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生殿》的主题与开始
洪昇创作于清早期的《长生殿》,演绎唐明皇与杨贵妃因安史之乱而终结的恋情。因为当时明亡清兴朝代更迭的时代背景,使这部剧作超越了很多昆曲中着重的男女情怀,而成为具有家国兴亡的历史剧。《长生殿》的成功,又影响了随后诞生的《桃花扇》,进一步通过微观的男女之情,放大出历史变革产生的阵痛与思索。所以,《长生殿》的主题虽然是一个爱情故事,而且为了与众不同,作者还精心重塑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这一对盛世宫廷的传奇忘年恋,但是《长生殿》的独特性并不在于此。
《长生殿》的最早依据来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情节也大体如此:唐玄宗与杨玉环本是宫闱富贵中的恩爱眷侣,孰料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只得携朝政集团到蜀地避难。行至马嵬坡,将士哗变,要求除掉杨国忠、杨玉环家族的政治势力,方肯继续为玄宗效命。万般无奈下,玄宗赐死心爱的杨玉环,后得以平乱还朝。但失去了权力和爱情的玄宗,悲恸欲绝、悔不当初,在强烈的思念下,借助道士作法通幽,见到了死后的玉环,人神相会,再次定情。
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即使再充满神秘宫廷高高在上的猎奇感、再被描摹为六宫失色宠冠后宫的传奇性,其实也还不够深刻。作为帝王,唐明皇对杨贵妃怎样“拱手山河讨你欢”也不难,他们的爱并不存在如杜丽娘与柳梦梅、崔莺莺与张生、陈妙常与潘必正之间那般的巨大阻碍,所以《长生殿》前半部彰显的情爱,除了体现出杨贵妃作为臣妾却敢与唐明皇争锋的平等爱情地位外,便尽是纸醉金迷的香艳而已,并不构成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唐明皇在家国性命与情爱自由中做了无法回头的抉择,永远遗失了他的爱人和大权在握、踌躇满志的生活,《长生殿》的力道才真正绵长悠远地漫溢出来。
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七十岁,这是得意帝王和大唐王朝共同遭遇的一个命运转折点,于此告别繁华,只剩无穷无尽的离愁别恨、家国痛悔。所以,这个皇帝在年老时遗恨和忏悔的开始,才是《长生殿》这个故事真正深情的开启。
因为这份深,不仅是面对情,也是对历史的思考,更是对生命的思考。就如同《牡丹亭》的真正故事开始在一个梦之后,《桃花扇》的真正故事开始在国破家亡之后,而《长生殿》真正的故事,开始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生死别离之后。从《冥追》起,整本故事可以看作是唐明皇倒叙体的自述追忆。
◎《长生殿》的主角与长恨
唐明皇在《哭像》这齣戏中,对着杨贵妃的像追悔:“我当时若肯将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纵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得永成双。”错用奸臣、骄奢懈怠导致朝纲生变,这是他的第一层悔恨;然而既然是放纵不羁误了河山,就索性不羁到底,马嵬坡下何苦逆着意愿逼一个女子来承担后果?无尽的思念与愧疚是他第二层悔恨。而在逃亡路上面临将士逼迫时,他应当毅然付出作为一个君王的义无反顾,那么纵然失势也铁骨铮铮,而不是牺牲帝王的主动权步步后退。妥协的代价,是他再也换不回丧失掉的尊严。《哭像》中,已被架空在太上皇位置上的他,丧失的岂止是权力、爱情、辉煌、骄傲,更是他的尊严,这是他最深的恨。所以余生八年的苟且偷生都变得滑稽荒唐起来,他无论是哭是怒,在臣子们眼里都不过是丧失威仪的笑话,他的忍辱偷生换不来任何意义,这个江山不再需要他,甚至不愿给他一席之地。所以他哭杨贵妃,更是在恨自己:人生有些东西是不可逆的,暂时的放弃,就是永远的寻不回。比如,一个君主的尊严和责任。
大多言情戏曲的真正主角都是女性,比如《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执着而不顾一切、《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矛盾又大胆、《桃花扇》里李香君的刚毅和香艳……相比之下,都使她们身边的男主角略显软弱黯淡。而《长生殿》的主角是这个多情而不同常态的皇帝。在恋爱过程中,他是主导,在情节推动上,他是主导,所以《长生殿》的真正主角只有一位,就是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比较简单,能让人记住的性格特征就是天真率直热情,而唐明皇有作为丈夫的痴情与背叛、有作为帝王的强权与失误、有作为老人的绝望与向往……他的复杂性和可分析性,才使之成为剧目真正的主角。
其实无论是否由唐明皇下令,杨贵妃的死和虞姬的死性质一样,当她唯一依靠的男人倒下,她的自愿死去是一种成全,成全自己一生的完整。相比生者,死者的临行是一种平静。平静缘于接纳,而苟且者却终身难安,因为他会不平。不平于命运,不平于失误,不平于选择——任何选择都会令他不平,家国社稷与感情知音,选择哪一个,都会耿耿于怀另一个。失败者,最恨的丧失,在于失去的尊严不可逆,恨失去了自主命运的权力却无可迁怒。
因此,《长生殿》的主旨其实就在“恨”字上,这真正是一首“长恨歌”。无论是昆曲的名字“长生殿”还是唐诗的名字“长恨歌”,本就都是以唐明皇为主体的,这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故事,作者为他演绎,就是在为他赎罪,围绕着这个失意君王的孤独与悔恨,展开他一生的相思。
