救措施。
  检测的方式和检测的内容要体现多样性、典型性、时代性的特点。检测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测、书面检测;也可以是当堂检测或课后检测;还可以检测学生整理听课笔记。检测的内容要讲究实效性,既要检测书本知识,又要将知识联系社会实际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情况。
  明理笃行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本教学方式的最终价值取向。就是将一般抽象的理论观点和原则性的行为要求,转变为学生认识和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复杂的问题能力和具体的行为。即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以后能够应用,做到“知行统一”。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架起理论通行实践的桥梁。教师可采用行为训练法、社会实践法、品德修养法、作业训练法等,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育一般只能做到使学生了解行为要求和掌握行为的基本方式,而要使行为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并成为他们的习惯,有待课后的训练和锻炼。
  
  三、“自主探究——师生协作——实践创新”教学方式的特点
  
  1、理论基石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本教学方式中教师立足于“导”,致力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能力提升,正是对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情境性教学”“随机性教学”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2、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学生主体”主要表现为:学生→自学生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拓展创新。“教师主导”主要表现为:教师→激发引导→信息反馈→点拨指导→启迪创新。
  3、倡导合作和谐的民主教学理念
  “合作”既包括学生之间的行为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和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达到协调,这是合作的实质。因此要求教师善于用激励学生,尊重学生,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对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给予正确引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培养。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建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合作的民主教学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加以灵活变通,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我们的教学方式尚处在探索阶段,难免存在问题和缺陷,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完善。
  (作者单位:621000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搞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极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与教学改革和时代的需要相差太远。本人从事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二十余年,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教师角色要转换——变为“引路人、指导者
期刊
在新课标中对“水的沸腾”实验的要求是: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知道水的沸腾规律。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经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利用所学物理知识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养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各省中考命题时始终围绕这些目标进行。下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与实验器材有关的题型    1、完成“水的沸腾”实验现有器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提出要转变课堂功能,实际上就是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新世纪、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能力、身体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要素。而科学文化素质在
期刊
人格,是指一个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它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表现、凝结和升华。教师人格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资格,它集心理人格和道德人格于一身。从伦理学哲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构成的。  教师的人格示范,就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它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职业规范。所谓人格力量,是指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
期刊
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  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譬如:有
期刊
体育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培养健康体质的公民的教学重担。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密切关系到体育教学的成败。时代在不断发展,所以体育教师不断自我培训才能与时俱进适应工作需要。从目前的教学改革环境来看,脱产学习的机会还不多,主要依靠自我培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时代的需求。自我培训应学习什么呢?    一、学习体育新知识,新理论,新法规    体育教师必须经常阅读体育专业
期刊
“转变”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某些数学问题直接解较为困难,甚至无从下手,但通过转变,往往可使其中数量关系由隐晦变为明朗,由复杂变为简单,由未知变为已知,由模糊变为清晰,由生题变为熟题,由实际问题变为数学模型,由一个领域的问题变为另一个领域的问题等等。从而达到简化数学问题的计算、证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利用转变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期刊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科目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如何消
期刊
央视播放的《家有儿女》可以说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和睦的家庭氛围让许多重组家庭羡慕不已,巧妙的教育方式给父母们指点了不少的迷津。从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双重角度出发,我们从中感悟了许多,尤其是对“刘星”的“学困”思考最多。现借《家有儿女》谈一谈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困生”,希望能与各位同仁达成共识。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学困生”简单地说就是指智力基本正常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困
期刊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是由以往“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导致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促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