洪昇创作于清早期的《长生殿》,演绎唐明皇与杨贵妃因安史之乱而终结的恋情。因为当时明亡清兴朝代更迭的时代背景,使这部剧作超越了很多昆曲中着重的男女情怀,而成为具有家国兴亡的历史剧。《长生殿》的成功,又影响了随后诞生的《桃花扇》,进一步通过微观的男女之情,放大出历史变革产生的阵痛与思索。所以,《长生殿》的主题虽然是一个爱情故事,而且为了与众不同,作者还精心重塑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这一对盛世宫廷的传奇忘年恋,但是《长生殿》的独特性并不在于此。
《长生殿》的最早依据来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情节也大体如此:唐玄宗与杨玉环本是宫闱富贵中的恩爱眷侣,孰料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只得携朝政集团到蜀地避难。行至马嵬坡,将士哗变,要求除掉杨国忠、杨玉环家族的政治势力,方肯继续为玄宗效命。万般无奈下,玄宗赐死心爱的杨玉环,后得以平乱还朝。但失去了权力和爱情的玄宗,悲恸欲绝、悔不当初,在强烈的思念下,借助道士作法通幽,见到了死后的玉环,人神相会,再次定情。
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即使再充满神秘宫廷高高在上的猎奇感、再被描摹为六宫失色宠冠后宫的传奇性,其实也还不够深刻。作为帝王,唐明皇对杨贵妃怎样“拱手山河讨你欢”也不难,他们的爱并不存在如杜丽娘与柳梦梅、崔莺莺与张生、陈妙常与潘必正之间那般的巨大阻碍,所以《长生殿》前半部彰显的情爱,除了体现出杨贵妃作为臣妾却敢与唐明皇争锋的平等爱情地位外,便尽是纸醉金迷的香艳而已,并不构成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唐明皇在家国性命与情爱自由中做了无法回头的抉择,永远遗失了他的爱人和大权在握、踌躇满志的生活,《长生殿》的力道才真正绵长悠远地漫溢出来。
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七十岁,这是得意帝王和大唐王朝共同遭遇的一个命运转折点,于此告别繁华,只剩无穷无尽的离愁别恨、家国痛悔。所以,这个皇帝在年老时遗恨和忏悔的开始,才是《长生殿》这个故事真正深情的开启。
因为这份深,不仅是面对情,也是对历史的思考,更是对生命的思考。就如同《牡丹亭》的真正故事开始在一个梦之后,《桃花扇》的真正故事开始在国破家亡之后,而《长生殿》真正的故事,开始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生死别离之后。从《冥追》起,整本故事可以看作是唐明皇倒叙体的自述追忆。
◎《长生殿》的主角与长恨
唐明皇在《哭像》这齣戏中,对着杨贵妃的像追悔:“我当时若肯将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纵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得永成双。”错用奸臣、骄奢懈怠导致朝纲生变,这是他的第一层悔恨;然而既然是放纵不羁误了河山,就索性不羁到底,马嵬坡下何苦逆着意愿逼一个女子来承担后果?无尽的思念与愧疚是他第二层悔恨。而在逃亡路上面临将士逼迫时,他应当毅然付出作为一个君王的义无反顾,那么纵然失势也铁骨铮铮,而不是牺牲帝王的主动权步步后退。妥协的代价,是他再也换不回丧失掉的尊严。《哭像》中,已被架空在太上皇位置上的他,丧失的岂止是权力、爱情、辉煌、骄傲,更是他的尊严,这是他最深的恨。所以余生八年的苟且偷生都变得滑稽荒唐起来,他无论是哭是怒,在臣子们眼里都不过是丧失威仪的笑话,他的忍辱偷生换不来任何意义,这个江山不再需要他,甚至不愿给他一席之地。所以他哭杨贵妃,更是在恨自己:人生有些东西是不可逆的,暂时的放弃,就是永远的寻不回。比如,一个君主的尊严和责任。
大多言情戏曲的真正主角都是女性,比如《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执着而不顾一切、《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矛盾又大胆、《桃花扇》里李香君的刚毅和香艳……相比之下,都使她们身边的男主角略显软弱黯淡。而《长生殿》的主角是这个多情而不同常态的皇帝。在恋爱过程中,他是主导,在情节推动上,他是主导,所以《长生殿》的真正主角只有一位,就是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比较简单,能让人记住的性格特征就是天真率直热情,而唐明皇有作为丈夫的痴情与背叛、有作为帝王的强权与失误、有作为老人的绝望与向往……他的复杂性和可分析性,才使之成为剧目真正的主角。
其实无论是否由唐明皇下令,杨贵妃的死和虞姬的死性质一样,当她唯一依靠的男人倒下,她的自愿死去是一种成全,成全自己一生的完整。相比生者,死者的临行是一种平静。平静缘于接纳,而苟且者却终身难安,因为他会不平。不平于命运,不平于失误,不平于选择——任何选择都会令他不平,家国社稷与感情知音,选择哪一个,都会耿耿于怀另一个。失败者,最恨的丧失,在于失去的尊严不可逆,恨失去了自主命运的权力却无可迁怒。
因此,《长生殿》的主旨其实就在“恨”字上,这真正是一首“长恨歌”。无论是昆曲的名字“长生殿”还是唐诗的名字“长恨歌”,本就都是以唐明皇为主体的,这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故事,作者为他演绎,就是在为他赎罪,围绕着这个失意君王的孤独与悔恨,展开他一生的相思。